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经济学,EconomicsofLabor,湖南城市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学目标和要求,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劳动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是:通过学习主要掌握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劳动力市场、劳动力流动、人力资本投资、劳动报酬、劳动力市场歧视、就业与失业、收入分配差距等理论。,3,.,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同劳动者的职业与收入是不同的,例如,有的劳动者担任管理人员,有的劳动者担任技术人员,有的劳动者担任生产人员;有的劳动者月工资上万元,有的劳动者月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职业与工资的差异?关键原因在于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在很大差异。第四章将运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解释。,4,第四章人力资本投资,本章内容提要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教育投资的分析在职培训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5,第一节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基本模型,一、人力资本的含义与特征(一)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一般来说,资本有五种形态: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6,资本的五种形态,.,资本的形态,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知识资本(文化资本),金融资本,7,(一)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对于人力资本,有几种不同的解释:.1.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就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能力和健康(见人力资本投资1960年)。2.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不断地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3.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它可以在经济活动中提高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8,(一)人力资本概念的界定,4.本教材的定义。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未来永久收入的能力,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点:(1)是一种能带来经济收入的生产能力(2)由智力、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构成。(3)可以从个体与群体定义。,(二)人力资本的特征,1.是无形资本,具有不可视性2.个人所有性3.时效性4.收益递增性5.累积性6.无限的潜在创造性,10,(三)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的区别,1.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本的载体,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内在质量的标志。2.资源要体现其生产性,资本要体现其增值性。3.前者的开发主要属于管理学的研究范畴,后者的开发主要属于经济学探讨的问题。4.前者强调人的总量和素质状况,后者强调的是人在获得能力等过程中的投入。5.前者具有外在直观性,后者具有内在性。,人力资本有关要素的关系,.,12,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与特点,(一)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1.贝克尔的定义贝克尔在人力资本一书中,从预期收入角度把人力资本投资定义为:“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货币或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如接受教育、进行体育锻炼等。但是这个定义不太完整。因为人力资本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即人力资本的投资,13,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与特点,(一)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效益不仅反映在人力资本主体未来收益的改善上,也反映在物质资源使用效率上升和社会发展成本下降上。2.比较完整的定义所谓人力资本投资,是指通过提高人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健康水平和道德水平来增加个人收益和社会福利的投资。,14,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与特点,(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3.健康保健投资4.家庭教育5.寻找工作6.劳动力迁移或流动,15,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16,二、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与特点,(三)人力资本投资的特点1.投资范围的广延性2.投资时间的长期性3.投资能力的开拓性4.投资回报的高增值性和长期性,17,.,18,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人力资本理论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一)早期探索阶段威廉配第、亚当斯密、萨伊、李斯特、马歇尔等经济学家对人力资本问题进行了早期探索。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把人的才能视为经济增长的源泉。,19,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一)早期探索阶段1.威廉配第。他在其代表作政治算术中采用“生产成本化”计算出英国的货币价值,并以此来分析英国的国家实力,以及战争、瘟疫造成的人口死亡及迁移带来的损失。最早涉及人力资本问题。,威廉配第,20,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二)早期探索阶段2.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区分了四种固定资本,其中第四种就是“一个社会全体居民或成员所具有的有用的能力。详细分析了人的经验、知识、能力在生产财富中的重要作用。第一次论证了人的劳动技能投资如何影响个人收入和工资结构。,亚当斯密,21,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一)早期探索阶段3.萨伊。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也认为,由于人的技艺和能力需要花费成本,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可以将其视为资本。,经济学家萨伊,22,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一)早期探索阶段4.李斯特。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研究了才能在生产中的作用,提出了精神资本的概念,认为精神资本是由智力方面的成果汇聚而成的,一个国家生产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精神资本的运用。,经济学家李斯特,23,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一)早期探索阶段5.马歇尔。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认为,人力资本是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和资历。强调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但他拒绝人力资本这一概念。,经济学家马歇尔,24,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二)初步形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费雪、沃尔什和明塞尔等。1.费雪。他认为,任何可以带来收益的东西都可以称为资本。人力无疑是资本。1906年他在资本的性质与收入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25,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二)初步形成阶段2.沃尔什。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使用人力资本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他在1935年出版的人力资本观一书中,从个人教育费用、个人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探讨了教育的经济效益。,26,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二)初步形成阶段3.明塞尔。美国著名劳动经济学家雅各布明塞尔在1958年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一文,首次建立了个人收入分配与其接受培训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他在另一篇论文中研究了在职培训与个人收益率关系问题。,雅各布明塞尔(19222006),27,明塞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贡献,(1)最早建立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模型;(2)最先提出了人力资本挣得函数,即著名的明塞尔收入函数;(3)将人力资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应用于劳动市场行为与家庭决策;(4)提出了“追赶”时期的概念,并用于分析在职培训对终身收入模式的影响。,28,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三)体系完善阶段这一阶段,人力资本理论逐步融入主流经济学,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两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和贝克尔。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把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联系在一起,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表了多篇文章提出了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作为1960年发表的论人力资本投资演讲。,29,(三)体系完善阶段,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本存在于人的身上,表现为知识、技能、体力(健康状况)价值的总和,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舒尔茨,30,(三)体系完善阶段,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2)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3)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4)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5)人力资本投资的消费部分实质是耐用的。舒尔茨被尊称为“人力资本之父”。,31,(三)体系完善阶段,2.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贝克尔将新古典的分析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弥补了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只重宏观研究的缺陷,特别注重微观分析,提出了一套理论分析框架。其代表作为人力资本、家庭经济分析。,贝克尔,32,(三)体系完善阶段,2.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1)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考虑到将来的收益,也要考虑到现在的收益。(2)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3)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4)提出了年龄收入曲线。(5)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6)信息的搜集也是人力资本的内容。,33,三、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简史,(四)最新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罗默、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学者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这种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生产函数中加进了人力资本要素。90年代一些美国经济学者又提出了“知识资本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34,四、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1.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1958年舒尔茨认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济增长中,物质资源投资增加4.5倍,收益增加3.5倍;人力资本投资增加3.5倍,收益却增加了17.5倍。他还计算出美国从1929年到1957年的经济增长中,教育在国民收入增长中的贡献率为33%。,35,四、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一)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2.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替代效应。即人力资本可以替代自然资源、物质资本之不足,使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人力资本的内部效应包括需求拉动效应和收入提升效应。外部效应是指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生产率。,36,四、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二)人力资本与收入分配1.人力资本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人力资本论者认为,个人和家庭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由不公平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差距造成的。2.向落后地区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反贫困的有效途径。俗话说:“要富口袋,先富脑袋”。,37,五、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与其他类型的投资一样,人力资本投资也有成本与收益问题,即当期付出成本可望在将来获得收益。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人力资本收益也包括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发生在不同的时点上,因此,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38,五、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不能简单地将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直接进行比较。还必须引入时间价值分析法,也就是必须将预期成本和收益按某一折现率折为现值,在现值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以此决定是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例如,假设年利率为5%,一年后100元钱的现值为95.2元,两年后100元的现值为91元。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39,五、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一)净现值法1.计算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现值PVY,2.计算人力资本投资预期成本的现值,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现值PVC,40,(一)净现值法,3.计算人力资本投资的净现值净现值QPVYPVC4.作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则是净现值为非负值,即正值。当PVYPVC时,才值得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反之,当PVYPVC时,不要投资。,41,(二)内部收益率法在实际中,人们在计算内部收益率时,首先是通过使收益的现值与成本相等,即根据求出内部收益率r,然后再将这种内部收益率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s加以比较。如果人力资本投资的内部收益率r超过了其他投资的报酬率s,则人力资本投资计划就是有利可图的。,五、人力资本投资:基本模型,42,第二节教育投资的分析,一、教育投资的含义及类型。教育投资也叫教育投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到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教育投资有多种类型:按层次不同可以分为宏观教育投资和微观教育投资。按投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投资、企业事业单位投资和个人投资。,43,一、教育投资的含义及类型,教育投资还可分为小学教育投资、中学教学投资和大学教育(高等教育)投资。我们只分析大学教育投资。上大学合算吗?需要对大学教育投资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分析。案例:在中国,10多年前,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以及历来重视教育、重视学历的社会,44,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氛围较浓厚,上大学是高中毕业生追求的理想目标。如果子女能考上大学,大多数父母即使是砸锅卖铁卖房也要送子女上大学。高中毕业生也是奋不顾身地挤独木桥,然后逍遥自在地在大学的象牙塔里继续荣耀和自豪地感“风景这边独好”(因为毕业后国家安排工作),但是时过境迁,目前在广东、浙江等地,我们也听到了诸如“何必浪费时间死读书,还不如早点出去做生意”的论调,2009年,在重庆,也,45,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有许多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而选择了就业。湖南高考女生刘某,2007年收到中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通知书上标明学费每年4000元,住宿费每年1200元,学制四年。另有一份工作在等着她,随她表姐去广东打工,底薪是每月1500元,包吃包住。她考虑:我到底是该去上大学还是该去工作?上大学到底合不合算?这需要对大学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进行分析。,46,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一)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成本上大学的总成本包括货币成本和非货币成本。货币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又分为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私人成本即个人成本,是接受大学教育直接发生的费用,在形式上表现为学杂费、书本费及其他费用(如考证费、考级费、额,47,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一)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成本外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等)。大学四年的直接成本为多少?大概为46万元。上大学有没有间接成本?间接成本也称为机会成本。是指因上大学不能去工作而失去的可能的收入。这一成本大概为810万元。如果考虑利息收入和投机收入,就会多一点。大学期间要付出努力,比较紧张,考试有,48,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一)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成本很大的压力,产生了负效应,因此要支付心里成本。由于不能用货币来计算,所以叫非货币成本。在下面的分析中不予考虑。实践证明,影响个人大学教育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不是直接成本,而是机会成本。这是看眼前与看长远的区别,其实,高中毕业后就去工作,一般找不到好工作、好单位。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成本约为13万元左右。,49,(一)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成本,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成本,货币成本,非货币成本(心里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社会成本,私人成本,总成本图表,50,1.大学教育投资的直接成本,.,单位:元,费用总计:44600,51,51,2.大学教育投资的间接成本,.,刘某放弃的工资报酬折算对比表,四年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成本=44600+84600=129200元,52,(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收益,上大学的总收益也包括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也有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之分。经济收益就是从终身收入来看,上大学的人一生获得的收入总量高于没有上大学的人一生得到的收入总量的部分。又包括大学期间的收入和上大学带来的高收入。,53,(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收益,非经济收益包括由于上大学而得到的社会地位的提高、知识面的扩展所带来的生活兴趣的广泛等。具体来说有:(1)上大学能使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2)上大学能增加个人未来的职业机动性。更容易找到工作。(3)上大学能带来精神收入。,54,(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收益,人力资本投资的社会收益也分为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或货币收益和非货币收益。社会经济收益主要表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活、劳动条件,扩大就业,增加人均收入等。社会非经济收益主要表现在:国民教育水平提高可以增强国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提高政治参与水平,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等。,55,(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收益,1.上大学期间可能获得的奖学金和兼职收入。约为1.4万元左右。,14000元折算后的现值约为13500,56,(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收益,2.大学毕业后工作的预期报酬一个正在考虑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实际上是在两种终身工资报酬流(高中毕业生的报酬和大学毕业生的报酬)之间作出选择。高中毕业生的工资报酬流开始出现得较快,但却不可能上升得很高,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报酬流在开始的四年中只有负收入流(上大学的直接成本和放弃的工资报酬),但是大学毕业后,薪,57,(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收益,2.大学毕业后工作的预期报酬酬起点高于高中毕业生,而且接下去的工资上升趋势要比高中毕业生快。按照目前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女性为55周岁,假设刘某工作到55岁,分两种情况:(1)假设她高中毕业后直接去工作,四年后21岁,此时她的月工资为1900元,以后平均每年月工资增加100元,27岁后工资不再增,58,2.大学毕业后工作的预期报酬加,月工资为2500元。到35岁时升为车间主管,月工资为3500元,以后工资不再增加,不考虑年终奖,那么,刘某一生中的收入总额为135万元左右。(2)假定他选择上大学,大学毕业时21岁,此时她参加工作的月工资为2500元,以后平均每年月工资增加100元,到30岁时升,(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收益,59,59,(二)大学教育投资的总收益2.大学毕业后工作的预期报酬职,月工资直接涨到5000元,以后平均每月工资增加100元,40岁以后工资不再增加。不考虑奖金,那么,刘某一生中的收入总额为210万元左右。加上1.35万元,共计211.35万元。(三)成本收益比较两者相减得211.35135=76.35万元,60,(三)成本收益比较,可见,读大学后再工作比高中毕业即工作多出的预期收益为76.35万元,根据测算,上大学的总成本为13万元左右,总收益增量为:76.35万元,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净差额为76.3513=63.35万元。显然收益增量大于投资,是投资的近6倍。因此,从经济上判断,选择上大学是合算的。,61,成本与收益的模型分析,工资,A,B,工人年龄,22,18,60,62,成本与收益的模型分析结论,收入流A反映了未上大学的终生收入流,也就是代表18岁高中毕业后不去上大学,立即工作;收入流B反映了18岁上大学的人到60岁退休的终生收入流。这里没有反应非经济收益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与大学教育投资相关的结论:,63,成本与收益的模型分析结论,1.其它条件不变,上大学的总成本降低,对上大学的需求将增加;反之,总成本上升,对大学教育的需求下降。2.其它条件不变,大学毕业生与无大学学历劳动者的收入差别扩大,则要求上大学的人数增加。即收入流的规模会对教育决策产生影响。3.年龄是影响决策的因素之一。,64,二、大学教育投资的分析,(一)影响个人教育投资收益评估的因素1.现实生活中,能力与学校教育在获取高报酬时都能发挥作用。因此,教育投资的收益就有可能会被高估。2.人们时常忽略了构成报酬的福利部份,或者没有考虑某些工作的心理收益,而这些工作往往能给人愉悦的感受。因此,在,65,二、大学教育投资的分析,这种情况下,教育投资的收益就有可能被低估。3.个人的职业选择问题(二)教育的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是接受高等教育能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因此高学历的人能获得高报酬。第二种功能是信号功能(“羊皮纸”效应)。其实受教育者并不一定需要通过提高生产,66,(二)教育的两种功能,率的途径来增加工资,通过教育的“羊皮纸”效应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羊皮纸”效应是指教育增加了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收益,并不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而是在获得学位证书(羊皮纸)后,得以向其雇主展示其胜任岗位的资格。“羊皮纸”效应实际上反映了教育起到了信号的作用。学历只是一种发现哪些员工具有高,67,(二)教育的两种功能,生产效率的手段:如果企业主认为那些善于学习、能够用较低成本达到一定教育水平的人员也是在工作中更有效率的人员,那么员工接受的教育年限可以起到这种甄别的作用。教育信号功能的图形解释图中,员工选择的原则是:工资报酬的贴现值与其教育成本之间的差距最大时为最佳。对于教育成本为C、工资率为1的员工来说,教,68,教育信号功能的图形解释,育年限为0的差距最大;对于教育成本为C/2、工资率为2的员工来讲,教育年限为e*的时候差距最大。所以,只有教育成本为C/2的人才会选择接受e*的教育。,教育信息的收益和成本,69,第三节在职培训,人力资本积累的途径除了正规教育以外,培训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培训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一、在职培训的含义及意义1.什么是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劳动力在参与劳动力市场后对特定劳动技能的学习过程。在很多情况下,人力资本是通过在职培训的途径形成的。,70,第三节在职培训,一、在职培训的含义及意义2.在职培训的意义(1)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为,培训能够提高员工的生产率。(2)培训能够适应技术方面的快速变化。(3)员工在各类岗位间的轮换变得普遍这就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71,第三节在职培训二、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1.成本在职培训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直接成本包括雇员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和举办培训活动所需要的费用。机会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受训人员在参加培训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所带来的成本。另一部分是利用有经验的员工和机器从事培训活动的成本。如师傅带学徒式的培训。,72,二、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2.收益培训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中受训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能以及劳动所需知识等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培训的最终收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企业来说,企业内员工劳动绩效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能使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力的地位;另一方面,对受,73,二、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训者来说,最明显的收益就是能够增加其劳动收入和福利待遇,增强其选择职业的能力。培训对边际产品曲线的影响见右图。,边际劳动产品,74,三、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模式,按在职培训投资的成本承担主体划分,发达国家的在职培训分为以下四种主要模式。1.德国模式德国的在职培训模式是双重学徒制,即由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投资(企业和政府共同承担直接培训成本,个人以较低工资的方式承担间接成本),共同做出投资决策和个人取得培训证明。德国式的企业特殊培训和一般培训都在学徒期内完成。,75,三、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模式,2.日本模式与德国模式不同,日本模式基本上不存在学徒制培训。是一种根植在生产制造系统内部,并在员工加入本企业后进行培训的模式。3.北欧模式是政府提供技能培训的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解决一般培训中的市场失灵问题,但培训成本较高。,76,三、在职培训投资的主要模式,4.自由市场模式以美国为典型。美国存在四种正规教育后进行培训的渠道:企业提供的正式和非正式培训;以营利为目的的私人职校提供的脱产培训;学徒制和政府培训项目。其中,政府培训项目涉及人数极少,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最困难的劳动力就业。其他项目都是由私营部门提供的。,77,四、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贝克尔将在职培训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性培训,又叫普通培训;另一类是专门性培训,又叫特殊培训。两类培训的成本与收益的分享存在差异。(一)普通培训的成本与收益普通培训是指员工经过培训之后所获得的技能许多单位都有用的培训。例如,文秘人员、机械师、教师、医生护士的培训等。,78,四、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一)普通培训的成本与收益由于普通培训在许多单位都有用,因此,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来说,收益可能较低,但受训者的个人收益较高。那么,普通培训的成本应该由谁支付?企业一般不愿意为员工提供适用性很强的普通培训,这一类培训任务往往交给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完成。,79,(一)普通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如果企业提供普通培训,培训结束后,受训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会提高,如果企业支付给受训员工的工资不提高,那么受训员工就会离开所在的企业,而流向愿意支付更高工资的其他企业。如何避免受训员工离职?比较合理的办法是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比原来更低的起点工资水平。即普通培训的成本应由受训者承担。见下图:,80,(一)普通培训的成本与收益,.,t,81,(二)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收益,特殊培训是指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要高的多。由于特殊培训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特别有效,对其他企业没有多大实际意义,因此员工是不愿意为特殊培训支付成本的,成本与收益都归于企业。工人在训练期间并不降低工资,不支付培训成本,在培训结束后,工人的工资也不增加。这是不理想的,应该:,82,(二)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收益,.,企业成本,个人成本,企业收益,个人收益,83,五、有关在职培训的总结,根据以上分析,在职培训具有以下特性:1.在职培训都涉及成本和收益。在普通培训下,一个人既负担成本又在以后获得收益;而在特殊培训下,成本和收益由提供培训的企业和获得培训的工人分享。2.在两种情况下,劳动者对培训成本的支付都是通过在培训期间接受一个比市场均衡工资更低的工资来进行的,这种成本是接受培训的机会成本。,84,五、有关在职培训的总结,3.在有特殊训练的工作中,在训练期间,人们的所得大于其VMP,此后则少于VMP。在一般训练中,工人的所得总是等于VMP,但其VMP随着训练时间增加而上升4.有风险存在,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各种因素可能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85,第四节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本节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中国教育投资的现状及问题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及问题中国人力资本状况与投资的总结,86,第四节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一、中国教育投资的现状及问题中国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远远低于各国平均数。我国的教育发展还很不够,既有总量问题,也有质量问题,还有结构问题等。1.总量问题总量问题表现在我国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家教育投资数量的偏低。我国人均受教育时间只有8.5年。,87,一、中国教育投资的现状及问题,1.总量问题中国和部分国家人均受教育时间表单位:年,88,一、中国教育投资的现状及问题,2.质量问题质量问题表现在教育投资效率低,培养的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学生供给增加;二是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难以满足企业需求。请看下图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调查。,89,大学生所欠缺的就业能力,.,90,2.质量问题,产生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首先,我国高校培养目标不清晰,片面追求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思路与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脱节。其次,高校很少关心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最后,高校教育重视理论,忽视实践。,91,3.结构问题,结构问题主要表现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滞后、地区教育投资水平的不平衡和教育所提供的劳动力供给与实际的劳动力需求发生脱节。1.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学生人数差距较大。2.东部和西部地区教育投资水平不平衡3.教育所提供的劳动力供给与实际劳动力需求脱节,92,3.结构问题,20042008年我国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单位:万人,93,2001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94,二、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及问题,1.企业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高,执行力弱。2.企业对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企业需求和培训脱节。3.多数企业的培训成本偏低。4.企业培训效果差,培训后难以学以致用。5.企业培训在产业、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和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95,三、中国人力资本状况与投资的总结,1.人力资本的现状(1)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失衡: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2)人力资本存在不足,特别是中国农村的人力资本严重匮乏。(3)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重大差别。(4)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96,二、中国人力资本状况与投资的总结,2.人力资本现状形成的原因(1)认识上的误区,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与人力资本有关的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2)资金的限制,政府财政投资是教育投资的主渠道。(3)体制上的障碍,投资体制单一。就业体制僵化,缺乏人力资本流动机制。(4)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智力外流”造成大量人力资本的损失,97,二、中国人力资本状况与投资的总结,3.中国人力资本问题的解决对策(1)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人力资本投资对高质量劳动力供给的意义。(2)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调整投资结构。(3)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效率。(4)从根本上讲,要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建设。,98,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述人力资本的概念及特征2.简述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内容及特征3.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4.评估大学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5.什么是普通培训和特殊培训?应怎样安排它们的成本和收益?6.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有哪些?7.中国人力资本的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99,.,.,100,.,。,101,.,102,103,.,解读“民工荒”,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分,.,117,.,118,.,119,(三)投机存在的必然性1.投机是市场经济的常态2.投机是理性经济人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行为3.投机是证券交易的必然现象股票市场的固有属性新兴市场的必然阶段,120,.,121,五.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一)收益收入:债息、股息资本增益:差价收益P0=证券的期初价格P1=证券的期末价格D1=一年内的收入,122,(二)风险风险的概念:风险是各种意外事件和不利影响发生的机会或概率,从证券投资角度,风险是指证券投资所获得的实际报酬低于事前预测的水平,甚至导致本金亏损的可能性,123,风险的构成:,总风险,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购买力风险其他:如政策风险,非系统性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违约风险其他:如流动性风险,由共同因素引起,影响所有证券的收益,不可分散的风险。,由特殊因素引起,影响某种股票收益,可以通过证券组合来分散或回避风险。,124,证券风险的度量,差价率法:(单一证券)范围法,最高收益率与最低收益率之间差价率=(H-L)/(H+L)/2标准差法:或方差(单一证券),125,风险的估量1.标准差用标准差估量风险大小,标准差大的证券其风险大;相反,其风险小。由于有数量的规定性,不同证券之间的风险可以对比。标准差的作用在于度量一个数量系列变动性的平均大小。因此,利用证券各年收益率资料来计算其标准差,即可表现出其各年收益率变动性的大小,从而估量证券投资的风险程度。计算标差的公式X=N=单位数,126,系数:(系统风险)某一证券的收益率对市场收益率的敏感性和反映程度。贝他分析法就是用求出贝他系数来代表某种证券受市场影响而产生价格波动性的大小,以测定这种证券的风险程度。基本公式是Y=因变数a=与Y相交之处,称的截距b=回归系数X=自变数,127,(三)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投资者风险偏好分类:风险厌恶型风险喜好型风险中性,128,图:收益与风险的搭配,投资者根据其对风险与收益的态度来选择投资,Y,X,M,M,L,H,A1,B1,A2,B2,129,六.证券投资过程1.确定投资目标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2.进行投资分析基本分析技术分析,130,3.构造投资组合积极投资组合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洁净室设备项目提案报告
- 高压线塔施工合同(3篇)
- 种苗繁育员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中药油剂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缩放排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船舶货运员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淘宝合伙合同(标准版)
- 速冻米面制品制作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餐饮店员工用工合同(标准版)
- 海水珍珠养殖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DB64∕680-2025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规程
- 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低因咖啡豆行业营销策略及销售规模预测报告
- 情感计算伦理边界-洞察及研究
- 《交通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导论》全套教学课件
- 器械UDI码管理制度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
- 网络工程师的网络取证与证据收集试题及答案
- T/CACM 1552-2023中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技术通则
- 《家具设计》课件
- 国有融资担保公司笔试真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