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前 言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不仅追求现代建筑的大方、舒适,而且追求 信息通讯交换的快速、方便、及时和准确。因此,在校园内利用计算机网络和 现代通讯技术,提供一整套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楼宇通讯、数据、图像、 安全保障、集中控制等信息的综合智能服务体系,是企业具有竞争实力及信息 全球化需要的产物,也是智能化大厦之所以迅速风靡全球的根本所在。 目前,全世界瞩目的新经济即网络经济蓬勃崛起。显然,谁能够尽快地 适应并掌控它,谁将是 21 世纪的赢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各 行各业对信息网络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急剧增加,各类中小学、高等院校等都希 望把整个校园设计或改造成信息高度共享、自动化管理程度很高的综合智能型 校园网,以适应当今网络信息时代业务与发展的需求。 校园网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网络,建设的规模要与学校的规模和应用层次 相吻合。可以采用光纤布线配合各类型的高速网络设备,可以提供语音、图象 等宽带数据传输服务。通过多媒体流协议及组播技术对校园信息进行管理和发 布。 我公司基于对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的敏锐目光与技术实力,较早地涉足于校 园网的系统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行列。我们利用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系 统集成、设计与施工经验,本着诚挚、科学的态度,为各界用户提供了诸多具 有优质计算机、通讯、综合布线、安防及楼宇自动化控制等高度集成化的智能 楼宇管理系统。多年来,我公司提供的有关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的咨询服务、 方案设计和论证、产品选择、系统集成、工程安装、调试开通以及日后整个系 统的维修、功能升级等一系列服务,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承蒙贵校给予敝公司参与学校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 设计的机会,我们深感荣幸并衷心地表示感谢!我们将凭借公司强大的经济技 术实力,充分发挥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工程实施等方面 的优势,本着诚挚、高效、科学的态度,为您提供最完美的设计和最优质的服 务。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公司介绍公司介绍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系统概述系统概述 一、总述 二、校园网设计要求 三、网络结构设计 四、千兆网技术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一、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三、项目组织架构 四、施工规范及方法 五、测试及验收 六、保修合同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计算机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一、网络设计原则及标准 二、网络技术分析 三、方案设计 第五部分第五部分 校园网综合业务系统校园网综合业务系统 一、学校管理系统 二、教学实验系统 三、网站与电子邮件系统 四、校园视频点播系统 五、网络教学系统 六、课件制作系统 第六部分第六部分 培训、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培训、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公司介绍公司介绍 1.1 公司简介(可参阅本公司国际网站公司简介(可参阅本公司国际网站 ) 海汇创科技公司成立于 1995 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的多媒体会议演示 系统、视像会议系统、影音设备及多媒体网络系统工程。海汇创是美国快思聪 多媒体会议控制系统亚洲服务站,是日本横河(Yokogawa)、Polycom、 Extron、Kodak、Dp、CISCO、3COM、AVAYA 等世界著名影音设备、多媒体 产品、视像会议和网络系统的合作伙伴。公司为了更好地将先进的会议控制系 统及影音产品应用于各地,分别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设立有公司,专为 当地的用户提供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 近几年来,美国快思聪领导着遥控科技的潮流,更获多项国际奖项。在世 界每一个角落,如会议室、会议厅、演播室、培训中心、会展中心、电视会议、 遥距学习、多媒体电教室、家庭影院及现代家居自动化中均可找到快思聪控制 系统。快思聪将不同厂家、型号、性质的视听器材或硬件,甚至环境装置连接 起来,令所有的控制尽在掌握之中。 海汇创作为多媒体会议控制系统和演示科技的先驱, 早在 1996 年深圳大 学的多媒体阶梯会议室中率先引进先进的快思聪会议控制系统; 几年来海汇创 先后在深圳、北京、武汉、上海等地各大商业机构、学校及政府部门安装了数 百套快思聪多媒体会议控制系统、视像会议系统和网络系统工程。 海汇创公司的服务范围包括系统设计、软件编程、器材供应和安装、施工 调试、维护保养和咨询等各项专业服务。 海汇创公司在多媒体会议控制系统、视像会议、远程教学、大屏幕投影和 拼接、影音设备和多媒体网络系统工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乐意为客户 解决任何技术难题,并提供更完善、优良的专业服务。务求令每个客户称心满 意。 1.2 海汇创科技组织结构海汇创科技组织结构 海汇创科技集团 北 京 海 汇 创 (华北区) 武 汉 海 汇 创 (华中区) 上 海 海 汇 创 (华东区) 深 圳 海 汇 创 (华南区) 区域分公司培训中心(CTI) 北 京 培 训 中 心 上 海 培 训 中 心 研发中心 武 汉 创 通 (与通讯指挥学院合作) 1.31.3 公司部分客户公司部分客户 孝感一中 校园网络及程控系统工程 孝感广播电视大学 校园网络工程 北京市电子自动化工程学院 多媒体会议室、校园网络工程 武汉科技大学 校园网络工程 北京市纺织工学院 多媒体会议室、校园网络工程 深圳大学 多媒体综合电教会议室、校园网 16 间多媒体会议室 西安交大 多媒体综合电教会议室 北京摩托罗拉公司 多功能会议厅、培训中心 上海中国银行 多功能会议厅 上海 AT其二,从网 络的角度来 看,广播太多必然使网络的有效带宽利用率下降;最后,广播多到一定程度,就 有可能造成广 播风暴,导致网络瘫痪无法工作;另外,如果是采用多种网络协议(如 IP、IPX、AppleTalk 等) 构成的网络,对于使用 IP 协议的网络或节点来讲,它们根本就不 需要接收 IPX 或是 AppleTalk 的 广播, 实际上却又不得不接受,反之亦然。可以说, 多种 网络协议的广播包在网络上的广播 又是一种非常无奈的现象。 谈到传统的网络结构,必然就要涉及到两种网络互连设备:桥 接器和路由器。桥接器是 一种局域网互连设备,其特点是构造比较 简单、处理速度快。但是,由于它与网络协议无关, 因此也就无法 对来自不同网段的广播,尤其是不同协议的广播进行分类。正是由 于这一点,当 桥接结构随着网络规模不断扩大时, 就非常容易造成 大量的网络上的广播,甚至使网络无 法正常工作。路由器是智能化 程度高、功能强且十分复杂的网络设备,除了实现网络互连 的功能 外,对网络的安全和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其优点的背 后,又有其处理 速度太慢,容易造成网络瓶颈的缺点。因此,路由器 在很大程度上又限制了用户的应用需求。 这是因为路由器是 OSI 七 层网络模型中第三层的设备。它在网络中,收到任何一个数据包 (包括广播包在内), 就要将 该数据包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信息去掉(称为拆包),查看 第三层信息。然后,根据路由表 确定数据包的路由,再检查安全访问表;若被通过, 则再进 行第二层信息的封装(称为打包 ),最后将该数据包转发。如果在路由表中查不到对应 MAC 地址的网络,则路由器将向源地址 的站点返回一个信息,并把这个数据包丢掉。这便是 路由器工作过程的简要描述。还应当指 出:MAC 地址就是网络设备的物理地址(如网卡地址)。 因此,传统路由器对网络造成的不必要 的限制,路由器本身是一个无连接的设备, 其工作 机制使它成为一个转发并遗忘的网络设 备。仅就路由器对任何数据包都要有一个拆打过 程来看,即使是同一源地址向同一目的地 址发出的所有数据包,也要重复相同的过程。这导 致路由器不可能具有很高的吞吐量,这也是 路由器成为网络瓶颈的原因之一。可能有人会 说,提高路由器的硬件性能 (系指采用更高速 的、更昂贵的处理器,更大容量的内存)不就 可以改善它的性能了吗?令人遗憾的是,路由器除 了硬件支撑外,其复杂的处理与强大的功 能主要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这必然使得它成为网 络瓶颈。另外,当流经路由器的流量超 过其吞吐能力时,将引起路由器内部的拥塞。持续拥塞 不仅会使转发的数据包被延误,更严 重的是使流经路由器的数据包丢失。这些都给网络应用 带来极大的麻烦。 路由器的复杂 性还对网络的维护工作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例如,要对网络 上的用户进行增加、移动或改 变时,配置路由器的工作将显得十分复杂。 综上所述,传统的网络结构对用户应用所造成的限制,正是交换技术所要解决的关键问 题。在交换网络中,尤其是大规模的交换网络,没有路由功能是不可想象的。这正是各个厂 商 在交换技术领域激烈纷争的焦点:即如何解决交换网络中的路由问题! 因为传统的交换 网络 是不具有路由功能。 当我们要组建一个新的网络的时候,最值得我们花时间、 花精力去研究分析的应该是 沿 用传统的网络结构模式,以路由器为核心去构造和发展网络(即使是采用了交换设备和虚 拟局 域网技术);还是打破过去的传统,构造新的网络模式?显而易见,焦点之争又集中到了 路由器 上。这是为什么? 首先看一对数字的比较结果。目前,市场上最高档路由器的最大 处理能力 为每秒 25 万个包,而最高档交换机的最大处理能力则在每秒 1000 万个包以上。 二者竞然相差 了 40 倍。交换技术与虚拟网络或虚拟局域网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可以这样 说,交换技术是构 造虚拟网络或虚拟局域网的物质基础。 在数据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同时,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可谓一 日 千里。还在人们继续延用小型 Novell 网络、津津乐道于 10M 以太网的传输效率时,局 域网中 网络互连技术早已由 10M 以太网发展到了 100M 快速以太网。如今,千兆位网络技 术更是挟超 级速度扑面而来。 2 2、 千兆网及其比较千兆网及其比较 千兆位网技术 (尤其是千兆位以太网技术) 的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已明显地分为两大技 术阵营 ATM 和千兆位以太网。目前 ATM 和千兆位以太网这两种高速联网技术都成立了相应 的 网络技术论坛,来制定相应的数据传输标准,推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IEEE 已经批准千兆位以太网项目,这一标准被称为 IEEE 802.3Z 任务强制转移(Task For ce)标准,预计在 1998 年底完成。有代表 50 多个公司的 200 个成员参与制订这一标准。 网络用户是幸运的:短短几年中局域网的速率便从 10Mbps 十 倍速增长至 100Mbps,到 今天,千兆以太网又已经扑面而来。高带 宽、保护原有投资、简单易用、价格便宜,千兆以 太网以其众多 优点赢得了高度评价,并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网络技术之一,更有甚 者称其为 新时代的以太网、下个世纪的网络。但对于千兆网 的发展前景我们不应该过于乐观,因 为在今后几年中我们只可能 在少数的场合见到它大展身手, 对于千兆以太网我们常常有一 个 误解,即认为从现有的 10M/100M 以太网升级到千兆网,就如同以往 的从 10M 网升级到 100M 的快速以太网因为 100M 或 1000M 以太网 均保留了与 10M 网相同的 802.3 帧格式 及管理对象规格,所以可以 保留原有网络的线缆、操作系统、协议、桌面应用程序和网管 系 统等几乎所有的一切千兆以太网似乎可以提供完美无缺的 升级途径。但,此观点 忽略(或者是有意无意淡化)了一点,即千兆 以太网对线缆的要求比 10M/100M 以太网的严格 许多,现有大多数 的网络布线将难以满足其严格的要求。 由于千兆位以太网保留了与 10M 以太网相同的 802.3 帧格式,没有对信息传输格式作任 何 变动,因而这种网络升级方案较其他技术在投资和性能上要平滑得多,更何况目前世界上 90% 的用户采用的 是以太网联网技术。但作为一种新技术,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在具有 强大 生命力的同时,也有着其不成熟的一面,在今后的高速联网技 术市场上哪种技术将独执牛耳,目 前还很难断言。我们不妨从以下 几个方面来比较一下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和 ATM 技术的各自 特点。 (1).布线要求和传输距离的差别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的出现令深受网络拥塞之苦的网络用户欣 喜若狂,特别是它”可由 传统以太网平滑升级”和”最大限度保 护传统以太网用户已有投资”使网络用户倍感亲切。 尽管 IE EE802.3 委员会在制定千兆位以太网传输标准时把目标定在 基于多模光纤的千兆 传输距离不小于 550 米,基于 5 类非屏蔽双绞 线的千兆传输距离不小于 100 米,事实上光纤 传输距离的问题已 经圆满解决,但关于非屏蔽双绞线传输的千兆位以太网标准的制 定有可 能要到明年才能确定。毕竟,在非屏蔽双绞线上进行千兆 传输,还要解决信号反射和信号畸 变等技术问题。目前绝大多数 以太网用户在局域网布线中大多采用 3 类或 5 类非屏蔽双绞 线,由 于千兆位以太网对传输线路要求的限制,事实上传统以太网用户 升级到千兆位以太 网绝不是一个”平滑无缝”的过程,至少是在 目前,传统以太网的布线系统很难为千兆位以 太网所沿用。 千兆位以太网技术在单模光纤上的传输距离现已达到了 2000 米(也有报道为 4000 米 的),很显然这个距离对于园区建筑物之间 的互连环境已经足够了,但是对于城域网和广域 网,它也同样显得 无能为力。而 ATM 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建立这样一个广域信息传输 系统, 它不受任何物理结构的限制,也和它所传输的数字数据的类 型无关。也就是说,ATM 可以用 于世界上最大的广域网络中传输任 何形式的数字数据信息,相信这样的目标实现以后会使 绝大部分 用户感到满意的。 同步光纤网(SONET)是许多 ATM 光纤通信的标准,以光纤为 传输媒体的 ATM 广域网络早 已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投入了商业运行 并发挥了相当高的效率。目前传输速率高达 9.6Gbps 的广域 ATM 链路也正处于试验阶段。至于普通双绞线是否能够用于 ATM 网络 的高速主干 链路,目前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但工作桌面上 25Mbps 的 ATM 低速连接在 ATM 网络中已经 相当普遍。由于 AT M 网络在广 域网络中的出色表现,再加上 ATM 上新推出的反复用技术可 以为 用户提供 1M 至 45M 之间的带宽,大大增强了 ATM 在高速网络技术中 的生命力。 (2).传统网络升级时可行性和可用性的差异 在千兆位以太网和 ATM 之间,究竟哪种升级方案更具有可行性 和可用性?千兆位以太网 一问世便以”以传统以太网技术为基础, 从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升级时方便快捷,最大限度 保护用户原有 投资”为宣传形象,这种商业渲染迎合了千百万以太网用户的迫 切需求。 由于千兆位以太网采用了和传统的以太网相同的帧长、帧格 式和媒体访问层协议,因 而在从传统的以太网或是快速以太网升 级到千兆位以太网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将传统以太 局域网的主干 设备加插千兆位以太网适配模块,在新的网络主干之间形成千兆 链路,或是 增加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而通过灵活配置千兆位以太 网交换机上的 10M 以太网、快速以 太网或是 FDD I 等模块,可以整 合原先的网络结构将传统的网络升级为千兆位以太网,而将 原先 的网络主干结构移向下级应用,保护了用户的设备和技术等投资, 也为园区局域网升 级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对于传统以太局域网所提出的 ATM 技术升级解决方案都是采 用 ATM 交换机形成网络主 干, 因此,难以保护用户已有的投资和 技术。ATM 局域网的升级投资要比以太网的升级技 术高得多,又 由于近年来在局域网市场上受到千兆位以太网技术的冲击,相信 对于数据传 输质量不是非常在意的用户,都会对价格因素进行一 定的考虑。此外,有别于以太网产品, 不同厂商生产的 ATM 网络产 品之间的工作协调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样用户 进 行 ATM 网络升级时为了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高效率,也就不得不 选用同一厂商的网络产 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 ATM 网络技 术在桌面系统的应用。 (3).服务品质的差别 千兆位以太网作为一种新兴的高速联网技术,尽管它将网络主 干带宽提升到千兆级,但 是它仍然和传统的以太网技术一样缺乏拥 塞控制而时常会影响到用户对服务器数据库数据 的存取,同时它也 没有解决多媒体数据传输的问题,而这一直是传统以太网技术的一 个弱 点。也许,随着千兆位以太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千兆位以 太网技术论坛也将会考虑制定 千兆位以太网上的质量服务标准,以 支持千兆位以太网上高质量实时多媒体数据的传输。 当千兆位以 太网技术真正实现了质量服务,也许就是它在局域网中替代 ATM 的 时候了。 相比之下,ATM 网络技术在这方面要优越得多。ATM 网络由于 采用面向连接的定长信元传输 技术,而不是通过检查数据包的头 再依靠路由表传输到目的地址,因而数据传输速度快、延 迟小,同 时又具有传统包交换的复用效率。ATM 是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都 是在电路连接 以后才进行,由于这种资源预定,为 ATM 上的业务品 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ATM 网络的业务质量(QoS)保证是建立在资源预留协议的基 础上的。由于对业务质量 的支持,ATM 便可以用相同的信元格式去 整合各种数据和多媒体信息,然后运用多业务管理 对策对各种不 同的业务类型进行业务流量管理和控制。有了业务质量,网络管 理员就可以 很方便地管理各种网络资源,严格掌握网络主干的带 宽分配,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 不同的业务类型划分优先 级,以确保重要或机密业务优先。正是由于 ATM 能够提供优异的 服务质量,并且这也是目前的以太网所无法达到的,因而对服务品 质要求非常高的用户能够 忍受 ATM 的昂贵价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4).主要网络厂商对这两种技术的支持差异 由于千兆位以太网是一项新兴联网技术,相应的技术论坛也还 成立不久,基于多种物理 媒体的数据传输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之中。 尽管许多著名网络厂商都不甘放弃这潜力巨大的 市场,纷纷宣布 将支持千兆位以太网标准,但是和 ATM 论坛相比较,它的厂商支持 力量明显 要薄弱得多。尽管标准尚未最后出台,但许多知名网络 厂商,如 PlainTree 系统公司、3com 公司和 DEC 公司等已经相继推 出自己的千兆位以太网产品,而且作出了”标准发布后将免 费升 级到标准兼容设备”的承诺,这有利于它们在千兆位以太网市场 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 位,相信对许多急需提高网络主干速度的传 统以太网用户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毕竟,千兆 位以太网标准的 推出,只是个时间问题。ATM 技术的出现,比千兆位以太网早了 3 年多,而 且目前的 ATM 网络市场相当繁荣。原先由 Fore 公司、 Newbridge 公司和 Bay Networks 公 司领导的这一市场,由于 Cisco 和 IBM 等多家实力雄厚的公司纷纷介入,打破了原来的格局。 如 今的 ATM 论坛规模已经空前,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业开放标准, 有望促进不同厂商的 ATM 产品之间的互操作。因为如果不同厂商 产品的互操作问题得不到解决,各个厂商 ATM 解决方案之间没有可 协调之处,这最终也将阻碍 ATM 的发展。 在高速联网技术解决方案中,能够满足所有需求、适合所有 环境的单一技术从来就没 有出现过,今后也不会出现。千兆位以 太网基于单模光纤的传输距离仅仅 4000 米,在广域 联网方面几乎 是一项空白,但却能够很方便地提升传统以太网的局域主干速度, 而高速广 域网的互连一直是 ATM 技术的强项,对于千百万传统以 太网局域用户,改头换面的 ATM 即使 能够提供业务质量,也难以打 动他们。只有在网络升级过程中切实考虑用户的特定需求,将 千 兆位以太网技术和 ATM 技术优势互补,才能提供比较完美的网络 升级解决方案,合理地 解决网络升级问题,将用户带入通畅的高 速网络世界。 3 3、 应用前景应用前景 千兆以太网可能首先在某些环境中被采纳。3Com 公司认 为,千兆以太网非常适于升级 交换机间的链接、交换机与服务器 间的链接。网络管理人员只需在交换机(服务器)上安装 千兆以 太网接口模块(或网卡),并将它们连接起来,便可以非常简单且 十分有效地提升网 络性能。再如大量夜间文件备份或传输数据 量大的 CAD/CAM 应用等都将是千兆以太网大显 身手的地方。该 公司认为,千兆以太网在升级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或交换式 FDDI 主干网时 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因为交换式网络升级到 100/1000Mbps 将大大提升网络性能,而这种升 级也是比较容易 的。 推崇并生产 ATM 设备的 Fore 公司认为:千兆以太网只是 一种过渡。 同样地, Bay 公司认为千兆以太网的应用面可能还要更窄 一些。他们的理由是,按照 64 字节一数据包计算,1000Mbps/8/64 =2.2Mpps,即对每一条千兆以太网数据流的处理需要 超过 2.2 兆数 据包/秒,而目前第三层路由器(交换机)处理能力一般低于 2Mpps, 因而必须 采用第三层交换的技术才能发挥出千兆的速度。由此见, 在骨干网中采用千兆以太网将对 原有核心设备提出相当高的要求, 如果考虑园区网、校园网、中大型企业网中虚拟网应用、 子网多 等因素、以及越来越明显的20/80法则(80%的流量在子网外传 输),简单地升级到 千兆以太网绝对是难以担当网络传输重任的。 这有必要指出的是不排除以上观点是各厂家以各自的商 业利益为出发点的。 我们在前面分析了千兆以太网难以大规模被采纳的障碍,但 并不能由此否认它富于竞 争有力的低价位、除去线路与旧有局域 网的一脉相承性、还有它带来的高带宽。千兆以太 网会找到它应 有的一片天地。正如 3Com 所据预测的那样,千兆以太网的市场在 2000 年 将达到 10 亿至 20 亿美元,当然与越来越巨大的网络市场相 比并不算大,但绝对不会有人将 小看这个崭新的市场。 业界一些观察家指出,异步传输模式将是下一代企业主干交 换方式,但是,高档千兆比 特以太网交换机也将对用户产生吸引 力,这是因为用户熟悉以太网技术。 Northrop Grumman 公司高级工程师在测试 GigaStar 8000 交换机时说:我们的网络较 简单,但更好。因此他对向 ATM 迁 移犹豫不决。他说:我们注意提高网络的运行能力,所 以交换 容量更大。如果千兆比特以太网顺利通过而不遇到任何障碍, 它将是未来的发展 方向。abletron 公司的瞄准目标将是在制 定千兆比特以太网标准的基础上,就其 MMAC+Switch 的千兆比特 以太网模块,解决棘手的标准问题。Rochester 公司已有了供 MMAC+Switch 使用的专用模块。 综上所述,传统的网络结构对用户应用所造成的限制,正是交换技术所要解决的关键问 题。在交换网络中,尤其是大规模的 交换网络,没有路由功能是不可想象的。这正是各个厂 商在交换 技术领域激烈纷争的焦点:即如何解决交换网络中的路由问题! 由此引发出各个 厂商一系列的网络发展战略与技术策略。暂且 不去评说这些战略与技术策略,还是从用户 的角度去看问题,用 户在想什么、要什么。 归纳起来可以用一句话表示:交换网络应能帮助用户提高 网络性能并简化网络的操作 和管理。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本校园网的设计以综合布线系统为桥梁,应用先进的 TCP/IP 技术,采用先 进的中心及光纤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设备,实现本校园网内部的信息交换、信 息共享、信息处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上述目标。现就本校园网基础链路层布线 系统设计情况加以综述。 一、一、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介绍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1 1、 综合布线简介综合布线简介 现代化的校园网,其应能够支持多种计算机网络协议及多种厂商设备的信 息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 现,传输线路要能够在若干年里适应发展的需要,对于校园、金融、银行系统 更是如此。因此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支持各种系统应用如通信网络中心, 数据处 理中心,中央空调,保安等系统通信、连网,本身又具有开放、兼容可靠性高、 实用性强,、易于管理、具有先进性、面向未来的综合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校 园网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所现代化的高等院校,要使主要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有效进行,必 须在校园内采用各种现代设备(光纤、通信、电脑数据处理、楼宇管理、安全 防范等)。而一切系统都是以电脑和通讯技术为基础,这些系统内部连接和与 其他系统及外界的互连,都需要以综合布线系统为基础。否则完全难以适应管 理维护、系统更新的需要。而设备的更新变化、新增又会引起线路等的更新, 从而引起费用和多方面的问题。在校园网建筑期和使用前就降低布线费用及日 后维护费用,这便是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功用和优点了。 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由各种系列的部件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合铜缆或光 缆),电路管理硬件(交叉连接区域和连接面板),交换机,连接器,插座,适配 器,传输电子设备(调制解调器,网络中心单元,收发器等)以及支持的硬件(安 装和管理系统的各类工具)。 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能支持多种不同的应用环境,即它的所有信息插座能 由它所支持的不同种类的设备共享,这就是说同一标准信息插座,可方便地通过 跳线定义后,即可接插不同通讯协议不同种类的信息设备。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在传统布线方法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其线缆的传输能 力百倍于旧的传输线缆,接口模式已成为国际通用的标准,并把旧的各种标准兼 容在内。因此用户无需担心目前和日后的系统应用和升级能力。它采取了模块 化结构,配置灵活,设备搬迁,扩充都非常方便,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建筑物 布线的死板,混乱,复杂的状况。 1.1 综合布线结构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由六个独立的子系统组成,采用星型结构布放线缆,可 使任何一个子系统独立的进入综合布线系统中,其六个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 子系统(Work Location)、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管理区子系统 (Administration)、干线子系统(Backbone)、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建筑 群子系统(Campus)等。综合布线系统所要求遵循的国际标准为 ISO / IEC11801 及 TIA / EIA-568-A。国内综合布线系统标准也由邮电部于 1997 年 12 月 30 日 正式颁发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规范, 并于 1998 年 1 月 1 日正式执行实施。 1.2 综合布线部分产品 由于布线产品模块化的特点,布线系统的产品、设备与子系统相对应,即 每个子系统都包括一些自身专用的设备、器件。对于这些铜缆、光缆,其性能、 规格完全符合 EIA、ISO 等组织的标准。与学校校园网项目有关的部分产品如下: 1.2.1 工作区子系统 主要包括终端设备连线,适配器等设备器件,完成各种终端设备与布线系 统的连接、匹配。 1.2.2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水平电缆、RJ45 模块化插座等产品组成,常用的有: 超五类四对水平电缆 超五类 RJ45 模块化插座 1.2.3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由各种铜缆、光缆组成,其中常用主要的铜缆有: 4 芯多模光缆 1.2.4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各种配线架(Panel)、跳线、连线组成,完成各 个应用系统的连接、组网。 1.2.5 设备子系统 设备子系统连接设备主机系统的配线架、适配器、连线等组成。 1.2.6 建筑物子系统 主要有连接各个楼宇布线系统的配线架、连线等(我们把所需的干线划入 干线子系统)。 2 2、 智能布线系统的应用环境智能布线系统的应用环境 在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应用子系统中,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作 为传输的基础媒介,通过综合布线系统管理子系统完成对各个应用系统的连接 和组网,进行系统的调整和分配。 2.1 计算机网络系统 目前计算机管理、控制系统已从初期的单机,单网的小规模单一应用向大 型化,集成化和综合型的方向发展,其体系结构也经历了集中式,集散式和分 布式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随着管理、业务系统的大型化和覆盖范 围的扩大,人们不可能只是不断地更换性能更强的主机,分布式处理已是网络 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尤其是远程计算机网,一般分为面向数据通信 的通信子网和面向计算机系统互连的用户资源子网两大部分。 该类应用主要表现为,用户资源子网主要是由各楼层用户的局域网(LAN), 各子网与广场主干网的互连及其对主网上的公共服务设备(中心服务器)的访 问实现。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它包括传输线路,集 线器,网管中心等设备。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性能好坏的关键,计 算机网络的主要设备是集线器、交换机(Hub、Switch),它们事实上是一台专 用计算机负责数据的转换及提供用户入网的接口,管理全网运行及用户入网等 业务的是网管中心。一个网络的初始化,错误恢复,扩充,拓扑更改,用户入 网登记等业务均由网管中心统一管理。 计算机网络主要提供以下的功能:计算机网络主要提供以下的功能: 网内信息传递,包括在不同计算机的进程之间,如远程过程调用,在不同计 算机之间,如文件传送,在不同的用户之间,如电子邮件(E-mail)。 网络虚拟终端,用户可以通过它从本地计算机系统去访问网络内的其它的计 算机系统 远程文件访问,适用于分布式处理的情形,文件维护,文件访问效率高。 远程数据户访问,这是远程文件访问的扩充但比远程文件访问效率高。 网内资源共享,如电子新闻,信息发布服务和设备资源共享,如远程打印 等。 2.2 内部和外部通讯系统 校园网的内部通讯系统将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宽频带,高速率的语音,数 据,图象信息。主要包括数据通讯系统,图象通讯系统两部分。 2.2.1 数据通信系统 2.2.2 图象通信系统 图像通信是一种集计算机,话音,视像于一体的多媒体传输形式。用的设 备包括编码器、多点控制器、VCD 摄像机、监视器等。 2.2.3 其他图象通信服务 *会议电视中心和局级服务 *设计会议电视系统服务 *集成会议电视系统 *专家会审电视系统 会议电视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支持到图像传输公用网或专用网,再经公用 网或专用网传输到远端会议中心。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会预留一定数量的端口, 供图象通信系统使用。因而使用综合布线系统以后,图象信息点的数量可以随 意增减和改动,与电脑、电话端口互换。另外根据应用情况设置对外图象信息 点接口,各图象信息点通过综合布线系统与对外的图象信息点相连,并配合视 像传输设备与外界进行通信。 3 3、 结构化布线系统在中国及遵循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在中国及遵循的标准 朗讯科技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发明者和倡导者,1983 由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 第一个推出综合布线系统概念;并于 1985 首先推出 SYSTIMAX SCS 端对端结构 化布线系统;1988 年由朗讯科技首先推介 110 型连接管理系统,后成为工业标 准的蓝本;1990 年首创享有专利的 10612061 高性能 UTP 双绞线线缆,并成为 五类线缆的标准;1992 年底首先推出智能广场综合布线系统(IBS)及开放办公 环境布线解决方案(Open-Office Solution);1993 年首次推出 High-5 系列支 持 100Mb/s 的 TP-PMD 应用的布线系统;1994 年 5 月首先实现超五类线缆传输 622Mb/sATM 应用;1996 年初首先推出支持 622Mbps ATM 应用的 PowerSum 端对 端产品系列,成为当今世界唯一一家提供“结构化网联解决方案”的布线厂家。 朗讯科技第一个于 1992 年将综合布线系统引入中国,同年在北京办事处设 立环球专用系统部并开始朗讯科技综合布线系统推广工作,在市场推广过程中 朗讯科技始终与中国的邮电部,建设部,电子部及各大设计院保持着密切的往 来与合作,协助各大部委先后制定出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详解手册, 北京市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等, 为中国的智能楼宇的标准化,信息化,宽带化,数字化作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4 4、 朗讯综合布线系统主要优点朗讯综合布线系统主要优点 4.1 美国朗讯公司贝尔实验室简介 美国朗讯科技(Lucent Technologies)的前身为 AT设备 房内定位用线及在两端线架端接各加 6 米。 4.6 设备间子系统 各类系统的设备主机或控制中心需要同各自的终端连接。布线设备间子系 统一般位于各设备机房内,通过布线设备间子系统将应用系统设备主机等接入 到布线系统中,经过 MDF、干线系统、管理系统、水平系统和工作区系统,达 到与末端设备连接的目的。 从学校校园网的具体情况看,电脑业务、管理网络系统、电话系统和其他 几个系统都会有各自的主机和连网设备,需要在其主机房、业务中心专门设置 布线设备子系统。 LST1U-24/48 主光纤配线架(图 2-4) 1)对于电脑、业务、管理网络系统,按照我们的设计,其主机房与 布线系统的 MDF 在一起。由于速度和距离等原因,网络设备主干接口采用光接 口。由于而布线系统已采用光纤(主干为光缆,管理系统也是光配线架),所 以只需采用光纤跳线将网络设备按照一定网络拓扑结构接入光配线架就可以。 一般网络采用两芯光缆跳线(ATM、FDDI、100BASET 等)。 2)对于电话、传真、ISDN 等系统,需要配置专门配线架端接邮电光 电转换输出线、外线电缆、PABX 输出线路,而后通过电缆、配线架完成与 MDF 的连接。我们在设计中在 MDF 处都按要求考虑了 PABX 或外线等的接口线架。 三、三、 项目组织架构项目组织架构 1、 项目组织架构项目组织架构 综综合合布布线线项项目目组组织织架架构构图图 项目管理部 项目账目 管理处 商务管理部 项目联络 协调处 项目工程经理部 设计部施工部 布线 施工队 维修组 物料计划 统筹部 库房 运输组 质检部 财务 结算组 测试及 文档组 设计组培训组 2、 项目组织架构各部门之职责项目组织架构各部门之职责 1) 项目管理部:为项目管理之最高职能机构,由贵方及我公司组成的领 导的小组总负责。 2) 商务管理部:主责项目之一切商务活动,主要由项目财务处和项目联 络协调处组成,前者负责项目中所有财务事务、合同审核、各种预算计划、各 种商务文件管理、与项目甲方之财务结算等工作;后者主责与 ELV 的联络协调 工作,与施工部门联络协调工作;与甲方各方面联络及协调工作;与产品厂商 的协调联络工作。 3) 项目工程经理部:统筹项目所有设计、施工、测试及维修等工作,其 下分四个执能部门: (1)设计部:项目的设计方案出自于该部门。其工作范围包括项目方 案设计、审核、图纸设计、技术文档管理、设备技术性能选择、方案修改等, 同时该部门将负责对客户进行各方面的技术性培训及咨询。 (2)质检部:该部门责任重大,主要负责以下工作内容: 审核设计中使用产品性能指标根据 审核项目方案是否满足标书要求 工程进展检验 工程施工质量检验 物料品质数量检验 施工安全检查 测试标准检查 (3)施工部:将由本公司承做施工具体工作,本公司可承担各类校园 网智能化系统综合布线工程。其下分四个工作组,各组的分工明确又可相互 制约 布线施工组主要负责各种线缆光纤的布放、捆绑、标记等工作 端接施工组主要负责卡接、配线架打线、光纤端接、机柜安装、面 板安装等工作及各种色标制作和各种施工中的文档发管理等工作 测试组主要按标准对施工工程进行测试工作,出测试报告、管理各 种测试文档等 维修组主要职责是为该项目综合布线系统组提供 24 小时响应的维 修服务 (4)物料计划统筹部:主要根据合同及工程进度即时安排好库存和运 输,为工程提供足够的物料。 在以上架构中,配备了充足的资源为学校校园网项目服务,我们有一流的管 理人员、财务人员、设计工程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 四、施工规范及方法四、施工规范及方法 1、 施工概况施工概况 学校校园网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是一项水平高的系统工程,这就对项目承担方在管理、 技术、施工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系统开通,我公司将组成 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机构、技术力量和施工队伍。根据学校校园网的工期和要求,在施工组 织设计、产品供应、安装施工管理、系统测试等环节上,制定严谨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科学 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同时,为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将指派专人负责与总包方、建设方和 其他施工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相互沟通、相互配合,从而使施工工作保质保量的如期完成。 2、 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方案设计 根据我公司中标设计方案,进行最初设计; 施工线路及图纸设计; 施工技术及规范要求具体化说明; 与其他弱电系统的配合方案。 3、 施工图纸会审施工图纸会审 由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弱电总包专业工程师、桥架线管施工负责人、甲方 驻工地代表、我方图纸设计人员、项目施工经理和方案设计工程师共同对施工图纸 进行会审,以便使各部门充分了解施工图纸及方案。 4 4、 施工物料准备施工物料准备 根据施工设计,按照工程进度,充分备足每一阶段的物料,安排好库存及运输, 以保证施工工程中的物料供应。 5 5、 施工阶段划分施工阶段划分 线路敷设 垂直室内大对数电缆及光纤的敷设 水平电缆的敷设 配线架及机柜的安装 光纤头的制作 配线架打线、跳线及光纤接续端接点的卡接及面片安放。 6 6、 施工现场检查施工现场检查 为确保施工质量,开工前项目施工经理、技术主管、质检工程师、甲方驻工地 代表、监理工程师、弱电桥架线管施工单位负责人,按照施工设计规程,设计图纸 要求对桥架、管线进行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桥架是否有毛刺,光纤桥架的弯度,桥架是否有引线等。 7、 安全文明施工安全文明施工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要着统一工装;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严禁吸烟; 施工人员进入现场严禁用电炉、气炉、煤气炉; 施工人员使用单梯时要做好防滑处理,使用双梯时中间要有连接绳; 施工人员到现场施工,采取必要的防盗防撬措施、保安措施,做文明 工队; 现场的临时用电,一定要遵循有关安全用电规定,服从现场甲方代表 的管理,带电作业时,应随时做好监护; 登高作业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并有人进行监护。 8、 施工施工 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操作规程及阶段进行施工,严格施工管理,严格施工现场交签字 顺序。举行每天班前班后会议,每周协调会议等。(详见附件施工进度表) 9、 质量检查质量检查 项目经理部设专职质检人员,对施工分阶段及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严格检验进入施工现场的物料,办理有关手续; 质检人员对每一个出序进行签字制; 作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签字及各种技术资料管理, 根据施工规范作随时 检验; 每个施工阶段结束后,经质检人员检验合格后,方准进行下一步施工。 五、五、 测试及验收测试及验收 1、 概述概述 本手册主要介绍 Systimax SCS 推荐的单模光纤及多模光纤系统现场测试的 过程、方法及理论推算的标称值,Systimax SCS 对于光纤全程链路的现场测试 只要求测试一个参数:衰耗。虽然其他一些重要参数如带宽等也对全程链路的 性能影响很大,但由于现场安装不会改变其数值(厂家生产时决定其性能指标) ,故对现场测试暂不作要求。手册主要描述如何及怎样测试光纤全程链路的衰 耗,并将通过详细的树型及点对点的拓朴网络结构介绍衰耗的计算方式及测试 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等。 2、 测试仪性能简介测试仪性能简介 Fluke DSP-100 五类线缆测试仪:DSP-FTK 光缆测试工具,经过 Lucent Technologies 认证的测试仪。 2.1 主要功能 采用数字测试技术使现场手持型 DSP-100 电缆分析仪达到实验室级的高精 度; 满足并超过 TIA TSB-67 标准中严格的二级精度指标要求。 全自动的双向测试能力,测试频率可高达 155MHz; 无可比拟的自动故障分析功能; 支持各种网络电缆类型:UTP,FTP,STP,COAX; 测试结果存储能力:最多 500 次测试报告; 可配备 DSP-FTK 光缆测试选件; 随机赠送基于 Windows 的测试结果管理软件 DSP-LINK。 极快速的测试能力; 防震设计可工作在恶劣环境下; 本地化的技术支持与维修服务。 2.2 主要特点 测试工具包括光功率仪和光源; 以 dBm 或 u W 测量光功率,以 dB 测量光功率损耗; 光功率仪测试 850nm,1300nm 和 1550nm 光源; 光功率源可产生 820nm 和 1300nm 波长。 可存储多达 500 条测试报告,可用户自定义光缆线标识; 使用 RJ-45 电缆与 DSP-100 快速简易连接; 定义最大损耗极限和测量方向(A-B,B-A) 轻巧,特别设计可用于恶劣现场工作环境。 3、 无源网段全程链路无源网段全程链路 任何光纤系统的每一个无源网段的衰耗值均要经过现场测试,以验证其是否合格,而 无源网段则包括光纤光缆本身,光接插件,光耦合器,光纤熔接头(光纤跳接处、光信息 出口处及二条纤芯对接等情况),而网段的衰耗值的测试包括二端的连接器(connectors) 的损耗,但不包括有源光网络设备之光接插口处的损耗值。如下图所示。 T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物理上册 1.6《乐音和噪声》说课稿 北京课改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说课稿(3)部编版必修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7节 功率说课稿2 粤教版必修2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一课时洋务运动说课稿设计
- 2023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Are you Lingling第1课时说课稿 湘少版
- 中国联通红河自治州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网络优化与维护类
- 中国广电中山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财务审计类
- 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海南安全员培训地点课件
- 1北京的春节 教学设计-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 江苏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2) 教学课件
- 四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二十五课 有了苦恼会倾诉-培养孩子的乐观情绪|北师大版
- DL-T5024-2020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 PICC堵管原因与再通方法
-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举例-有理数
- 给小学生科普化学
- 驾照体检表完整版本
- 磁保持继电器基础知识课件
- 安全生产区域管理办法范本
- 设备保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