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ppt_第1页
第六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ppt_第2页
第六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ppt_第3页
第六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ppt_第4页
第六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作物受害程度取决于害虫种群(pestpopulation)数量、作物的抗虫性和避害性,害虫的种群数量变动又取决于害虫本身的生物学潜能。,无限环境下的指数增长,N=N0ertr为内禀增长率蚜虫、螨、蓟马、寄生蜂等生活史短、增长速度快的昆虫近似符合于该种生长型。,(一)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基础,1、昆虫种群的增长,有限环境中的逻辑斯谛增长,N=K/(1+ea-rt)K:为环境最大饱和容量r:为内禀增长率a:为常数t:为时间,2、限制昆虫种群增长的环境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3、生态对策,是种群在其栖息环境中的适应性发展到最大限度。,种群的大小和变化速度主要取决于内禀增长率r和环境容量K。K值的大小决定种群发展的最大范围,r则反映了种群的增长速率。,种群的生态对策:K对策:其进化的方向是增强种间或种内竞争能力,即增强“拥挤忍受度”,以增大环境容量K来使种群维持旺盛。r对策:具有较大的r值,而相对的K值则较小,种群的平衡取决于其强大的增殖率。,对于r类害虫除应注意作物抗虫性培育外,化学防治仍是控制其发生的主要措施,可以考虑一套以抗虫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生物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设计。,生态对策在害虫防治上的意义,对付K类害虫最适当的对策将是耕作防治和培育对害虫有抗性的栽培品种。这两种措施,都直接有助于缩小害虫生态位的有效范围。特殊有效的策略是先将虫口压低到相当低的水平,再用不育防治或遗传防治,便可能达到灭绝的程度。对于中间类型害虫,利用生物防治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而化防则很可能会造成这些害虫的再猖獗。,一、植物检疫二、农业防治三、生物防治四、物理防治五、化学防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虫害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足够的虫源(本地或外地)2、有适合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3、植物受害的敏感生育期与害虫的为害期相吻合,治理虫害的基本途径:1、消灭或减少害虫来源(植物检疫、越冬防治)2、恶化害虫发生危害的环境条件(农业防治和自然控害)3、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生防、物理和化学防治),特点: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强调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强调多种防治方法相互配合;重视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害虫综合治理(IPM):害虫综合治理是一种害虫管理系统,依据害虫种群动态与其环境的关系,尽可能协调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害虫种群保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经济损失允许水平(EIL):防治收益=防治费用时的虫口密度,一、植物检疫,植物检疫(plantquarantine):是国家或地区政府,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随植物及其产品的人为引入和传播,以法律手段和行政措施强制实施的保护性措施。,植物检疫的特点法律的强制性宏观战略性对害虫进行全种群控制,植物检疫的重要性,通过阻止带有危险性害虫的农产品和植物繁殖材料的入境,阻止局部危害的危险性害虫在地区间传播和蔓延。通过植物检疫达到政治及国家间的贸易目的。通过阻止危险性害虫的传播,避免了生物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维护了人类的环境利益和生命安全。,棉红铃虫,植物检疫的实施内容,1、害虫的风险评估与检疫对象的确定检疫性害虫(检疫对象)检疫性害虫的风险评估:传入的可能性;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危害程度,3、植物与植物产品的检验与检测产地检疫关卡检疫隔离场圃检疫,2、疫区和非疫区的划分疫区非疫区,4、疫情处理疫情:泛指某一单位范围内,植物和植物产品被害虫感染或污染的情况。疫情处理方法:产地或隔离场圃关卡检验除害处理方法:机械处理、温热处理、微波或射线处理、药物熏蒸、浸泡、喷洒等。,5、植物检疫法的制定和实施植物检疫法:是有关植物检疫的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实施植物检疫的法律依据。,单项法规综合法规,国际性植物检疫法规区域性法规国家级法规,植物检疫的程序,,二、农业防治,农业防治(agriculturalcontrol):是通过适宜的栽培措施降低害虫种群数量,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或避免害虫危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农业防治的优点结合农事操作降低害虫种群,成本低,无副作用,持效长。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局限性必须服从丰产要求;必须权衡利弊,因地制宜;具较强地域和季节性,多为预防性措施,在害虫已经大发生时,防治效果不大。,1、改进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布局:作物田块的设置;轮作和间、套作。土壤耕作和施肥:土壤耕作的作用;土地培肥的作用。2、使用无害种苗减少种苗携带传播虫害及种子质量差造成的作物生育期不一致、长势弱引起的害虫危害。3、加强田间管理排灌、施肥、田园卫生。,5、作物抗虫品种的利用,使用抗虫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虫措施。优点:使用方便,潜在效益大;对环境影响小,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有较强的控害后效。局限性:利用抗虫品种少;害虫变异能力强,作物抗虫品种易丧失抗性。易引起害虫次要害虫上升。,合理利用:应纳入综合防治配套体系,控制目标害虫和其他及次要害虫。适宜地利用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培育多抗性品种,同时兼抗多种害虫。,抗虫品种选育:传统抗性育种、诱变技术、组织培养、分子生物学技术等。,4、调整播种或收获期使作物受害敏感期与害虫危害高峰错开。,优点:自然资源丰富;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不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具有持续控制害虫等。局限性:作用效果较慢,无法应急控害;生物制剂防效有时不稳定;可商业化使用的有益生物种类还太少;对防治要求高的害虫,较难实施种群综合治理。,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biologicalcontrol):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天然产物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一种防治技术。,1.引益生物防治:从异域引进天敌防治外来入侵害虫或防治本土害虫的防治方法。实例:澳洲瓢虫吹绵蚧劳氏寄生蜂木薯粉蚧引进天敌要考虑:原产地或轻发生地、生态气候条件、安全性,开展害虫生物防治有四条主要途径:,澳洲瓢虫,木薯粉蚧,2.保益生物防治:指改变环境以增强天敌的生存力、生殖力、寿命和搜寻能力,从而达到自然控害的目的。通过改进化学防治措施、合理利用非作物田生境,恢复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有时通过为天敌提供食物或寄和创造栖息、越冬场所等来促进其控害能力。,如:果园行间种植三叶草、紫花苜蓿等豆科绿肥培育天敌;广东省在桔园中种植霍香蓟、紫苏、大豆、丝瓜等作物为钮氏钝绥螨提供替代的花粉食料和栖息场所,增殖效应显著。,采用地窖保护大红瓢虫越冬等.,蚜虫天敌,幼虫捕食鳞翅目幼虫,瓢虫的卵,瓢虫的幼虫,瓢虫的蛹,赤眼蜂成虫对寄主检验,寄生,羽化,绒茧蜂成虫羽化,叶螨天敌,3.增益生物防治(人工繁殖释放):将人工繁殖的大量天敌适时释放到田间,补充天敌数量,促进天敌的控害作用。1997年北美就有142家天敌公司生产130种商品天敌;2000年美国的天敌昆虫国际年交易额约20002500万美元,并以每年10的速度持续增长。北欧每年有46万公顷的果园、葡萄园、蔬菜田使用多种商品天敌控制害虫。,实例:赤眼蜂鳞翅目卵,平腹小蜂荔枝蝽卵,粉虱丽蚜小蜂、智利小植绥螨、胡瓜钝绥螨、草蛉、瓢虫、小花蝽等。,4.生物农药的应用:目前世界上生物农药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有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三国的生物农药使用量占世界总量的44%。,目前所应用的生物农药可分为三类:微生物农药:如:Bt制剂,白僵菌,绿僵菌,病毒制剂;农用杀虫素:如:南昌霉素、阿维菌素类和多杀菌素;生化农药:昆虫信息素、昆虫生长调节剂、天然植物源农药,保益生物防治是所有害虫防治的基础,引益生物防治是对付外来害虫最适合的方法,这两种方法一旦获得成功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益生物防治和生物农药受成本的限制,多用在温室内价值较高的蔬菜、花卉害虫防治上。,苏云金杆菌的营养体,病原微生物,苏云金杆菌的孢子囊,BT致鳞翅目幼虫死亡症状,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形态(上);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内芽孢和副雹子(下);,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致病症状,白僵菌菌丝,卵孢白僵菌的分生孢子,白僵菌侵染昆虫的死亡症状,白僵菌侵染昆虫幼虫,四、物理防治,物理防治(physicalcontrol):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和器械防治害虫的措施。常用的方法有人工和简单机械捕杀、温度控制、诱杀、阻隔分离、微波辐射等。,常见防治方法:人工机械防治诱杀法温控法阻隔法辐射法,五、化学防治,化学防治(physicalcontrol):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一种防治技术。,优点:使用方法简便,效率高,见效快,可以用于各种害虫的防治,特别是害虫大发生时,能及时控制危害。缺点:(三R问题)害虫产生抗药性害虫再猖獗,杀伤天敌,残留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1、杀虫剂的种类及作用方式,杀虫剂(insecticides):是用于防治农、林业害虫和病媒害虫的药剂,还包括杀螨剂和杀软体动物剂,能杀死有害昆虫或阻止其危害。,杀虫剂的主要作用方式,触杀作用:指药剂与虫体接触后,通过穿透作用经体壁进入体内或封闭昆虫的气门,使昆虫中毒或窒息死亡。胃毒作用:指害虫取食药剂后,随同食物进入害虫消化道,被肠壁细胞吸收后进入虫体内引起中毒死亡。内吸作用:指农药施到植物上或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并传导至植株各部分,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熏蒸作用:指药剂由液体或固体气化为气体,以气体状态通过害虫呼吸系统进入虫体,使之中毒死亡。,2、杀虫剂的剂型和使用,在农药中加入适当的辅助剂,制成便于使用的形态,这一过程叫农药加工。加工后的农药,具有一定的形态、组成及规格,称为农药剂型。(商品农药:原药、助剂),乳油:农药原药+乳化剂+溶剂粉剂:农药原药+填料+少量助剂可湿性粉剂:原药+填料+表面活性剂+辅助剂(成悬浮液)粒剂:农药原药+辅助剂+载体水剂、超低容量喷雾剂、悬浮剂、缓释剂、种衣剂、烟雾剂、锭剂等。,喷雾法、喷粉法、撒施或泼浇法、毒饵法、拌种和种苗浸渍法、熏蒸法等。,施药方法:,药剂种类的选择剂型的选择适期用药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充分利用农药的选择性抗药性治理纳入综合防治体系(IPM),3、农药的合理使用,常见的昆虫分布型有随机分布型核心分布型嵌纹分布型,第八章园艺害虫预测预报,种群空间分布的检测方法全体调查空间图式抽样调查,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按品种、长势、生长期等的不同划分区组,区组内划分面积相同的小区,在小区内进行随机抽样。两级顺序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田块,每田块进行顺序多次抽样。,(1)面积,对于土栖昆虫、密植的植物害虫,可用面积作为取样单位。如一平方米的昆虫数。当然对于土栖昆虫的调查,还必需注意调查的土层深度。(2)长度,适用于条插的密植植物,如一米行长内的昆虫数或植物受害株数。,样本具有单位,即取样单位常用的单位有:,(3)植株或植株的某一部分,对于虫体小、不活泼、数量多或有群集性的害虫,如蚜虫、介壳虫、红蜘蛛、锈壁虱、花蕾蛆等,可取植株的某一部分(叶片、枝条、花蕾、果实)或枝条的一定长度作为取样单位,对于稀植植物,则常以植株作为取样单位,如每株植物上的小蛾、斜纹夜蛾、竹螟的数量等。,(4)容积或重量,适用于仓库害虫的调查,如每升或每公斤种子中的害虫数。(5)时间,常用于调查比较活泼的昆虫,以单位时间内采到的或目测到的虫数来表示。,(6)器械如对于飞虱、叶蝉、跳甲成虫、盲蝽等活动性较强的昆虫的调查,可用捕虫网等器械扫捕,统计每百网虫数;对于金龟子等有假死性习性的害虫,也可用拍打一定次数所获得的虫数来统计或在驱赶后从单位面积、单位株数中起飞的虫数来统计。,1发生期预测:预测某种害虫发生或危害出现的时间。长期预测是预测一年或一年以上某地区某种害虫的发生动态和趋向。中期预测是指预测一、二个月内某地某害虫的发生情况。短期预测是指预测几天或十几天某种害虫的发生动态。2发生量预测:即预测害虫发生的多少和危害性的大小。,园艺害虫预测预报方法,发生期预测方法,害虫发育进度的调查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划分标准16%、50%和84%左右,三化螟羽化进度调查,(一)发育进度预测法,1、历期预测法,用前一、二个虫态的始盛、高峰、盛末时间预测后一、二个虫态的相应期。要求发育进度一定要查准,调查虫量要多,每次活虫数至少达20头以上。还需多次调查。,给卵分级、幼虫分龄、蛹分级,得出各级别的历期,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2、分龄分级法,三化螟蛹的分级(从左至右1-7级),三化螟蛹的特征,1级2级3级4级5级6级,二化螟蛹的分级,5级复眼(黑有膜),6级复眼(黑有膜),二化螟蛹的特征,1取代表性的主要虫源田,拔取各种被害株200株以上,并剥出三化螟幼虫、蛹及蛹壳。2对剥出的三化螟幼虫、蛹进行分龄和分级,并统计各自的数量,填入表中。3计算各级幼虫、蛹和蛹壳占总虫数的比例。4计算各龄幼虫、各级蛹及羽化阶段的总完成率,找出始盛、高峰和盛末期出现的虫龄。,例:用分龄分级法预测三化螟发蛾高峰和卵孵高峰期,5预测发蛾始盛期调查日期始盛期虫龄至羽化的历期8/13+(16-11.25)/25*6级蛹历期+7级蛹历期8/13+0.19*1.2+1.1=8/13+1.3=8/14-15,诱集雌雄蛾。每天或1-2天解剖一次,每次抽查20头,并进行卵巢分级。统计各级卵巢个体出现的比例。在解剖过程中同时在田间进行调查,查出产卵始盛期和产卵高峰期出现时雌蛾各级卵巢所占的比例以后根据各级卵巢出现比例预测发生期。,3、卵巢发育分级预测,例小地老虎卵巢发育达45级的雌虫数达1520时,为产卵始盛期;占4550时为产卵高峰期。,根据小管形态、卵黄沉积情况和侧输卵管萼内有无卵粒将卵巢发育程度分为六个级别:级发育前期。级卵黄沉积前期级卵黄沉积期级卵成熟及产卵盛期级产卵末期级产后衰老期,稻水象甲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稻水象甲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II-IV),稻水象甲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V),发达welldeveloped不发达developingordegenerating消解degeneratedornewemerged,稻水象甲飞行肌发育程度的分级,深色背板:飞行肌发达,卵巢未发育透明背板:飞行肌消解,卵巢发育成熟,发达飞行肌(I级),不发达飞行肌(II级),飞行肌消解(III级),期距是指任何两种有一定必然性的现象之间的时间间隔。期距与害虫的各虫态虫期的历期有关,但并不代表或等于历期。昆虫世代与世代间虫期与虫期间两个始盛期间、高峰期间、始盛与高峰期间某种自然现象与害虫的某一时期之间一代灯下发蛾高峰与下一代或下二代发蛾高峰间的间隔,(二)期距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