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觉传导通路,1,耳的解剖与听觉的产生,2,耳的解剖与听觉的产生,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感觉神经末梢丰富)鼓膜(鼓膜的上1/4薄而松弛,呈淡红色,称松弛部;下3/4坚实紧张,呈灰白色,呈紧张部。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3,耳的解剖与听觉的产生,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内耳:骨迷路、膜迷路,4,耳的解剖与听觉的产生,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房鼓室的内容物:锤骨砧骨镫骨听骨链,5,耳的解剖与听觉的产生,内耳:骨迷路分三部分:前庭、半规管和耳蜗,,6,耳的解剖与听觉的产生,内耳:膜迷路:椭圆囊和球囊膜半规管蜗管,7,声音的感知,空气传导: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前庭窗前庭阶的外淋巴蜗管的内淋巴螺旋器鼓膜穿孔时:声波外耳道鼓室蜗窗鼓阶外淋巴蜗管的内淋巴螺旋器骨传导:声波经颅骨传入内耳,引起耳蜗内淋巴的流动,从而刺激螺旋器产生听觉。,8,听觉传导通路,9,听觉的传导,第1级神经元:胞体:蜗轴内的螺旋神经节(双极神经元)周围突: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Corti器),10,中枢突:蜗神经-与前庭神经一起经内耳道至内耳门,在延髓和脑桥交界处入脑,止于蜗神经核(蜗背侧核和蜗腹侧核),11,12,13,听觉的传导,第2级神经元:蜗神经核内侧丘系外侧丘系下丘核(同侧或对侧),不交叉,交叉,14,听觉的传导,第3级神经元:下丘核传出纤维-下丘臂内侧膝状体,15,听觉的传导,第4级神经元:胞体:内侧膝状体-发出纤维形成听辐射内囊后肢后部投射到颞横回的听区,16,听觉下行通路,17,听觉传导通路,总结:螺旋器(Corti器)双极细胞(换元)蜗神经蜗腹侧核和蜗背侧核(换元)脑桥内形成斜方体交叉至对侧外侧丘系中脑被盖的背外侧部下丘(换元)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换元)听辐射内囊后肢大脑皮质的听区颞横回,18,交叉,螺旋器,蜗神经节,蜗神经,蜗神经核,斜方体,外侧丘系,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横回,下丘核,上橄榄核,19,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东营市“英才进广饶”(教师类)事业单位引进人才招聘(31人)模拟试卷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校聘教师招聘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临沂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55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2025年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公开招聘控制总量工作人员(30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丽水市人民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69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遵义市务川自治县应急管理局、林业局和医保局招聘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神木市孙家岔九年制学校教师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西夏区自治区级公益性岗位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广东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招聘劳动合同制审判辅助人员46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北京银行社会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一套
- 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2025修订
- 布洛芬药物分析关键要点
- 【新】2025国职游泳教练考试题库(120题完整版)
- 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高频重点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解析)
- 海豚的基础知识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复议申请书
- 《药包材变更研究技术指南》(T-CNPPA 3009-2020)
- 《参红通络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生化指标影响的临床研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讲稿专家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大讲堂之 第五讲 大一统与中华民族的初步形成(秦汉时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