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硕士论文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硕士论文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硕士论文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硕士论文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硕士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毕业学位论文】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硕士论文.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级: 论文编号: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学位论文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研究 in 硕士研究生 : 马帅 指导教师 : 陈印军 研究员 申请学位类别 : 管理学硕士 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研究方向 : 资源经济与农村可持续发展 培养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 提交日期 2006 年 6 月 in s. 006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 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中国农业科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中国农业科学院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 论文作者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名单 论文题目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培养单位 (研究所) 姓名 职称职务 导师类别 单位 专业 评 阅 人 答辩 主席 答 辩 委 员 答辩时间、地点 记 录 要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中国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对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进行系统研究,是建立粮食安全预警的基础性工作,是实施对粮食宏观调控的前提与基础,对我国粮食生产决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分析了 1980 2004 年我国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态势,同时进行了作物综合比较优势分析;分层次探讨了粮食生产能力的各种影响因素对总产的影响,包括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以及影响粮播面积的子指标(耕地、复种指数、粮面比重)及贡献,影响单产的诸多自然因素和社会性投入因素(光温水、耕地质量、社会投入、科技与现代化、经济、政策、资源等)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计量模型构建原理和方法研究,并成功构建了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中东部粮食主产区影响粮食生产的各要素进行分析预测,得到 2005 2020 年粮食产量和区间的预测结果,作为粮食生产能力趋势分析的依据;建立了 模型,对由于政策因素所导致的粮食产量波动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政策建议。 论文运用序列分析方法、比较优势理论、组合神经网络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到了一些有助于粮食生产决策的结论,如: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的增减左右着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增减;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即粮面比重的下降是影响粮播面积下降的首要因素;未来粮食增产的关键节点在于提高粮食作物单产; 粮食生产波动存在非对称性; 提高单产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但由于粮食总产量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单产两方面的影响,所以在提高单产的同时,强化耕地保护,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也是保证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粮食生产能力,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 神经网络, 组合预测, 最优权重, 数学模型, 粮食单产, 非对称性 he of in in is of to of is of to s On of of in 980 005, be as of In of a of to of 005 020. of is of of is be by of of if we of of of of of by of be of in in a In of of of of he a to is to to of in of 录 目 录 . 表 目 录 . 一章 绪论 .题的提出 .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微观模型的研究思路 . 宏观模型的研究思路 .究方案 . 研究区域的选择: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 .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数据来源说明 .章小节 .二章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态势分析 .地与水资源状况 . 耕地面积变化 . 水资源状况 .食播种面积变化 . 总趋势呈波动性下降 . 阶段性变化明显 . 粮面比重呈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结构调整) . 五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总体呈波动变化态势 .食单产的变化 . 总体趋势呈波动性上升 . 粮食作物单产增势逐步下降 .食总产量的变化 . 总产量呈波动增长,并且增长势头趋缓 . 地区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重稳中有升 . 地区粮食生产左右着全国粮食产量的增减 . 五大粮食作物的产量的变化 .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 比较优势分析方法 . 比较优势分析的研究结果 .章小节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食作物播种面积影响因素分析 . 耕地数量变化的影响 . 复种指数变化的影响 . 粮面比重的影响 .食作物单产影响因素分析 . 光、温、水等自然因素 . 耕地质量因素 . 社会投入与科技进步因素 . 经济与政策因素 . 生态环境的影响 .章小结 .四章 粮食生产能力预测的计量模型研究 .型的原理及方法总论 . 预测的可行性及原理 . 主流的计量分析模型 . 本研究预测的方法 .型机理阐述 . 回归模型 . 时间序列模型 . 灰色模型 .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模型的整合 . 模型的归纳多元回归和神经模型的应用 . 模型评价 .标预测的实现方法(以中东部粮食主产区耕地为例)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应用多种计量模型进行预测 . 应用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组合 .测结果 . 粮食播种面积指标的预测 . 影响粮食单产的分指标预测 . 粮食单产预测 . 粮食总产量的预测 .型的偏误与局限 .章小节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制度与保障对策 .食政策的演变 . 统购统销的管制阶段( 1952 1985 年) . 双轨制阶段( 1985 1990 年) . 保量放价与市场化阶段( 1991 1993 年) . 省长责任制与保护性敞开收购阶段( 1994 1997 年) . 九八、九九年粮食政策( 1998 1999 年) . 新世纪农业新阶段的粮食政策改革与直接补贴制度( 2000 年至今) .证分析粮食政策对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意义 . 粮食产量增长波动率分析的引入 . 用 . . 实证分析 . 实证研究的结果及政策意义 .食政策调整的边界和影响因素分析 . 约束条件 . 粮食政策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我国粮食政策其有明显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的特点 . 粮食政策的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可能并不一致 . 粮食政策演交过程是一个利益结构调整的过程 .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 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应立足于深化农村改革 . 保护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的措施 . 发展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方略 .六章 结论与展望 .要研究结论 . 态势分析结论 . 比较优势分析结论 . 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 预测分析结论 . 总产量波动分析结论 .要成果与创新点 .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考文献 . 谢 .表 目 录 图 1- 1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示意图 . 9 图 1- 2 技术路线图 . 10 图 2- 1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区位与生产状况图 . 2- 2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 1980 2004 年耕地面积变化 . 13 图 2- 3 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14 图 2- 4 中东部各粮食主产区 1980 2004 粮食播种面积变化 . 15 图 2- 5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 1980 2004 粮食播种面积变化 . 15 图 2- 6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 1980 2004 年粮面比重变化 . 16 图 2- 7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 1980 2004 年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 . 16 图 2- 8 地区稻谷播种面积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17 图 2- 9 地区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18 图 2- 10 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18 图 2- 11 地区薯类播种面积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19 图 2- 12 地区大豆播种面积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19 图 2- 13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 1980 2004 年粮食单产变化趋势 . 20 图 2- 14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 1980 2004 年粮食单产变化率 . 21 图 2- 15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 1980 2004 年粮食总产量的变化 . 22 图 2- 16 地区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23 图 2- 17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 1980 2004 年作物总产量的变化 . 24 图 2- 18 地区稻谷总产量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24 图 2- 19 地区小麦总产量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25 图 2- 20 地区玉米总产量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25 图 2- 21 地区薯类总产量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26 图 2- 22 地区大豆总产量占全国比例 1980 2004 年变化趋势 . 26 图 2- 23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稻谷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 30 图 2- 24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小麦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 31 图 2- 25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玉米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 31 图 2- 26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大豆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 32 图 2- 27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薯类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 32 图 3- 1 中东部粮食主产区 1980 2004 年复种指数变化图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