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曹刿论战》_第1页
课件《曹刿论战》_第2页
课件《曹刿论战》_第3页
课件《曹刿论战》_第4页
课件《曹刿论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左传,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当时,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都临淄,鲁都曲阜),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鲁庄公八年,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为君。管仲、召忽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鲁庄公九年,齐国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这时,齐国无君,鲁庄公欲送公子纠回国为齐君,但齐襄公的弟弟小白先入齐即了君位,是为桓公。桓公因为鲁国欲纳公子纠的事,怀恨在心,在桓公即位第二年,就是公元前684年,率军攻打鲁国,进行报复。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载的齐鲁长勺之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左传了解,我国一部比较早的、记叙比较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主要以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为依据,所以左传又称为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尤其长于描写战争和复杂事件,又长于通过人物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要求: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宋)朱熹,朗读课文,刿,间,帛,靡,孚,徧,辙,轼,遂,弗,生字词回顾,gu,jin,b,f,f,su,bin,zh,sh,m,自学要求,1、翻译课文,注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2、理解文章意思,提出自己的见解;3、提出疑难问题。,鼓古义:击鼓(动词)今义:鼓(名词),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再古义:第二次今义:下一次,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鄙古义:鄙陋,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解释词语: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惧有伏焉,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到这件事里面。,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解释词语:其,1、其乡人曰2、公问其故3、吾视其辙乱4、其一犬坐于前5、其如土石何6、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代词,代曹刿,代词,代作战时的做法,代词,代齐军,代词,其中,指两只狼,难道,怎么,表反问语气,助词,加重语气,相当于“可要”,难道,表反问,其实,表肯定,1、何以战2、必以分人3、必以信4、必以情5、以其境过清6、属予作文以记之7、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凭,把,用,按照,因为,来,以致,“以”的用法,“之”的用法,肉食者谋之,代词,可指代人、物或事,公与之乘,公将驰之,登轼而望之,故克之,故逐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小大之狱,忠之属也,动词“到、往”,辍耕之垄上,吾欲之南海,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公将鼓之,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怅恨久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的用法,1、登轼而望之2、再而衰,三而竭3、人不知而不愠4、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表顺承,表修饰,表转折,表并列,解释词语:于,1、战于长勺2、还于旧都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到,对于,在,解释词语:何,1、何以战2、又何间焉3、如太行王屋何4、水何澹澹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6、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多么,为什么,怎么,解释词语:乃,1、乃入见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4、羽、飞乃止,于是,就,竟然,是,才,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式回顾,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夺剑而杀尉。,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式回顾,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以之(到过南海这件事)告富者,则题名于(在)其上。,因以之(五柳先生)为号焉。,此人一一为之(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省略句式理解,2、乃入见。,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乃入朝见鲁庄公。,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句式理解,5、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我惧齐军有伏焉。,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必以之(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分人。,省略句式理解,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之(这个条件)一战。,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必以之(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分人。,重点句子理解,2、夫战,勇气也。,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是要靠勇气的。,齐是大国,很难估计它的情况,我担心他们在那里有埋伏。,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枯竭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春秋时期齐襄公鲁庄公公子小白公子纠齐桓公长勺之战曹刿,一、本文线索,文章内容理解,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二、鲁国取胜的原因,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正确的指挥和灵活的战略战术,文章内容理解,三、详略安排原因,战前论战(详写)从战克敌(略写)战后论战(详写),有利于展现曹刿形象,突出文章中心。,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四、人物形象分析,以国事为重,深谋远虑,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政治上平庸,不懂军事,但善于纳谏,能用贤。,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曹刿:,庄公:,政治远见,论战前准备,请见肉食者鄙何以战取信于民,分析人物形象,军事才能,从战指挥,齐人三鼓反击下视探望遂逐,军事才能,彼竭我盈敌疲我打辙乱旗靡敌退我追,远谋:,一知“民心向背”,有为国分忧的精神;二知“士气盈竭”,有当机立断的才干;三知“战场虚实”,有务实求真的才智。,文章内容理解,五、本文语言特色:精练,将鼓、将驰庄公:急躁冒进、急功近利,请见国难当头,挺身而出曹刿:未可、可矣从容镇定、胸有成竹,请用原文填空,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3、曹刿认为反攻的最佳时机是之时,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之时。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同意追击的理由是:5、由本文引申出的一个成语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彼竭我盈(齐人三鼓),辙乱旗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一鼓作气,曹刿论战,战前准备,请见原因,1,齐师伐我,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政治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战争经过,战后总结,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进攻时机:齐人三鼓之后,彼竭我盈之时,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战略思想,(取信于民),战场指挥,(正确英明),战术思想,(抓住时机),一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及策略思想:,小结:,曹刿是个有远谋的人,在齐鲁长勺之战中表现了他的战略战术思想和指挥才能,他认为战争胜利要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他认为战斗中要抓住战机,在彼竭我盈时进攻,在辙乱旗靡时追击。这就是曹刿的论战。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