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现代史:以十月革命为起点1、三条主线:2、三种世界格局的演变:3、两个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一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和经济(一战后、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二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及演变:苏联俄国苏俄苏联俄国,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苏俄: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底苏联:1922年底1991年俄罗斯:1991年至今,.,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17年3月,1917年11月,苏联的演变-俄国向何处去,.,教材经典材料解读,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1、十月革命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及历史意义?2、中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及著作。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3、中国近代史上哪些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直接影响下发生的?五四运动、中共成立等,.,列宁在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1)目的:抗击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外反革命势力掀起的叛乱。2)作用: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它不符合和平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2、新经济政策:1)背景: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列宁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2)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新的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3)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教材经典材料解读,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1、材料中的办法指什么政策?战时共产主义2、认识错误后,列宁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3、从中,我们得出怎样的启示?经济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国情的政策。,.,二、苏联的崛起1、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完成两个五年计划,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3、斯大林模式: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2、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评价斯大林模式:(积极作用P9,消极作用P10)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怎样的特点?2、这一时期的两个重大转折是什么。,道路曲折,列宁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1)时间: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戈尔巴乔夫将权力交给叶利钦,苏联正式解体。2)催化剂:1991年八一九事件3)解体的原因: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影响: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的崩溃。世界进入政治多极化时代。,历史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外部原因:美国等西方国家推行冷战政策以及和平演变策略。,.,东欧剧变P641)原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现实原因: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外部原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限制。2)剧变的开始: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主义制度也发生了改变。3)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的变化4)东欧剧变对我们的启示: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然而结果却截然相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改革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改革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改革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改革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一、危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人民的消费能力不足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2、首先爆发的国家:美国,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经济危机的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大4、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3000万人以上,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5、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德国6、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和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2、目的:为了消除经济危机时间:1933年3、新政的主要内容:(略)4、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地方)5、新政的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6、评价罗斯福新政:面对面P867、新政的实质: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8、新政的局限性: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也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罗斯福的就职演说(1)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2)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3)罗斯福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4)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评价罗斯福新政,判断对和错(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3)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4)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完全消除。(),经济危机,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对工业的调整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提高就业率的措施是根本目的:局限性:,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对工业的调整。,兴建公共工程,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和启示,(1)共同点:两国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2)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借鉴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结合国情进行改革,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美国三位著名总统:,华盛顿林肯罗斯福,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使得美国获得独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领导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奴,维护国家统一;,拯救了经济大危机中的美国。,.,二、发展:(二战后欧美经济的发展)1、美国20世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7080年代的危机与调整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的出现。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2、欧洲的联合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20世纪60年代欧盟的成立:1993年影响:老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3、日本的崛起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日本崛起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国策:科技立国从经济大国到谋求政治大国,.,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这说明了“欧共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欧盟的成立对欧洲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给我们的启示?,对欧洲: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世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加强国际合作。,A、二战结束后,各国都需要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B、当时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西欧各国需要密切互相之间的联系,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这是今天日本在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发展的原动力。”材料反映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在哪些方面?,重视教育、科技。,.,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共同原因、影响及历史启示,1.共同原因:原有经济技术基础较好;美国的援助和扶持;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重视教育和对人才的培养;政府恰当的经济政策;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影响:动摇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促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发展。3.启示:(1)重视科技和教育,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高新科技,努力发展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2)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3)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指导,制订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等。,.,欧洲为中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争霸:两极格局过渡:一超多强趋势:多级化趋势,.,欧洲为中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1、召开时间:1919年1月6月操纵国:法国、英国和美国2、召开目的: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3、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4、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内容:(略)5、中国问题: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6、和会处理问题的原则:根据战后实力的对比和牺牲弱小民族的利益。7、实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1、召开目的:协调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美、日矛盾激化)2、召开时间:19211922年操纵国:美国3、中心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问题4、九国公约的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四、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主权的侵害(1)表现:巴黎和会,中国以胜利的协约国成员身份参加,帝国主义列强却无视中国人民的合法权利,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华盛顿会议,中国是当事国,却被迫签订向帝国主义“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再次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历史认识: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实力外交,半殖民地的中国实力弱小,外交上无独立可言,任人摆布。“弱目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要牢记国耻,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五、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突破:(1)1931年,日本撕毁九国公约,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2)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将军队扩充到60万人。(3)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4)二战前,德国吞并奥地利,将军队驻扎到莱茵河东岸。(5)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破裂。,.,教材经典材料解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美苏争霸(冷战):两极格局1)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2)冷战政策的本质:“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3)冷战开始的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序幕:铁幕演说)4)冷战政策的表现: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冷战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6)代表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1)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2)美苏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矛盾,.,北大西洋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建立,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的成立2)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的成立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4)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底苏联解体,.,过渡:一超多强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的崩溃,出现“一超多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的局面,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趋势:多级格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1、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3、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世界大战策源地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正义的胜利,.,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国家:德国;政党:纳粹党2、标志:1933年希特勒以欺骗手段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表现:内政:德国纳粹党的恐怖统治:外交: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并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形成国家:日本;政党:军部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三、“三国轴心”的形成德、意、日三国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疯狂侵略扩张,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相互勾结形成轴心国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影响: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德意日轴心国集团的疯狂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2.进程(1)战争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四、五月,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参战。(2)战火的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扩大)。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战火进一步扩大并达到最大规模)。,.,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目的:把法西斯国家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出卖弱小国家利益,维持自己既得利益。表现:1931年,纵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8年9月,召开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顶峰)后果:客观上助长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加快大战爆发的进程。严重侵害弱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英法美自食其果:二战中,法国被占领;英国遭到德国沉重打击;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饱尝纵容侵略苦果。教训: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危机。对法西斯等邪恶势力决不能纵然姑息。,.,正义的胜利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1、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各国逐渐走向联合。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时间:1942年1月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地点:华盛顿3、内容: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联合打垮法西斯国家。4、意义:(1)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2)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的有力保证。(4)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调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二、重大战役和事件1、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战争的转折: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崩溃。3、柏林战役:1945年5月8日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结束。4、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签字。二战结束。【9月9日,向中国递交无条件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结束。10月25日,台湾光复,回归祖国。】,.,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解决战后问题。2、时间:1945年2月参加国:苏、美、英地点:苏联的雅尔塔3、内容:(1)德国战败后由美英苏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2)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4、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胜利1、影响:消极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积极影响: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二战结束后,一些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受苏联影响,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战后形成两级对峙的冷战格局。,.,2、二战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3、胜利的原因: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4、启示: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团结起来力量大;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教材经典材料解读,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联合国家宣言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2、材料中的每政府指哪些政府?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3、三国同盟指哪些国家?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国家。,.,政治上: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召开雅尔塔会议军事上:诺曼底登陆;美、苏对日作战,.,1945年雅尔塔会议和1919年的巴黎和会相似点大国强权政治明显。重新确立了战后亚欧政治版图。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都有损害中国主权的做法P40雅尔塔密约,.,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帝国主义是一切战争的根源?我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有什么不同结果?,(1)“一战”是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2)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3)“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委任统治”原德国在中国山东权利“委任”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却任人宰割,在华盛顿会议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造型类专业试题及答案
- 药剂专业试题及答案
- 客车专业试题及答案大全
- 西餐专业试题及答案
- 安徽省九师联盟2026届高三9月开学联考地理(含答案)
- 江苏省无锡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综合支撑专业试题及答案
- 黑龙江省新时代高中教育联合体202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物理(一)试卷(含答案)
- 河南省青桐鸣2025-2026年高三上9月测试思想政治试卷(含解析 )
- 河北省保定市四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创新创业基础》 课件 第1章 创新创业概述
- 商业保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接触网运行与检修课件
- 70周岁老人驾考三力测试题库及答案
- DBJ04-T 491-2025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文件归档标准
- 镇静催眠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指南
- 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月宣传稿件范文
- DB62∕T 4339-2021 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指南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月嫂/母婴护理师-操作工技能鉴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道集合-单选题)
- 监理合作管理办法
- 焊接检测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