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色彩指 导 老 师 :戴伟华学 生 姓 名 :李凯敏学 号 :W441208223680003院 系 :网络教育学院专 业 :汉语言文学教育毕 业 时 间 :2011年03月原 创 承 诺 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李凯敏_ 日期:2010 年 12 月07 日目 录 摘 要IAbstract 引言(导言绪论)一李白所处的时代培养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1 二、李白诗歌中的主要感情色彩1(一)以蜀道难看李白诗歌中的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色彩2(二)、以月下独酌看李白诗歌中拓达脱俗的浪漫主义色彩3(三)、李白诗歌中带有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个人印记。4(四)、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色彩5三、对李白诗歌色彩论述的总结。.6参考文献6致谢 7【摘要】李白的诗歌是对宇宙奥妙和人生真谛的独特感受的真情流露,是个人才情的率性表达,他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使用得出神入化,他自由地驾驭纯熟的诗歌语言抒发自己的感情,他的诗篇具有独特的浪漫的洒脱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从而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关键词】 李白 浪漫主义 感情色彩 英雄主义 Abstract Introduction of the pen shocked by a storm, poetry into weeping ghosts, Li Bais poems is a thrilling masterpiece creations, romantic since he reached its peak in the hand. Exaggerated analogy, a wealth of imagination, the magic of the legend in his epic poem paved. This big, great weather, from the personality of Li Bais heroic grace talent. His poetry has the spirit of romanticism in the strongest, most vibrant feelings. 李白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导言“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诗歌创作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大手笔创作,浪漫主义创作自他手中达到巅峰。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神奇的传说在他笔下铺成壮丽的诗篇。这种大手笔,大气象,源自于李白豪迈洒脱的个性才情。他的诗歌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最鲜明的感情色彩。 一、李白所处的时代培养了他的浪漫主义精神李白生于武则天长安元年,也就是公元701年,他的家庭具有浓重的西域文化背景,他的幼年和青少年是在蜀中度过的,他同时受到了汉地和西域两种文化的熏陶,这就不仅给他一幅西域人的长相,更赋予了他追求自由和豪放不羁的性格。 李白少年时期,正当开元之治的前期,这时候唐玄宗励精图治,使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特别是朝廷广开才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李白生活在这样富庶、开明的社会环境之中,又加上他父亲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因而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文化教育。李白出生在商人家庭,长期过着“混游经商”的生活,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他热爱祖国河山,同情底层百姓,政治上有着远大抱负,对权贵势力和一切封建压迫持叛逆态度。李白所处的年代,经济空前繁荣,文化思想非常活跃,整个社会处于一个乐观坚强、自信自强、奋发向上、潇洒飘逸的高度亢奋的状态当中。李白就是这个时期的精神代表,他的诗歌则是这个时期精神个性的艺术展现。二、李白诗歌中的主要感情色彩李白创作的诗歌总是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使他的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和非凡的意境,从而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他的诗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亦源于他的赤子之心、洒脱的性格,以及对事物敏锐准确独特的印象捕捉能力,无意于工而不工。艺术要做到这一要求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很高的艺术鉴赏眼光,更要有很高的艺术理想。这种境界。是自然的美,大气的美,是与自然融合的美,是一种大家气派。(一)以蜀道难看李白诗歌中的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色彩李白的诗向来以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而引人入胜、给人回味。蜀道难更是将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发挥到极致。 蜀道难是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诗歌的风格雄奇奔放,纵横恣肆,淋漓酣畅,形象绚丽多姿,想象丰富而奇诡,使诗歌充满奇险神异的色彩,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和激情。“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为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这首诗以神奇莫测之笔,凭空起势。全诗通篇使用夸张的手法,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极度夸张开篇,突出蜀道之难。从蚕丛鱼凫说到五丁开山,全用渺茫无凭的神话传说,烘托奇险的气氛。高标插开可以使“六龙回日”,也是凭借神话来驰骋幻想。以下又用黄鹤、猿猱、悲鸟、子规作夸张的点缀,然后插入胁息、抚膺、凋朱颜的描述,作为全诗的骨干。“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句在篇中三次出现,更给这首五音繁会的乐章确定了回旋往复的基调。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这篇诗完全是凭传说想象落笔。正因为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这里更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此外,诗歌的抒情性也很强,除了写景抒情外,诗歌还三次出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句,以反复咏叹的手法来加强抒情性,同时也深化了主题。诗歌的句式自由灵活,参差错落,长短相间,造成了自由奔放而又跌宕起伏的语言效果。之所以冠以“李白式的想象与夸张”,是因为在李白的诗里,想象与夸张的运用很独特,同时两者又往往是融为一体的,即诗中的想象与夸张同时出现,彼此交融,共同营造美妙奇幻的艺术境界诗的开篇在写蜀地闭塞时,用了“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两句。蚕从、鱼凫都是远古蜀王的名字,具体事迹难以考实,但在这里,我们却能随着诗人的引导展开想象,似乎看到这些蜀地先王们开国的艰辛,也似乎看到了蜀地百姓生活之艰难。五丁开山的故事只是一个美丽而悲壮的传说,诗中加以引用,不仅是在说蜀道由来,更能让读者想见蜀道开辟过程的艰险很多人为开辟蜀道而失去生命,为全诗增添一种朦胧之感。引用六龙的神话传说,即使这样高行空中的神龙之车也要绕过高耸之山,可见蜀道之高,上通青天了。诗中运用这一神话,激起读者的想象,仿佛见到那高入云端的蜀道,为之咨嗟! 另一类是写实式想象。李白的诗中更多的是主观的写实式想象。这种想象是从诗人主观角度出发,使用一些常见事物来加以发挥,也更易引起读者的主观体验、更易为读者所接受。“西当太白有鸟道”,只有鸟能飞过去。读者不禁要想:这样险的道路,人该怎样才能穿越啊。紧接着诗人用“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不断冲击读者神经,把读者带入到无边的想象之中:波涛翻滚,黄鹤高飞,猿猱哀绝。 诗人展开想象描绘“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等一幕幕景象,从侧面渲染了蜀道之高险难以穿越,激起人们悲情愁绪。“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急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又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想象中见闻,让人感到蜀道之高险不可攀越。 其实,全诗都可以说是在想象中完成的,因为诗人所写之蜀道并非眼前之蜀道,而是胸中之蜀道,想象中之蜀道。蜀道之高,蜀道之险,也全乎出于诗人之想象,并把想象之景外化为实在之景。 数字上夸张,是李白诗常用的手法,它为李白的诗营造了磅礴的气势、宏大的意境。 诗的开篇便有“尔来四万八千岁”一句,这里所列“四万八千岁”当然并非确指,而是夸张,并从时间的长度上来限定后一句“不与秦塞通人烟”,一下子就把蜀地的闭塞展现出来。 “百步九折萦岩峦”中的“百”和“九”夸张地说明蜀道的弯弯曲曲,难以行走。为何如此弯曲?因为蜀道太高。“连峰青天不盈尺”又使用缩小夸张的方式,给人视觉上的印象山峰离天都不到一尺远了!“砯崖转石万壑雷”,一个“万”字形象而生动地刻画了蜀道两旁山崖中奔流飞腾,强力冲击山崖的景象,从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憾。 (二)、以月下独酌看李白诗歌中拓达脱俗的浪漫主义色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超越时代的思想境界,洒脱拓达的个性,令李白诗歌拥有“纯乎天簌”的艺术境界。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如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通过一些脍炙人口的诗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月下独酌就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在诗的一开始,我们的诗人是处在花间月下、一个非常宜人的环境之中,花间一壶酒,花丛之中,一壶美酒,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这花丛,这美酒,却反而使得李白心情不畅,原因何在?是因为独酌无相亲!李白有一句名言,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脚,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有了志同道合的幽人相伴,方可在花间同赴醉乡,尽情分享饮酒的无穷乐趣。可是眼下却无人作伴,要独自一人喝了。但他灵机一动,又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落落寡合的无相亲到谈笑风生的成三人,李白是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完成的,你看他,一举杯,明月成伴,一低头,身影相陪。何其潇洒,何其自在,活脱脱一付天下难寻的谪仙面目,岂是他人可以效法、摹仿得来的?天上的月亮是李白在精神世界中永远的知己,也是李白诗歌中频繁光顾的常客。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在读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时,我们一点也不会惊讶与不解,反而认定这才是真正的李白,是那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的纯粹的、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仙李白!只有他才做得出这样匪夷所思的举动,也只有他才写得出如此飘逸风神的诗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虽然请出了月亮与身影作伴,可惜,月亮却远在天边,它只能挂在高高的苍穹,不能和李白同酌共饮;影子虽然近在咫尺,但也只会默默地跟随,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内心仍然是孤独寂寞的,也许大凡天才都与常人在思想境界上有相当的差距,他们的追求与探索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比如李白为了建功立业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肯做一个御用文人,为唐明皇、杨贵妃的醉生梦死、歌舞升平涂脂抹粉,所以放着京城好好的荣华富贵不享,锦衣美食不要,待诏翰林不干,非要浪迹江湖,还要说自己什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不是自讨苦吃、自讨没趣吗?也许正是这种被世人看来的不识实务,才使他最终落得个长流夜郎的下场。与李白有一面之交的大诗人杜甫曾经多次写诗表达他对李白的钦佩与担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不过,李白即便落到了斯人独憔悴的地步也是绝不会后悔、绝不向世俗低头的,他有一首独坐敬亭山诗这样写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管是有生命的鸟,还是无生命的云,只要是能动弹的,都义无反顾地远离李白而去,剩下的只有那一座纹丝不动的大山了,即使这样,李白还是能够心安理得地安坐山中,修身养性,自得其趣,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李白劝月亮饮酒未果、与身影交流不成的时候,转念一想,能够在花间月下,饮酒作诗,而远离世俗的杂念干扰,不正是当初醉卧长安时求之不得的赏心乐事吗,那么就在这美好的春夜里,和天上的明月与地下的身影一道,及时行乐,不醉不休吧。但是一个暂,说明李白也清醒地知道,这种解脱不过是暂时的,不过,大概也许正是因为其短暂,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能轻易放过。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以下诗歌就由平声韵转入了仄声韵,情绪也显得更加激昂了。此时的李白,已经酒至半酣,渐至佳境了,只见他亦歌亦舞,憨态可掬,他醉眼向上望去,空中的月亮好像在随着他歌唱的节奏徘徊起舞,他醉眼向下看来,地上的身影更是随着他的手舞足蹈而摇曳不定。这一切似乎都显出一种莫名的凄凉与寂寞,而他觉得能够有它们来陪伴已属不易了,交欢一词,显示出诗人对此的知足,的确,美酒使李白忘却人间的烦恼,明月给李白带来心灵的安慰。在这种无人相伴的交欢中,诗人终于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后时刻,李白还意识到,只要他一醉倒,什么月亮、什么身影也都将回复到它们原先的形态,这个以他为中心的临时组合将不复存在了。不过,他并没有丝毫的灰心丧气,因为他与月亮和身影这种关系是长期稳定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这并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独酌,更不会是最后一次,因为李白所选定的人生道路,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注定要以寂寞与潦倒为伴的,所以除了自己,他是没有人可以依靠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在一生中最崇拜的就是义不帝秦的鲁仲连这种独往独来的英雄的原因所在吧。因此他要说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所以他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这些无情之物,为一生的知己,这可真是此时无情胜有情了。与无情之物交欢,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当时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可以想象李白当初在长安待诏翰林任上,有的是人迎奉吹嘘,可是离开京城、身陷囹圄之际,却饱尝了世态炎凉。但是,透过这番在花间月下的独酌与独白,人们可以清楚地感到,李白仍然是历尽挫折,初衷不改。李白作为盛唐诗人的代表,所以为后人推崇备至,正是因为他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那种与生俱来的旷达与出神入化的浪漫。乾隆皇帝也是从这一角度对月下独酌加以肯定的,千古奇趣,从眼前得之。尔时情景虽复潦倒,终不胜其旷达。月下独酌是以感情跌宕起伏和率性纯真而著称的,通观全诗其感情波澜可以明显分为几层起伏,第一句起首是扬,花间一壶酒,而第二句紧接着抑,独酌无相亲。但是接下来的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扫这种无相亲的冷落,孤单。在诗歌的第一部分的结尾所出现的这种局面,是一种经过起伏、努力后获得的由冷清到热闹的场面。这第一起情感的起伏可以看作是序幕的拉开,是月下场景的布置与人物的出场。虽然出现了一点困扰,但还是比较圆满地顺着诗人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的。诗歌的第二部分也是四句,诗人同样又经历了一次由悲凉到喜悦的情感的轮回。从感叹月亮与身影这两个招呼来的酒伴的不尽人意,到全然不顾、自得其乐的忘我境界。诗歌的第二波起伏是情节的正式展开,是独酌的实施,在这一阶段,诗人靠着自己虽然热烈但却是孤独的心境,在执着地追求一种如果不可能完美,因为在孤独寂寞的境遇下,只有不解饮的月亮和徒随身影子,已经不可能完美,但至少也是理想的境界,尽管暂伴月将影一句的暂伴多多少少透露了作者心中那一丝无可奈何的惋惜,但是行乐须及春却说明了诗人已经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从而实现了这一次不再需要借助任何外界因素的自我满足的独酌。诗歌的第三波起伏是独酌的高潮与升华,在这一阶段,诗人已完全被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月下独酌的境界所陶醉,零乱的舞步,徘徊的月光,似醉似醒,物我一体,诗人在尽欢之后,马上就要在花间月下的美酒之乡沉沉睡去了,但就在他的神志清醒的最后一刻,他没有忘记再次与那两位与他一起成就独酌的月亮与身影做出长久的约定。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种不离不散的执着情怀,我们只有对李白的身世和追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体会。 这首诗歌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全诗的率性纯真,毫无做作。对此,沈德潜是这样评价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此种诗,人不易学。的确,李白成名之后,多少文人墨客都想步其后尘,不过到头来却总是半途而废。所以,千百年来,人们只能对李白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境界发出由衷的赞叹了。(三)、李白诗歌中带有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和个人印记。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够永远使李白感到满足,但是他那炙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他浓重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时他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政治失意了他又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屈时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他悼念宣城一位善于酿酒的姓纪的老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时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时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与之相应,李白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他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又如秋浦歌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借有形的发,突出无形的愁,三千丈是极夸张、极大胆的,但用它来比喻无限的愁怨,又是多么贴切,而且有形的,白发的颜色,因何而白?不就是因为愁吗?所以他说“缘愁似个长”,从中我们不仅看出缘愁而白,而且因为缘愁变得如此之长。这种夸张也极为大胆。又如侠客行:“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箜篌谣:“轻言托朋友,对面凝九峰。”又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北风行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垂落轩辕台”。想象奇特,脍炙人口,李白在诗中更多表现的是在北方边陲死去战士亲人的悼念以及他们的悲哀;但结尾两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载。”也同样惊心动魄。没有黄河可塞这样惊人的比喻,我们也就不会懂得阵亡士卒妻子的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我们可以堵住黄河的流水,但我们却不能挡住自天而降的纷纷大雪,难以阻挡的大雪,正像阵亡士卒妻子心中那种深刻绝望的悲哀,无法遏止。所以李白诗中的感情表达不是掩抑收敛的,而是喷薄而出的,更主要的是他借助这种奇特的想象来比喻、来形容这种无形的感情。将进酒以前是一首劝酒歌,而李白在这首诗里,不仅仅是一首劝酒歌,更重要的是在其中表白了他对人生的态度,对人生坎坷的一种理解。诗人开头就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在这里面就一副壮观的天地间的黄河奔流的景象向我们昭示了一个人生的道理,我们的青春也像黄河之水一样,自西而来,奔流到海,不会再回来了。我们的青春流逝了,也不会再回来。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诗人说“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我们好象感觉到,早晨还是乌黑的头发,到傍晚的时候就雪白了,人是这么易老,我们的青春这么易逝,人生如此短暂,青春是这样的容易消逝,我们应该及时行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象李白如此消极颓废,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情绪,这实际是李白对自己的政治理想遭到如此多挫折、长时间找不到人生前途出路的悲愤言语。但诗人接着又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虽然诗人说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象是在消极地消磨时光,打发人生,好象是对人生的前途感到渺茫。紧接着诗人呈现给我们的又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又是对人生充满信心的表示。这首诗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狂放之情,其中有悲愤,但是悲而能壮,悲愤之中又体现出了诗人壮阔的胸怀,诗人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人生遭遇,他看出来千古圣贤皆寂寞的历史悲剧,把自己的个人悲剧和封建时代普遍的历史悲剧融为一体。而且诗人在这首诗中感情的激流是那样的奔涌跌宕,起伏曲折,大开大阖,有的时候诗人那么消极、颓放,但紧接着诗人又乐观、昂扬,之前还是悲观的情怀,但紧接着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情感的变化是如此突然,典型地反映出李白变化曲折的思想脉络。而且这首诗是歌中有歌,将进酒本来就是一首劝酒歌,其中诗人又为我们唱了一曲,显得鬼斧神工。这首诗的句式也有很大的特点,因为这是一首歌行体,以七言为主,但从散文化的句式,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并不是格律化,很谨严的诗句。还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另外还有一些三言句,五言句和七言句夹杂在一起,但诗中还是有一些整句。所以散中有整的铺排句式,时急时徐,时快时慢,极尽变化之能事。李白写诗好象是用胸口把心中的气、血一下子喷出来了,就变成了他的诗。“此其所长。”,这是李白创作的优势和特点。(四)、李白诗歌中的英雄主义色彩李白诗歌中英雄主义精神是他强烈的任侠作风的表现,李白生平浪迹天下,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常欲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彼渐陆迁乔,皆不能也。”他尚武轻儒,脱略小节轻财好施,豪荡使气。这就养成了他崇尚英雄的性格。反映在诗歌中,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雄主义,如行路难其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槐,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伤,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下雨教学课件图片
- 去哪里找教学课件
- 工艺流程题教学课件
- 齿轮齿轮精磨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家用器具焊接工艺缺陷分析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毛织售后服务优化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单板机械钻孔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手工焊接焊接接点焊接加热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光纤清洗光纤清洗液温度控制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纺织带涂层耐物理降解稳定性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新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校长讲话:把功夫下在课堂里把心思放在学生上把质量落到细节中
- 中医儿科学 手足口病
- 建筑施工三检制度
- 湖北群艺积分制管理操作流程
- GB/T 4883-2008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离群值的判断和处理
- GB/T 4213-2008气动调节阀
- GB/T 30230-2013运动水壶的安全要求
- GB/T 24267-2009建筑用阻燃密封胶
- GB/T 14842-2007铌及铌合金棒材
- 2021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 目标管理与执行力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