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竞赛高级设备整理.doc_第1页
制冷竞赛高级设备整理.doc_第2页
制冷竞赛高级设备整理.doc_第3页
制冷竞赛高级设备整理.doc_第4页
制冷竞赛高级设备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1制冷压缩机曲轴主轴承间隙的测量1、 技术要求主轴承的下部与主轴颈120包角内应解除均匀,没有余隙(静态) 曲轴与主轴承的正常间隙配合为0.0650.135mm,最大间隙不得超过0.20mm。2、工具与零部件 50mm75mm 外径千分尺一把, 50160mm 内径百分表一套,100 系列的曲轴 一根、主轴颈一只 3、测量数据记录(60mm)主轴承 A A AB BBBBABAA A-A=60.03_mm A-A=_mm B-B=_mm B-B= _mm主轴颈ABAABBBBABAAA-A=59.96_mm A-A=_mm B-B=_mm B-B= _mm 曲轴与主轴承配合间隙为_=_mm4、 结论 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_mm均符合国家标准,可以继续使用。或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_mm均不符合国家标准,必须修理或更换零部件。5、 善后工作清理场地,设备复位,整理工具,写好操作检测记录2.2.1外平衡热力膨胀阀的构成与应用1、外平衡热力膨胀阀 操作调试的依据为制冷系统的低压即蒸发压力来进行,操作和调整,若蒸发压力过高,相应减少供液量,若蒸发压力过低相应增加供液量调节杆顺时针旋转,减少供液量,逆时针旋转增加供液量,调节杆调整幅度每次1/4圈为宜,当蒸发压力在正确值下进行30分钟,仍然稳定,则调整完毕2、 主要构成与安装1)主要机构:感温包、毛细管、膜片、膜片盖、顶杆、阀芯、阀芯弹簧、阀体、调节杆、 进出口接头及外平衡接口等组成2)安装要求 a)阀体高于感温包位置的标高,使感温包压力有正常反应b)阀体应垂直安装,使传动系统正常工作c) 阀体应尽量靠近蒸发器,减少节流后的冷量损失d)阀体应牢固固定,不应有明显的震动,保证供液稳定 e)阀体安装应预留调试和维修的空间 f) 感温包应置于平衡管与回气管接口前的100mm的地方 g) 感温包与管壁应充分接触,接触面要干净,贴合面要紧密,外部应用隔热层进行保温,减少环境对感温包的影响 h)感温包与管壁接触宜水平放置,感温包前不应有存液弯3、 选用1)在标准工况下,当蒸发压力大于等于0.01MPa时,应选用外平衡热力膨胀阀2)膨胀阀的制冷量QF应为蒸发器制冷量QC的1.21.3倍3)根据制冷系统的工质,蒸发温度范围来选用相应的型号的热力膨胀阀4、 故障分析 1)故障:感温包工质泄漏。现象:阀体关闭,P0下降至真空状态,PK下降,系统不制冷,自动停机 排除方法:拆卸更换热力膨胀阀2)故障:膨胀阀进口滤网堵塞现象:堵塞,P0下降明显低于正常值,PK下降,制冷量Q0下降排除方法:拆卸清洗热力膨胀阀进口处滤网5、善后工作清理场地,设备复位,整理工具,写好维修记录2.1.2 制冷压缩机连杆大头轴瓦与曲轴间隙测量1、技术要求 连杆轴瓦的上部与曲轴曲柄销100包角内应接触均匀无间隙,连杆轴与曲轴曲轴柄销的正常配合间隙为0.070.10mm,最大间隙不超过0.2mm2、工具与主要部件50mm75mm外径千分尺一把,50160mm 内径百分表一套,100系列连杆一副,曲轴一根3、 测量数据记录(58mm)连杆轴瓦A AAA BBBBB BAAA-A=_mm A-A=_mm B-B=_mm B-B= _mm 曲轴销A AAABBBBA AB BAA-A=_mm A-A=_mm B-B=_mm B-B= _mm连杆轴瓦与曲柄销的配合间隙为=mm4、 结论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mm均符合国家标准,可以继续使用。 或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mm均不符合国家标准,必须修理或更换零部件5、善后工作清理场地,设备复位,整理工具,写好检测记录2.2.2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构成与应用1、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操作手动操作方法:打开冷却盘管回气阀-微开冷却盘管节流阀-打开混合气体进口阀门-当套管温度计温度达到-5C左右时微开放空气阀(用一软管接至沉水槽)放空气完毕-关闭放空气阀、关闭节流阀-微开回液阀2-3分钟后关闭-关闭回气阀及混合气体进口阀2、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构成与安装要求1)构成图蒸发盘管回气口接低压放空气口温度计混合气体进口,来自冷凝器 壳体 蒸发盘管回液口供液口,来自高于贮液桶2)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安装要求a)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宜安装在靠近冷凝器及贮液器的室外位置 b)立式应垂直安装、卧式应水平安装c) 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各口的接管要求:供液管应安装针形膨胀阀,回液管应安装针型阀,混合气体口、放空气口、蒸发盘管、回气口安装截止阀d)蒸发盘管回气管不宜接压缩机吸入口或低压循环桶的进气管上 e)壳体应用隔热材料进行保温3、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选用方法 氨用不凝性气体分离器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规格上没有大小之分,若安装容器空间较大选用卧式,反之选用立式4、故障及排除方法 故障:蒸发盘管泄漏 现象:蒸发盘管回气管不接霜,不凝性气体分离器温度降不下来,混合气体中制冷剂不能凝结成液体,分离效果差排除方法:拆卸壳体内蒸发盘管,进行修补(经压力容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或更新5、善后工作 设备复位、清理现场、做好操作记录2.13制冷压缩机活塞销与连杆小头间隙测量1、技术要求 连杆小头衬套与活塞销配合间隙为0.01-0.025mm,最大间隙不超过0.10mm2、工具与零部件 外径千分尺0-25mm一把,内径千分尺530mm,100系列连杆一副,活塞销一只3、测量数据记录(25mm)连杆小头衬套A AAA BBBBB BAAA-A=_mm A-A=_mm B-B=_mm B-B= _mm 活塞销A AAABBBBA AB BA-A=_mm A-A=_mm B-B=_mm B-B= _mm连杆小头衬套与活塞销的配合间隙为=mm4、结论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mm均符合国家标准,可以继续使用。 或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mm均不符合国家标准,必须修理或更换零部件5、善后工作清理场地,设备复位,整理工具,写好检测记录2.2.3、毛细管与单向阀组合节流装置的构成与安装要求1、毛细管作为蒸发器供液的控制原件,其通道截面积和长度在安装时已定时无法按系统工况的变化而进行,人为的操作调整,所以必须在已安装好定死的毛细管的通道截面积和长度基础上,然后通过毛细管的串并联和单向阀的单向导通功能组合成自动控制的节流装置2、毛细管与单向阀组合节流装置的构成与安装要求1)毛细管与单向阀组合节流装置的构成如图:并联串联制冷制热制冷制热2)毛细管与单向阀组合节流装置的安装要求a)选择与制热效果工况相匹配的毛细管与单向阀b)安装部位,冷凝器与蒸发器连接管路中间c)在进行钎焊焊接前,必须对毛细管进行清洗,焊接时应对单向阀进行冷却d)安装完毕后,应对连接处用氮气进行捡漏(实验压力1.25MPa)3、毛细管与单向阀的选用方法 在选配毛细管时必须使毛细管的长度、内径与制冷系统工况相匹配,否则会影响制冷系统正常工作,长度和内径选配可以通过公式的计算获得,单向阀选配主要是与毛细管相匹配4、故障于排除方法 故障:毛细管堵塞 现象:微堵,P0下降,明显低于正常值,系统制冷量Q0下降,PK下降微降。全堵,P0下降呈真空状态,PK下降明显系统不制冷,自动停机排除方法:拆卸更换毛细管与单向阀5、善后工作清理场地,设备复位,整理工具,写好维修记录2.1.4、制冷压缩机汽缸套与活塞配合间隙的测量1、技术要求1)活塞环部与气缸正常配合间隙为0.40mm0.50mm 2)活塞裙部与气缸正常配合间隙为0.17mm0.26mm2、工具与零部件75100MM外径千分尺一把、50160MM内径百分表一套、100系列气缸套一只、活塞一只3、测量数据记录 气缸(100mm) 上A AA上A中下 中 BBBBBB下B BAAA上 A-A=_mm BB=_mm C-C=_mm中 A-A=_mm B-B=_mm C-C=_mm下 A-A=_mm BB=_mm C-C=_mm 活塞环部A环部A中裙A下裙中裙B B BBBB下裙AAA环部 A-A=_mm BB=_mm C-C=_mm中 裙 A-A=_mm B-B=_mm C-C=_mm下 裙 A-A=_mm BB=_mm C-C=_mm活塞环部与气缸的配合间隙为_=_mm 活塞裙部与气缸的配合间隙为_=_mm5、 结论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_mm均符合国家标准,可以继续使用。 或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_mm均不符合国家标准,必须修理或更换零部件5、善后工作清理场地,设备复位,整理工具,写好检测记录2.2.4.中间冷却器的构成与应用(氨是完全冷却,氟利昂是不完全冷却)1、中间冷却器的操作 打开中间冷却器蛇形盘管液体进口阀门-启动压缩机-当中间冷却器压力下降至0.1MPa左右时,打开中间冷却器供液阀-观察中间冷却器压力、 低压缸排气压力、高压缸吸气压力的变化情况,并适时调整中间冷却器的供液量2、中间冷却器的构成与安装要求1)中间冷却器的构成如图平衡孔中心管到高压缸吸入口接压力表液位针接液位控制器供液口接液位控制器排液口液体管出口去低压循环桶排污放油 液体管进口(来自高压贮液桶)2)安装要求a)中间冷却器应安装于机房内靠近制冷压缩机的适当位置 b)中间冷却器应垂直安装周围应预留操作和维修空间 c)中间冷却器壳体应用隔热材料进行保温3、中间冷却器选用方法1)中间冷却器的选配主要根据低压级压缩机的排气量及中间冷却器内制冷剂蒸汽侧流速来进行选配具体的规格和型号可以通过公式计算获得4、故障分析和排气方法故障:1)中间冷却器液位过高现象:中间冷却器液位超过上限Pz上升,明显高于正常值,严重时高压级压缩机将产生湿冲程排除方法:关闭中间冷却器供液器阀,停止向中间冷却器供液,打开排液阀门,将过多的液体排向低压桶,同时检修液位控制器及供液电磁阀故障:2)中间冷却器冷却盘泄漏现象:Pz上升,明显高于正常值,中间冷却器液位过高,关闭中间冷却器供液阀液位仍然上升排除方法:拆卸更换中间冷却器冷却盘管5、善后工作设备复位,清理现场,做好操作2.1.5 制冷压缩机活塞环各项间隙的测量1、技术要求1)环与环槽高度(轴向)间隙0.0180.07mm,最大间隙不得超过1.00mm2)环与环槽的宽度(径向)间隙0.300.50mm,最大间隙不得超过1.00mm3)环在气缸内搭口间隙0.20-0.35mm,最大间隙不得超过1.00mm2、工具与零部件游标卡尺0200mm一把,塞尺0.011.00mm,100系列活塞环一只、活塞一只、气缸一只3、测量数据记录高度(轴向)间隙槽的间隙211203环与环槽的高度(轴向)间隙为1)_mm 2)_mm 3)_mm环与环槽的宽度(径向)间隙为1)_mm 2)_mm 3)_mm(环槽深度-环宽度=_mm)环在气缸内槽口间隙为1)_mm 2)_mm 3)_mm4、结论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mm均符合国家标准,可以继续使用。 或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mm均不符合国家标准,必须修理或更换零部件5、善后工作清理场地,设备复位,整理工具,写好检测记录2.2.5油分离装置的构成与应用1油分离器的操作打开集油器泄压阀,待集油器内压力降至P0后关闭打开集油器进油阀打开油分离器的放油阀待集油器内压力接近PK或集油器油位达到2/3时,关闭油分离器放油阀和集油器进油阀打开集油器泄压阀进行油气分离2-3小时关闭泄压阀打开集油器放油阀进行放油2、油分离器的构成图1)构成图出口进口中心管 隔板填料(金属网)伞形孔板 排油放污口2)安装要求a)油分离器应安装于制冷压缩机排气管至冷凝器的连接管道上b)安装位置应预留操作和维修空间c)氨用油分离器放油管应接至集油器,不宜直接排放3、选用方法油分离器的选配主要根据制冷系统压缩机排气量及制冷剂的蒸汽在油分离器内流速来进行选配,具体的规格和型号可以通过计算公式获得4、油分离器的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故障:1、放油阀堵塞现象:油放不出来,造成油分离器内积油过多,油分离效果差排除方法:拆卸清洗或更换放油阀故障:2、自动回油失灵现象:1)自动回油阀打不开,压缩机曲轴箱油位下降明显油分离器积油过多,油分离效果差 2)自动回油关不死,高压气体回到曲轴箱,造成P0略升排除方法:拆卸清洗或更换自动回油阀5、善后工作设备复位、清理工具、清理现场、做好维修操作记录2.1.6 制冷压缩机余隙的测量1、技术要求制冷压缩机的余隙一般为11.5mm,若活塞顶部为凹形的余隙为0.51.3mm2、工具与零部件外径千分尺025mm一把,2.0mm软铅丝若干,2F4.8压缩机3、测量方法拆卸汽缸盖及阀板组,将2.0mm软铅丝置于活塞顶部,装配阀板组及汽缸盖(垫片不能漏装),对角均匀拧紧汽缸盖螺丝,用手盘动联轴器或者飞轮2-3圈,然后拆卸汽缸盖阀板组,取出压制的软铅丝,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厚度,得到的数据即为制冷压缩机的余隙4、测量数据记录汽缸盖余隙阀板组 活塞制冷压缩机的余隙为_mm5、 结论 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_mm均符合国家标准,可以继续使用。或该零部件的各项间隙尺寸_mm均不符合国家标准,必须修理或更换零部件。6、 善后工作清理场地,设备复位,整理工具,写好操作检测记录2.2. 6 气液分离装置的构成与应用1、在重力式供液系统中,气液分离器的操作方法启动制冷压缩机将蒸发器压力P0接近标准值时打开气液分离器出口液阀,向蒸发器供液,同时打开气液分离器进液阀观察蒸发压力P0及气液分离器液位的变化情况,并适时进行调整2、气液分离器的构成与安装要求1)气液分离器构成图气相出(压缩机吸口)接蒸发器平衡管进(蒸发器回气管) 进(蒸发器回气管)供液 液相 液相出液2)安装要求a)气液分离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