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饮食文化之差异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饮食文化,实际上是指人在一定历史或社会条件下形成的饮食生活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思想精神范畴。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不同。形成各自不同的行为规律和生活方式。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家曾为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特点,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化。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饮食观念的差异西方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他们也会将她吃下去。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西方人认为,饮食仅是生存的手段,应采用一种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方式。如他们的中小学校都配有营养师,以保证青少年的营养充足和平衡。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观念,是值得中餐借鉴的。但同时这又使西餐在用料上受到极大的局限。如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以及一切他们认为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讲求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如福建名菜“佛跳墙”,里面有鸡肉、 鸭肉、猪蹄筋、鲍鱼、海参、猪肚、鱼翅等多种主料,还有数种副料。这样调制出来的成品,个性全被埋没,而整体却光彩熠熠,这与中国人贬抑个性、讲平均、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二)饮食内容结构的差异西方人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连西药也从动物身上取料炼制。比较注意动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饮食结构上,也以动物类菜品居多,主要是牛肉、鸡肉、猪肉、羊肉和鱼乳类食品等。因此肉食在饮食中比例一直很高,到了近代,植物类食物比重增加,但是肉食在饮食中的比例仍然要比中国人的高。由于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又加之人口压力以及其他多种原因的存在,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开始,就是以谷物为主,肉少粮多,辅以菜蔬,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据西方的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6倍。通常多食“素菜”,年节里才加进荤菜。这一饮食习惯又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佛教认为,动物是“生灵”,而生灵是不可以杀死的,更不能食用。加之道教亦忌食鱼、肉等荤腥,从而在中国大开素食之风,同时也推动了蔬菜类植物的栽培与烹调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豆类制品技术的发展。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观念的普及,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正在加大肉类和乳类食品的比重。同样,在西方人的饮食结构里,蔬菜类也明显在增加,中西方饮食结构已趋向融合。中西方在饮食内容上的差异还表现在西方人喜爱冷食、凉菜,从冷菜拼盘、色拉到冷饮,餐桌上少不了冷菜。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仅西红柿、黄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葱、西兰花等也都生吃。而中国人喜欢热食,除正菜前的小碟是冷菜外,主菜都是热的。在中国人看来,热菜凉了,就少了许多昧,趁热吃才能吃出菜的味来,俗话说“一热三鲜”就是这个意思。(三)饮食方式的差异在饮食方式上,中国形成“群享”的方式。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通过饮食来促进和协调人际关系,敦睦感情,也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在西方,饮食则以“独享”方式进行。以刀叉为主要摄食餐具,奉行分餐制。客人根据自己的喜好点菜,人各一盘,互不干扰,表现出西方对个性的尊重。西方的宴会流行自助餐,西餐付款实行AA制,这些无不渗透着“个人独享主义” 的思想和感情色彩。(四)烹饪方式技巧的差异中国是一个十分讲究烹调技艺的国家,它的烹饪技术源远流长。中国的烹饪十分注重火候,根据不同的烹饪方法选择不同的火候。中国菜的烹调方法常见的有五十多种,如炒、爆、 熘、炸、煎、烧、焖、煨、烤、熏、,熬,、炖、煮、蒸。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就是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西方人于饮食强调科学与营养,故烹调的全过程都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规范化的烹调要求调料的添加量精确到克,烹调时间精确到秒。烹饪技巧上也显得机械呆板,牛排就是牛排,鸡肉就是鸡肉,各式蔬菜也决不会混杂串昧,也不会变出多少花样来。此外,在原料的粗加工上也是有区别的,中餐加工完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块、片、卷、条、段、丁、末、 汁等,而西餐的原料处理完,一般只有片、块、丁等几中形状。(五)菜式命名的差异中菜命名讲究文雅、含蓄和吉利 ,注重表情、联想能力,少量大众菜肴以原料命名。中国的很多菜名中往往包含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信息。如“佛跳墙”则是根据民间传说,这道菜的香味引得寺庙里的和尚们纷纷跳出墙来等。而西菜命名直截了当,突出原料,虽然少了艺术性,但是多了实用性,往往一目了然。以“肯德基”餐厅为 例,光从店名就知道,这是一家炸鸡店,而店中的食品如炸鸡腿、香辣鸡翅、汉堡包,以及新推出的墨西哥鸡肉卷和海鲜汤等,几乎都是以原料加上烹饪方式或者地名来命名的。当然除了以上差异之外,中外饮食文化在在食具方面、在饮食环境和服务方式上、在上菜程序、用餐礼仪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尽管不同的社会历史、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不同的地域特征,造成中西方迥异的饮食文化背景,但从本质上讲,“吃”的内涵并不会因为这些差异而改变。中西方饮食无论是个性变化多么丰富,总是具有相对稳定的共性。就当前国际饮食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中西方都在扬长避短,逐步走上互补的道路。讲究品种多样、营养平衡、搭配合理、重视健康已成为中西方饮食科学的共识,这是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融合最重要的基础。只有交流,才有可能了解;只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品营业与管理办法
- 装修销售人员管理办法
- 2025年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保利集团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深度解析
- 个体决策资金管理办法
- 个人经营业务管理办法
- 2025年客服经理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新冠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新冠肺炎护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乡村物流行业知识深度解析与招聘笔试要点
- 陶板幕墙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听写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六套)
- 《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研究》13000字【论文】
- 《国内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现状文献综述》4200字
- 天津第一中学2025-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卷(含答案)
- 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方案书
- 合同权利转让合同范例
- 第二章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课件
- 小学生红色经典故事100个红色经典故事【6篇】
- 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下册单词表+默写单
- 与国企合作开发零星地块框架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