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项羽分封无大错论_第1页
【课外阅读】项羽分封无大错论_第2页
【课外阅读】项羽分封无大错论_第3页
【课外阅读】项羽分封无大错论_第4页
【课外阅读】项羽分封无大错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项羽分封无大错论长久以来,秦末大起义推翻秦朝之后,项羽立即在咸阳主持大分封,自封西楚霸王,同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形成了新的诸侯割据政治格局。这次分封被冠以“历史的倒退”,成为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秦朝被推翻后,六国分裂割据,天下已无共主。作为天下新霸主的项羽,虽然还不具备统一天下,集权于一身的实力,但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又得到了另一较强军事诸侯赵国的拥戴,算得上是公认的天下霸主,由他主持分封应是当时历史的必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次势力划分,其分封的十八路诸侯既是为形势所迫之必然,也有经过深思熟虑的随机调整,具有强干弱枝的战略意图,总体上无大错。一、秦末天下无共主学者以为当时天下有一个天下尊楚怀王“义帝”为共主的局面,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自从陈胜首义之后,各地纷纷响应,秦朝中央集权统治迅速不了解,天下立即陷入四分五裂状态。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虽然派遣了几位将领到原六国地区扩张地盘,但这些人或被杀,或阳奉阴违,拥兵自立,多数为了能够在当地站住脚,拥立旧王,复国割据,先后脱离了陈胜“张楚”政权控制,只有楚地起义军还表面上服从陈胜。而原齐国地区的旧贵族乘机起义,形成强大的复国力量,田氏从来没有承认陈胜的天下共主地位。在六国贵族看来,天下就应该回到战国的状态,各国起义军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活动主要限制在各自的诸侯国,除非对秦或在受到他国援助请求时。陈胜、吴广战败牺牲后,楚地起义军的主要领导权转归项梁,他打败了秦嘉,收服了英布、刘邦、吕臣等几支楚地起义主力军,立楚怀王,在政治上号令楚地,实际上成为楚地起义军的霸主,而非天下的共主。因为项梁对其他诸侯国地区并没有获得发号施令的权力,他所自立的楚怀王只是其手中的政治工具,根本没有成为包括楚国在内的整个天下的共主,原六国仍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项梁兵败牺牲后,楚地起义军严重受挫,项羽、刘邦和吕臣三支队伍败退到彭城一带,作防御。好在秦军主力以为楚军已非对手,挥师北上攻赵,楚军才获得喘息机会。这时领导层内部发生了变化,楚怀王由盱眙迁都彭城,依靠吕臣父子的支持,夺取了对楚政权的控制权。楚怀王和吕臣等深知项氏在楚地的大事记和地位,所以,只有抑制项羽才能真正夺取对楚国的统治权。楚怀王采取的办法是扬刘抑项,以宋代项。先是拒绝项羽要与刘邦共同入关灭秦的请求,让刘邦单独攻取咸阳,并预先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明显是要让刘邦夺取关中,获得秦地。因为当时天下分裂格局已经确定,势力范围都划定了,只有关中秦国地区划定,让刘邦夺取关中,王关中,既扩张了楚国地盘,又限制了项羽的发展。然后,命项羽随宋义北上救赵,承担对付秦军主力的马前卒,鉴于项梁新败,楚军能否获胜实难预料,如果楚军获胜,也更有利于刘邦入关,先取关中,如果失败,项羽自然难逃覆没命运,楚地仍然在楚怀王的控制之下。这正是一箭双雕的好谋略。项羽的地位受到楚怀王的限制和打压,对项氏楚军的控制权也被收回,楚怀王派了宋义为上将军,让项羽为次将。虽然这种安排从实际结果看取得神奇效果,但这是项羽擅杀宋义的结果,并非楚怀王的本意。这时的楚地领导者是楚怀王,但他并非是天下的共主。总之,秦末大起义爆发后,天下重新进入分割割据状态,除了灭秦这一天下共同的目标之外,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领导集团,秦末天下无共主。二、项羽“擅自”打出了霸主地位霸主不同于共主,共主是相当于春秋时期的周王,拥有对天下的名义统治权,天下诸侯尊崇之,而霸主则相当于春秋五霸,齐桓、晋文、楚庄之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获得一时的对天下大事的控制权、决定权。项羽虽为次将,但他的叔父项梁是这支项家楚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他凭借血缘和身经百战的功绩,已经成为这支楚军主力队伍的实际控制者。所以,当楚怀王剥夺了他对自己队伍的军权之后,他先是委曲求全,一旦时机成熟,便敢于在阵前矫旨擅杀畏敌不前的宋义,公然用这种极端方式公开纠正楚怀王的错误决策,迫使楚怀王承认自己对楚军的统治权,将军权归还于他。显然,如果没有对楚军的控制和自信是不可能成功的。然后,项羽通过北上救赵,破釜沉舟,九战九捷,在巨鹿之战中一举消灭秦军主力,逼近章邯于洹水岸边盟约投降。这一系重大胜利,使得作壁上观的诸侯国救赵军队完全拜倒在项羽脚下,项羽以一己之力,打败了数百年来不可一世,虎狼之师的秦军,确立了在各路救赵大军中的威望,此后才归顺到项羽旗帜下,共同杀向关中。这个时候,项羽实际上成为灭秦同盟的盟主,控制着四十万之众反秦大军的霸主。如果这个时候楚怀王能够算做天下共主的话,那是靠项羽打出来的。但实际上,怀王还算不上共主,例如齐地从来没有承认楚怀王的共主地位。三、项羽“擅封”诸侯顺理成章项羽受到义帝抑制,一是不允许他带兵入关,亲手灭亡秦朝,二是让他屈身于纸上谈兵,毫无根基的宋义之下,这些都被项羽践踏了,一战成名,成为天下霸主,怎么可能俯首听命怀王?在诛杀秦王子婴,对秦朝都城咸阳宫殿等实施大规模残酷报复性毁灭破坏之后,项羽派人“致命楚怀王”,灭秦大功告成,奏捷请功。不料怀王仍然执迷不悟,答复“如约”。这让项羽对楚怀王更加不满,“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乃曰: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史记高祖本纪)项羽的怨恨是有道理的,刘邦与项羽出征前,楚怀王拒绝了项羽主动提出与刘邦共同入关的请求,只让他以“次将”的名分随上将军宋义北上救赵,剥夺了项羽的军权。楚怀王同时约定先入关者为王,表面上看是忌惮项羽的残暴,希望由宽大长者刘邦入咸阳为王安抚关中秦人,实际上是不想让项羽灭秦自强。按楚怀王的设想,项羽的任务是救赵,没有入关灭秦的任务。试想如果项羽不杀宋义,即便他随宋义先于刘邦入咸阳,封王者也只能是上将军宋义而不可能是项羽。当项羽擅自亲率各路诸侯入关亡秦之后,怀王仍坚持要“如约”封刘邦为王,项羽肯定不会答应,这便有了项羽顺理成章的、擅自主持的大分封。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在自己的军营戏下,召集各路诸侯会盟,实行大分封。“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按项羽的“如约”,应当是根据灭秦的功劳分封诸侯。自己的功劳最大,当为天下共主,义帝无功,只能作一般诸侯处置。“天下初发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羽本纪)另封陈余三县、番君将梅鋗十万户。如果算上新封楚怀王为“义帝”,项羽连自己分封20个诸侯王。韩王成无军功,项羽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故燕王韩广拒绝徙封辽东,被燕王臧荼攻杀。不算义帝和项羽,应为十八个诸侯王,故史称十八路诸侯。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分天下诸侯,地位最高,实际凌驾于其他诸王之上。羽分封的诸侯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反秦起义的主要领导者项羽、刘邦,以及跟随项羽救赵消灭秦军主力,并随同入关亡秦的将领功臣,少数其他战场的将领,瑕丘申阳、司马卬、张耳、黥布、臧荼、共敖、吴芮、田都、田安,共十一人;第二类,秦末起义后陆续在六国旧地称王者,主要是原六国贵族之后,楚怀王心、赵王歇、魏王豹、韩王成、燕王韩广、齐王田巿,共六人。第三类,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共三人。四、项羽分封的特点和前代相比,项羽的大分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封的全部是异姓王,没有盟主的血缘姻亲分封,这和周初的大分封有本质区别,缺乏内在的以血缘宗法为纽带统一性,分封现状只能靠项羽的军事实力维持,而项羽的实力还无法控制整个天下局势,这实际上已经回归了战国时代分裂割据局面;第二,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其手下嫡系很少受封,真正属于项羽楚军嫡系部将的只有黥布,共敖属楚国怀王重臣,其余全是联军将领。这说明,分封虽以军功为主要原则,但也充分考虑到各路诸侯的平衡和六国的历史情况,除了汉王之外,没有楚将分封到楚国之外的地区,扩张楚国的地盘,由此可知当时的确是按战国格局划分势力范围的;第三,虽然以原七国地域为分封基础,分封基本维持了战国分治的格局,但在此基础上已经有了本质的变化,即肢解了秦、齐、楚三个战国时期的一流大国,特别是秦、齐两国,因为楚国虽然一分为三,但仍然控制在项羽手中,而且项氏疆域最大。显然,这是基于强干弱枝的战略考虑,强西楚之干,弱秦、齐诸侯之枝。目的就是要抑制并削弱秦、齐,瓦解刘邦和田荣两大强敌的势力。第四,项羽一枝独秀。项羽自封西楚九郡,地域最大,实有战国楚之东、西、南三楚中的东楚和西楚大部及魏(梁)地一部。楚地用于分封的主要是南楚(今江西、湖北、湖南),原属春秋楚国旧地,战国中期以前被秦国侵占的林地,而对战国中期以后东扩的疆域,即西楚、东楚之地,除了淮南(安徽西部部分)分封给九江王黥布外,则不在分封范围内,这包括黄淮之间,长江下游南北(今山东南部、河南、安徽东部、江苏全部、浙江大部)都属于西楚九郡范围,范围最大,为战国后期楚国精华地区。就城市而言,江陵、吴、彭城是三楚的三大中心城市,项羽西楚将吴、彭城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项羽通过大分封重新洗牌,试图将天下分裂格局法律化,秦朝短暂的中央集权统一局面暂时结束了,重新回到了诸侯割据的状态。从表面上看,这是历史的倒退,但这是推翻暴秦所导致的结果,在当时是必然的,因为项羽率领的队伍由各路诸侯组成,项羽只是凭借消灭秦军主力的首功当上反秦联军共主的,他上有名义上的楚怀王,下有各路诸侯,这四十万大军只是在反秦大旗下才统一在项羽指挥下,项羽自己既没有称帝的合法性,也未具备成为像秦始皇那样统一帝王的实力,只是实力最大的一路诸侯,即使他想当皇帝,也很难如愿。如果项羽胆敢称帝,马上成为诸侯的讨伐对象,故只能退而求其次,当个霸主,但这个霸主也不好当,他主持的大分封很快被叛乱的反对者所颠覆。从本质上看,这次大分封应是由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的新起点。五、项羽分封无大错从分封情况看,项羽的分封也是在综合考虑了当时情况后精心设计的分封方案,很可能是老谋深算的谋士范增的杰作。当时,完全恢复分封六国故王之后已经不合潮流,怀王之约也不符合项羽的利益,只能按军功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实力、六国称王者的情况进行分封,这是当时最可行的方案。项羽的分封虽有失误,但从他要成为天下共主,控制各路诸侯,达到分而治之目的,进而逐步加强对各路诸侯的统治,逐步建立集权统治这一点看,也算是用心良苦。“按功分配”合乎情理,赏罚分明,基本上合乎当时的情况。就是与刘邦夺取天下后分封的异姓王相比,项羽的分封也不算过分,在性质上基本一致。首先了清除自己在楚地称王的障碍义帝。项羽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为名,将义帝赶出彭城,徙至偏远的南楚之地长沙郴县,这一处置使项羽丧失了楚地部分了人心,“群臣稍倍叛之”,项羽“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其次,将楚地肢解为四个诸侯国。项羽为天下共主,灭秦功劳最大,兵力最强(拥兵四十万,号称百万),占领地区最大,又负有维护分封后天下格局的稳定重任,自封楚地九郡,顺理成章。九江王、衡山王、临江王分封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及长江中游及以南地区。再次,将秦国地区一分为四,其中章邯、司马欣、董翳三将受封可能是早在洹水殷虚上会盟投降时就已经谈好的条件,分封三秦,属于依约。项羽也希望通过秦人治秦,来达到抑制刘邦当关中王的目的。刘邦原被楚怀王预定为先入咸阳者为王,拥兵十万(号称四十万),成为项羽的心腹大患。刘邦鸿门宴逃过一劫,只能“自愿”受封项羽负约,更立为汉王,留守巴蜀汉中秦地。在项羽看来,这也可算“依约”分封。非如此,不足以确立自己的共主地位。第四,获益最大的是跟随项羽救赵、入关,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如项羽手下第一猛将黥布,出身低微,原为江湖大盗,由于追随项梁、项羽,屡立战功,被特别封为九江王。其他受封者也多为归顺并项羽或跟随项羽入关的各路诸侯,燕王臧荼、常山王张耳、齐王田都、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等九人。占分封者的半数。最后,六国诸王,多为起义时拥立,起号召作用,现在实际上是认封,承认历史现状。但由于诸王为六国王室之后,多数没有实际军功,也没有实力,多被迁往偏僻地区为王。他们无功受禄,在当时的情况下,既尊重历史,也限制六国恢复到战国分裂状态。对分封结果,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但迫于项羽的威慑力量,汉元年(前206)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不满情绪很快出现,首先是没有受封者的不满。田荣、陈余不得封,“二人俱怨项王。”田荣对项羽的分封极为不满,“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巿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彭越在梁地割据,未得分封自然心怀不满,田荣“与彭城将军印,令反梁地。”陈余暗自派张同、夏说游说田荣,“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王,”其次是分封王的不满,燕王韩广不满被徙封辽东王,不就封;殷王司马卬叛。最不满的是汉王刘邦,他功劳仅次于项羽,率先入关,本应依约封关中王,但却被项羽安置到偏远的汉中。刘邦在萧何、张良等的劝告下,阳奉阴违,积极准备东山再起。“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从,楚与诸侯之慕者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检讨项羽的分封,压制、限制刘邦是其战略布置的核心。因为从争夺天下的目的看,这是正确的,没有什么可指责的。鸿门宴没有杀死刘邦并非项羽的“妇人之心”,而是当时实在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立即杀害攻取秦都咸阳、为灭秦立下赫赫战功的刘邦,况且刘邦还有十万大军。如果杀掉刘邦,两支起义军必然火并,一场新的战争必然提前到来。六、项羽对田荣的处置无可厚非至于未得分封的田荣、陈余等,项羽的理由也是充分的。自认为受到最不公正待遇的齐地霸主田荣最是无赖,从反秦起义一开始,便乘机起兵,称霸齐地。项梁命其西进夹击秦军,借故不出兵。后来又多次不听调遣,不肯北上救赵,也没有随项羽进兵关中,只是经营自己的地盘,在齐地诛杀异己,割据称霸。根据无功不受禄原则,像田荣这样在灭秦战争中只顾保存实力,扩张势力,没有对反秦全局做出应有贡献的诸侯,项羽坚决不予分封应是正确的决策。因为像对刘邦那样抑制性分封,田荣肯定不会接受,如果维持原来的状况,齐地有功将领也难服气,也达不到打压田荣的目的,田荣仗着自己是齐地实力派,力量最大,根基最深,从来没有把项羽放在眼里,项羽绝对不会让一个强大的齐国做西楚的邻居,时刻威胁彭城的安全。由于对田荣干脆不予分封,促使田荣心中怒火难耐,最早起兵反叛,破坏刚刚确定的分封格局。激变田荣,可能也是项羽事先所准备好的。陈余虽与张耳齐名,但畏秦不前,救赵不力,又不肯随项羽入关,负气而走,未得封王,仅得南皮三县给予安抚也属正常。彭越聚集群盗反秦有功,但属地方小的反秦势力,没有根基,未得分封。“项籍入关,王诸侯,还归,彭越众万余人毋所属。”关键是齐国分封的利弊得失。因为齐国田荣首先在齐地叛乱,成为楚汉战争的导火索。齐国是战国时期的一流大国,在战国中最后为秦国所灭,齐国所在地区也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诸侯势力大,独立性也强。秦末起义爆发后,齐地一直游离于关东各国反秦统一战线之外,从未听命于楚,并且经常和楚国作对。齐国虽然很有实力,但内部争权夺利不断,相互对立,四分五裂,且一直不积极参加对秦军的作战,在秦末起义中没有尽到大国的责任。这说明,战国时期各国的矛盾并没有消除,而且随着分裂局面的出现,又重新暴露出来。以下是齐地在秦末大起义中的表现。1、汉书陈胜、项籍传:秦末起义爆发之后,“于是诸郡县苦秦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胜。”“是时,诸将徇地者不可胜数。周巿北至狄,狄人田儋杀狄令,自立为齐王,反击周巿。巿军散,还至魏地,立魏后故宁陵君咎为魏王。”陈胜将领向四处发展,但唯独在齐地发展受阻,被齐地起义者田儋击败。2、汉书陈胜传,秦嘉等人在陈胜起义之初便响应陈胜起义。将兵围东海守于郯。自立为大司马,恶属人,不欲受陈胜监军,告军吏曰:“武平君年少,不知兵事,勿听。”因矫以王命杀武平君畔。东海郡主要范围在今山东、江苏一带,秦嘉从一开始就拒绝听命于陈胜,虽然这里属于东楚之地。3、陈胜败死后,秦嘉乃立景驹为楚王,引兵之方舆,欲击秦军济阴下。使公孙庆使齐王,欲与并力俱进。齐王曰:“陈王战败,未知其死生,楚安得不请而立王?”公孙庆曰:“齐不请楚而立王,楚何故请齐而立王?且楚首事,当令于天下。”田儋杀公孙庆。齐再次拒绝与楚联合,并且杀死楚的使臣。齐想乘楚陈胜新死之机,凌驾于楚国之上。4、章邯进攻齐,杀齐王田儋于临菑,田假复立为齐王。田荣,田儋弟,田儋死后立儋子巿为齐王,逐田假、田角(齐相)、田间(田角弟,故将)。章邯追杀田荣,田荣保走东阿,项梁引兵救东阿,大破秦军于东阿,田荣即引兵归,逐王假。当项梁要求齐出兵追击秦军时,田荣以楚杀田假借口不助楚与秦作战,争夺齐统治权。梁已破东阿秦军,“遂追秦军,数使使趣齐兵俱西。荣曰: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发兵。梁曰:田假与国之王,穷来归我,不忍杀。赵亦不杀角、间以市于齐。齐遂不肯发兵助楚。”可知田荣有恩不报,以各种借口不派兵参加对秦军作战。5、宋义与齐田荣关系密切,项羽杀宋义,也包含对其勾结田荣的不满。项羽杀宋义,“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楚桓报命于王。项羽斩草除根,及时消灭了亲齐派。从上举事实可知,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老牌大国的齐国,从秦末起义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绝对不可能轻易臣服于楚或其他领导者,即使田荣受封,反叛也只是时间问题。项羽对齐国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将齐国一分为三,胶东王,由齐王巿迁封;齐王由田都充任,因为田都跟随项羽救赵,又入关灭秦。又分封齐王建孙田安为济北王。因为田安在项羽渡河救赵时,攻下济北数城,引兵降羽。田荣背信弃义于项梁,又不肯助楚、赵攻秦,以故不得封王。这种安排一方面按灭秦之功劳和是否归降听命于楚来安排的,基本上符合当时的实际。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彭城距离齐地近,容易受到齐地南下威胁,需要一个稳定听命的齐国。但是由于田荣在齐的势力强大,根基最深,项羽所分封的三国势力较小,留下了极大的隐患。汉元年二月分封完毕,四月诸侯各就国。秋七月,田荣得知羽徙齐王巿胶东,而立田都为齐王,大怒,不肯遣巿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都。田都败走楚,田荣又追杀亡走即墨的田巿,攻杀济北王安,自立为齐王,“尽并三齐之地。”赵地陈余反叛。田荣反叛后,陈余派陈同、夏说往齐说田荣,“项王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余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余兵,使击常山,大破之,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扞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