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人口老龄化与老龄化社会,-,2,教学内容,第一节人口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指标体系第二节老龄化社会的内涵与特征第三节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社会,-,3,第一节人口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和指标体系,-,4,一、人口老龄化的定义,1、又称人口高龄化、人口老化,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大的状态和趋势,反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中位年龄上升,老年人口系数逐步提高的过程。2、国际上通常采用60岁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3、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进入老龄化。,-,5,二、人口老龄化的含义,1、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老化,有别于个体老化。个体老化是人口老化的前提。个体老化指个人从出生开始,经历发育、成熟到衰退的一个缓慢的生理过程,人体细胞、有机组织、内脏器官的功能都不断衰退老化。,-,6,个体老化的特征:,1、年代老化新年增岁;2、心理老化感知觉、记忆、智能等的衰老过程;3、生物老化人体结构和生理上的衰老;4、社会老化年龄老化引起的社会角色的变化;5、功能老化年龄老化导致的职业能力、工作效率的减低。,-,7,人口老龄化与个体老龄化:,1、个体老龄化用日历年龄来表达,直接决定于时间推移;人口老龄化以老年人口的比例增大来表示,时间推移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不一定同步。2、个体老龄化的参照系数是生理年龄,生理年龄老化是单向的、渐进的,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没有参照系,其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人口老龄化不是单行的,可以进一步老龄化,也可以逆转为年轻化。3、个体老龄化由生物学规律制约,是从出生到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人口老龄化不会伴随个人衰老过程死亡或消失。,-,8,续前:,思考:人口老龄化与个体老龄化有什么联系与区别?,-,9,2、人口老龄化是一种过程,有别于人口结构中的老年型结构。,人口结构是人口的一种自然结构,即性别、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甚至想高龄化发展的人口变动趋势。,-,10,老年人口在整个社会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增加。是人口结构的变化。,3、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人口的变化。,-,11,生产力发展加速死亡率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物质生产的产量增加;工业革命推动了加工业的发展,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加强了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死亡率降低;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4、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12,续前:,生产力的提高是出生率下降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提高,从根本上动摇了高出生率的经济和社会基础;生产方式的改变加速了经济结构变化,为低出生率创造了条件;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使死亡率下降,为出生率的下降开辟了道路;生育率下降。,-,13,5、人口老龄化最先开始于发达国家,但现在已是一个世界现象。,60岁以上人口年份占总人口%法国瑞典英国德国10%185018821925192515%1939195019401954*法:索维人口通论下册,商务印书馆,1982,-,14,续前:,世界最老的19个国家65岁以上占22%以上的国家摩洛哥占17%以上的国家意大利、瑞典占16%以上的国家保加利亚、德国、挪威、英国、法国、希腊、西班牙、日本占15%以上的国家瑞士、奥地利、匈牙利、芬兰、葡萄牙、圣马力诺、丹麦,-,15,续前:,世界人口老龄化分为几个阶梯:第一阶梯为拉丁美洲一些国家如古巴、乌拉圭、阿根廷等,这些国家已经进入人口的老龄化;第二阶梯为东亚一些国家,如中国、韩国、新加坡等,老龄化的速度特别快;第三阶梯为非洲国家,目前仍处于年轻型人口阶段。,-,16,三、人口老龄化的指标体系,1、年龄的界定年代年龄:年龄的大小。生理年龄:达到一定年代年龄的生理及其功能的发展水平,用以表示随时间推移,机体结构和功能的衰老程度。心理年龄:由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造成的认得主观感受的老化程度。心理年龄还包括智力年龄,表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达到的某一年龄水平。,-,17,续前:,1、年龄结构类型指标最基本指标。年轻型人口:014岁少年人口占总人口达40%以上。成年型人口:1559或1564岁之间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老年型人口:60岁及以上占总人数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占总数的7%。,-,18,续前:,2、程度指标:老年人口比:老年系数,指60岁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少儿人口比:少儿系数,少年儿童的人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老少比: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数之比。老少比低于15%的人口为年轻型人口,高于30%的人口为老年型人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成年型人口。,-,19,人口年龄中位数:将总人口按年龄排列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部分的年龄。年龄中位数的上升或下降可以清楚地反映总人口中年龄较长的人口所占比例变动情况。年龄中位数低于20岁为年轻型人口,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介于二者之间为成年型人口。,续前:,-,20,抚养比:负担系数,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度量了劳动力人均负担的赡养人口的数量。少儿人口抚养比:少儿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老年人口抚养比:总人口抚养比:抚养比高,则劳动年龄人口人均负担的抚养人数多,劳动力的抚养负担沉重。人口老龄化结构导致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提高。,3、社会经济影响指标:,-,21,老年人口比的年平均增长率,老年人口比达到某一水平所需要的年数。5、长寿水平高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高龄老年人口比。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4、速度指标:,-,22,第二节老龄化社会的内涵与特征,-,23,一、老龄化社会的内涵,老龄化社会的形成过程是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社会结构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发生相应变化,形成适合于老年人口比重增大这一现实的某些新型特征。人口的老龄化并不标志着社会进入老龄化社会,或老龄社会阶段,必须是社会结构各种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才可称为老龄化社会。,-,24,二、老龄化社会的特征,人口结构所带来的各种社会变化经济方面:社会方面:政治方面:文化价值方面:,-,25,经济方面:,消费与投资结构;公共消费支出,特别是卫生医疗和养老金支出;劳动力市场;劳动生产率;养老保障制度,-,26,社会方面:,家庭结构缩小;养老方式改变;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教育和社会服务方面,倾向于老年人需求;代际关系,-,27,文化价值方面:(达到最根本的变革),从“老年崇拜”到“青年崇拜”;代际价值观的变化代沟,-,28,文化价值方面:(达到最根本的变革),从“老年崇拜”到“青年崇拜”;代际价值观的变化代沟,-,29,第三节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社会,-,30,一、我国人口转变的几个阶段,1、19491957年高生育率阶段2、19581961年低生育率阶段3、19621972年高生育率阶段4、19731979年生育率迅速下降阶段5、19801990年稳定阶段,-,31,续前:,我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千分率)出生率死亡率195237.0017.00196237.0110.02197818.256.25198822.376.64199915.236.46资料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32,中国人口老龄化三阶段,19822000年老龄化前期阶段20002030年高速老龄化阶段20302050年高水平人口老龄化阶段,-,33,续前:,六次人口普查基本资料年龄构成指标5364829020002010014岁(%)36.2840.6933.5927.6222.8916.6065岁及以上(%)4.413.564.915.576.968.87老少比(%)12.158.7414.6120.1730.4153.4年龄中位数(岁)21.720.222.9125.25-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34,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1、老龄化发展快;2、老年人口数量大;3、地区之间不平衡;4、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35,1、老龄化发展快,1、从年轻型社会向老龄化社会过渡,法国用了一个半世纪,瑞典用了40年的时间,我国仅用了十多年时间。2、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由7%增长至14%,法国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日本26年,预计我国只需要25年。,-,36,2、老年人口数量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校园安全教育防范歹徒
- 校园欺凌事件安全教育
- 夏季校园安全教育课件
- 校园里防疫安全教育主题
- 温室大棚作物生长周期调控方案
- 仪表电气安装施工方案
- 征信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接送私家车至目的地并保障顺利抵达合同
- 机器人研发企业股东股权激励与转让合同
- 猪场租赁及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共建合同
- 1.3 几和第几(课件)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新教材)
- 1.3加与减①(课件)数学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
- 2025至2030中国HPV相关疾病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经典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
- 许昌襄城县特招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笔试真题2024
- 永辉超市快消培训
- (2025秋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1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催收外包服务行业销售模式及未来营销策略分析报告
- 2025年秋期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核心素养教案(教学反思有内容+二次备课版)
- 《清华大学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