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doc_第1页
古书的注解.doc_第2页
古书的注解.doc_第3页
古书的注解.doc_第4页
古书的注解.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古书的注解【教学目的】 本章讲授古书的注解常识,主要介绍古注的发展概况,古注的内容、古注的体式分类以及常用术语等等。学习本章,要让学生了解古注的基本常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古注的能力。【重点难点】 古注发展概况 注释术语 注释编排体例【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 一、古注的重要性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不是无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例如:左傅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杜预注:“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因此我们在阅读古注时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地相信古注,认为凡是古注都是正确的,不敢越雷池一步。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寤生”之“寤”实是 “啎”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又如:二、古注的发展概况1.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孟子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水北为阳,山南为阳。”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春秋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2.注释的兴盛两汉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 语言的发展演变 封建政府的提倡 古今文之争的影响 (2)两汉注释的特点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重视字词句的解释(3)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毛 亨 毛诗故训传孔安国 古文尚书注郑 玄 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何 休 春秋公羊解诂高 诱 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王 逸 楚辞章句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1)魏晋至隋唐注视的特点 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经史子集) 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王 弼 老子注郭 象 庄子注孔颖达 五经正义贾公彦 周礼疏,仪礼疏徐 彦 春秋公羊传疏杨士勋 春秋谷梁传疏邢 昺 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孙 奭 孟子疏陆德明 经典释文张守节 史记正义司马贞 史记索隐裴 骃 史记集解颜师古 汉书集注李 善 文选注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1)注释特点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注释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我”。(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朱 熹 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5.注释的复兴清 复兴的原因 清政府文化政策的推动 文字,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 “经世致用”学术思想的影响三、古注的分类注的本义是灌注。古代经书多难懂,好象水道阻塞,必须灌注才能疏通,所以把对经文的解释也叫做注。古注就其特点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传、笺、章句、集解、疏五类。1、传 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古人把儒家的重要文献叫做“经”,把解释经书的著作叫做“传”。如孔子著春秋,后人写书解释春秋者,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另外依照经书文字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也称作传。如西汉鲁人毛亨的毛诗传: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毛传:“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闇昧之行。”2、笺 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笺的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说文:“笺,表识书也。”如诗经毛传郑笺。郑笺就是郑玄以毛诗为依据、对毛传进行补充和订正的注释。对毛传隐晦简略的地方,郑氏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写出来,以表示有别于已有的注释,标作“笺”,后人称为郑笺。 3、章句 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其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 4、集解 集解可以分为两类:(1)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等,这是汇集各家解说,加以选择并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如魏何晏的论语集解。(2)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如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5、疏 疏即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或称作义注,正义、疏义等,简称疏。汉魏时期所作的注,到了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到了唐代,由于时间久远,人们感到不易理解,于是出现了“疏”这种新的注解方法。疏的注释特点是不但对古书原文进行注解,同时对前人所作的注解也进行注释。六朝所作的义疏很多,流传到今天的只有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唐代进行义疏的著作主要有:尚书 汉孔安国传 唐孔颖达正义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正义诗经 汉毛亨传、郑玄笺 唐孔颖达正义周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仪礼 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礼记 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 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 唐徐彦疏春秋穀梁传 晋范宁注 唐杨士勋疏孝经 唐李隆基注 宋邢昺疏论语 魏何晏注 宋邢昺疏尔雅 晋郭璞注 宋邢昺疏孟子 汉赵歧注 宋邢昺疏后人将以上这些注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成一部书,称作十三经注疏。 四、古注的内容旧注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解释词义、注明音读、疏通文意、阐明思想、分析句读、讲解语法、说明修辞手段、诠释典故、校正文字、考证人名、地名等。 五、古注的术语1、曰、为、谓之 使用这三个术语时被释词总是处于术语之后,其含义等于现代汉语中的“叫做”。 有时还用来分辨同义词。例如: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朱熹注:“穀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郑玄注:“大司徒云:同师曰朋,同志曰友。”(见孔颖达正义)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2、谓 意为“说的是”、“指的是”,被释词在术语之前。如:荀子天论:“强本而节用。”杨倞注:“本谓农桑”。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3、貌、之貌 表示性质或状态的术语,意为“的样子”。例如: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郭象注:“冷然,轻妙之貌。”楚辞九章涉江:“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王逸注:“崔嵬,高貌也。”4、犹 “犹”表示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用引申义训释本义,意为“如同”、“等于说”。例如:孟了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朱熹注:“直,犹但也。”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杜预注:“间,犹与也。”5、之言、之为言 声训术语。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进行训释,表示被训释词和训释词语源相同,意义相通,旨在探求事物得名的由来,这就是所谓“声训”。例如: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说文:“祓,除恶祭也。徐锴曰:按:祓,之为言拂也,”说文:“禳,磔禳祀疠殃也。徐锴曰:禳之为言攘也。”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声训也可以不用专用术语,例如:释名:“日,实也。”“月,阙也。”“冬,终也。”“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山,产也,产生物也。”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6、读若、读如 表示注音的术语。例如:说文“宄读若轨。”“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有时也用来表示通假字。7、读曰、读为 说明通假字的术语。例如:庄子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辩读为变。”汉书贾谊传:“天下无倍畔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