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壶口瀑布》_第1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壶口瀑布》_第2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壶口瀑布》_第3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壶口瀑布》_第4页
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壶口瀑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梁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雄浑的意境。 全文语言优美,意境雄浑,感情真挚,极具感染力。 1写景细腻,形象可感。 主要借助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如“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一着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比喻生动,形象,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如“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运用拟人修辞方法,写河水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整齐的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常见的写法是:一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之中(寓情于景,融情入景);二是在写景时加以联想。(借景抒情)课文在描写壶口水势时,就寄寓了惊叹之情。在全文结尾处,借助议论、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概括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民族历尽艰难、宁折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3详略得当,句式错落。一到壶口,雨季观瀑,采用略笔处理。二到壶口,选择枯水季节观瀑,详写。略写的作用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的分析?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力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人震撼。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比喻、拟人:形象生动表现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描写壶口水势时,就寄寓了惊叹之情。赞美了催人奋进的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的理解?修辞: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水的声音之美,水的颜色、态势之美。表达出人的喜悦欣赏之情。交响乐:季节声音写出了什么旋律表现雨季2节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的涛声。震天动地的声势。主旋律:雄壮、浑厚、博大。交响乐的“刚”枯季4节隆隆冲去;轰然而下(刚)汩汩如泉;潺潺成溪;哀哀打漩。如丝如缕(柔)震天动地的声势。柔柔的俊美之感。主旋律:雄壮、浑厚、博大。次旋律:平静、纤细、细腻。交响乐的“刚”“柔”并重。写意画:(情状)季节情状与颜色写出了什么表现雨季2节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水浸沟岸,雾罩乱石,-什么也看不见惊心动魄可怕的感觉撼人心魄的壮美(为后文具体描写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事先在读者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枯季3节“龙槽”深不可测,狭窄。3节“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4节“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5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3节“壶口”的得名。3节突出壶口瀑布波涛汹涌,威武雄壮,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飞流直下。4节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黄浊的河水,翻卷着沸腾着流进峡谷,一泻千里,势不可挡的气势。5节水流之大,力量之大。3节雄伟、壮阔的气势。3节表现了黄河奔腾激越的气势。4节河水在龙槽壶口的特点(第4段):“凝重”、“猛烈”5节压迫越深,反抗越强。(过渡到: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由此得到强烈的感受:“我突然陷入沉思”,黄河以她宽广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喜、怒、哀、怨、愁一一人的各种感情”。4。喜、怒、哀、怨、愁,的指代?喜:“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怒:“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哀:“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愁:“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5“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的理解?含义:造物者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既指客观世界,也指主观世界)。句式:反问句。加重语气,感染力强,表达人的情感,立意深刻。1。“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压迫的原因?修辞?3节“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4节。“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拟人。描写的是水,体验的是人的情感:人一旦受到压迫,则会愤怒无比。2眼前河水的特点的作用?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柔和之中有宽厚绝无软弱”,她有耐力,勇于反抗,奋力抗争,有坚忍不拔的精神。第三部分(第6段)承接5节的借物喻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感。结尾的巧妙联想意蕴深刻:作者再次抓住了壶口瀑布的“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的特点,描绘惊心动魄的场面,那雄浑磅得的气势,使人难忘。运用排比的句式来议论、抒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由衷赞美。黄河(壶口瀑布上升到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人、民族),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面)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点)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问题:1。修辞? 排比。描绘惊心动魄的场面,那雄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