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筋伤PPT课件_第1页
腰部筋伤PPT课件_第2页
腰部筋伤PPT课件_第3页
腰部筋伤PPT课件_第4页
腰部筋伤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目的,掌握腰部扭挫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掌握腰部扭挫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查要点。熟悉腰部扭挫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方法。,-,2,教学重点和难点,难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重点腰部扭挫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诊查要点及治疗方法。,-,3,腰部筋伤,腰部扭挫伤腰部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症,-,4,腰部筋伤,腰部扭挫伤,-,5,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突然受到扭、挫、闪等外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急性损伤,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受限的一种急性病症。,概述,腰部扭伤:弯腰超负荷致伤,表现为:肌纤维韧带撕裂,腰部挫伤:暴力打击,局部肌肉挫伤,腰背筋膜损伤,-,6,病因病机,急性腰部扭伤,多因人们在日常工作、劳动及运动中,腰部突然遭受间接或直接暴力的损伤所致。1、直接暴力损伤:由挤压、撞击、堕坠或外力直接打击局部所致。腰部挫伤多为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使筋肌挫伤,血脉破损,瘀血壅滞,肿痛并见发为本病。,-,7,病因病机,2、间接暴力损伤:多由于腰部活动时姿势不当,或用力过度,或搬运、扛抬重物时负重过大,肌肉配合不协调;突然进行某一动作,腰部过度后伸或前屈,如:打喷嚏、剧烈咳嗽、倒水等动作。腰部扭伤较多见,多发生于椎间关节、腰骶、骶髂关节或两侧骶棘肌等部位,均为受间接暴力所致,用力过度或体位不正可引起腰部关节、韧带过度扭转,筋膜过度牵拉以致撕裂,瘀血壅滞,气机不通,或肿或痛。,-,8,腰部扭挫伤,腰部筋伤,外伤史明显腰部剧痛,行走不利,双手撑腰扭伤韧带(弯腰时加重,背伸无变化)小关节损伤(旋转痛加重)无放射痛症状,直抬腿阴性X线片无腰部骨折,诊断要点,-,9,腰部扭挫伤理筋手法,腰部筋伤,1、松解腰肌:揉筋、按痛穴,提腿扳动,2、摇晃拨伸:缓解疼痛,3、坐位旋转:解除小关节嵌顿,-,10,手法治疗(一)治疗原则:通经活络,活血止痛。(二)取穴:肾俞、命门、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三)手法:揉、滚、按、拔伸、弹拨、斜扳等。,-,11,(四)操作方法:1、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揉法或滚法在患处周围及腰部疼痛部位施术,手法的施力应由轻到重,逐渐加力,以不增加患者痛苦为度,若局部疼痛明显,医者可先施点按肾俞、大肠俞、委中、殷门等穴,或局部采用摩法待腰部疼痛减轻,肌肉痉挛稍松,再施以滚法或推法。时间58分钟。,-,12,2、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点按肾俞、腰阳关、环跳、委中、居髎、大肠俞、殷门、承山、阿是穴;以痠胀为度,每穴0.51分钟。3、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拇指或手大鱼际在腰部软组织痉挛处用弹拨法,以缓解局部软组织痉挛,达到止痛之目的。,-,13,4、患者仰卧位,医者与助手分别握住患者双足踝部及两上肢腋窝处,作相反方向拔伸牵引,然后医者作腰部抖法,5、患者侧卧法,患侧在上,医者用双手分别扶住肩部及臀部作腰部斜扳法,先扳患侧,再扳健侧。,-,14,6、患者仰卧位,医者用双手扶住膝部及握拿踝部做屈膝屈髋,旋转被动活动,左右各35次。7、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擦法于患侧骶棘肌纤维方向及腰骶部,以透热为度。,-,15,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2药物治疗:治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可用活血止痛汤,外贴宝珍膏。中后期宜和营通络、补益肝肾,内服和营止痛汤、补肾壮筋汤等加减。3针灸治疗:常用人中、委中、水沟、后溪等穴,用泻法。手针腰痛穴,强刺激,并嘱患者活动腰部,常有缓解疼痛作用。4固定和功能锻炼:卧床休息,可防止继续损伤,减轻疼痛。疼痛缓解后逐步作腰部的各种功能锻炼。,-,16,按语(一)急性腰扭伤多见间接外力所致,大多数损伤发生在骶棘肌和腰骶关节。(二)推拿治疗本病效果明显,推拿作用于患部有显著的舒筋通络,活血散淤,使损伤的组织俢复等作用。轻则23天,重则1周左右,症状逐渐消失。,-,17,(三)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法以免加重损伤。可适当配合热敷或服用或外敷活血化瘀中药。(四)损伤早期要减少腰部活动,卧板床休息,以利损伤组织的修复。(五)注意局部保暖,待病情缓解后,逐步加强腰部肌肉锻炼。,-,18,腰部筋伤,腰肌劳损,-,19,慢性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腰背肌筋膜炎”。是指腰背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疲劳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腰背部一侧或两侧的弥漫性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称为“风湿腰痛”、“肾虚腰痛”。发病以中老年为多。,概述,-,20,病因病机,引起腰部劳损的病因较多,劳逸失当,筋膜劳损,是腰部劳损的主要原因。1劳逸失当:久坐伤肉,久行伤筋,劳逸失当及长期腰部持力活动,积劳伤筋,筋膜受损,气血凝滞,发为本病。2肝肾亏虚:老年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骨髓空虚,筋失温养,筋骨懈惰,易致劳损。,-,21,病因病机,3、延误治疗或反复损伤:继发于急性腰扭伤或其它疾病。4、腰脊柱先天性畸形:先天不足,结构异常,筋位不正,肌筋弛弱,常为劳损的内在因素,如骶椎隐裂、游离棘突等。5、寒湿外袭:腰部劳损,复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可使损与痹并病。,-,22,诊断要点,1、腰部疼痛: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难愈。休息、适当活动或经常改变体位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累、阴雨天气、受风寒湿影响则症状加重,腰部喜热怕冷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或粗糙感。2、腰部活动: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有时在活动时有牵掣不适感。不耐久坐久站,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稍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或叉腰等动作,以减轻疼痛。,-,23,诊断要点,3、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擎疼痛等症状。4、检查A、压痛点:腰背部压痛范围较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轻者压痛多不明显。,-,24,诊断要点,4、检查A、压痛点B、重者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僵硬。C、X射线检查:除少数可发现腰骶椎先天性畸形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外,多无异常发现。,-,25,治疗方法,1理筋手法:大致与腰部扭挫伤手法相同,手法以劳损部位为主要对象。2药物治疗:治宜和营舒筋、通络止痛,选用和营止痛汤、独活寄生汤或小活络丹,局部贴宝珍膏。寒湿偏胜者,治宜温经宣痹通络,可用羌活胜湿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对体质虚弱者,宜养气血、壮筋骨,可选服三痹汤或健步虎潜丸。3针灸治疗:取阿是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命门、腰阳关、足三里、华佗夹脊等穴。4练功活动:避免劳累,适当运动,加强腰背肌锻炼,宜作按摩腰眼、风摆荷叶等腰部练功活动。,-,26,理筋手法,(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筋通络,解痉止痛。(二)取穴及部位: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秩边、委中、承山及腰臀部。(三)手法:滚,按,揉,点压、弹拨、擦法及被动运动。(四)操作方法:,-,27,(四)操作方法,1.循经按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深沉而柔和的滚法、揉法沿两侧足太阳膀胱经从上向下施术56遍,然后用双指按揉腰部两侧华佗夹脊从腰1至腰5反复施术35遍,再用掌根在痛点周围按揉12分钟。2.点穴通经法:医者以双手拇指依次点按两侧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膀胱俞、志室、秩边等穴位,每次0.51分钟,以酸胀为度。,-,28,(四)操作方法,3.弹拨腰肌法:医者用单手或双手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垂直方向上作弹拨,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连续弹拨12分钟。4.腰部斜扳法:患者侧卧位,医者与患者面对面,施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再仰卧位,作屈髋屈膝被动运动,以调整腰椎后关节紊乱。,-,29,(四)操作方法,5.活血通络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掌擦法直擦腰背两侧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达活血通络之目的。最后用桑枝棒拍击腰骶部,结束治疗。局部怕冷或酸痛明显者可在患部加以热敷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30,按语,1、手法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但关键是要消除致病因素,即改变原来的腰部超负荷现象,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2、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纠正习惯性姿势不良,尽可能变换体位,勿使过度疲劳。3、睡硬板床,同时配合牵引及其它治疗,如理疗、热敷、熏洗等。4、强腰背肌肉锻炼,节制房事。5、腰部注意保暖,汗出不可当风,避免感受风、寒、湿、外邪侵袭。,-,31,腰部筋伤,腰椎间盘突出症,-,32,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变或在外因作用下,引起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脊髓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骨伤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2040青壮年,男性较多。多见于第四、五腰椎之间及腰五骶一之间。,-,33,病因病理,腰部筋伤,内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外因:外伤、劳损、受寒,腰椎间盘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发病,椎间盘的组成:纤维环、髓核、软骨板。椎间盘的作用:稳定脊椎、缓冲震荡等,-,34,椎间盘受到负荷时形态改变,腰部筋伤,-,35,椎管与神经根的关系,腰部筋伤,-,36,病因病理,(一)病因本病发生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主要是腰椎间盘自身的退行性改变及解剖学上的薄弱点,外因是外伤、慢性劳损、寒凉刺激等。1.内因:(1)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2)解剖学上的弱点:纤维环后部薄弱,后纵韧带的两侧较薄弱,-,37,病因病理,2.外因(1)外力损伤:外伤是引起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多数患者均有外伤史。(2)慢性劳损(3)寒冷刺激:少部分患者没有明显外伤和劳损病史,而仅仅受到寒冷的刺激而发病。以上各种外因,都必须在椎间盘本身已有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才起作用。,-,38,暴力脱出出血机化30岁盘脱水变性动力不稳突出后纵Lig撕裂a沉积膨出骨棘形成(4050岁)纤维环、髓核退化椎旁肌肉代偿椎间隙变窄小关节不稳附着点炎症腰肌劳损平衡、退变炎症、Lig增厚无阳性体征(代偿)腰活动度受限椎管狭窄无痛(50岁)间歇性跛行(失代偿)先天、滑脱、脊柱骨折复位不良(容积减少),椎间盘生理及病理变化,腰部筋伤,-,39,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1.依据髓核的方向,分为三种类型。(1)向椎体前突出,不能引起特殊症状,无临床意义。(2)向椎体内突出,是髓核向软骨板内突出,突出物压入椎骨的松质骨,形成杯状缺口,久之,缺口边缘可出现钙化。(3)向椎体后缘突出,一般所谓椎间盘突出,实际皆属此型,因为向椎体后方突出的髓核可压迫神经根,产生临床症状,故为三类中最重要者。,-,40,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2.椎体后突出,根据突出部位,分三类:(1)单侧型(2)双侧型(3)中央型3.依据髓核突出程度,可分为三型:(1)幼弱型(隐藏型)(2)成熟型(破裂型)(3)移行型(突出型),-,41,诊断要点,(一)症状1.腰部疼痛2.下肢放射痛3.脊柱发生侧弯,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腰脊柱侧弯,若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上方,侧腰脊柱向患侧侧弯,若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下方,则腰脊柱侧凸向健侧,此种脊柱侧弯,是肌体保护性的避开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42,诊断要点,(一)症状:4.腰部活动障碍5.主观麻木感,病程较久者,常有主观麻木感,检查时,可发现客观麻木区,中央型髓核突出可发生鞍区麻痹。6.患肢发凉,-,43,诊断要点,(二)检查:体格检查对本症的诊断和治疗都很重要,常用检查有:1.腰脊柱的形态:检查发现多数有脊柱侧弯,腰椎生理曲线减小或消失,甚则出现腰脊柱反弓。2.压痛点:多数患者在患侧L4L5或L5S1椎间隙旁有明显压痛,有时压痛可向患侧下肢放射,并在环跳、居髎、委中、阳陵泉、昆仑、等穴,也常有不同程度的压痛。3.功能活动障碍,大多数患者出现腰部功能活动受限,以后伸受限为多见。,-,44,诊断要点,4.特殊检查:(1)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2)拇趾背伸或趾屈力减弱。(3)屈颈试验阳性。5.肌腱反射及皮肤感觉的改变6X线片检查7.造影、CT断层扫描或磁共振(MRI),-,45,腰部筋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一),1、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腰痛:深在,有加重因素(腹压增高时),放射痛:为坐骨神经的行程(大腿后-小腿外-足背),痛:为炎症急性期主要表现麻:为压迫,或压迹效应,炎症消退胀:为椎管内压力增高的表现,-,46,腰部筋伤,2、体征,脊柱侧弯,跛行,肌肉萎缩,腰功能受限,压迫时间超过三个月,失去营养作用,神经根受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二),-,47,腰部筋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三),3、检查,屈颈试验,:加大椎管压力,准确率90%,直腿抬高试验,:以达70为标准,未达为阳性,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促使神经根在椎间孔滑动,下肢外旋试验,:使梨状肌收缩,压迫神经干,股神经牵拉试验,:诱发股神经在椎间孔滑动,生理反射,:是否亢进、减弱,膝反射:L3/4跟腱反射:L5/S1踝拇伸肌力:L4/5踝跖屈肌力:L5/S1小腿外侧皮肤:前外侧L4/5后侧L5/S1,-,48,腰部筋伤,4、影像学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四),X线检查,脊髓造影检查,CT扫描,MRI检查,-,49,腰部筋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腰部挫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中枢型),脊柱先天性变异,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肿瘤,有外伤史,肌肉,韧带损伤,腰痛局限,无放射痛,休息、镇痛,一周可缓解。,长期姿势不良,过度劳累。腰痛以纯痛、酸痛为主,脊柱无畸形,屈伸无障碍,腰骶部压痛点明显。,结核菌从血流进入椎体。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同时有明显中毒症状:低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血沉加快。X线:寒性脓疡,椎间盘破坏。,原因未明。慢性关节炎侵犯骶髂、下腰椎关节。年龄在16=20岁。病变特点:先滑膜关节囊-韧带-增生钙化骨化-功能受限(腰直硬为特征)。X线:增生性骨边缘。,原因未明。症状表现与强直性脊柱炎相似。特点:晨僵,腰背酸痛,驼背,活动受限。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脊柱呈“竹节样改变”。,原因未明,(隐裂、骶化、腰化)三种。隐裂:大者弯腰时刺激硬膜产生腰痛。骶化(腰化):产生腰痛的原因-L5神经根受牵拉;横突与髂间隙小,筋膜刺激;摩擦产生滑囊炎;形成假关节刺激L5神经根;X线有相应表现。,骨质退行性变。腰痛无放射痛。X线:椎体普遍脱钙。或呈“楔形改变”或“双凹形骨折”。,占全身肿瘤7%。原发-椎体血管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成骨毋细胞瘤(良性);脊髓瘤、脊索瘤、骨肉瘤(恶性);转移-肺、脊柱旁腺体(肾、前列腺),子宫、肝的肿瘤经椎静脉系统,向脊柱转移。症状以进行性加重为特征,伴有贫血,血沉加快,AKP增高。X线:骨膨胀改变,不同程度破坏,病理骨折,椎间隙正常(鉴别要点之一),CT、MRI有助诊断。,-,50,腰部筋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手术治疗,理筋手法,骨盆牵引,卧床休息,药物治疗,针灸治疗,-,51,腰部筋伤,腰突症大推拿手法介绍,对抗拨伸,直腿抬高,斜搬伸腿,侧位搬腿,俯卧运腰,俯卧理筋,-,52,手法治疗,(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理筋整复,通经止痛。(二)主要手法:滚法、按法、揉法、拔伸法、扳法。(三)取穴: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绝骨、昆仑等。(四)操作方法:,-,53,操作方法,1.循经按揉法:患者俯卧位,医生用滚法,按揉法于腰臀及患侧下肢部,反复操作35遍;以放松肌肉,缓解肌痉挛,促使患部气血运行加快,可加速对突出髓核水分的吸收,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54,操作方法,2.点穴通经法:医者用双手拇指按揉患者肾俞、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绝骨、昆仑、阿是穴,每穴0.5分钟,可起到舒筋通络的作用。3.按压整复法:医者用左手掌叠放于右手背向下按压腰部,由轻到重,逐渐加压,然后放松,反复操作数次,以纠正腰椎生理曲线消失或反弓,以恢复腰部脊柱生理曲度。,-,55,操作方法,4.牵引复位法:病人俯卧位,一助手用双手拉住患者两腋处以固定肩部,另两名助手分别握住病人双踝,令三助手做对抗牵引,以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医者双手叠掌放于腰部向下按压,反复牵拉、按压35次。(亦可使用牵引床作腰椎牵引),-,56,操作方法,5.理筋整复法:病人侧卧位使患侧在上,医者面对患者站立,一手按住肩前,另一手或肘住部压在臀部后上方,两手同时用力,做腰部斜扳法,常可听到腰部发出的响声,以调整后关节紊乱并可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位置。6.通经康复法:最后医者用滚法或按揉法在患侧腰及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施治,促使气血循行加快,从而使萎缩的肌肉及麻痹的神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57,骨盆牵引,对初次发作或反复发作的急性期患者,在腰髂部缚好骨盆牵引器后,仰卧床上,两侧各用l5体重的重量作牵引,并抬高足跟一侧的床架作对抗牵引,每天牵引1次,每次大约30分钟。牵引重量及牵引时间可结合患者感受而调节。对初次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绝对卧床24小时,连续骨盆牵引34周,是非手术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8,药物治疗,肝肾亏虚:治宜补肝益肾,三痹汤加减。偏阳虚宜温补肝肾,充养精髓可用右归饮加减;偏阴虚宜补肝肾益精,可用左归饮加减,并适当加人防风、牛膝、威灵仙。气血瘀滞: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用舒筋活血汤加减,适当加入威灵仙。外邪侵袭:治宜疏风散寒、除湿通络。选用麻桂温经汤、羌活胜湿汤、蠲痹汤加减。,-,59,针灸治疗,取阿是穴、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钟等,用泻法,隔日1次。或在手术室用适量确炎舒松加适量利多卡因,在麻醉医师协同下作经骶管的硬膜外封闭。,-,60,固定和功能锻炼,急性期患者应严格卧床3周。按摩推拿前后亦应卧床休息,推拿后一般卧床3周,使损伤组织修复。症状基本消失后,可在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疼痛减轻后,应开始锻炼腰背肌,以巩固疗效。,-,61,注意事项,1、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应卧硬板床休息,避免腰部着凉或居住潮湿之地。2、腰部牵引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但对于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老年体弱伴有器质性病变者禁用。,-,62,注意事项,3、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慎重使用推拿治疗,尤其是强力的斜扳动作。4、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虽经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加重者,或患者症状比较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5、本病在症状消失后鼓励患者适当做腰背肌的锻炼。,-,63,腰部筋伤,梨状肌综合征,-,64,概述,梨状肌综合征是推拿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又称梨状肌损伤或梨状肌孔狭窄综合征,是由于间接外力如闪、扭、下蹲、跨越等使梨状肌受到牵拉而造成撕裂,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痉挛,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产生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综合征。简言之:是指由于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臀腿痛。,-,65,解剖生理,梨状肌位于臀部中层,起自第24骶椎前面的骶前孔外侧,肌纤维向外下方穿过坐骨大孔出骨盆至臀部,形成狭窄的肌腱抵止于股骨大粗隆顶部。梨状肌把坐骨大孔分为两部分,即梨状肌上下两孔,在梨状肌上方有臀上神经和臀上动静脉通过;在梨状肌下方有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阴部神经及臀下动、静脉通过。,-,66,解剖生理,梨状肌,坐骨神经,梨状肌的体表投影:由尾骨尖至髂后上棘作连线的中点向股骨大粗隆顶点作连线,此直线刚好为梨状肌下缘。,-,67,病因病机,1、损伤:梨状肌损伤多由间接外力所致,如闪扭、跨越、下蹲等,尤其在负重时,髋关节过度外展、外旋或下蹲猛然直立用力,使梨状肌拉长,肌肉产生保护性痉挛,突然收缩,使梨状肌因牵拉而致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引起无菌性炎症,从而刺激或压迫周围的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68,病因病机,2、变异:梨状肌变异有两种类型:一是坐骨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另一类是指坐骨神经高位分支,即坐骨神经在梨状肌处就分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腓总神经从梨状肌肌腹中穿出,胫神经在梨状肌下穿出3、风寒之邪侵袭,筋挛膜凝,筋失温养,也可发为本病。,-,69,诊断要点,1、患者有外伤或受凉史。多见于中老年人。2、臀部深层疼痛,疼痛可呈牵拉样、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且有紧缩感,疼痛逐渐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下肢放射痛。偶有小腿外侧麻木,会阴部下坠不适。3、活动受限:患侧下肢不能伸直,自觉下肢短缩,步履跛行,或呈鸭步移行。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70,诊断要点,4、体征:A、压痛:沿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有明显压痛,有时压痛可扩散到坐骨神经分布区域。B、肌痉挛:在梨状肌处可触及条索样改变或弥漫性肿胀的肌束隆起。日久可出现臀部肌肉萎缩、松软。C、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前疼痛明显,当超过60时,疼痛反而减轻。D、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71,诊断要点特点,梨状肌综合征特点:梨状肌投影点压痛臀部“烧灼样”疼痛沿坐骨神经行程痛下肢外旋疼痛加重腰部无压痛活动正常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72,鉴别诊断,本病根据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不难明确诊断,但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腰椎间盘突出症。2、臀上皮神经损伤:以一侧臀部及大腿后侧疼痛为主,痛不过膝,在髂嵴中点下方2cm处压痛明显,梨状肌紧张试验阴性。,-,73,手法治疗,(一)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散瘀,解痉止痛。(二)取穴及部位:环跳、居廖、承扶、风市、阳陵泉、委中、承山及臀部、下肢等。(三)主要手法:滚、按揉、弹拨、擦及被动运动。(四)操作方法:,-,74,操作方法,1.急性期: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先用柔和而深沉的滚、按、揉等手法施术于臀部及大腿后侧,待肌痉挛解除后,适当弹拨肌腹,并点按环跳、委中、居LIAO、承扶、阳陵泉等穴,以酸胀为度。随后顺推按梨状肌肌腹,使其平复。,-,75,操作方法,2.慢性期(缓解期):医者用较重的滚、按、揉等渗透力较强的手法施术于臀部及下肢,待痉挛缓解后,再弹拨条索样之梨状肌肌腹,同时配合点按环跳、居LIAO、承扶、委中等穴,作髋关节的后伸、外展及外旋等被动运动,以松解粘连,解痉止痛。最后用擦法擦热局部。,-,76,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急性期气滞血瘀,疼痛剧烈,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可用桃红四物汤加牛膝、乳香、没药、制香附、青皮等;慢性期宜补养气血、通络止痛,可选用三痹汤、当归鸡血藤汤等。针灸治疗:取患侧阿是穴、环跳、殷门、承扶、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用泻法。水针疗法:取2普鲁卡因加确炎舒松20mg局部封闭治疗,57天1次,34次1疗程。,-,77,注意事项,1、梨状肌位置较深,治疗时不可因之而使用暴力。避免造成新的损伤。2、急性损伤期,不宜作深部针刺。应卧床休息12周,以利损伤组织的修复。3、注意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刺激。,-,78,腰部筋伤,腰椎管狭窄症,-,79,L12(圆形)L34(三角形)L5(三叶形),正常椎体矢径(前后径):1315mm横径(弓根间径):1929mm(平均24mm)临床以矢径确定椎管狭窄矢径13mm,横径18mm矢径10mm为绝对狭窄,腰椎管狭窄症,腰部筋伤,是指腰椎管、神经根管、椎间孔变形或狭窄并引起马尾神经、神经根受压,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病症。,-,80,椎体后缘、关节突骨质唇样骨赘椎板和椎弓根增厚黄韧带肥厚或松驰椎间盘萎缩(滑脱、后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