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班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望岳》.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班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望岳》.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班七年级下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望岳》.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望岳教学设计单 位:青海昆仑中学授课人:杨晓涵课 型:新授课时 间:2017年6月6日一、学习目标:1、在了解杜甫及相关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体悟诗歌内容,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2、理解“钟、割”的妙处和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重点:理解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难点:理解杜甫“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中国有哪几座名山吗”?学生讨论并作答:“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很好,那今天就跟随老师学习大诗豪杜甫笔下的五岳之尊泰山,一起去感受泰山的雄浑壮丽。体会作者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情。”三、了解作者和文体常识: 1.介绍作者:杜甫公元712-770 字 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称为“诗圣”。四、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望岳。2、老师指导、范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 3、全体学生自读、齐读。五、了解诗的内容1、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六、再次朗诵,研讨品析1、理解诗题: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3、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1)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青未了” (2)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3)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4、请你描述登上最高峰“一览众山小”的景象和感受。 5、尾句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和哲理? 引出本诗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告诉我们:不怕困难,勇攀高峰,不但望得远,而且可以雄视一切,包举天下。它鼓励人们树雄心立壮志,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更大胜利。6、诗中“钟、割”二字用的非常好,请你分析好在哪里?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 “钟”:聚集,宠爱、钟爱,既写出神奇秀丽,又写出诗人的喜爱赞叹之情。 割:阴暗对照之明显,阳光像一把刀一样有力地把阴暗隔开,突出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七、感悟作者情感和抱负1、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还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2、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望到一个什么样的杜甫?从杜甫身上学到了什么?豪情勃发,壮志凌云,乐观向上,满怀建功立业,意气风发,信心满怀 3、思想感情:诗人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