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物理性能,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2,1.掌握电介质极化的形式和特点;2.了解复介电常数的意义和介质损耗的形式;3.掌握提高介质材料介电强度的方法。,一、介质的极化二、介质的损耗三、介电强度,由于介质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质点发生短距离的位移,而不是传导电流,因此在电场中表现出特殊的性状,大量地用于电绝缘体和电容元件。,要求,本章内容,第4章材料的介电性能,.,3,.,4,1.电介质:,通常109m,从电场这一角度看,电介质就是绝缘体,2.极化现象:,概述,在电场作用下,能建立极化的一切物质。,导体:109m,将电介质放入电场,表面出现电荷。这种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表面出现电荷的现象叫做电介质的极化。所产生的电荷称之为“感应电荷”。,只讨论静电场与各向同性电介质的相互作用。,.,5,正极板附近的介质表面上感应出负电荷负极板附近的介质表面上感应出正电荷,3、电介质内部的总场强,极化电荷所产生的附加电场不足以将介质中的外电场完全抵消,它只能削弱外电场。,介质内部的总场强不为零!,.,6,3.电介质的结构,电介质的主要特征:,质点中电子被原子核束缚得很紧,即使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一般只能相对于原子核有一微观的位移,而不象导体中的电子那样,能够脱离所属原子作宏观运动。,+,.,7,1)真空平行板电容器C0,A为面积,d为板极间距,0真空介电常数0=8.8510-12Fm(法拉/米),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r称相对介电常数。,r反映了电介质极化的能力,4.电容,2)嵌入电介质的电容器C,.,8,电介质对电容器的的影响(1)可以使电容C增加;C=C0其中C0是电容器极板间为真空时的电容。,(2)极板间其间充满均匀的电介质可以增加电容器的耐压能力(与空气相比)。,.,9,4.1介质的极化,一、极化及极化参数,二、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三、介质的极化,掌握介质的极化现象及其物理量;理解介质极化的各种形式(包括电子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松驰极化、转向极化、空间电荷有为化、自发极化),,要求:,分析讨论各种极化的微观机制及影响极化率的因素。,通过定义电介极化强度,建立起电介质内部电介极化强度与宏观电场之间的关系,电介极化强度与作用在晶体点阵中一个原子位置上的局部电场之间的关系,推导出介电常数与质点极化率的关系。,.,10,一、极化及极化参数,电介质最重要的性质是在外电场作用下能够极化,1.极化,非极性介质极化过程:,2)有了外电场,正、负电荷将分别受到相反方向的电场力作用而被拉开,导致正、负电荷中心发生相对位移。,3)介质内质点(原子、分子、离子)正负电荷重心的分离,从而转变成偶极子的过程。,1)无外加电场时,正、负电荷中心是重合的;,.,11,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两个表面分别出现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它们是和介质分子连在一起的,不能在电介质中自由移动,也不能脱离电介质而独立存在,故称为束缚电荷或极化电荷。,4)每个电偶极子其电矩方向都沿着外电场的方向排列;,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出现束缚电荷的这种现象,称为电介质的极化。,5)在和外电场垂直的电介质两侧表面上,分别出现正、负电荷,为束缚电荷或极化电荷。,束缚电荷或极化电荷,.,12,3)当有外电场时,每个偶极子受到力偶矩作用,各个偶极子方向趋向一致,要转向外电场的方向。,极性介质极化过程,4)在垂直于外电场方向的两个表面上也出现束缚电荷。,1)介质内部存质点的正、负电荷的中心不相重合,存在一定距离,自身形成一个偶极子;,2)无外加电场时,各个偶极子方向随机排列,杂乱无序;,5)如果撤去外电场,由于分子热运动,偶极子的排列又将变得杂乱无序,电介质又恢复电中性状态。,.,13,偶极子:在电场作用下,构成质点的正负电荷沿电场方向在有限范围内短程移动,组成一个偶极子。,l,2.极化物理量,(1)电偶极矩:=ql(单位:库仑米),电偶极矩的方向:负电荷指向正电荷。电偶极矩的方向与外电场的方向一致,2.1电偶极矩,质点的极化率:=/Eloc,表征材料的极化能力,局部电场Eloc:作用在微观质点上的局部电场,.,14,(2)外电场对点偶极子的作用,在外电场E的作用下一个点电偶极子p的位能:,上式表明当电偶极矩的取向与外电场同向时,能量为最低,而反向时能量为最高。,U=-pE,力f使电偶极矩向电力线密集处平移,力矩M使电偶极矩朝外电场方向旋转。,点电偶极子所受外电场的作用力f和作用力矩M分别:,f=pE;M=pE,.,15,(1)介质的极化强度P:P=/V单位介质体积内的电偶极矩总和,电介质极化系数,P与宏观平均电场E成正比,2.2极化强度P,P=(0)E=0(r-1)E,可以得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与相对电极化率有以下关系:,极化强度是一个具有平均意义的宏观物理量,其单位为C/m2。,(2)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宏观可测量之间的关系,对各向同性介质,实验表明,当电场不太强时,极化强度与场强成正比,r=1+,.,16,二、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介质发生极化,整个介质出现宏观电场,但作用在每个分子或原子上使之极化的局部电场(也叫有效场)并不包括该分子或原子自身极化所产生的电场,因而局部电场不等于宏观电场。但局部电场与宏观电场有关。,宏观电场E平行板两端的实际电场强度为外加电场E外与退极化场E1之和。即E=E外+E1,这一电场为宏观电场。原子位置上的局部电场Eloc原子位置上的局部电场Eloc也叫有效电场。晶体中一个原子位置上的局部电场是外加电场E外与晶体内部内部其它原子偶极子所产生的电场之和,即Eloc=E外+E总。,对于气体质点,其质点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局部电场与外电场相同,.,17,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电荷的电场之和E1(退极化电场,即由材料表面感应的电荷所产生),1.宏观电场:,退极化场E1,外加电场E外(物体外部固定电荷所产生。即极板上的所有电荷所产生),E宏=E外+E1,.,18,退极化场E1,2原子位置上的局部电场Eloc,1)局部电场,晶体中其它原子所产生的电场E总,外加电场E外,晶体中原子上的内电场,球外介质的作用:,晶体内部所有其他原子对于局部电场的贡献是由介质中所有其它原子的偶极矩在一个原子位置上所产生的总场:E总=E1+E2+E3,洛伦兹场E2:空球表面极化电荷作用场(E2)称为洛伦兹场,E3为只考虑质点附近偶极子的影响,其值由晶体结构决定,空腔内其他偶极子的场E3:,晶体中其它原子所产生的电场E总,.,19,由P=Q1/A=oE1得:E1=P/o,退极化场E1:,对于平板其值为束缚电荷在无介质存在时形成的电场:,2)局部电场Eloc,为了方便,可将其他原子偶极子场进行分解,并对其求和。,.,20,洛伦兹场E2:,在介质中切割出一个以所参考的原子为中心的球形空腔,空腔表面上的极化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就是洛伦兹场E2。可根据库仑定律,以表示相对于极化方向的夹角,处空腔表面上的面电荷密度就是-Pcos,取d角对应的微小环球面,其表面积dS为:,.,21,dq在空腔球心O点产生的电场,dS面上的电荷:,整个空腔球面上的电荷在O点产生的洛伦兹场E2:,.,22,E3为只考虑质点附近偶极子的影响,其值由晶体结构决定,具有对称中心及立方对称环境结构的晶体,E3=0。,得局部电场(洛伦兹关系):,空腔内其他偶极子的场E3,.,23,3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由P=0(r-1)E,及P=nEloc,.,24,(r1)/(r+2)=n/(3o)(r1)/(r+2)-r越大其值越大,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的意义:,建立了可测物理量r(宏观量)与质点极化率(微观量)之间的关系,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的适用范围:,由于在推导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上时,假设E3=0,适用于分子间作用很弱的气体、非极性液体、非极性固体、具有适当对称性的固体,高介电常数质点的r和:,从克劳修斯-莫索蒂方程可知,为了获得高介电常数的介质,需要选择大的离子,极化介质中极化质点数n要多,即单位体积的极化质点数要多,.,25,第二种是松弛极化。这种极化与热运动有关,完成这种极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是非弹性的,因而消耗一定的能量。,三、介质的极化,1.介质极化种类:,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偶极子转向极化、空间电荷极化和自发极化等,2.极化基本形式:,第一种是位移式极化。是一种弹性的、瞬时完成的极化,不消耗能量。,电子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属这种情况,电子松弛极化、离子松弛极化属这种类型,.,26,.,27,四、位移极化,(一)电子位移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由于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的移动而形成的极化现象叫做叫电子位移极化。,位移极化,位移极化主要是由电子的移动造成的。,外场越强,分子电矩的矢量和越大,极化也越厉害。,均匀介质极化时在介质表面出现极化电荷,,非均匀介质极化时,介质的表面及内部均可出现极化电荷。,.,28,一个质量为m,带电为-e的粒子,为一带正电+e的中心所束缚,弹性恢复力为-kx。则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方程为:,表示x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k是弹性恢复系数,x表示粒子的位移,1.电子位移极化的经典理论,1)电偶极矩,电荷-e的运动方程,.,29,电偶极矩,电荷的相对位移x,弹性偶极子的固有振动频率,.,30,静态极化率令0,得静态极化率,2)极化率,电子极化率依赖于频率,.,31,电荷(-e)环绕以电荷+q为圆心的圆周轨道运行。垂直于轨道平面的电场Eloc使+q沿轴线从轨道中心移至M点,则原子感生偶极矩为=ed,d=OM。,3)玻尔原子模型估算e,.,32,核与电子吸引力e2/40R2和FR之间平衡而形成稳定的轨道,因此有,根据三角形几何关系:,FR为沿轨道运行的电子的离心力,.,33,电偶极矩和极化率e,若考虑同类原子的一个集合,它们所有轨道是随机取向,如电场较低,则在电场方向上平均感生偶极矩为=cos2=1/3,电子极化率的大小与原子(离子)半径有关,平均感生偶极矩,.,34,离子的极化率和半径,.,35,在电场中离子的位移,受到弹性恢复力的限制。设离子位移+,负离子位移-,+和-符号相反。,(二)离子位移极化,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偏移平衡位置引起的极化。,感生的电偶极矩:,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离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设想为弹簧振子。,.,36,2)运动方程,约化质量,正离子受到弹性恢复力:-k(+-)负离子受到弹性恢复力:-k(-+),1)弹性恢复力:,运动的牛顿定律:,相对振动的固有频率,.,37,3)正负离子的相对位移:,4)离子位移极化率,静态极化率令0,可得静态极化率,离子位移极化建立的时间约为10-12-10-13秒,离子位移极化和电子位移极化的表达式一样,都具有弹性偶极子的极化性质,.,38,比位移极化移动较大距离,移动时需克服一定的势垒,极化建立时间长,需吸收一定的能量,是一种非可逆过程。,五、松弛极化,松弛质点:,松弛质点由于热运动使之分布混乱,电场力使之按电场规律分布,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极化。,材料中存在着弱联系的电子、离子和偶极子,松弛极化:,松弛极化的特点:,.,39,弱联系离子的极化从一个平衡位置到另一个平衡位置,当去掉外电场时,离子不能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因而是不可逆的迁移。这种迁移的行程比弹性位移距离大。,(一)离子松弛极化,1)强联系离子:,在完整的离子晶体中,离子处于正常结点,能量最低,最稳定,离子牢固地束缚在结点上,称为强联系离子。,它们在电场作用下,只能产生弹性位移极化,2)弱联系离子:,在玻璃态物质、结构松散的离于品体中以及晶体的杂质和缺陷区域,离子本身能量较高,易被活化迁移,称为弱联系离子。,.,40,只能在结构松散区或缺陷区附近移动,需要越过势垒U松,由于U松U电导,所以离子参加极化的几率远大于参加电导的几率。,离子松弛极化与离子电导势垒U结点上离子迁移需克服的势垒;U填隙离于迁移需克服的势垒。,3)离子松弛极化的迁移和离子电导的区别:,离子松弛极化的迁移和离子电导不同,离子电导是离子作远程迁移,离子松弛极化质点仅作有限距离的迁移,.,41,设单位体积的介质中弱联系离子总数为n0,则沿轴进行热运动的离子数为n0/3,沿x轴正向热运动的离子数为n0/6,沿x铀负向热运动的离子数也为n0/6。,4)离子松弛极化,设缺陷区内有两个平衡位置1及2,当离子热运动超过位垒U时,离子就会从1转移到2,或从2转移到1。,设单位体积内占有位置1和2的离子数分别为n1,n2,则,.,42,n2-n1=2n,由2到1的离子数应为,则dt时间内,n1的变化为,式中负号表示对位置1来说为减少。,平衡时,设位置1离子减少n,则位置2的离子数增加n,单位时间内由1到2的离子数,为离子的固有振动频率,当有外电场E作用时,离子从1到2与从2到l所克服的势垒不同,分别为(U-U),(U+U),这样沿x轴正向转移的离子数就会大于沿x轴负向转移的离子数。,.,43,当U1,在低频电压下,1,与2成正比。,r=(0)-/(1+22),介质损耗不仅与自由电荷的电导有关,还与松弛极化过程有关。,外施电压一定时:,.,87,1)当外加电场频率很低,即0时,介质的各种极化都能跟上外加电场的变化,此时不存在极化损耗,介电常数达最大值。介电损耗主要由电导损耗引起,PW和频率无关。tg=/,则当0时,tg。随着的升高,tg减小。,三、介质损耗的影响因素,频率、温度、湿度,1.频率的影响,.,88,2)当外加电场频率逐渐升高时,松弛极化在某一频率开始跟不上外电场的变化,松弛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逐渐减小,因而r随升高而减少。在这一频率范围内,由于1,此时tg随升高而减小。时,tg0。,.,90,(1)当温度很低时,较大,由德拜关系式可知,r较小,tg也较小,2.温度的影响,在此温度范围内,随温度上升,减小,r、tg和PW上升。,温度对松弛极化产生影响,因而P,和tg与温度关系很大。松弛极化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离子间易发生移动,松弛时间常数减小。,.,91,(2)当温度较高时,大于Tm,较小,此时,在此温度范围内,随温度上升,减小,tg减小。PW主要决定于极化过程,PW也随温度上升而减小。,.,92,(3)当温度继续升高,达到很大值时,离子热运动能量很大,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迁移受到热运动的阻碍,因而极化减弱,r下降。电导损耗剧烈上升,tg也随温度上升急剧上升。,.,93,介质吸潮后,介电常数会增加,但比电导的增加要慢,由于电导损耗增大以及松驰极化损耗增加,而使tg增大。对于极性电介质或多孔材料来说,这种影响特别突出,如,纸内水分含量从4增加到10时,其tg可增加100倍。,3.湿度的影响,.,94,四、压碱效应和双碱效应,(一)玻璃态电导的压碱效应和双碱效应,1、玻璃电导中为什么采用压碱效应和双碱效应?,因为玻璃的结构松散,碱金属离子不能与两个氧原子联系以延长点阵网络,形成弱联系离子,所以电导会增加。,2、玻璃态电导的压碱效应和双碱效应的作用,减小玻璃电导率,3、玻璃态电导的压碱效应和双碱效应的机理,指当玻璃中碱金属离子总浓度较大时(占玻璃组成25-30%),碱金属离子总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含两种碱金属离子比含一种碱金属离子的玻璃电导率要小。,A.双碱效应:,.,95,RK+RLi+,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碱金属离子移动时,Li+离子留下的空位比K+留下的空位小,K+只能通过本身的空位;Li+进入大体积空位,产生应力,不稳定,只能进入同种离子空位较为稳定;大离子不能进入小空位,使通路堵塞,妨碍小离子的运动;相互干扰的结果使电导率大大下降。,以K2O、Li2O为例,例,.,96,指含碱破璃中加入二价金属氧化物,特别是重金属氧化物,使玻璃的电导率降低,相应的阳离子半径越大,这种效应越强。,压碱效应机理,由于二价离子与玻璃中氧离子结合比较牢固,能嵌入玻璃网络结构,以致堵住了迁移通道,使碱金属离子移动困难,因而电导率降低。,结论:一般玻璃相的电导率比晶体相高。因此对介质材料应尽量减少玻璃相的电导。,B.压碱效应:,.,97,(一)玻璃态损耗的压碱效应和双碱效应,1、玻璃损耗中为什么采用压碱效应和双碱效应?,因为碱性氧化物进入玻璃的点阵结构后,使离子所在处点阵受到破坏。因此,玻璃中碱性氧化物浓度愈大,玻璃结构就愈疏松,离子就有可能发生移动,造成电导损耗和松弛损耗,使总的损耗增大,2、玻璃态电导的压碱效应和双碱效应的作用,减小玻璃损耗,.,98,两种碱性氧化物加入后,在玻璃中形成微晶结构,在碱性氧化物的一定比值下,形成的化合物中,离子与主体结构较强地固定着,实际上不参加引起介质损耗的过程;在离开最佳比值的情况下,一部分碱金属离子位于微晶的外面,即在结构的不紧密处,使介质损耗增大。,3、玻璃态损耗的压碱效应和双碱效应的机理,A.双碱效应:,在含碱玻璃中加入二价金属氧化物,特别是重金属氧化物时,压抑效应特别明显。因为二价离子有二个键能使松弛的碱玻璃的结构网巩固起来,减少松弛极化作用,因而使tg降低。,B.压碱效应,.,99,电介质损耗用作一种电加热手段,即利用高频电场(一般为0.3300兆赫)对电介质损耗大的材料(如木材、纸、陶瓷等)进行加热。频率高于300兆赫时,达到微波波段,即为微波加热(家用微波炉即据此原理)。,五、介电损耗的应用,当绝缘材料用于高电场强度或高频的场合,应尽量采用介质损耗因数(即电介质损耗角正切tg,它是电介质损耗与该电介质无功功率之比)较低的材料。,.,100,总之,介质损耗是介质的电导和松弛极化引起的电导和极化过程中带电质点(弱束缚电子和弱联系离子,并包括空穴和缺位)移动时,将它在电场中所吸收的能量部分地传给周围“分子”,使电磁场能量转变为“分子”的热振动,能量消耗在使电介质发热效应上。,结论:,.,101,4.3介电击穿,一、介质的击穿,二、击穿类型,热击穿,电击穿,化学击穿,三、改善击穿的措施,本节内容,复习,1、电介质产生损耗的原因?2、表征电介质损耗的复介电常数的表达式及含义是什么?3、介质损耗的影响因素。,.,102,一、介质的击穿,在强电场作用下,电介质丧失电绝缘能力,电介质的电导突然增大甚至引起结构损坏或破碎,称为介电击穿。,a.可用击穿效应来破碎非金属矿石等,b.击穿是标志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保持绝缘性能的极限能力,是决定电力设备,电子元器件最终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1.介电击穿,.,103,3.介电强度,2.击穿电压,导致击穿的最低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电介质能够经受而不致损坏的最大电场称为击穿场强,即介电强度Ec,是绝缘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均匀电场介电强度:击穿电压与固体电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击穿电场强度(简称击穿场强,又称介电强度),它反映固体电介质自身的耐电强度。不均匀电场介电强度:击穿电压与击穿处固体电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平均击穿场强,它低于均匀电场中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强度。,.,104,在电场作用下,固体电介质承受的电场强度虽不足以发生电击穿,但因电介质内部热量积累、温度过高而导致失去绝缘能力,从而由绝缘状态突变为良导电状态。,(一)固体电介质的热击穿,1)热击穿的本质,发生在高频、高压下。热击穿的核心问题是散热问题。,二、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类型及影响因素,热击穿、电击穿和电化学击穿,.,105,Q1:单位时间内固体电介质的发热量Q2:单位时间内固体电介质的散热量E3EcE1,2)热击穿过程,固体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将因电导和极化损耗而发热。,A.外加电场为E3Ec固体电介质中的发热量Q1大于散热量Q2,介质温度上升,且因Q1始终大于Q2,所以固体电介质的温度不断上升,最终介质被烧焦、烧熔、或烧裂,丧失绝缘性能,发生热击穿。,.,106,B.外加电场为E1Q2,固体电介质温度上升;但当温度度升到Tc时,发热量与散热量相等,建立起了热平衡。此时,若介质能耐受温度Tc的作用,则固体电介质能正常工作,不会发生热击穿。,C.外加电压为等于Ec当介质温度升到Tc时,建立起了热平衡,但不稳定。温度略有升高,发热量Q1即大于散热量Q2,最终仍然发生热击穿。电场强度Ec是发生热击穿的临界场强Ec。,介质中发热与散热平衡关系示意图,.,107,A,B是与材料有关的常数。(1)热击穿电压随环境温度升高而降低。(2)热击穿电压大致不随介质的厚度变化。,1)温度不均匀的厚膜介质,2.温度均匀薄膜介质,e为自然对数的底,Uc随试样厚度的平方根而变化。,3)热击穿电压,.,108,电击穿是介质在强电场作用下,被击发出自由电子而引起,电介质中存在的少量传导电子在强外电场加速下得到能量。若电子与点阵碰撞损失的能量小于电子在电场加速过程中所增加的能量,则电子继续被加速而积累起相当大的动能,足以在电介质内部产生碰撞电离,形成电子雪崩现象。结果电导急剧上升,最后导致击穿。,(二)固体介质的电击穿,电击穿取决于固体电介质中碰撞电离的一种击穿形式。电场使电介质中积聚起足够数量和足够能量的自由电子,导致电介质丧失绝缘性能。,1)电击穿的本质,E,.,109,1)外加电场为E2Ec一部分传导电子的能量处于W2Wc之间,单位时间内这些电子取得的能量A始终大于失去的能量B,电子被加速,碰撞晶格时产生电离,使处于导带的电子不断增加,电流急剧上升,最终导致固体电介质击穿。2)外加电场为E1B而使晶格发生碰撞电离、产生新的传导电子;但因电子能量大于W1的概率很低,所以传导电子不断增多的过程很难出现,固体电介质不会击穿。,A、B与W的关系E2EcE1,晶格温度T为定值,介电强度:处于临界状态的Ec即为固体电介质的介电强度,A:单位时间内这些电子取得的能量B:单位时间内传导电子失去的能量E:电场强度W:电子本身能量T:晶格温度,2)电击穿的过程,.,110,3)击穿场强,多发生在温度较低、电压作用时间较短时,纯净、均匀固体电介质中。,当电场上升到使平衡破坏时,碰撞电离过程便立即发生。把这一起始场强作为介质电击穿场强的理论即为本征击穿理论.,A.本征电击穿理论,本征电击穿场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温度,.,111,1)“雪崩”电击穿理论以碰撞电离后自由电子数倍增到一定数值(足以破坏介质绝缘状态)作为电击穿判据。2)Seitz提出以电子“崩”传递给介质的能量足以破坏介质晶体结构作为击穿判据。,B.“雪崩”电击穿理论,电击穿判据:,本征击穿理论中增加导电电子是继稳态破坏后突然发生的,而“雪崩”击穿是考虑到高场强时,导电电子倍增过程逐渐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最终介质晶格破坏。,“雪崩”电击穿和本征电击穿在理论上有明显的区别:,.,112,“四十代理论”,从阴极出发的电子,一方面进行“雪崩”倍增;另一方面向阳极运动。,由阴极出发的初始电子,在其向阳极运动的过程中,1cm内的电离次数达到40次,介质便击穿。一般用来说明“雪崩”击穿的形成,并称之为“四十代理论”。由“四十代理论”可以推断,当介质很薄时,碰撞电离不足以发展到四十代,电子崩已进入阳极复合,此时介质不能击穿,即这时的介质击穿场强将要提高。,.,113,在电场、温度等因素作用下,固体电介质因缓慢的化学变化,而引起其电气性能逐渐劣化,最终由绝缘状态突变为良导体状态的过程。,(三)电化学击穿,包括两部分:因固体电介质发生化学变化而引起的电介质老化;与老化有关的击穿过程。,2)电化学击穿过程,1)电化学击穿本质,电介质中强电场产生的电流在例如高温等某些条件下可以引起电化学反应。,.,114,1)直流电压下,固体电介质因离子电导而发生电解,结果在电极附近形成导电的金属树状物,甚至从一个电极伸展到另一个电极。结果在两电极间构成导电的通路2)在电场作用下,固体电介质内部的气泡中,或不同固体电介质之间的气隙或油隙中,会发生局部放电,造成局部电导增加而出现局部击穿,并逐渐扩展成完全击穿。,化学老化击穿过程,与离子电导陶瓷的电化学老化的异同?,温度越高,电压作用时间越长,化学形成的击穿也越容易发生。,温度,E,e,e,e,.,115,(1)阳离子-阳离子电导参加导电的为阳离子。同时电极的Ag+也能参与漏导。最后两种离子在阴极处都被电子中和,形成新物质。(2)阴离子-阳离子电导参加导电的既有正离子,也有负离子。它们分别在阴极、阳极被中和,形成新物质。,离子陶瓷材料的电化学老化现象,指在电场作用下,由于化学变化引起材料电性能不可逆的恶化。,电化学老化的原因,离子在电极附近发生氧化还原过程,.,116,(3)电子-阳离于电导参加导电的为一种阳离子,还有电子。例如含钛陶瓷,阳离子Ti4+发生电还原过程Ti4+eTi3+(4)电子-阴离子电导参加导电的为一种阴离子,还有电子。例如TiO2在高温下发生缺氧过程,在高温下,氧离子在阳极放出氧气和电子,在阴极Ti4+被还原成Ti3+阴极4Ti4+4e4Ti3+阳极2O2-O2+4e,介质中的离子至少有一种参加电导。如果电导纯属电子,则电化学者化不可能发生。,电化学老化的必要条件,.,117,同一种电介质中发生何种形式的击穿,取决于不同的外界因素。随着击穿过程中固固体电介质内部的变化,击穿过程可以从一种形式转为另一种形式。,三、影响击穿的因素,温度,.,118,根据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形式及影响击穿电压的因素,提高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措施有:改善电场电场分布,如电极边缘的固体电介质表面涂半导电漆;调整多层绝缘中各层电介质所承受的电压;对多孔性、纤维性材料晶干燥后浸油、浸漆。以防止吸潮,提高局部放电起始电压;加强冷却,提高热击穿电压;改善环境条件,防止高温,避免潮气臭氧等有害物质的侵蚀。,四、提高击穿电压措施,.,119,一、铁电体,铁电体的特点二、铁电体的居里外斯定律三、铁电性的特点,本节内容:,复习:,1、介电击穿的类型2、影响介电击穿的因素,4.4铁电性,.,120,1)铁电体是非线性介质,即极化强度和外施电压的关系是非线性的。,一、铁电体,没有外加电场时,介质的极化强度等于零。有外电场时,介质的极化强度与宏观电场E成正比。,备注:线性介质,是一类特殊的电介质材料,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含有能自发极化,并且发极化方向可随外电场作可逆转动的晶体。,1、铁电体的特点,.,121,即其极化状态并非由外电场所引起,而是由晶体内部结构特点所引起,晶体中每个晶胞内存在固有电偶极矩。,2)铁电体是极性晶体,注意:铁电晶体一定是极性晶体,但并非所有的极性晶体都是铁电体,.,122,3)铁电体的极化是自发极化,第二类是有序无序型,其自发极化同个别离子的有序化相联系;典型的有序无序型晶体是含有氢键的晶体,这类晶体中质子的有序化运动引起自发极化,例如KH2PO4晶体,该晶体具有铁电体的特征。,A.按相转变的自发极化机构铁电体分两类:,第一类是位移型,其自发极化同一类离子的亚点阵相对于另一类亚点阵的整体位移相联系。位移型铁电体的结构大多同钙钛矿结构及钛铁矿结构紧密相关。钛酸钡是典型的钙钛矿型的铁电体。,.,123,铁电体,.,124,例1:由位移引起的自发极化,自发极化主要是由晶体中某些离子偏离了平衡位置,使单位晶胞中出现了偶极矩,偶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偏离平衡位置的离子在新的位置上稳定下来,同时晶体结构发生了畸变。,钛酸钡的结构:钙钛矿型结构,其自发极化的出现主要是晶体中原子(离子)位置变化的结果。,B.铁电体的自发极化的机制,.,125,极化前晶体结构:等轴晶系(大于120oC):晶胞常数:a=4.01A氧离子的半径:1.32A钛离子的半径:0.64钛离子处于氧八面体中,两个氧离子间的空隙为:4.0121.32=1.37钛离子的直径:20.64=1.28,钛酸钡的结构:钙钛矿型结构,自发极化过程:氧八面体空腔体积大于钛离子体积,给钛离子位移的余地。较高温度时,热振动能比较大,钛离子难于在偏离中心的某一个位置上固定下来,接近六个氧离子的几率相等,晶体保持高的对称性,自发极化为零。,.,126,温度降低到120,低于距离温度,钛离子平均热振动能降低,因热涨落,热振动能特别低的离子占很大比例,其能量不足以克服氧离子电场作用,有可能向某一个氧离子靠近,在新平衡位置上固定下来,并使这一氧离子出现强烈极化,发生自发极化,使晶体顺着这个方向延长,晶胞发生轻微畸变,由立方变为四方晶体。,.,127,纤锌矿(ZnS)结构在(010)上投影,表示晶体极性链的两种方法,例2:具有极性轴或结构本身具有自发极化的结构,固有偶极子,正电荷层与负电荷层交替排列,-,+,-,+,-,+,-,+,.,128,4)铁电体具有铁电性,在一些电介质晶体中,晶胞的结构使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而出现电偶极矩,产生不等于零的电极化强度,使晶体具有自发极化。晶体的这种性质叫铁电性(ferroelectricity)。,当铁电体的晶胞自发极化而出现电矩时,相邻晶胞的电矩可以同向排列形成电畴,并出现铁电性;相间反向排列而成为反铁电性。,与铁磁体的磁滞回线形状类似,所以人们把这类晶体称为铁电体(其实晶体中并不含有铁),.,129,在自发极化出现前的非极性晶体称为顺电性晶体。顺电性晶体与铁电性晶体的转变温度称为铁电居里点TC。当TTC时,铁电相转变为顺电相,电滞回线消失,这时P与E一般有线性关系P=0E,并且介电常数服从居里外斯定律,C为居里常数,为特征温度。代表电子位移极化对介电常数的贡献,二、铁电体的居里外斯定律,居里点附近居里外斯定律为,忽略,.,130,指铁电体的微观结构性质,以及因此而可能显示出来的宏观性质,电滞回线、电畴结构、自发极化以及相应的晶胞形变(自发应变)、居里点、居里外斯定律等。,(一)铁电性几个重要特征,1、铁电畴,铁电体自发极化的方向不相同,但在一个小区域内,各晶胞的自发极化方向相同,这个小区域就称为铁电畴(ferroelectricdomains)。两畴之间的界壁称为畴壁。若两个电畴的自发极化方向互成90,则其畴壁叫90畴壁。此外,还有180畴壁等。,三、铁电体的铁电性,180和90畴,1)铁电畴的形成,.,131,与晶体结构有关。BaTiO的铁电相晶体结构有四方、斜方、菱形三种晶系,它们的自发极化方向分别沿001,011,111方向,这样,除了90和180畴壁外,在斜方晶系中还有60和120畴壁,在菱形晶系中还有71,109畴壁。,2)电畴取向,.,132,无外加电场时,电畴在晶体中分布杂乱无章,使整个晶体表现为电中性,宏观上无极性。外电场作用时,沿电场方向极化畴长大,逆电场方向的畴消失,其它方向分布的电畴转到电场方向,极化强度随外加电场的增加而增加,一直到整个结晶体成为一个单一的极化畴为止。如再继续增加电场只有电子与离子的极化效应,和一般电介质一样。,3)电畴运动-极化过程,电畴运动是通过在外电场作用下新畴的出现、发展以及畴壁的移动来实现的。,.,133,铁电电滞回线(Ps为自发极化强度,Ec为矫顽力),电滞回线是铁电态的一个标志,铁电体是电介质材料中一个很重要的分支,它是一种特殊相变的产物。在从高对称性转变为低对称性的过程中,伴随着发生自发极化或亚点阵极化。,1)电滞回线的形成,铁电体微观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有许多特殊的宏观性质,从而区别于普通电介质。,2、铁电体的电滞回线,铁电体的电滞回线是铁电畴在外电场作用下运动的宏观描述。,.,134,沿电场方向的电畴扩展,变大;而与电场反平行方向的电畴则变小。极化强度随外电场增加而增加,如图中oA段曲线。电场强度继续增大,最后晶体电畴方向都趋于电场方向,类似于单畴,极化强度达到饱和,这相当于图中C附近的部分。,铁电电滞回线,A.施加电场,.,135,自发极化强度Ps:铁电晶体晶胞中的电偶极矩是电介质在转变为铁电体时自发出现的,其数值为一定值。这个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输专业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九月调研考试地理(含答案)
-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含答案)
- 康复专业面试题库及答案
-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政治试卷(含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答案)
- 宁海无尘室施工方案
-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临时展厅地坪施工方案
- 2025年天津二中高三开学考-物理试卷
- 消防维保质量管理及保证措施
- 品牌沙龙活动策划方案
- 子宫肌瘤的治疗与护理
- 传统文化公司管理制度
- 小学生钻石画社团课件
- 隐私计算在档案中的应用-洞察及研究
- 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守护幸福 从心开始课件
-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通识教程(微课版)》课件 【第09-10讲】生成式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
- 扬州扬州市宝应县公安局招聘30名警务辅助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酒店发展阶段课件
- 2025年重庆市八中科学城中学校小升初自主招生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