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名称:恒温槽调节及影响恒温槽灵敏度因素考察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刘晓璐 学 号: 年级专业层次: 13春油气储运技术网络春高起专 学习中心: 冀东油田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 2013 年 11 月 1 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恒温槽的构造及恒温原理,考察恒温槽灵敏度的影响因素,掌握恒温槽的使用方法。 2学习使用热敏电阻及自动平衡记录仪测定温差的方法二、实验原理恒温槽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槽体、恒温介质、加热器(或冷却器)、温度指示器、搅拌器和温度控制器等部分组成。继电器必须和接触温度计、加热器配套使用。接触温度计是一支可以导电的特殊温度计,又称为导电表或水银控制器,如图2所示。它有两个电极,一个固定与底部的水银球相连,另一个可调电极是金属丝,由上部伸入毛细管内。顶端有一磁铁,可以旋转螺旋丝杆,用以调节金属丝的高低位置,从而调节设定温度。当温度升高时,毛细管中水银柱上升与一金属丝接触,两电极导通,使继电器线圈中电流断开,加热器停止加热; 当温度降低时,水银柱与金属丝断开,继电器线圈通过电流,使加热器线路接通,温度又回升。如此,不断反复,使恒温槽控制在一个微小的温度区间波动,被测体系的温度也就限制在一个相应的微小区间内,从而达到恒温的目的。 恒温槽的温度控制装置属于“通”“断”类型,当加热器接通后,恒温介质温度上升,热量的传递使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柱上升。但热量的传递需要时间,因此常出现温度传递的滞后,往往是加热器附近介质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所以恒温槽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同理,降温时也会出现滞后现象。由此可知,恒温槽控制的温度有一个波动范围,并不是控制在某一固定不变的温度。为了考察诸因素对恒温槽灵敏度的影响,需要用热敏电阻测量恒温槽内介质温度的涨落,一般要配用不平衡电桥和自动记录仪。 影响恒温槽灵敏度的因素很多,大体有:(1) 加热器功率;(2) 搅拌器的转速;(3) 恒温介质的流动性;(4) 各部件的位置;(5) 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三、实验仪器1.恒温槽2.热敏电阻3.不平衡电桥4.记录仪5.变压器6.变阻箱7.电子继电器。四、操作步骤1,先选择实验仪器,恒温槽体、电子继电器、加热圈、接触点温度计、精密温度计、电动搅拌器、搅拌杆。2. 安装实验器件,先将接触点温度计和精密温度计放入槽体,将接触点电子温度计连接上电子继电器,将加热圈放入槽体并连接电子继电器,将电动搅拌器和搅拌杆安装好,最后将电子继电器和电动搅拌器接通电源。,3 .先调接触温度计到28,接近30时,再微调升温当前室温25.0;先固定各螺丝,调好接触温度计后打开搅拌器开关,再打开继电器进行加热。松开固定螺丝,调节接触点温度计旋钮磁铁,让温度接近于30度,等温度接近于30度是进行微调,到30度时固定接触温度计螺丝。五、实验数据处理图1 加热功率及搅拌速率对恒温槽温度波动的影响 表1 加热功率及搅拌速率对恒温槽灵敏度的影响 220V,正常搅拌 80V,正常搅拌 220V,慢速搅拌 峰格数/个 41.510.255.5峰格数/个42.010.556.8峰格数/个40.510.357.0峰平均格数/个41.310.356.4平均温度(C) 0.190.0470.26温度波动(C) 0.0950.0240.13说明:记录仪0.0046C/格六、分析及结论实验结果说明,低的加热功率及高的搅拌速率有利于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实验中采取的220V、正常搅拌(恒温介质液面刚有小漩涡)条件下,能够满足一般实验要求恒温槽温度波动在0.1C的灵敏度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学数控磨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选择与成本下降路径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粘结剂材料性能指标升级与供应商认证门槛分析
- 2025-2030动力电池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障碍与下一代高能量密度解决方案
- 青春期孩子沟通技巧与家长讲稿模板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标准与商业模式创新分析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安全标准制定进展
- 2025-2030动力电池固态化技术路线对比与产业化进程评估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建设标准与运营效率提升研究报告
- 2025-2030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布局与原材料溯源体系分析报告
- 智能悬架系统集成开发关键技术与实践-2024-12-技术资料
- 应用PDCA降低药占比
- 分包商安全管理规定(4篇)
- 超重与失重+说课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公司收取管理费协议书范本
- JTS-165-6-2008滚装码头设计规范-PDF解密
- 设备维修与保养(课件)
- 《电力行业数字化审计平台功能构件与技术要求》
- 医院培训课件:《和谐医患关系的建构与医疗纠纷的应对》
- 《肺癌基础知识课件》
- 会计继续教育《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专题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