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的概念二、矛盾的普遍性三、矛盾的特殊性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五、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六、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七、内因与外因辩证关系,高考考点,(构成、引起),矛盾,根本内容,根本动力,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知识联系,矛盾的概念,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含义应注意的问题:,知识梳理,(1)不能把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辩证矛盾是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如“每个同学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逻辑矛盾是思维上的既肯定又否定,如“每个同学都是三好学生又都不是三好学生”。,(2)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知识梳理,矛盾的概念,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包括,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知识梳理,矛盾的概念,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区别和联系,知识梳理,知识梳理,【矛盾的概念】,区别:1、含义不同。2、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联系:,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依存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转化是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在统一中对立,只有具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呈现出“排斥”或“斗争”的倾向)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准确理解矛盾的含义,1.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去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知识明辨,1.矛盾的存在是没有条件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矛盾的存在是有条件的。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第二,矛盾的对立统一也是始终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没有对立。只有具备了对立与统一这两个方面才成其为矛盾。所以,矛盾的存在是有条件的。,误区警示,单项选择题: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刻舟求剑夜郎自大,目中无人相反相成,相辅相成A.B.C.D.,A,巩固强化,2.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A,巩固强化,3.“贫穷而知足,不失为一种富有;富有而不知足,最终可能一无所有。”这一说法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它的对立面转化C.贫富无常,变化不定D.贫穷和富有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别4.“和谐而又不失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我们()A.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把握对立B.在矛盾激化时把握对立,在矛盾缓和时把握统一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坚持联系的客观性,B,A,巩固强化,多项选择题:5.下列对矛盾的概念理解正确的有()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只存在于事物内部D.矛盾双方有时存在对立关系,有时存在统一关系6.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有()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物极必反C.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D.因材施教E.失败乃成功之母F.顾此失彼,ABCE,AB,巩固强化,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的哲理是()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B.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C.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地存在着D.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8.哲学上讲的斗争概念和阶级斗争中的斗争概念属于()关系A.一般与个别B.共性与个性C.抽象与具体D.整体和部分,AC,ABC,巩固强化,一位专家曾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1)上述观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2)运用(1)的观点说明我们如何才能把垃圾变为资源?,答:(1)体现了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2)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现实的,有条件的,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可能转化的。我们要实现由“垃圾”向“资源”转化,必须进行解放思想,进行创新,从新的角度发现市场需求,开拓市场空间,并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实现废物不废、变废为宝。,巩固强化,矛盾的普遍性,(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得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原理),(事事有矛盾),(1)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坚持二分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防止片面性。,2.矛盾普遍性原理方法论,知识梳理,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前提。,3.学习矛盾普遍性的积极意义,补充:4.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盾,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方法论: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一致。,决定,知识梳理,1.矛盾的普遍性就是每一事物和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矛盾。,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2.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或还没有察觉的矛盾,矛盾就不存在。,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事事时时有矛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来说,处于动态的较为激烈的矛盾,人们往往容易察觉,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时的矛盾,并不等于就没有矛盾,它需要人们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误区警示,(1)矛盾具有客观性。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矛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2)因此,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来衡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3.矛盾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因此,矛盾永远不能解决。,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只在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4.矛盾越少越好,误区警示,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的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辨析题:(2003年广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发展,注意:矛盾的产生与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高考示例,答案:题中观点是错误的。(1)世界上任何事物、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那种期望发展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的社会根本不存在。(2)承认矛盾的存在既不普遍的,又是客观的。我们就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而不能害怕矛盾、回避和掩盖矛盾。社会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仅不能回避,更不能“消除”。(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并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乡差距拉大、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反对那种以“和谐社会”为名行“遇到矛盾绕道走”之实的错误做法。,辨析题:(2005年广东)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消除一切社会矛盾,高考示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疾病与灾难。从近100年来看,肺结核曾作为不治之症,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鼠疫、霍乱、麻风天花等疾病不知拆散了多少个家庭。当这些成为过去的时候,人类又遇到了各种癌症、艾滋病等前所未闻的疾病。如今,人类又遭遇非典和禽流感的灾难。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辩证法的道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矛盾,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各种疾病与灾难,正是体现了矛盾普遍存在的道理。,巩固强化,矛盾的特殊性,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在:(1)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这些不同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2)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矛盾形成了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3)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知识梳理,矛盾的特殊性,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马克思主义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知识梳理,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前提)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及其具体条件。在运动中把握事物及其矛盾,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知识梳理,比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都强调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根本上二者是相一致的(体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知识明辨,1.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象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满地铺金,方知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瓣之分!这件事给我们的哲学启()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在矛盾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下结论要意识是为依据A.B.C.D.,B,单项选择题,高考示例,2.毛泽东说:“爱国主义的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来决定。有日本侵略者和希特勒的爱国主义。还有我们的爱国主义。”从哲学上理解,这段话主要是说()A.复杂的事物不只包含一个矛盾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C.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有特殊性D.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高考示例,3.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哲学依据是()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多种多样的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会停滞的C.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D.事物的矛盾贯穿事物发展的始终4.白居易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所体现的思想方法()A.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B.对立统一的思想方法C.系统分析的思想方法D.阶级分析的思想立法,C,B,高考示例,唐代诗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即在农历四月,山脚下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处春色。据回答5-6题5.白居易描写的景色表明()A.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阶段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C.矛盾具有特殊性D.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C,高考示例,6.诗中描写的情景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启示是()A.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C.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必须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ABC,高考示例,多项选择题,综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一般来说,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2.6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常识,分析为什么我国现阶段工业能够反哺农业?,高考示例,(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现阶段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这一客观现实决定了我国工业能够反哺农业(2)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到这个阶段,可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3)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以前我国是农业支持工业,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财力和条件,因而能够实现工业反哺农业。(4)事物是变化发展,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人均GDP及财政收入的增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能够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了阶段。,高考示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开发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黄山风景区采取了对疲劳景点实行轮休制等保护措施,景区的森林覆盖率由70年代70%提高到2002年的83%,植被覆盖率也达到93%。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据经济学分析黄山风景区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2.从黄山风景区对疲劳景点实行轮休制分析黄山风景区经济开发与景区保护的辩证关系。,高考示例,1.A.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造福子孙。B.从市场角度而言,开发黄山,就是利用黄山优势旅游资源,发展经济。但要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如轮休制等,以达到较高经济效益。C.政府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进行经济调控,可以克服市场的局限性。2.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景区保护和经济开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实行轮休有利于双赢。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轮休制虽在一定阶段内会影响经济收入,但它会保证黄山景区的吸引力。C.坚持适度原则。适度开发,可为景区保护提供经济支持。另外: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处理问题,有利于黄山可持续发展。,高考示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联系(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依存),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2)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互相转化。(客观世界范围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决定),1.关系:(世界观),区别: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体。,知识梳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意义,2.(方法论),(1)掌握科学的认识秩序。遵循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秩序。即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2)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知识梳理,注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的关系。,知识梳理,1.农村税费改革,2000年先在安徽省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后再在全国展开。这一要求主要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B.主次矛盾关系原理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2.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这表明()A.矛盾是客观的,是固定不变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C,D,单项选择题,巩固强化,3.北京市贯彻中央精神,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北京农业在借鉴全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依靠大城市辐射,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农业,从而走在全国前列。这说明()A.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C.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D.外因通过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B,巩固强化,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知识梳理,方法论,2.主、次要矛盾关系关系原理,1.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抓中心、关键、重点,2.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中心工作随之转移,3.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2.只抓重点不顾其他,搞“单打一”,世界观,知识梳理,矛盾主要方面与矛盾次要方面的关系,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知识梳理,1.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2.矛盾次要方面对矛盾的主要也有影响,事物性质随之发生变化,3.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要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不忽视支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不分主次,混淆事物性质2.只看主流,不看支流,2.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知识梳理,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界限,外延范围,多个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同一矛盾的双方相比较而言,内涵,主、次要矛盾都是一个个完整的矛盾体,都包含矛盾对立统一的双方,作用,决定事物发展方向、进程,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矛盾双方中的“一方”或“方面”,方法论,抓中心、重点、关键,抓主流,认清事物性质,都是讲矛盾的不平衡问题,都体现矛盾的特殊性都要求坚持重点论,主要矛盾中也包含有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复杂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决定事物的性质,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等,主流、方向、性质、主体、优势、大局等,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一个或多个,做事情、解决问题时用,看问题、评价事物时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两点论的含义,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求,方法论,既要抓重点、关键,又要统筹兼顾;既要重视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反对一点论。,2.重点论的含义,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善于抓重点、关键;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主流。反对均衡论。,要求,方法论,知识梳理,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论和一点论是辩证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知识梳理,1.磁悬浮列车具有数度快、能耗低、污染少的优点,但人们对它的安全性、磁辐射又有一定的担心。对此有关专家解释说,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海低得多。这说明()A.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做事情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D,单项选择题:,巩固强化,2从2005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完成义务教育。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问题;2006年将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就可以实现。围绕着如何使农民富起来这个主题,中央采取了一系列“多予少取”的富民措施,除了“两个免除”以外,比如还有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解决农民因病致贫的问题。这是因为()A.次要矛盾解决的好,也有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B.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C.做工作要学会抓中心抓关键D.要防微杜渐,A,巩固强化,3.“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上述要求符合的哲理是()A.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B.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C.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能够引起质变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BC,单项选择题:,巩固强化,4.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促进居民消费,优化投资环境,制止盲目投资和不合理重复建设,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加强财政和金融工作,深化各项改革,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A.复杂事物中各种矛盾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B.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C.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是不平衡的D.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比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更可靠,ABC,巩固强化,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化升级,即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B.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C.矛盾具有特殊性D.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就能正确认识事物,ABC,巩固强化,6有诗曰:“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又曰:“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这两句诗蕴涵的哲理是()A.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B.事物都是要一分为二的,要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待问题C.事物的矛盾双方在力量、地位、作用上是不平衡的,看问题要分清主次D.事物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ABD,巩固强化,7.农民赵某只知木棒是“绝缘体”,天晴时,他用木捧拨电线没事。下雨天,他又拿那根被雨淋湿的木棒去拨电线,结果触电身亡。这个事例说明()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B.主次矛盾在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事物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D.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D,巩固强化,8.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要面向市场,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力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A.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才能解决问题B.要善于抓住主流,才能解决矛盾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和目的,AC,巩固强化,我们在做事时,要分清什么是要先解决的问题,什么是要后解决的问题,要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辩题: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答:(1)首先要解决的矛盾是不是主要矛盾,对此要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2)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存在和发展的矛盾。区别主、次矛盾只能从其性质、地位、作用来判断,而不能根据解决的先后次序来决定。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只有解决好次要矛盾才有助于解决主要矛盾。因此,首先要解决的矛盾不一定是主要矛盾。题目观点不正确。,巩固强化,东部沿海某县,地少人多,能源资源紧缺,为了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县委县政府认真分析了本地的实际:滨江临海,靠近大都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的笔画笔顺课件
-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微积分中的真善美》(视频课)知到智慧树答案
- 平凡中演讲稿
- 店面承包合同(10篇)
- 2025食品原料采购合同
- 汉字书法演变课件
- 2025年新型便携式温、湿、风向风速仪项目规划申请报告范样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5以内数加与减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 锁骨骨折的护理课件
- 《物业管理法规》课件
- 2024华为干部管理资料第7版
- 《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精讲课件
- (完整版)投标文件范本(格式)
- 中国风肺胀中医护理方案
- GB/T 10433-2024紧固件电弧螺柱焊用螺柱和瓷环
- 2024年样板注塑机转让合同范本
- 医院耗材供货服务方案
- 丹江口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数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开学分班考试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