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 病理生理学 休克_第1页
第八版 病理生理学 休克_第2页
第八版 病理生理学 休克_第3页
第八版 病理生理学 休克_第4页
第八版 病理生理学 休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第十三章休克(Shock),.,ConceptofShock,休克是指机体在严重失血失液、感染、创伤等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引起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损伤的病理过程。,.,是晕过去吗?(昏厥),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昏倒.因一时性,广泛性脑缺血、缺氧引起,并在短时间内自然恢复。,.,是血压下降?,.,1731年LeDran首次使用“shock”概念第一阶段Warren和Crile经典描述(休克综合症)第二阶段急性循环衰竭,关键是血压下降第三阶段微循环学说(20世纪60年代Lillihei)第四阶段休克的细胞、体液机制,休克认识研究历史,.,1.症状描述阶段,脸色苍白或发绀四肢湿冷,出冷汗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神志淡漠、昏迷脉压变小,休克综合征(Shocksyndrome),BP80mmHg,.,2.急性循环衰竭的认识阶段,大量失血是休克的始动因素,(1)交感衰竭血管张力血压(2)休克的关键是血压,交感衰竭学说,.,2.急性循环衰竭的认识阶段,BPQ.R输血+升压药,实际上,(1)大量用升压药后,BP但mortality(2)将正常动物注入升压药后休克,.,3.微循环学说的创立阶段,1964年,Lillehei发现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休克,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病环节:交感兴奋,微循环障碍。并做了狗失血性休克实验:,.,微循环学说的创立阶段,.,1.休克时交感是兴奋而不是衰竭2.交感兴奋血管收缩组织灌流量3.休克的关键不在血压,而在于血流,3.微循环学说的创立阶段,.,3.微循环学说的创立阶段,QBP/R,R8L/r4,QBPr4/8L,QBPr4,组织灌流量与血压及血管口径的4次方成正比(口径更重要),交感兴奋时如Bp升高一倍,血管口径缩小一倍,,灌流量为原1/8,.,4.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热点从低血容量性休克转向感染性休克,并认为休克的发生发展与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大量释放等有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休克的发生机制,休克的病因和分类,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第一节休克的病因与分类,(一).按病因分类,失血与失液,烧伤,创伤,感染,过敏,强烈神经刺激,(七),心脏和大血管病变,hemorrhagicshockburnshock,traumaticshockinfectiousshock,anaphylacticshockneurogenicshock,cardiogenicshock,.,1)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见于:外伤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妇产科疾病。2)大量失液引起的休克称为失液性休克。见于:大面积烧伤、严重脱水等。,失血性/失液性休克,1,.,失血食道静脉曲张出血,食道下端静脉丛曲张、破裂出血,.,失液,蒸桑拿出汗过多,问题:失血量的20%究竟是多少ml?等量的失血和失液引起的休克那种更严重一些?,.,挤压伤、手术创伤等疼痛、失血休克疼痛血管运动中枢兴奋后抑制小血管扩张、血管容量、有效循环血量休克血浆渗出体液丢失有效循环血量烧伤性休克早期疼痛、低血容量晚期感染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2,烧伤性休克,3,.,创伤性休克失血、疼痛、感染,.,烧伤性休克失血、失液、疼痛、感染,.,致病微生物尤其是G菌(70-80%)引起的休克。又称败血症休克。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IgE-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组胺、缓激肽大量释放血管扩张,cap通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4,过敏性休克,5,.,感染性休克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爆发型,中毒性菌痢,链球菌,大肠杆菌,.,过敏性休克型变态反应,药物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化物,.,剧烈疼痛、高位脊髓损伤影响交感缩血管功能血管紧张性外周血管扩张血管容量、循环血量休克大范围心梗(全心40%,左室23%)、急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输出量休克特点休克早期血压,神经源性休克,6,心源性休克,7,.,神经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二)按休克发生的起始环节分类维持机体有效循环量的因素,.,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有效循环血量,三个因素决定有效循环血量和组织灌流量:1.足够的血容量2.正常的血管舒缩功能3.正常的心泵功能,休克的始动环节,.,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shock),失血失液烧伤,血容量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压力感受器负反馈减弱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流减少,.,血管源性休克,炎症或过敏引起的内脏小血管扩张,血液淤滞,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肌源性:心梗,心肌病等非心肌源性:急性心脏压塞心脏射血受阻,(cardiogenicshock),心源性休克,.,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有效循环血量,.,第二节发生机制微循环机制,微A与微V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代谢交换的最小功能单位。,.,微循环的三种通路:1营养通路(迂回通路)组成: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真cap网微V20%微循环轮流交替开放,生理功能:物质交换,.,2.直捷通路组成:微A后微A通血毛细血管微V功能:加速血液进入微静脉(骨骼肌)3.A-V短路(动静脉吻合支)组成:微AA-V吻合支微V功能:平时关闭。迅速回流,无物质交换,调节温度。,.,微循环的调节A.神经调节(器官特异性、动静脉短路调节作用)交感神经,受体为主。调节微动脉和微静脉。B.体液调节:收缩血管体液因素-CATXA2血管紧张素、内皮素等。舒张血管体液因素-如组胺、激肽、腺苷、乳酸、PG等。调节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局部反馈调节示意图,毛细血管局部反馈调节示意图,毛细血管局部反馈调节示意图,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局部反馈调节示意图,毛细血管局部反馈调节示意图,毛细血管局部反馈调节示意图,舒张,舒张,.,C.自身调节微血管受微A灌注压的影响压力微A(收缩),阻力加大灌流量(-)压力微A(舒张),阻力变小灌流量()主要见于脑、肾脏血管的调节。,.,*不同血管对同一因素反应不同儿茶酚胺酸中毒前闸门敏感耐受差(舒张)后闸门不敏感耐受好(紧张),.,第二节发生机制,典型失血性休克,休克代偿期(缺血缺氧期),休克进展期(淤血缺氧期),休克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一.休克代偿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亦称为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一)微循环的改变1.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而微V和小V+,大量迂回通路关闭。2.血液通过直捷通路、A-V吻合支回流上述改变使微循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微循环缺血缺氧。心脏的微循环灌流(-)/,大脑的微循环(-)。,.,一.休克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亦称为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二)发生机制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儿茶酚胺受体皮肤、内脏和肾的血管收缩微循环灌流受体兴奋动静脉短路开放组织缺血缺氧2.血容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促使血管收缩,.,(3)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1)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自身输血“第一道防线”自身输液“第二道防线”结果:血液稀释,.,(3)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2)有助于心脑血液供应微血管反应的非均一性(Inhomogeneity)血液重分布,.,自身输血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cap和微V是机体的容量血管,可容纳总血量的70%)自身输液组织液回流入血管回心血量(cap前阻力后阻力cap流体静压),.,血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血供受体:皮肤、内脏、肾血管收缩交感(+)CA受体:心脏冠脉舒张脑血管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少收缩不明显,.,主要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96次/min,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神志清楚,105/85mmHg,血压略降脉压减小,治疗原则:消除病因,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障碍,.,休克早期临床表现及机制,.,二.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又称可逆性失代偿期、休克中期(一)微循环的改变1.微动脉和后微动脉痉挛减轻,但微静脉端仍收缩,血液由驰张的cap前括约肌大量进入真cap网。2.微循环“灌而少流,灌多于流”,血液淤滞,组织细胞淤血缺氧。,.,.,(二)发生机制:1酸中毒:缺血缺氧酸中毒血管对CA的反应性微血管舒张2局部舒血管代谢产物增多:缺血缺氧局部代谢产生扩血管物质(组胺、腺苷、激肽),.,3血液流变学改变(微V流速)RBC易积聚微循环(血管通透性)血粘度白细胞黏附、嵌塞血流淤滞4内毒素作用:肠源性细菌和LPS入血激活巨噬细胞NO等扩血管物质产生血管平滑肌舒张持续性低血压,.,(三)后果1“自身输血”“自身输液”停止淤血cap内流体静压血浆外渗组胺等血管通透性血液浓缩酸性代谢产物组织间隙胶原蛋白亲水性静脉系统容量血管扩张回心血量自身输血停止,自身输液停止,.,2.恶性循环的形成,毛细血管流体静压毛细血管通透性,血浆外渗血液浓缩,微循环血管大量开放,血液滞留,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血压下降,交感兴奋,组织灌流进一步减少,缺血、缺氧、酸中毒,.,心灌流不足心搏无力,肾血流持续不足少尿或无尿,皮肤血管灌流减少发凉,发绀,血压进行性下降,脑灌流不足转向昏迷,80/50mmHg,主要临床表现,.,休克进展期临床表现,.,三、休克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也称晚期,休克难治期(一)微循环的改变1.微血管麻痹,对血管活性药物失去反应性不灌不流2.血浆外渗,血液浓缩更严重;血粘度,血液高凝状态;,.,休克期微循环变化,.,1.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浓缩、RBC、血小板聚集成团2.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缺氧、酸中毒等损伤内皮细胞暴露胶原纤维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促进DIC发生3.组织因子释放入血:创伤、烧伤组织破坏组织因子释放细菌外毒素促使中性粒细胞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合成组织因子促进DIC发生4.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清除减少:肝功能障碍5.TXA2-PGI2平衡失调,微循环改变的机制,.,(二)临床表现1.循环衰竭:微血管反应,Bp进一步2.cap无复流现象:休克晚期即使大量输血补液,Bp回升,有时仍不能恢复毛细血管血流。(白细胞黏附和嵌塞、内皮肿胀和DIC微血栓)3.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心、脑、肺、肾、肠),.,(三)休克期难治的机制1.DIC2.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yst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organdysfunctionsyndrome),.,弥散性毛细血管内凝血(DIC),DIC: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微血栓形成中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IRS:指严重感染、出血、创伤等病因作用引起机体失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炎症。,表现: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泛滥。,诊断标准: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分;3.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4.WBC12109/L或4.0109/L.,.,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时,原无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第三节机体代谢和功能变化,.,一、物质代谢紊乱,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减弱,.,二、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1.代谢性酸中毒2.呼吸性碱中毒3.高钾血症,.,三、器官功能受损,肺、肾、肝、心、脑、胃肠,.,(一)肺脏轻: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初期:缺氧,呼吸深快,呼碱中晚期:呼衰(呼酸、代酸),.,肺功能的变化,病理表现:肺泡毛细血管DIC,肺水肿肺泡微萎陷,透明膜形成,.,非典型肺炎的病理过程就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变基础:急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1.肺小血管内中性粒细胞聚集、粘附、内皮细胞受损,微血栓形成。2.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肺水肿3.肺表面活性物质肺泡萎陷4.肺小血管通透性血浆蛋白渗出形成透明膜。,休克肺的发生机制:,.,(二)肾脏急性肾衰表现:少尿、无尿、高钾血症、代酸、氮质血症功能性肾衰(肾前性肾衰)分型器质性肾衰(急性肾小管坏死)休克肾血流量GFR功能性肾衰机制休克肾血流量持续缺血、淤血、DIC、肾毒素器质性肾衰,.,(三)心脏早期:心功能不受损晚期:心衰机制:1.Bp、HR冠脉血流量心肌缺血缺氧CAHR心收缩力心肌耗氧量2.酸中毒、高钾血症兴奋收缩偶联障碍心脏收缩力下降3.MDF(心肌抑制因子)心肌收缩性4.心内DIC和内毒素的发生心肌结构损伤,.,(四)脑初期:血供无明显功能相对正常或烦躁不安中期:血供神志淡漠,甚至昏迷晚期:脑水肿脑疝,.,(五)胃肠道初期:血供消化液分泌胃肠道功能抑制食欲差、腹胀。中晚期:持续缺血缺氧粘膜坏死应激性溃疡出血、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六)肝脏黄疸、肝功能不全。(七)凝血-纤溶系统凝血-抗凝血平衡紊乱,部分患者有DIC形成。(八)免疫系统MODS患者血浆补体水平发生明显的变化。,.,第四节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一、失血性休克,休克研究的基础模型15秒内快速大量失血超过总量的20%,.,二、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休克。外科多见,治疗较困难。又称败血症休克(脓毒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由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的以发热、低血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的休克综合征。,.,(一)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1.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暖休克)CO、PR,“warmshock”2.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冷休克)CO、PR,“coldshock”,.,(二)两型感染性休克特点的比较,.,高动力型休克,可能发生机制:1.早期心功能尚未受抑制交感兴奋CO2.LPSNOPR3.动-静脉短路开放MC血流量,.,低动力型休克,可能的发生机制:1.酸中毒心肌收缩力CO2.严重感染交感兴奋PR3.LPS血管内皮受损DIC,.,三、过敏性休克,发病环节:1.血管床容量2.血容量,.,四、心源性休克,按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1.高阻力型低排高阻型2.低阻力型低排低阻型,.,第五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定义】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休克和感染时,原来没有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同时或者短时间内相继出现两个以上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以致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必须靠临床干预才能维持的综合症,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ndrome,MODS)。重者达到器官、系统衰竭程度,称作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SystemOrganFailure,MSOF)。,.,.,.,.,.,一、MODS的病因和发病经过,80的MODS病人入院时有明显的休克,1.感染性病因70左右的MODS可由感染引起,特别是严重感染引起的败血症。2.非感染性病因大手术和严重创伤,无论有无感染存在均可发生MODS。,MODS的病因,.,(二)MODS的发病经过和临床类型,速发单相型(rapidsingle-phase)由损伤因子直接引起器官损害同时或者相继病情发展快,只有一个时相,损伤只有一个高峰迟发双相型(delayedtwo-phase)第一次打击(firsthit)后出现一个缓解期其后13周又受到第二次打击(secondhit)发生MODS病情发展呈双相,出现两个损伤高峰,.,二、MODS的发病机制,(一)全身炎症反应失控(二)促炎-抗炎介质平衡紊乱(三)其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二、MODS的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失控1、炎症细胞的激活和释放,.,炎症介质与SIRS,表现为播散性炎症细胞活化(disseminatedactivationofinflammatorycell)炎症介质泛滥(inflammatorymediatorspillover)到血浆,并通过级联放大反应(cascade)引起全身性炎症,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失控性的自我持续放大和自我破坏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临床综合症,.,SIRS诊断标准,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1991,具备上述4项中的2项即可判断为SIRS,21世纪以来,认为血浆中有炎症介质的阳性发现,诊断方可成立,.,(二)促炎-抗炎介质平衡紊乱,促炎介质的泛滥,(proinflammatorymediatorsspillover),通过自我放大的级联反应(cascade),产生大量炎症介质,一方面,抗炎介质抑制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并调控炎症介质,有助于控制炎症,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反应另一方面,过量的抗炎介质抑制免疫功能,并增加感染的易感性1996年,Bone提出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anti-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CARS)的概念,促炎-抗炎介质平衡失控,.,促炎-抗炎介质平衡失控,.,(三)其他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因素,器官微循环灌注障碍微血管内皮肿胀,通透性增加高代谢状态加重心肺负担,增加氧供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性休克时XD转化为XO,.,第六节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一.病因学防治防治原发病,如:止血、镇痛、控制感染病灶,及时扩创,正确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败血症。二.发病学防治改善微循环,恢复微循环灌流量。1.扩充血容量“量需而入”,“需多少补多少”关键是“及时和尽早”。(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脉搏、尿量等),.,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扩血管药:充分扩容基础上使用;(早期)主要用低排高阻型缩血管药:不宜长期使用;(后期)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首选;(二)对症治疗:纠酸、水电平衡保护细胞膜(皮质激素)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