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满井游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璧山区青杠初级中学校 “3 H”学讲练课堂教学设计 备课本学期: 20162017下期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姓名: 冷启中 日期: 2017、2、11 青杠初中“3 H”学讲练课堂教学设计课 题 27、满井游记(第二课时)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2、 培养淡泊名利的情怀。细化标准达成目标1、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 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内容;3、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教学重点突出方法1、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2、 朗读法、讨论法和归纳法。教学难点突破方法1、 欣赏本文写景抒情的写法,学习本文的写景方法。2、 借助景致帮助学生解读课文思想内容。学生预习达成程度1、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2、体味作者淡泊名利胸怀。 教学过程一、新课过渡:1、上节课我们已经略知大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复习2、揭示课题和教学目标:(略) 二、导入 三、正课、提问: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讨论并归纳: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提问: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提问:第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可以分三层:第层(“廿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和出游路线。第层(“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第层(“始知”到“未之知也”):表示作者欢快的心情。、提问:第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讨论并归纳:先写全景:“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和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提问: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讨论并归纳:表达自身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中国,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提问: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讨论并归纳: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提问: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讨论并归纳:若脱笼之鹄: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物比物。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麦田浅鬣寸许:以物比物。 四、小结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曲折地表示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巩固反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