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配送与配送中心ppt课件.ppt_第1页
第6章配送与配送中心ppt课件.ppt_第2页
第6章配送与配送中心ppt课件.ppt_第3页
第6章配送与配送中心ppt课件.ppt_第4页
第6章配送与配送中心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配送与配送中心6.1配送概述6.2配送类型6.3配送中心概述6.4配送路线的优化6.5提高配送经济效益的方法,6.1配送概述,6.1.1配送的概念配送(distribution)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将从供应者手中接收的多品种、大批量的货物在物流据点(如仓库、配送中心)经过必要的储存、保管,并按照顾客的订货要求进行分拣、包装、配货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送交顾客。配送是物流过程的终端环节。,6.1配送概述,6.1.2配送的特点1.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2.配送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3.配送是一种门到门的运输服务形式;4.运载工具比较单一。,6.1配送概述,6.1.3配送的意义1.配送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2.配送提高了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3.通过集中库存,可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4.手续简便、方便用户5.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6.2配送类型,1.按配送组织者分类(1)商店配送(2)配送中心配送(3)工厂配送2.按配送商品的类型及数量分类(1)单(少)品种,大批量配送(2)多品种,小批量配送(3)成套配套配送,6.2配送类型,3.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1)定时配送(2)定量配送(3)定时定量配送(4)定时、定路线配送(5)即时配送4.按配送的组织形式分类(1)独立配送(2)集团配送(3)共同配送,6.3配送中心概述,6.3.1配送中心的概念6.3.2配送中心的作用6.3.3配送中心的类型,6.3.1配送中心的概念,配送中心(distributioncenter)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为特定客户或末端客户提供服务;b)配送功能健全;c)辐射范围小;d)提供高频率、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服务。(GB/T183542006),6.3.2配送中心的作用,1.配送中心可以减少交易次数和流通环节,6.3.2配送中心的作用2.配送中心减少了物流系统的库存量3.配送中心产生规模效益4.配送中心可以控制商品质量,6.3.3配送中心的类型,1.按服务对象分:(1)生产企业配送中心(2)商业配送中心2.按企业性质分:(1)自有型配送中心(2)公用型配送中心(3)合同制配送中心,6.3.3配送中心的类型,3.按功能分:(1)流通型配送中心(2)加工型配送中心(3)储存型配送中心4.按经营范围分:(1)机电产品配送中心(2)日用百货配送中心(3)纺织品配送中心(4)食品配送中心(5)农产品配送中心,6.4配送路线的优化,配送路线:指各送货车辆向各个用户送货时所要经过的线路6.4.1配送路线的优化目标及约束条件1.配送路线的优化目标(1)效益最高(2)成本最低(3)路程最短(4)吨公里数最小(5)准确性最高,6.4配送路线的优化6.4.1配送路线的优化目标及约束条件,2.配送路线优化的约束条件(1)满足所有收货人对货物品种、规格、数量的要求;(2)满足收货人对货物到达时间范围的要求;(3)配送时间在允许车辆通行的时间段内;(4)配货数量不得超过车辆容积和载重量的限制;(5)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条件范围内。,6.4配送路线的优化,6.4.2配送路线的优化方法配送用户的增加将使配送路线复杂。配送路线的优化一般要运用数学方法并应用计算机求解,得出合理的配送方案。下面介绍确定配送方案的一种常用方法节约里程法(简称节约法)。1.节约法的假设条件(1)每次配送的物品相同;(2)各用户的地理位置及需求量均为己知;(3)配送中心有足够的运力。,(1)派2辆车从P分别向用户A和B送货,配送线路为:PAPBP总配送运距为:(61)(2)派1辆车从P向用户A和B同时送货,配送线路为:PABP或PBAP总配送运距为:(62),2.节约法的基本原理送货方案有2种:,对两个方案中配送运距进行比较,由公式(6-1)减(6-2)可得:,所以,方案(2)优于方案(1)。这种分析方案优劣的思想就是节约法的基本思想。为了便于分析计算,定义一个概念:“节约量”用表示,它的值由下式确定:,上式的结果大于零,即:,3.节约法的解题步骤,例:设某配送中心P向8个用户配送货物。配送网络如图64所示,A、B、C、D、E、F、G、H分别为8个用户,括号内的数字为用户的需求量(单位:吨),两点间连线上的数字为两用户间的距离(公里)。设配送中心有额定载重量分别为2吨、4吨的货车两种,要求车辆一次运行距离不超过30公里。试确定合理的配送方案。,解:1、依据配送网络图中给定的已知条件,计算出配送中心P与各用户及各用户间的最短距离,结果如表61。,表6-1最短距离表(km),2.从最短距离表中算出用户间的节约里程:AB:a+bc=10+94=15AC:a+bc=10+79=8以此类推得出节约里程表62。,表6-2节约里程表(km),3.把节约里程表中的节约里程由大到小排序,列出表63。,表6-3节约里程排序表,4.根据节约里程排序表确定配送路线,(1)第一条路线:由于AB节约里程为15Km,将A、B联合送货,运距为23Km30Km,载重量2.2t4t;AH节约里程为13Km,将A、B、H联合送货,运距为24Km30Km,载重量2.8t4t.;BC节约里程为11Km,将A、B、H、C联合送货,运距为27Km30Km,载重量3.8t4t.;若再增加用户,载重量将大于4t。所以,第一条路线为:PCBAHP即派额定载重量为4t的货车1辆,运距27公里,载重量为3.8t。如图65所示。,(2)第二条路线:由于DE节约里程为10Km,将D、E联合送货,则:运距22Km30Km,载重量为2.0t4t;EF节约里程为9Km,将D、E、F联合送货,则:运距29Km30Km,载重量为3.4t4t;FG节约里程为5Km,将D、E、F、G联合送货,则:运距达到30Km,载重量为3.9t4t。所以,第二条路线为:PGFEDP,即派额定载重量为4t的货车1辆,运距为30公里,载重量为3.9t。如图66所示。,最终配送方案为:,表6-4最终配送方案,按上述路线巡回配送,可使“吨公里”数最小。最终方案如图67所示。,6.5提高配送经济效益的方法,6.5.1合理确定配送区域6.5.2组织共同配送6.5.3实行计划配送,6.5.1合理确定配送区域,配送区域的确定方法:,1.客户位置分布(1)类客户:在工厂与配送中心连线上且位于工厂左侧的客户;(2)类客户:在工厂与配送中心连线上且位于配送中心右侧的客户;(3)类客户:位于工厂与配送中心连线之间上的客户;(4)类客户:其余所有客户。,2.客户送货方式的确定(1)类客户:因为类客户中任何客户到工厂的距离都小于它到配送中心的距离,所以,对类客户应由工厂直送。(2)类客户:因为类客户位于配送中心右侧,所以,对类客户应由配送中心配送。(3)类客户:因为类客户位于工厂与配送中心之间,靠近工厂的客户应由工厂直送,而靠近配送中心的客户应由配送中心配送。,下面利用成本分歧点法确定直送与配送区域,(4)类客户:由于类客户不在工厂与配送中心的连线上,不能直接得出结论,应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具体确定哪些为直送客户和哪些为配送客户。,此式说明直送与配送成本相等的分界线应使工厂到客户的直线距离S1与配送中心到客户的直线距离S2之差为定值。由解析几何可知:到两点距离之差为定值的轨迹是双曲线,此双曲线即为直送与配送的分界线。在图6-10中,双曲线的外侧(左侧)为工厂的直送区域,双曲线的内侧(右侧)为配送中心的配送区域。,6.5.2组织共同配送,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有以下几种方式:1.共同集货型2.共同送货型3.共同集送型共同配送是配送企业间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的一种形式。能否实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配送企业间的配送成本和效益分摊。,6.5.3实行计划配送,临时、紧急和随时配送会造成人力运力和装卸机械的浪费,增加成本,降低配送效率。临时配送:计划不周,匆忙安排车辆进行单线配送,车辆亏吨,浪费运输里程;紧急配送:客户紧急订货,不得不单独派车送货,造成运力的浪费;随时配送:不作计划安排,有一批送一批,随机性强。要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应尽可能控制配送量的波动,使发货量稳定,配送路线要标准化、计划化。,思考题:,1.配送的概念及特点?2.配送的意义及种类?3.配送中心的概念及作用?4.配送中心有哪些种类?5.配送路线的优化目标是什么?6.简述节约法的基本原理。7.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