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的应用》PPT课件_第1页
《基因工程的应用》PPT课件_第2页
《基因工程的应用》PPT课件_第3页
《基因工程的应用》PPT课件_第4页
《基因工程的应用》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基因工程的应用,第一节基因诱变,一、蛋白质工程,通过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晶体学、蛋白动力学的研究获取关于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等各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有目的的设计改造,并通过基因工程将其表达和纯化,最终投入实际应用。,专一改变基因中某一个或某些特定氨基酸的技术。,二、定点突变(site-specificmutagenesis),加拿大科学家MichaelSmith1985年建立,并与1993年获Nobel化学奖。,1.M13DNA进行的寡核苷酸介导诱变,(1)条件,所要改变的基因编码区的精确的核苷酸序列。,所要引入的氨基酸变化。,(2)方法,取得目的基因。,GGCTTA,CCGAAT,5,5,3,3,插入到双链形式的M13噬菌体载体中,分离出M13正链重组载体,GGCTTA,CCGAATGGCTTA,合成带有突变核苷酸的目的基因寡核苷酸片段,CCGAAG,5,3,带有突变核苷酸的寡核苷酸片段与M13(+)链复性。,错配的核苷酸位于片段的中部,以利于复性杂交。,GGCTTA,CCGAA,5,3,G,以寡核苷酸链作引物,以M13(+)作模板,用Klenow片段合成M13(-)链。,GGCTTA,G,CCGAA,5,3,用T4DNA连接酶连接结成完整的双链,GGCTTA,CCGAAG,转化大肠杆菌,噬菌体DNA在大肠杆菌中扩增,形成一半野生型M13双链DNA,一半突变型M13双链DNA噬菌体。,野生型,CCGAAG,诱变型,GGCTTC,GGCTTA,CCGAAT,(M13的复制型是双链环状DNA)。,母链,(3)缺点:,分离提取M13双链DNA,再转化大肠杆菌,用寡聚核苷酸探针挑选突变型载体克隆。,切下突变基因,接到表达载体中表达诱变的蛋白质。,通常只有1%-5%的噬菌斑含有突变的基因。,(4)改进:,目的基因插入双链形式的M13噬菌体后,转入特殊的受体菌株中。,2.寡核苷酸介导的PCR诱变,(1)方法,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质粒上。,在欲突变的位置上设计两对引物,分别带有两条链的突变核苷酸。,ATGCATGCATGCATGC,TACGTACGTACGTACG,ATGAATGCATGC,TACG,ATGCATGCATGCATGC,TACGTACGTACGTACG,CATGC,TACGTACTTAC,P1,P2,P3,P4,分别进行PCR,扩增出线性的全长质粒。,但两组PCR产物的末端位置不同。,TACTTACGTACG,ATGC,ATGAATGCATGC,TACG,GTACG,ATGCATGAATG,TACGTACTTAC,CATGC,PCR产物变性成单链,混合后复性,形成具有粘性末端的杂交双链(1-4;2-3)。,1,2,3,4,TACTTACGTACG,TACG,GTACG,TACGTACTTAC,ATGC,ATGAATGCATGC,ATGCATGAATG,CATGC,环化成有两个切口的开环质粒。用连接酶连接或直接转入细菌(细菌会修复切口)。,1,4,2,3,粘性末端,粘性末端,3.改进型双引物诱变,方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之一):,目的基因克隆到M13噬菌体载体中。,分离提取M13单链DNA作模板。,设计两个不同区段的PCR引物,延伸方向一致,其中一个引物的5端磷酸化。,引物1上引入突变核苷酸。引物2对应于载体上的一个单一酶切位点,并将这个位点突变一个核苷酸,使内切酶无法识别。(一般设计在抗菌素抗性基因内)。,ATGCATGCATGCATGC,TACTTACGTACG,欲突变的位点,引物1,CTGGAATTCATGCGAC,GACCTTAAATACG,引物2,单一酶切位点,P,磷酸化,用DNA聚合酶延伸后用T4DNA连接酶连接成杂交双链。,ATGCATGCATGCATGC,TACTTACGTACG,CTGGAATTCATGCGAC,用引物2对应的单一限制性内切酶切杂交双链,会得到模板链被切开一个口但新生的链完整的杂交双链环。,EcoRI酶切口,转化修复缺陷型大肠杆菌。,GACCTTAAATACG,4.重叠延伸诱变,模板链由于已经成为线性分子,且又不能被修复,所以不能在菌体内稳定存在,只剩下新生的突变链在菌体内复制。,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上(不一定是M13)。,设计两对引物:,引物1和引物2是目的基因两端的载体上的通用引物;引物3和引物4是与突变位点对应的反向互补序列。,1,2,CTGCTACGG,GACGATGCC,CTGCTGCGG,GACGACGCC,引物3,引物4,分别以引物1、4和引物2、3为组合进行PCR。结果形成带有突变的基因的左右两个部分。,GACGACGCC,CTGCTGCGG,1,4,CTGCTGCGG,3,GACGACGCC,2,两组PCR产物混合后变性、复性,可能形成下列两种杂交链,其中一种复性方式能够进一步在3端继续延伸,补足全长基因序列。,1G,4C,2C,3G,不能延伸,能延伸,1G,2C,带突变的全长基因,除去多余的引物,用通用引物1、2依次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含有预期突变位点的基因。,1G,2C,1,2,插入载体进行表达突变的产物。,第二节基因工程生产抗体,每一种生物的生命都始终经受着其他物种的威胁。自然法则之一,一、抗体(antibody),1.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有三种基本的工作形式:,(1)细胞免疫(cellularimmunity),T细胞中的一类(KillerTcell)杀死被病原感染的细胞。,T细胞中的另一类(HelperTcell)对病原做出反应,分泌蛋白质(淋巴因子)刺激机体作出整体反应(如产生巨噬细胞等)。,(2)淋巴免疫,(3)体液免疫,B细胞分泌抗体与病原结合。,二、抗体的结构和功能,(1)抗体的结构,有两条相同的重链(H)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组成的Y字形四聚体。,(2)抗体各部位的功能,抗体的抗原识别位点,位于H链和L链的N端(Y字形的支角上)。,恒定区(C区),有三个互补决定区(CDR)组成,这三个CDR都位于H链和L链的N端的可变区内(VH、VL),重链上有3个(CH1、CH2、CH3),轻链上有1个(CL)。,不同的抗体分子的恒定区的差异只有一个或两个氨基酸。,抗体分子的空间结构,(3)木瓜蛋白酶处理后的抗体的结构,木瓜蛋白酶可将抗体分解成3各部分:,两个Fab片段:,属于Y字形的两个角。包含完整的L链和H链的VH和CH1,一个Fc片段,是Y字形的柄部。包括两条重链的CH2和CH3,(4)Fab和Fc片段的功能,Fab具有抗原结合活性和特异性。,其实只要Fab上的VH和VL(合称Fv片断)即可。,Fc片段没有抗原结合活性,但它是抗原结合到抗体上后激发机体免疫反应的主要部位。,三、抗体的表达系统,1.在重组噬菌体中筛选生产抗体,(1)原理:,抗体分子的Fab(Fv片段)是抗原的结合区。,Fv片段编码重链和轻链的基因形成任意组合,然后检测他们与所需抗原的结合能力。,(2)克隆载体,分别克隆H链和L链的Fv片段,形成两种链的cDNA文库。载体或M13载体。,丝状噬菌体(单链环状DNA)。如M13、fd、f1等。,(3)表达载体,Filamentousphagefd,g3p:外壳蛋白3;其余类似。,(3)方法,噬菌体展示(Phagedisplay):,将外源蛋白(多肽、酶、抗体、DNA结合蛋白)结合到噬菌体的外壳蛋白上形成融合蛋白,表达于噬菌体的外表面。,细菌表面展示(Bacteriasurfacedisplay),从经过免疫的小鼠或人的B细胞中分离mRNA(既有重链也有轻链的mRNA)。反转录制备cDNA。设计一对重链的引物和一对轻链的引物,通过PCR将重链和轻链的cDNA扩增。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PCR产物。,辅助M13噬菌体: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完整。,从H链文库和L链文库中随机切出H链和L链片段,把酶切后的H链和L链片断连接,随机克隆到M13载体的外壳蛋白3(或8)下游,形成融合蛋白文库。(抗体组合文库),把重链和轻链的cDNAPCR片段分别克隆到克隆载体中,制成cDNA文库。,构建M13载体:只包含外壳蛋白3(或8基因)、细菌和病毒复制起点。,提取各噬菌斑的重组噬菌体颗粒,与抗原进行亲和分析,寻找结合力最强的噬菌体。,分析亲和力强的载体上的抗体基因组合序列,转到其他的表达载体上表达。,重组载体与辅助载体共同感染细菌,形成有重组的M13外壳(3蛋白或8蛋白上连着抗体片段)的M13(内部所包装的DNA绝大多数是载体,辅助载体DNA复制效率差)。,第三节基因工程生产疫苗,一、传统疫苗,1.民间:,利用天花的干痂来预防天花。,1796年乡村医生EdwardJenner用一种温和的奶牛的疾病牛痘感染人类,发现牛痘感染过的人不会再被天花感染。,2.第一次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疫苗,Jenner把从牛逗脓疮中得到的渗出液注射到8岁的小男孩JamesPhipps的体内,经过3次注射后,Phipps对天花有了完全的抗性。,19世纪末,LouisPasteur制成狂犬病疫苗。VonBehring制成白喉病疫苗。KitasatoShibasaburo制成破伤风病疫苗,现在人类已经获得了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天花、脊髓灰质炎等病的疫苗。,3.疫苗的发展,但对艾滋病、疟疾、肺结核等依然束手无策。可能是需要细胞免疫(只有减毒活疫苗才能有效地诱发细胞免疫)。,典型的疫苗主要是灭活的和减毒的致病物质。病源物在培养、纯化后,或者被灭活,或者被降低毒性,但前提是不能丧失其引起免疫反应的能力。,4.疫苗的成分,5.传统疫苗的局限性,(1)有些致病物无法在培养基上生长,所以很多病没办法获得疫苗。,(2)动物和人的病毒需要在动物细胞中培养,成本极高。,(3)培养的动物或人类病毒的生长速度和产量一般较低。(4)需要对实验室和实验人员采取保护措施。(5)疫苗中的致病物质在生产中有可能没有被完全杀死或充分减毒。(6)减毒的菌株有可能发生突变。(7)有些疾病(如AIDS)用传统的疫苗防治效果甚微。(8)绝大多数现行的疫苗的有效期都很短,并需要冷冻保存,不利于在落后地区推广。,二、基因工程疫苗,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表达出病源物的一段基因序列,将表达产物(多数是无毒性、无感染能力、但有较强的免疫原性)用作疫苗。目前使用的多数乙肝疫苗就属于基因工程疫苗。,1.亚基疫苗(subunitevaccine),利用病源物的某一部分制得的疫苗称为亚基疫苗。,亚基疫苗非常适合于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避免了直接使用病源物带来的危险。利用纯化的蛋白质作免疫源,避免了由于外源蛋白和核酸的混杂造成的副作用。,缺点,纯化蛋白十分昂贵。纯化后的蛋白的构象可能与在体内时不同,导致抗原性发生变化。亚基疫苗不具备感染性,所以一般不能激活MHCI分子,也就很难激活杀伤性T细胞。,(1)亚基疫苗的优缺点:,优点,(2)亚基疫苗举例,单纯疱疹病毒(HSV)疫苗,衣壳呈20面体,周围有一层无定形的物质(壳皮)覆盖。壳皮外是类脂双层膜。,基因组是线性双链DNA,长152.5kb,含有末端重复序列和内部重复序列。,TRL,长独特区UL,IRL,IRS,短独特区US,TRS,长基因组区,短基因组区,HSV的核心是缠有DNA的纤丝卷轴,纤维的末端在衣壳下侧固定。,HSV颗粒中至少有33种蛋白,其中一半是糖蛋白。制备亚基疫苗的基本前提是鉴定出哪些成分能激发机体产生抗体。HSV-1型的衣壳蛋白D(gpD)就是能引起老鼠产生完整的HSV抗体的成分。,gpD是个膜蛋白,把其跨膜区删除,成为分泌蛋白,成为疫苗。,膜,N端(膜外),C端(膜内),跨膜区,膜,C,N,改造过的gpD,口蹄疫病毒(FMDV)疫苗,传统的口蹄疫疫苗是用甲醛灭活的口蹄疫病毒。,FMDV中得到抗体产生的主要成分是病毒衣壳蛋白1(VP1)。,(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是单链RNA病毒。对牛和猪有极强的毒性。,将VP1的cDNA克隆表达、纯化。,2.肽疫苗,衣壳蛋白组成的外壳,病毒衣壳,病毒核酸,动物病毒结构,根据动物病毒的结构,可以推测:,只有位于衣壳外表的蛋白结构域才能引起免疫反应。因此只需要合成衣壳蛋白的抗原决定簇(小肽)就可以当作疫苗。,VP1C端的3个肽段(141-160aa、151-160aa、200-213aa)和N端的3个肽段(9-24aa、17-32aa、25-41aa)分别接到载体蛋白上(提高小肽的稳定性)。,结果:141-160aa的肽段能诱导豚鼠产生足够的FMDV抗体。如果把141-158aa与200-213aa两个肽段连起来,不用载体蛋白稳定就能激发豚鼠产生高水平的抗体。比任何一个肽段单独使用更有效。,把VP1的142-160aa序列于具有强免疫源性的载体蛋白乙肝抗原蛋白(HBcAg)连接,会自动组装成“27nm”颗粒,VP1的小肽恰好位于颗粒外表面。这可能成为未来投送肽疫苗的常规方法。,肽疫苗的局限性:,肽段不能太长、肽段的构象与抗原决定簇的构象要一致、必须有足够强的免疫源性。,3.活体重组疫苗,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细菌和病毒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活体重组疫苗(liverecombinantvaccine),组成:,可以是非致病的微生物,用基因工程方法使之带上并表达某种特定病源物的抗原决定簇基因,产生免疫原性。,也可以是本来的致病微生物,通过基因改造去掉毒性基因后仍保持免疫原性。,霍乱活体重组疫苗的制作,病原菌:霍乱弧菌(Vibrocholerae),致病物:肠毒素。,肠毒素的结构:,1个A亚基和5个相同的B亚基。A亚基有ADP糖基化活性,有两个功能域:A1肽(毒性区,194aa)、A2肽(连接A1和B亚基)。,亚基疫苗对霍乱菌的感染没有免疫作用。,利用重组DNA技术破坏A1肽的基因序列,使突变的菌株不能产生肠毒素,成为非致病菌,做疫苗。,4.细菌疫苗,在非致病菌的细胞表面插入致病菌的表面抗原。,在细菌的鞭毛蛋白的高变区基因中插入霍乱菌素B亚基的50个氨基酸的DNA片断。然后把重组DNA导入无鞭毛的沙门氏菌株。,实验证明转入后的表达产物既有正常的鞭毛功能,又能激发小鼠产生高水平的针对霍乱菌素的抗体。,5.肿瘤疫苗,肿瘤疫苗的应用基础是存在肿瘤特异性抗原,同时免疫系统对该抗原能够产生有效的应答。,(1)肿瘤细胞疫苗,用肿瘤细胞作为抗原而制备的疫苗(必须事先灭活)。,(2)基因工程肿瘤疫苗,将不同的外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后再制成疫苗。,机理不十分清楚、效果很差。仍需努力。,6.DNA疫苗,1993年Wolff等意外地发现将DNA直接注射到小鼠骨骼肌细胞后可直接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且可以持续2个月以上。,1994年和1995年WHO和美国科学院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讨论DNA免疫的应用前景。,流感病毒的核心蛋白抗原(NP),表达载体,小鼠骨骼细胞,流感病毒,小鼠存活率提高50%!,(1)DNA疫苗的构成,DNA疫苗是指含有一种病原体抗原编码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抗原编码基因,对于不易变异的病原:,选用病原体表面糖蛋白编码基因。,对于容易变异的病毒:,选择各型共有的核心蛋白基因中的保守DNA序列。,i)选用,ii)抗原编码基因的分离和筛选,表达文库免疫技术(ELI),Expression-libraryimmunization),基本原理:,病原体的DNA片段,特定的质粒,病原基因文库,分别进行DNA免疫测试,筛选病原基因组中最具有免疫激活反应的DNA片段,质粒表达载体,大多数采用pUC系列的质粒基本骨架。,基本组成元件:,细菌复制起点(ColEIori)。细菌抗性基因(Ampr、Kanr)。PolyA加尾信号。CpG序列(增强DNA免疫活性)。哺乳动物强启动子(CMV、SV40)。,CMV:cytomegalovirus(巨细胞病毒)。,(2)DNA疫苗的作用机理,与重组亚基疫苗类似,都是利用单一的蛋白质抗原分子来诱导免疫反应。,(3)DNA疫苗的优点,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同一个质粒上可以容纳多个抗原基因,有可能获得对多种疾病的免疫能力。DNA比蛋白质容易制备和保存。,(4)DNA疫苗的缺点,普遍存在免疫效力低的问题。安全性问题(整合位点、后果),(5)DNA疫苗的改进,载体的优化,增强载体的表达能力:如采用增强子启动子复合物。,提高载体的复制能力:(DNA疫苗不能自我复制),甲病毒(alphavirus)是个负链RNA病毒,编码复制酶(具有自我水解功能)。可以在寄主细胞内独立复制。有可能利用该病毒作载体(用外源基因替换其结构基因)。,用CpG序列优化载体:,试验表明适当长度的非甲基化的CpG序列对提高DNA疫苗的免疫原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第四节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迄今为止,还没有遗传病患者经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后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他们的后代也同样难逃厄运。,临床统计:,25%的生理缺陷、30%的儿童死亡、60%的成年人疾病都是由遗传疾病引起的。,一、基因治疗的回顾和现状,(1)基因治疗的概念,向靶组织或细胞中引入外源基因DNA或RNA片段,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关闭或抑制异常表达的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2)基因治疗的发展,1973年一名美国医生在德国给一对姐妹(缺少一种稀有的酶)注入肖普氏乳头瘤病毒,结果无效。,第二例是在1980年,美国一名医生对两名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由于未得到NIH的批准,受到广泛的抨击。,后来开始在动物身上进行试验。,NIH及其下属的重组DNA顾问委员会经过长期的审查,终于批准了美国第一例临床治疗申请。1990年9月14日正式开始,由Genetictherapy公司和NIH。患者:两位患严重综合性免疫缺损症(SCID)(缺少腺苷酸脱氨酶(ADA)的姑娘。,第一位接受基因治疗的人,AshantiDiSilva,方案:把克隆的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患者的T淋巴细胞,培养后再转入患者体内。疗效:AshantiDiSilva的症状有所改善,25-30%的T细胞能维持正常的ADA水平,至今生活正常。,但与她同时接受治疗的另一位女孩失败了。,1991年Rosenberg等对50名黑色素瘤晚期患者进行基因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迄今为止,所有的基因治疗方法都是针对体细胞的,处于伦理、安全、技术上的考虑,性细胞基因治疗方案尚未被列入研究日程。,方案:把外源的肿瘤坏死因子基因转入肿瘤侵润淋巴细胞(TIL),结果这种TIL能集中在肿瘤所在的部位杀死肿瘤细胞。,二、体细胞治疗的生物学问题,(1)如何选定并获得用来进行基因治疗的细胞。(2)如何将修正的目的细胞重新引入患者体内。(3)如何控制转入的正常基因的表达。(4)转基因细胞能否在体内增值。,三、基因治疗的方案,1.体外原位(exvivo)基因治疗,把病人的体细胞取出,在体外加入正常基因校正,再把校正的细胞放回病人体内。已批准了100多个临床方案。,2.体内(invivo)基因治疗,原位:将新基因直接引入病人的疾病部位(病毒载体或DNA)。,通过血液把治疗性基因带到病组织。,引入目的基因的mRNA的反义序列,与目的基因的mRNA相配对,造成供翻译的mRNA大量减少,制止病基因的表达。也可以引入目的基因的反义DNA。,3.反义(antisense)基因治疗。,反义RNA的作用,反义寡聚RNA与mRNA形成双链后,诱使RNaseH把mRNA切断,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参与细胞内多种RNA及其前体的加工和成熟过程。,4.核酶(ribozyme)基因治疗。,发现者Altman和Cech获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1988年,Haseloff和Cerlsch根据核酶RNA的锤头结构设计出第一个具有特异切割活性的人造核酶,并在体证实它确实具有特异性的切割活性。,其中利用核酶抗HIV感染的工作尤其受到重视。细胞实验表明,核酶确实具有切割HIV基因组并阻断其复制的效果。,四、基因治疗用的载体,1.反转录病毒载体,主要是病毒。,反转录病毒(ritrovirus)属于正链RNA病毒,显著的特点是具有2倍体基因组。两个相同的RNA分子在5端附近经氢键连接形成70SRNA,这种结构可能在逆转录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基因组结构:类似于真核细胞mRNA,反转录病毒一般只感染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反转录病毒结构,流感病毒,HIV,如Moloneymurineleukemiavirus(MoloneyMLV),env,pol,gag,U3,U3,U5,U5,cap,polyA,3,5,LTR,LTR,U5、U3:5段或3端独特序列。,LTR:长末端重复序列。在病毒基因组整合中至关重要。整合时,整合酶在U5-U3连接处切开双链DNA,随机插入到宿主基因组里。LTR本身还具有启动子和polyA加尾信号的功能。,R,R,+,+:组装时必需的非编码序列。env:外壳蛋白。pol:反转录酶和整合酶。gag:核心蛋白。,(1)反转录病毒载体的优点,能稳定地将DNA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随机位点上。侵染范围广、感染率高。整合的原病毒在宿主基因中比较稳定,拷贝数目较低。包装的外源DNA可达10kb。反转录病毒感染哺乳动物细胞,对宿主细胞没有毒性。,(2)用于基因治疗的反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把反转录病毒基因组中的整个pol、env和gag基因的3端删除。插入标记基因(如neor)。外源基因和启动子插入到+下游。,5LTR,+,外源基因,neor,3LTR,反转录病毒DNA转化细胞的效率很低,必须包装成病毒颗粒转染细胞。,用两个缺失了+的反转录病毒染色体转化细胞,以制造病毒外壳蛋白。,(3)包装细胞系的构建,5LTR,gag,3LTR,pol,env,3LTR,5LTR,病毒外壳蛋白,包装细胞,(4)载体RNA的包装,用载体DNA转化包装细胞系,转入的载体上带有+,转录成的载体RNA就会被包装细胞中原有的病毒外壳蛋白识别包装成重组病毒颗粒。,5LTR,+,外源基因,neor,3LTR,(5)利用这种重组病毒颗粒,高效转染靶细胞进行基因治疗。,2.腺病毒(adenovirus)载体,(1)腺病毒的基因组:,(2)腺病毒的优点:,比较安全,无致病、致癌、致畸作用。宿主范围广,不仅能感染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也能感染不能分裂的细胞(如神经细胞)。,线状双链DNA病毒,基因组中有14个基因。共同特点是都带有倒置的末端重复(ITR),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腺病毒的结构,可以在呼吸道和肠道中繁殖,可以通过口服或喷雾的方式进行基因治疗。载体中的插入片段可达7.5kb(有包装容量限制)。腺病毒容易制备、纯化。基因组结构和功能了解得清楚。,是目前最常用的基因治疗载体之一。,把腺病毒DNA删除一些非必须区(如E1或E3区),增加插入能力。,构建质粒,含有E1或E3区两侧的同源序列。两侧序列之间插入外源基因和选择标记基因。,(3)腺病毒载体的构建,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插入外源基因。,ITR,E1,ITR,E3,把质粒切成线性。,质粒与病毒DNA(缺失E1或E3)共同转染细胞,在细胞中发生同源重组,把外源DNA加到病毒基因组中。,分离重组腺病毒,成为基因治疗的载体。,(4)重组腺病毒DNA在细胞中的生存,以游离的附加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不能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基因表达时间短。E1是腺病毒繁殖的必须区。缺失E1的重组腺病毒必须在已经被腺病毒(辅助病毒)感染的细胞中繁殖。E3区在腺病毒的繁殖过程中不是必需的。缺失E3的重组腺病毒不需要辅助病毒。,五、癌症的基因治疗,国际上已批准的130多种基因治疗方案中,70%是针对癌症的。,(1)癌症的基因治疗中常用的治疗性基因,直接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基因:,抑癌基因、癌基因的反义序列、编码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等。,可提高免疫系统能力的基因:,细胞因子基因等。,(2)导入抑癌基因的基因治疗,多种药物的耐药性基因:,主要目的是提高造血细胞及其他细胞对放疗、化疗及其他抗癌药物的耐受性。,癌症一般是一对抑癌基因都发生了失活突变。因此导入一个抑癌基因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甚至使肿瘤细胞逆转。,如抑癌基因:Rb、P16、P21、P53、Dcc等。,(3)针对癌基因的基因治疗,用反义疗法导入癌基因的反义DNA或RNA,使癌基因产物减少。,如k-ras的反义基因。,(4)用“自杀基因”(suicidegene),将一种基因转入癌细胞,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