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高一数学总体特征数的估计课改必修3 新课标_第1页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高一数学总体特征数的估计课改必修3 新课标_第2页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高一数学总体特征数的估计课改必修3 新课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统计,只有将数学应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之后,才能使得文明社会的发展成为可控制的现实!,怀特,情境1:,某农场种植了甲、乙两种玉米苗,从中各抽取了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如下(单位:厘米):,甲:25414037221419392142,乙:27164427441640401640,分析:,欲比较哪种玉米苗长得高,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均高!,反映了总体的某种特征,总体特征数,30,31,总体特征数:,通常把能反映总体某种特征的量称为总体特征数,如何反映总体的特征数?,用样本的特征数估计总体的特征数!,统计的基本思想,总体特征数的估计,2.3,2.3.1平均数估计、方差、标准差,情境2:,在利用单摆检验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全班同学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得到下列数据(单位:m/s),9.629.549.789.9410.019.669.889.6810.32,9.769.459.999.819.569.789.729.939.94,9.659.799.429.689.709.849.90,怎样利用这些数据对重力加速度进行估计?,平均数,为什么呢?,问题转化为:,实验结果测得一组数据为,用作为重力加速度“最理想的”近似值,依据是什么呢?,算术平均数,称为这n个数的平均数或者均值,=,=,读作:平均,例1某校高一年级的甲乙两个班级(均为30人)的数学成绩如下(总分100)试确定这次考试中,哪个班的数学成绩更高一些.,甲班,87799088688458826773,81699868677468887778,69537487657764857374,乙班,89725767878645899490,68924676788698678875,88986745768967906788,甲班均分,乙班均分,例2,高一(6)班学生年龄统计:(班级共有43人)其中有20人18岁,13人17岁,7人16岁,3人15岁,求该班级的平均年龄。,分析,在班级年龄序列中18出现了20次,17出现了13次,16出现了7次,15出现了3次,解:,“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用频率计算平均值),一般地,若取值为出现的次数分别为,设频率为,则其加权平均数为,其中,小练习,某公司内部结构以及工资分布:,求该公司的平均工资?,=1500,情境1:,某农场种植了甲、乙两种玉米苗,从中各抽取了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如下:,甲:31323537333032313029,乙:53165413661613111662,问:,哪种玉米苗长得高?,哪种玉米苗长得齐?,怎么办呢?,甲,37(最大值),29(最小值),8,乙,66(最大值),11(最小值),55,极差,甲:31323537333032313029,乙:53165413661613111662,极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越大,数据越分散,越不稳定,极差越小,数据越集中,越稳定,极差是体现数据离散程度,设一组样本数据,其平均数为,则称,为这个样本的方差,,称为这个样本的标准差,分别称为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即,其算术平方根,例3:从高一(6)班的一次数学测验抽取一小组成绩如下(保留整数):,859080808575100,计算这组样本数据的极差、方差和标准差.,例4,已知数据的方差为2,则求数据的标准差。,例5,已知样本90,83,86,85,83,78,73,71,70,76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