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先“看”后“答”---古诗词赏析之“七看”妙招.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先“看”后“答”---古诗词赏析之“七看”妙招.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先“看”后“答”---古诗词赏析之“七看”妙招.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看”后“答” 古诗词赏析之“七看”妙招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诗词的一些考点:艺术形象、语言、思想感情等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分析的能力、鉴赏能力。 3、让学生掌握古诗赏析的方法。 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鉴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学生对诗词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句更是不胜枚举,如当你遇到困难时会想到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你乐观地去面对它,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的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我了解了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李清照写自己的愁思时也写出了一些名句,如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在诵读时既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思想和生活态度,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更可以得到启发。所以对诗词的鉴赏非常重要,而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也明显地体现在中考试题中,纵观近几年我们中考试题都有这一板块的考查,因此今天我们来进一步探讨古诗词阅读的的绝招。(二)授课古诗词阅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懂诗的内容,在考场,时间有限,心理焦急,在这个时候,借助一定的小方法小妙招就可能更易理解诗意诗情。1、看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钱塘湖春行紧扣“春行”,地点是钱塘湖,作者的情感不言而喻了;送友人一个“送” 字最起码能够看出送别友人时那种不舍之情。2、看作者诗是作者表情达意的窗口,了解作者对我们诗的内容和感情极为顺畅。比如辛弃疾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中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一清二楚。读完诗,联系作者就能得知诗的内容和感情。作者一生为了国事奔波南北,回来后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并且晚年处境艰辛,居住在萧瑟破败的庙宇中,尽管如此,但作者半夜醒来,关心的仍不是自己的处境,突现在眼前的却是祖国的“万里江山”。全文表现了作者在失意中仍不忘抗金,报效祖国恢复中原故土的情怀3、看“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4、读注释。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晚唐诗人高蟾的金陵晚望: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晚唐诗人韦庄的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古城。没有诗下注释: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感情基调就很难把握。5、看意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6、读“有无”。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7、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三)课堂小结 诗歌内容鉴赏“看到了什么”1.看诗题认识对象 2.看作者了解背景3.看明示参透主旨 4.看注释破解难点 5.看形象得到启示 6.看有无把握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