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先秦文学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按音乐属性(基本属性)划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周王室京都的乐调。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宗庙祭祀之乐。共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诗经的内容:1、 农事诗。如七月反映周人农业生产生活。2、 燕飨诗。如小雅 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后来也被用于贵族宴会宾客。3、 怨刺诗。如大雅中的民劳、板、荡,国风中的魏风 伐檀、魏风 硕鼠。4、 战争徭役诗。如小雅 采薇。5、 情诗。如周南 关雎、邶风 静女。诗经的艺术特点:1、 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2、 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并带押韵。3、 结构上,多用重章、叠句、叠字。4、 语言上,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赋比兴的含义:(宋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 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茂盛的桃枝、艳丽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婚礼的热闹喜庆互相映衬。“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中的“孔雀”反面起兴,突出从美好到悲剧的变化;“徘徊”孔雀飞得不好,暗示结局。“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生民前三章写后稷出生时的神奇经历。“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卫风 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写了周族创业、建国的历史。生民写始祖后稷的神异诞生和他对农业的贡献。背诵篇目:1、采薇 2、蒹葭:已经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邶风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注意分析诗句的方法)(1) 出自诗经 采薇(2) 抒发了哀伤之情。(3) 艺术手法:1、因事抒情,情寓于景,景中见情;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2、用叠字形象地表现出离乡时的不舍和归来时的忧伤;3、用对比手法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时间、行动、天气、景色的对比),强化了诗人的哀伤之情。蒹葭(1) 使用了重章手法,作用:反复、不断吟唱,表达对某事物的追求,而追求不得又惆怅的感情。(2) 全诗呈现了朦胧的追求、朦胧的描写、朦胧的感情。(3) (分析文字“苍苍”、“萋萋”、“采采”,叠字的作用:1、生动、贴切、形象;2、音律和谐。)(4) (分析描写的人物形象)楚辞的含义:1、 宋黄伯思冀骚序云:“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2、 指以屈原为代表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可以确定为屈原所作的作品:共23篇,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离骚、天问、招魂。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宋玉所撰九辩,开启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悲秋”主题。风骚:诗经与楚辞的并称,是取诗经中的重要作品“国风”和楚辞中的重要作品离骚,概括而成为“风骚”。“国风”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代表,离骚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的代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神话的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中国神话散佚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 历史化。被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者改造成历史,为统治者服务。如:孔子把“皇帝四面”的神话变成一件有关皇帝治理天下的史实。(2) 仙话化。主要是被道教所利用并改造成宣扬其教义(飞天成仙)的故事。如:把帝女嫦娥写成窃药奔月的嫦娥或吃药奔月的嫦娥。(3) 文学化。在文学或哲学创作中被改造成为说理议论服务的寓言。如:逍遥游之鲲鹏变化。“游刃有余”出自(庄子)、“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梁惠王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还有四篇课文会出句子出处的题目)二、汉代文学汉赋的分类: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其中骚体赋和汉大赋是以抒情为主,汉大赋是以描绘体物为主。骚体赋代表: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淮南小山招隐士、董仲舒士不遇赋长门赋、杨雄太玄赋汉大赋代表:枚乘七发(奠定汉大赋体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杨雄四赋甘泉赋(艺术成就最高)、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其蜀都赋开创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汉大赋四个发展阶段:(1) 形成期,代表为枚乘七发;(2) 繁荣期,代表为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3) 模拟器,代表为杨雄的四赋:甘泉赋(艺术成就最高)、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其蜀都赋开创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4) 转变期,代表为江衡归田赋。散体大赋(汉大赋)的特征:散韵相间、铺陈、主客问答、分层描写、劝百讽一。“劝百讽一”:语出西汉末杨雄的法言。“劝”是赞扬的意思,“讽”即讽谏。其意是说赋中赞扬的成分过多,淹没了篇末的讽谏主旨,本末倒置,结果欲讽反劝,适得其反, 。这是杨雄对汉大赋的批评。史记,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通史:几代的历史连在一起,即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贯通的历史。断代史:即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班固所著的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记五体结构及介绍:(1) 、五体分别是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2) 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始终;表:排列帝王候国间大事;书: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列传: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塑造人物的方法:1、互见法:也叫旁见侧出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重表现他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人的传记中显示。如:项羽本纪通过范增之口道出刘邦的贪财好色。2、多维透视法: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如:项羽在司马迁笔下,他爱人礼士,又妒贤嫉能。他是残暴的,又是仁爱的。等等。史记的风格特征:抒情性、悲剧性、传奇性(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能够歌唱的诗歌。以叙事为主,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对社会的关注。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12类。(即现在的乐府诗)背诵陌上桑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首先写环境美和器物之美来衬托她的美貌,然后重点写她的服饰之美。最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她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激起读者的想象。(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含义:(1) 出自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2) “飞”喻夫妻离散,暗示焦仲卿与刘兰芝婚姻有变,二人离散;“徘徊”喻夫妻恩爱,不忍离别。 (3) 开篇以孔雀迟疑徘徊的形象,暗示故事的悲剧结局,给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悲剧气氛。汉代文人诗的三个发展阶段:(1) 叙事阶段。班固的五、七言以叙事为主,如班固的咏史以叙事为主。(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2) 抒情阶段。张衡的五、七言则长于抒情,如张衡的同声歌、四愁诗(是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第一首比较完整的文人七言诗);(3) 成熟阶段。秦嘉的赠妇诗三首(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汉代文人诗的最高成就是古诗十九首3、 魏晋南北朝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年号,建安文学指从建安元年(196)至魏初(241)大约四十五年间文学,其代表人物为三曹七子。“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王粲(七子之冠冕,代表作七哀诗)建安文学中的“三曹”:曹操,建安文学组织者,乐府古题写时事。诗歌特点古直悲凉、慷慨悲壮。(其观沧海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丕,建安文学继承者、发扬者,诗歌特点是便娟婉约、含蓄委婉,有文人气质。(其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也是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曹植,建安文学的主力,骨气奇高,辞采华茂。“七子”是建安文学的重要力量。建安风骨(汉魏风骨):内容上,建安诗人用他们的诗篇真实地反映大动乱、大分裂的时代所造成的残酷现实;感情上,表现他们同情民生疾苦的情怀,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情调上,大多慷慨悲凉,激越深沉,语言昭晰明白,风格刚健清新,即后人称誉的“建安风骨”。建安风骨形成慷慨悲凉面貌的原因: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了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仁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魏晋风度”(或魏晋风流):魏、两晋名士精神面貌的总体概括,从三方面理解:1、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风度;2、正始时士人自嘲自残的解脱风度;3、东晋时士人在山水游宴中,表现出来一种审美风度,发现自然的美。正始文学“竹林七贤”:重点是嵇康、阮籍正始文学:风格上,曲折隐晦;内容上,浓烈的忧生之嗟。太康文学代表:三张,张亢、张协、张载;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太康诗风(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是繁缛,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指色彩华丽。情感上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风格上缺乏刚健的诗风,内容上缺乏现实内容。玄言诗代表:孙绰、许询。游仙诗代表:郭璞。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是“平淡自然”,怎么理解“平淡”的内涵:(1) 内容上写亲身经历之事和真情实感,把日常生活诗意化。(2) 表现手法用的是白描,用简单的笔法勾勒事物,不作详细的渲染。(3) 意象平淡自然,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贴近生活,给人亲切感。(4) 语言质朴无华。陶渊明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1) 、情、景、事、理的浑融。(2)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永明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间,故称“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产生的关键是声律论的提出。永明体是古体诗和近体诗的过渡,为唐代格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代表诗人为谢朓。永明体产生(和四声的发现)的意义:使诗人具有了掌握和运用声律的自觉意识,它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后来格律诗的成熟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谢朓的贡献:(与谢灵运并称“大小谢”。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宫体诗:以萧纲、萧绎、萧衍为代表的宫廷诗人创作的诗歌,内容上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注重词藻、对偶于声律,是对永明体的进一步发展。魏晋南北时期小说的类型:志人小说刘义庆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干宝搜神记四、唐代文学试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唐诗为什么会繁荣?):外部原因:1、唐帝国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2、兼收并蓄、自由的思想文化政策;3、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4、进士行卷、温卷之风的盛行;5、统治者爱好。内部原因:1、文学自身的原因,从魏晋时代到唐代,各体文学从内容到艺术的发展变化,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储存了经验,促进了诗歌的繁荣。2、其它艺术的共同繁荣促进了诗歌的繁荣。初唐上官体:指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是宫体诗的延续。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作诗,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五律的定型: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宋之问、沈佺期的贡献:1、把律诗的黏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2、把四声二元化。陈子昂的贡献:第一次将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张若虚:孤篇压全唐。春江花月夜考句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以山水田园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这些诗人组成的群体,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又称王孟诗派。王维诗与孟浩然诗的不同:王维更近于幽;孟浩然更近于淡。边塞诗派:盛唐时期以边塞景物、战争、生活和诗人的独特感受为描写对象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欣等。高适、岑参成就最高,因而又称“高岑诗派”。试述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1) 同:一是二人在题材上均以边塞诗而著称; 二是二人风格都有豪迈雄壮的特点; 三是体裁上均以七言歌行见长。(2) 异:一、内容上。高诗以揭露战争的残酷、抨击时政为主,具有思想性;岑诗多以边塞风光为主。 二、风格上。高诗雄浑悲壮,岑诗雄奇壮丽。 三、抒情方式。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写景,多借景抒情。 四、语言上。高诗浑朴质实,不追求奇字奇句;岑诗则瑰奇峭拔,刻意求新,尚奇巧。 五、创作方法上。高诗多写实;岑参近乎浪漫主义。 总体而言,高岑各具特色,未分高下。以思想价值论,高胜于岑,而从艺术上,则岑似较高为长。这主要表现在岑诗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壮采,富有个性。背诵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1) 抓住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杨柳),写出春意盎然的春天气息,从而鼓动少妇的内心情感。(2) 用词精当准确。“忽”准确地刻画了女子见春色刹那间的惊喜之情,揭示了心理变化的原因。“悔”字则形象地表现了女子观春色前后的心理变化活动。李白如何表现浪漫主义的特征:1、 浓郁的主观色彩;2、 奇特的想象;3、 喷发式的抒情方式。(李白、杜甫出10到12分的大题)中唐简述杜甫“诗史”的含义:(1) 有史的价值,以诗证史、补史;如:忆昔(2) 提供比史实更具体、生动和广阔的生活画面;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分析:1、准确概括了安史之乱前期社会贫富分化、两极对立的状况;2、艺术特点上,运用了对比手法。)(3) 展现一个特殊时代的普遍社会心理状态。如:无家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背诵杜甫登高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试述韩孟诗派(又称险怪诗派)诗歌创作主张的内涵:(1) “不平则鸣”。一是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发泄。;二是强调了诗歌的抒情功能(鸣)。(2) “笔补造化”。强调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即补造化之所缺),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取造化之奇)。白居易诗歌的目的:补察时政。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注意长恨歌中如何表现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韩愈提倡古文,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代表人物有韩愈、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注意背景)晚唐小李杜:所谓“小李杜”是和“李杜”相区别而言的。“李杜”指的是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小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锋范车架安全性能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旅游酒店合作合同条款及风险防范
- 人民调解工作总结和计划
- 月光曲教学课件下载
- 冬季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电力抢修面试题及答案解析
- 决策树算法讲解
- 运维安全生产培训总结课件
- 幼儿园班级学期工作总结
- 企业外账管理办法解读
- 两篇古典英文版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 第5、6讲 目击证人心理研究-法律心理学
- 产业经济学02产业组织理论
- 燃气轮机介绍课件
- 2023年南京江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立体构成技法--半立体构成课件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地市级)
- 冠心病围术期的护理25张课件
- YYT 1244-2014 体外诊断试剂用纯化水
- DB32-T 4063-202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鉴定标准-(高清现行)
- 3养殖水环境及控制(1)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