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FA准备之路我是在新加坡考的。本人计算机专业,没什么finance的基础,经历了一次失败后,终于1级得手。成绩没有楼下的全High那么牛,但总算混了6个High, 3个medium。比第一次的成绩可谓进了一大步。在这里潜水很久,得了很多牛人的指点。所以陋文一篇,也贴上来尽点心意。如果能帮助到跟我情况差不多的人,就算安心了。Chapter 1青苹果的诱惑刚刚听说CFA的时候在2004年4月。那个时候工作了快两年了,刚毕业时对工作的憧憬和激情开始退色。每天在公司写program,越写越伤心,觉得就这么下去我就要过一辈子面朝电脑背朝老板的日子了。决定学点新的东西,可是如果去申请Financial Engineering那样的course又是一个两年的commitment,一时还下不了那么大的决心。那时有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建议我去考CFA,作为对于finance的一个入门,也可以就此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对finance有兴趣。在Google search CFA,发现好像很火的样子。一问发现身边也很多人在考了,于是我就像当年的阿Q一样,喊道:“同去!同去!”,兴奋的爬上了贼船。当时离6月的考试只有一个多月了,因为没什么基础,于是报了12月的,心想不打没把握之仗么。后来才知道,12月考照样也是没把握。现在想来,当时应该报6月的,因为那样就算不过,还有12月一次机会,不然二级要等一年。注册之后,就是张罗notes,还找到两个战友。从6月开始,回到久违的图书馆,开始准备。Chapter 2一鼻子灰关于CFA Level1到底要准备多久,的确是因人而异的。有没有基础,工作是否有关,每周能拿出多少个小时,都是重要的因素。有的人,准备1,2个月,notes 翻翻一遍,也过了。这些东西是不能比的,因为大家的背景不同。就好像减肥一样,有的人要很辛苦的运动,有的人却怎么吃都不胖。正确估计自己的水平,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且及时调整,是很重要的。唉。说得容易啊,我也是翻了船才学会的游泳啊。我准备了6个月,还是没有通过。但我不认为是时间不够,是我在准备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所以今天写下这个过程,是对自己的总结,也希望对那些跟我情况差不多的朋友有些帮助。说是从6月开始准备,其实开头的4个月只有每个周六去图书馆。早上睡个懒觉,到学校吃个担担面,下午才开始看书。如果晚上有活动5,6点就走了,所以一天的学习时间也就4,5个小时。平时也没碰书,到了10月下旬看完了四本,第五本开了个头,才开始有点紧迫感了。这时候认识一个学姐,是去年考过level 1的。她说她只做了一套题就去考了,题不在多,在于你真的明白每道题为什么错,为什么对。我听了她的建议,看书看得比较仔细,而且又看了第二遍,但是只做了第六本的题。这就是我的弯路之一,仔细看notes没错,但是一定要做足够的题。学姐的经验并不适合我。因为她本身是学管理的,也是做这行的,每天都接触这些东西,跟我的背景很不一样。Level 1并没有特别难的东西,但是notes看懂了不代表可以熟练应用,只有多做些题,才能生巧,别忘了考试时间是有时间限制的。我的经验之二就是我战线拉得太长,到了11月看第二遍的时候,很多已经忘了,好像看新的一样。但是时间又所剩无几,所以第二遍有点走马观花,有时一本只用一天。心里骗自己已经懂了,其实好多概念,例如SML,CML,Financial leverage并没有真正弄明白,只是记公式而已。教训就是,如果知道自己一定要看第二遍的话,至少留一个月时间给第二遍。好好利用这一遍,把弄不懂的东西弄明白。我还建议在看第二遍之前能做一套题,会让自己有的放矢。临考试的一个星期拿了leave,full time的作题。当时第六本的题做出来成绩也还可以,都达到了70%以上,有的还能到80%。可是超时超的厉害,一套120道的题要做4个多小时。我感觉 schwester的题并不像真题,成绩有很大的欺骗性。有些题给的计算量太大,有些纯考概念,题目巨长,四个答案之间还没什么联系。我第二次考之前也做了新的notes第六本的全部的题,成绩还是在75%左右,比半年前没有很大提高。但是时间快了,3个小时15分钟就能做完。成绩出来比第一次好很多。关于第二次的复习,下一章会讲的比较详细些。考前给一个前辈打电话,问注意事项,她说时间会很紧。她听了我模拟题的成绩,说应该没什么问题。她说真题的计算量会比模拟题小,这句话让我放松了对自己做题速度的要求,想当然认为到时候精力集中就能按时做完了,结果后来载了跟头。考试那天竟然还起晚了,用了五分钟就完成了从床上蹦起来到出门的过程。星期天的早上Cab也少,又等了半天才搭到,匆忙到了EXPO,刚好8点半。刚喘匀了气儿就开始考了。在这里的经验就是,搭MRT去虽然时间上久一点,但是MRT很准时,坐在上面还能看看要记的公式,平静一下心情。我第二次考就是坐MRT去的。一开始做题感觉就不是很好,Ethic很多题拿不准。而且很多题是一个题两个考点,例如A和B做了一件事,下面的答案就是A跟B分别有没有violation。确定了一个也只能确定一半的答案。Ethic用了27分钟,刚好。到了FSA的部分,牵扯到非常多ratio的变化。因为用的不熟,只能从原理上推导,费了巨多时间。做完已经就超时了。然后做了最后6个题的portfolio management,又回来做asset management。最后20分钟的时候还有30个题,匆忙做了20个,剩下10个看都没看,全懵了B。到喇叭里广播放下笔的时候,我还在涂答题卡。下午注意调整了一下时间分配,也是last minute才做完,而且最后15个题也是在1分钟1题的情况下做完的。总的来说,没有很多完全不会的题,但是很多拿不准的题。还有那种算了半天出来的数字答案里一个都没有的,郁闷阿。考完的感觉不是很好。只是还存在着那么一点侥幸心理,觉得没准也能过。而且辛苦了那么久,就不想了,放松了一个多月。直到成绩出来,那个肥皂泡也破了,只能直面淋漓的鲜血和惨淡的人生了。Chapter 3痛定思痛成绩出来后,麻醉了自己一个晚上,又大哭了一个上午,才接受现实。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再考一次就是了,又不是高考那种决定命运的考试。就是有点费银子,可是古人早就说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媳妇抓不着流氓 。收到了新的study guide,对比了一下觉得跟2006年的并没有太大差别,就没有买新的notes。3月中开始从第一本看起,中间还去澳大利亚玩了1个星期,4月底看完了五本,5月开始做题。这次再看notes,终于把以前很多迷迷糊糊的地方搞清楚了。整个5月做了17套题(每套120道),感觉对考试帮助很大,还是详细说说吧。我在网上找了Schwester 2002年的8套题,做了6套。因为相隔几年,有些LOS都不一样了,所以剩了2套没有做。但是很多经典题目是必考的,例如 Capital/expense lease, LIFO/FIFO, WACC之类的,做这些题的收获就是提高了FSA和Asset management部分的做题速度。还做了第六本的6套题,正确率75%左右,但是速度大有提高。AIMR的官方4套题我都做了,50美元只有60道题,很贵,但我觉得还是很应该做。因为AIMR的题是限时的,做完就没了,也不知道做print screen 犯不犯法,不过不留个底儿以后不能看错了的题,大家自己掂量着办:)另外还托国内的朋友买了国内中融教育的三套模拟题。那三套题印刷质量不怎么样。但是后来很多考点都有再考到。可见中国人的确对应试非常有一套。Schwester还有一套4800道题的题库,实在没空做了,相信也是挺有用的,有人就是靠它过关的。在AIMR的样题里,是不会有考试真题的,但是考点绝对会有。所以那里面错的题,如果有不了解的地方,一定要回去翻书,把前后几页都看看,弄明白。例如里面有个题其中一个答案中提到一个term我几乎没什么印象了,虽然就那一个题来讲,那个term不影响选择,还是要去弄明白那是什么。例如Ethic里面有几道GIPS的题,我对GIPS看的不仔细,既然出现了,就又去看了几遍。考试时上下午一共出现了7, 8道GIPS,如果没有看得那几遍,估计也就能对1,2道题。应该知道,AIMR让你花了接近1美元一道题,不是随便从题库里捡的。但是他也没傻到把真题放在里面的地步。就这里那里的提到一下,你注意到了,看了,学会了,考试的时候考着了,你就会心的一笑,AIMR的目的也达到了。对于所有做过的题,我把不会的和拿不准的都做了记号,临考前一天又看了一遍。这一遍很有用,要让错的题错的有价值,死得其所。这次考试没上次那么大决心请那么多假了,就从星期三开始拿三天。谁知道星期二下午开始不舒服,头疼,发冷。因为要在on leave之前把一些工作结束,所以硬撑着到下班,还在公司留了一会儿。晚上回家就开始烧,到了38度5的时候只能安慰自己说现在发烧比星期天发烧好。星期三看了医生,烧退了,不过还是头疼。吃了药昏昏欲睡,楼上在装修,最后还是决定到图书馆去,也没看什么书,光趴桌子上睡觉了。以后几天白天没敢吃药,终于撑到考试,放了一口袋的擦鼻涕纸就去了。这次感冒前后拖拖拉拉10几天才好,唉,就当是被行弗乱其所为了吧。这次考完感觉比上次好很多。上下午都提前做完了,还有时间回头看看几道拿不准的题。关于上下午的难度,我觉得是差不多的,有人觉得上午难,有人觉得下午难,应该只是个人的长处不同吧。第一次考的人通常会觉得上午比较难,大概是因为下午更适应考试节奏了。还有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AIMR如果今年喜欢一个考点,会上下午都考。这里不是指的ROE那种必考题,而是不常用的偏考点。如果上午有不会的点,例如今年的herfindahl ratio,中午就要看一眼,因为下午可能还会考到。还例如Ethic的GIPS部分,上午出了4个题,可惜我没带notes去,下午又出了好几道,中午如果看过了就更有把握了。至于时间的把握,虽然平均每题1分半钟,还是要注意合理分配。FSA那部分比较费时,所以要从其他的 section省时间出来。我是前面做比较快,开始做FSA的时候省了10分钟左右,做完就刚好了。然后去做最后6个题的portfolio management,这样如果最后时间不够也不会使得这个section分数太低。最后做30多个题的asset management。如果能做完就看几个拿不准的题,做不完也要在最后2,3分钟的时候涂答题卡,不要弄到连懵的时间都没有。有了这两次的经验,如果上帝让时光倒流,呵呵,我就会重新调整一下复习计划。总的准备时间还是4,5个月吧,但是每周拿出多点时间,不然每次看书的overhead太大。头2个月看第一遍,学习新知识。然后做两套题,感觉一下。第三个月看第二遍,把不懂的地方看明白。然后就是做题。做题的过程中,有不懂得随时回去翻书,还要常常回头看看以前错的题。原来看过一个人的经验是:如果考前一个月你还没看完 notes,就直接去做题吧,比看notes更有效。不过我相信这一条适用于那些有点基础的人。像我这种之前什么是asset都不清楚的人,如果不看 notes,估计看起题来就跟看印度文差不多了吧。Chapter 4革命尚未成功从过了20号开始,就惦记着是不是就要出成绩了。一天没有,两天没有,那股劲儿过去了,反而没感觉了。到了今天早上又习惯性的去看一眼,竟然就出来了。总的来说,上次考low的部分这次都跑去了medium,上次medium的部分这次就升到了high。找了半天发现了在第一行的“pass”四个字母,用我小学作文常用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她欣慰的笑了”。考过了一级,好比万里长征只走过了1步。从听说CFA,到终于过了第一关,超过一年的时间。回头想来,付出不少,但也得到很多。学了不少新知识,感觉时光没特别虚度,认识了一些新朋友,也渐渐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第一次考的时候,在战略上太重视考试,在战术上太轻视。诈诈唬唬去图书馆看书,可是每次实实在在没学多少。光想着如果过了怎样,不过怎样。知道成绩的第二天很伤心,给朋友打电话,哭得要死要活。朋友却说:多大点儿事儿,不就是再考一次么。第二次压力更大了些,不过复习的时候比较有的放矢,而且最后比较多时间做题,终于没有悲剧重演。今年的二级听说挺难的,看样子是一年难过一年了。不过sunk cost花了这么多,所以明知山有虎,还是得上啊。有了这一年的经验,自我感觉对待这个考试的态度比较端正了,不再那么患得患失,总结六个字:尽人事,顺天意吧。与同在一条船上的XDJM共勉。这次没过的,别泄气,过几个月再来。祝今年考2,3级的XDJM好运。两年CFA的自我体验一、引子第一次听说CFA是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有个同学考。当时的印象就是,贵,没钱考。也不知道考些什么内容。读研时我考了人民银行的金融专业英语中级证书的会计、经济两门。06年夏,硕士毕业,参加工作,来到上海。刚工作时,上班比较闲,于是上网看资料,对CFA有了进一步了解,自己岗位是财务分析师,那么早晚是要考这个的。但我还是决定先继续考金融专业英语中级证书的另两门:法律、银行。一是把那个事情做个有始有终,二是学下专业英语对CFA想必也有帮助。原计划06年考完金融英语,07年即可考CFA。但事与愿违,06年不小心专业英语的法律、银行两门都以一分之差挂科。这时候有朋友开始准备07年的CFA,让我也一起考。我觉得这样放弃专业英语似乎有些不甘,于是决定07年继续把专业英语法律、银行两门考出来。还好,07年终于通过了考试,而且成绩优异。于是,08年开始全力备战CFA。二、一级(200806)08年6月考的是一级。07年那一年,许多同学已经考了一级,极少有挂掉的,因此,感觉具备了国内金融硕士毕业水平的话,考CFA一级应该不是问题。但我还是严阵以待,08年过完春节回上海,就着手准备了。有那么多同学考过试,我能问讯的地方也多,每个人都能给我一些建议,甚至那个计算器也是一个同学直接给我的。准备这考试主要是看教材和第三方的笔记(Notes),同学们都说笔记就够了,但阅读过程中还是会经常要看看原教材,有的地方原教材写得清楚些。一级的内容超多,第一部分即著名的职业伦理道德,也是让许多考生郁闷的部分。这部分我是放最后学的,先看经济、财务报表分析、权益、债券、组合管理、其他投资等部分。应当讲,大多内容都是上学时学过的,再加上考了金融专业英语(含法律、银行、会计、经济四门,法律一门对CFA职业伦理道德一门有所帮助,其他门也对相应科目有所帮助),读起教材和笔记来非常省力,我甚至向朋友吹牛说看这教材和看母语没啥区别(当然是吹牛的,别当真)。一级的最大挑战其实是内容的繁多。虽然难度不大,但要在不长的时间内,一下子掌握这么多内容,还是需要点精力的。如果底子好,上学时学的东西还记得很牢,那么自然能省很多功夫,但毕业两年后能顺口把以前学的知识说出来的人,毕竟还是少数。比如看经济学时,那些内容基本上都是大一时学的西方经济学科目里最基本的东西,但事隔多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想起来的。看了书后,也算是一次全面的复习,原来的底子多少总有点作用。幸运的是,我上半年工作较清闲,下半年非常忙。因此,春节后到6月初考试这段时间,我还是有充分的时间看书的。这期间,我牺牲了旅游、摄影、阅读、运动等一系列爱好,每晚下班后就坐在屋里看教材和笔记,甚至连朋友聚会啥的也推掉许多。周末则是去附近的浦东图书馆,一呆就是一天,在图书馆食堂吃一日三餐。整个持续约4个月,现在回想起来,一级似乎也用不着这样长的时间,但我这个人总习惯于在战术上以最悲观的预期去准备,不拿那些声称看两周书就通过考试的牛人的标准去衡量自己。但战略上,还是要自信以对的。笔记我一共看了两次,然后开始找题目做,包括Sample Exam和第三方的Practice Exam。一级时我没做Mock Exam。虽然说题海战术并不一定有用,但做几套题还是有必要的。做题,我是在图书馆,完全参照考试时间,一气做下来。做题的成绩似乎刚刚踩在通过的线上,当时也引得自己有些紧张。更有趣的是,准备考试过程中,所学内容竟然用到了实际工作中一次。一次领导让我们分析一下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情况,我就完全按照教材里财务报表分析那一部分的套路去分析,完成了分析报告。只是后来报告交上去后,公司的投资计划因故没有实施。真正上一级考场是对体能的一次考验。考场地点较远,还好交通方便。提前一周的周末过去探了下路。上下午各3小时马拉松式的考试,各120道选择题,稍微在一两道题上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都可能导致整个考试节奏被打乱。但我实际考下来,还好,感觉不难,上下午各剩了些时间。实际成绩出来后,发现还不错,除了其他投资一部分得了个50%外,其余部分都是70%,包括最让人担心的职业伦理道德部分,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对一级的总结便是:难度不大,内容繁多,需要耗费精力时间,只要投入充分的时间和努力,再加上原有底子,通过绝对不是问题。三、二级(200906)于是09年上半年,就开始准备二级了。这时候,工作上有些进展,所负责的东西多起来了,自然也忙了一些。上半年还是比下半年闲一点,因此CFA安排在上半年,也算适合我。只是,江南的春光是十分秀美的,我在屋里学习而错过这样的春光,有时候想想也怪可惜的。整个上半年,基本上没出远门玩,就是春节后不久去了一次乌镇,清明时回了趟老家,三月时和归国的朋友去了下某森林公园,五一时去郊区湿地采风,然后还有一次去苏州河采风。感觉参加这种考试,最难的就难在要做出这么多牺牲,尤其是像我这样一个爱四处行走的人。这四个月中别的书也没看,业务上没什么进展,放在工作上的心思当然也少一些,如果领导发觉你心思不在此,估计也会很不爽。有时候是加班后回到家8点多了还要继续看书,的确是需要点毅力的。二级的内容比一级少了些,范围还是职业伦理道德、经济、财务报表分析、权益、债券、组合管理、衍生品、其他投资等部分,但具体内容变了。比如,经济里,多了外汇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的内容,财务报表分析里有年金会计、公司间投资、跨国投资等内容,像年金会计这种内容根本就是以前碰都没碰过的。类似的情况很多,而像衍生品,则是以前粗粗学过,二级中则要求较高了。因此,难点主要出现在这些新花样上。我想,不同专业的同学可能会对不同科目优劣势不同,比如会计专业的同学,财务报表分析应该不成问题,因为这些内容在中级会计里都会学到。而学金融工程的同学,衍生品里那些模型应该是他们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也不会成为难点。但如若这些内容全放一起,则需要根据自己的底子,考虑侧重,多把时间精力投入于自己的弱项,强项则可轻松掌握。比如权益这一部分,对于我们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没什么难度,债券部分也难度不大,只是出现了一些目前国内还不存在的债券品种,需要了解一下。二级的考试形式和一级有所不同,一级里上下午各是120题单选(08年是四选一,09年开始全部改为三选一),每道题是独立的。而二级里,则是给一篇短文,然后针对短文出6道题,上下午各6篇短文,因此共60题。这有点类似于以前考英语时的阅读理解,我是习惯先阅读再做题的(有的同学习惯先看题再阅读文章)。所以,难度上略高于一级,得弄明白整篇意思,否则很难答题。但题量少了一半,时间是肯定充裕的。我07年考金融专业英语时,许多同学过了CFA一级。因此,我08年考一级时,他们已经考二级了。但结果出乎意料,他们中仅极少数人通过了二级,搞得我也很有压力。我09年准备二级时,方法上与一级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也是看教材和笔记(教材看得会比一级多点,因为二级的笔记好像没一级那么全面,有些知识没覆盖到)。学习安排也和一级一样,每天下班后在屋里看,周末去图书馆看一整天。图书馆自习室位置不多,因此要很早起来占座,于是那四个月里周末也几乎没睡过几次懒觉。看完两次笔记后,开始做题,然后一一核对答案,做错的找出原因,弥补好漏下的知识点,同时再温习笔记,笔记上说不清楚的地方对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售后服务问题解决方案框架模板
- 2025-2030光电子测试设备校准技术发展与标准化进程报告
- 2025-2030光伏储能系统成本下降趋势与分布式能源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儿童美术教育市场消费行为分析与未来趋势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2025-2030儿童智力开发产品市场供需状况与竞争格局研究报告
- 2025-2030儿童摄影服务市场发展分析与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儿童医疗健康市场格局与发展机遇研究报告
- 文化传承效果保障承诺书5篇范文
- 语言文字启蒙:语文课本词汇教学
- 客户服务体验满意保障承诺书(9篇)
-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工作制度
- 《学术诚信讲座》课件
- 口腔预防保健课件
- 手机行业售后管理制度
- 肇庆端州正西社区评估报告
- 朝天椒栽培技术课件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作业答案
- -首次执行衔接问题-行政
- 斯蒂芬金英语介绍
- 秋天的雨 省赛获奖
- JJF 1015-2014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