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印.doc_第1页
拓印.doc_第2页
拓印.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拓印拓印,也称拓石,也指现在的碑帖。就是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画印在纸上。也可用纸紧覆在物体(如植物的叶等)表面,将其纹理结构打拓在纸上。1简介所谓的拓印就是把一张坚韧的薄纸事先浸湿,再敷在石碑上面,用刷子轻轻敲打,使纸入字口,待纸张干燥后用刷子蘸墨,轻轻地、均匀地拍刷,使墨均匀地涂布纸上,然后把纸揭下来,一张黑地白字的拓片就复制完成了,这种复制文字的方法,称之为拓印。它是将石刻或木刻文字,用纸、墨拍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工艺方法。2来源拓印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公元前两千年重要大事记载便已被镌刻于骨板或青铜亦有刻于砖瓦陶瓷木料玉石以保存文字及图像者,唯用于长篇碑文最多之质材当推石料。在若干为保存权 威性著述而实行之大型计划中,以自公元605年起至1096年完成,将400余万 言佛经镌刻于7137件石牌或石碑一事最具规模。在此之前,自公元175年至 183年,儒家七经二十余万言已被刻于46面石碑之正反两面,以此为东汉学子学人和学官建立并保存了斯等著述之标准模板。嗣后六朝亦各有镌刻儒家经典之举,而以18世纪末之清朝总其大成。 殿堂庙宇所在处之峭壁岩面,亦悉被用 来镌刻巨型宗教语句。关于拓印术的起源,历史上没有记载,迄今为止说法不一,难以定论。大多数人认为,拓印术始于东汉熹平年间。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拓印术的出现肯定是在纸张发明之后才出现的,并且拓印方法起源甚古,且比雕版印刷早出现。在隋代文字的拓印技术已经很发达,这也说明了在这之前,拓印术就出现了。到了唐代,拓印术就与更发达了,不仅有民间进行拓印的作坊,而且政府的也专门成立了拓印的机构。3变化有关拓印方法的变化,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文字正体与反体方面的变化;最早的石刻上的文字是正写的凹下的文字,后来发展的石刻是反写凹下去的文字;另一个变化是石刻上下的拓印转向木刻上的拓印。4作品现存最早的拓印品,是在敦煌石室中保存下来的公元六世纪的遗物温泉铭。但这绝不是最早的拓印品。拓印术的出现当远在温泉铭拓本之前。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隋朝皇家图书馆藏有拓石文字,以卷为单位,内有秦始皇东巡会稽时的石刻文一卷,熹平石经残文34卷,曹魏三体石经17卷,并述及梁室所藏石刻文字到隋时已散佚。梁时已有石刻文字拓本,为南北朝时期已有拓印术提供了文献证据。通常人们所说的拓印,指的是在石碑上拓印碑文,实际上,拓印并非专指碑拓。人们在传拓碑文的启示下,又把需要拓印复制的文字刻在木板上,制成印版,然后再在印版上进行拓印,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杜甫诗中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的诗句,记述了在木板上雕刻文字,制成木刻印版,然后在木版上进行传拓或印刷的史实。5与雕版印刷拓印这种方法,与雕版印刷相比,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即它们都需要原版、纸、墨等条件,其目的也是大批量复制文字和图像。就印刷复制术而论,它的出现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在纸上刷印的复制方法,已经具备了印刷术定义中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艺技术,把它视作雕版印刷的雏形,是比较适宜的。然而,碑刻文字是凹下的阴文,而雕版印刷的印版是凸起的阳文,复制下来的拓印品和雕版印刷品,前者为黑地白字,而后者则为白地黑字。而且拓印品的幅面往往比雕版印刷品的幅面大,在速度上也远不如雕版印刷,因此,它还不能看成一种印刷方法,它只能看成是雕版印刷的雏形。现存最早的拓片“温泉铭”。6制作拓本制作拓本系先将湿纸覆于铭文表面,以兔毫毛笔将其压入每一凹陷之刻痕。(另一作法 为以干纸覆盖,于压入前涂以米制或面制浆糊。) 俟纸将干时,以蘸有墨汁之垫 子覆压其上。然后将纸由石碑揭下。由于黑色墨汁未曾接触到压入凹痕部分,因此 制成之拓本遂成黑底白字。(若碑文刻成凸版而非凹版则黑白位置互换。) 此种 拓本制作技术即使不早于中国印刷术之发明,显亦与之同时。许多学者主张,木版 印刷应系演变自刻印取模技术;用于印刷,乃先于木板上刻出反方向之凸起形像, 继于凸起部涂墨,再以纸覆盖,实即拓本制法之逆向操作。7意义从事木刻的人,起初显然没有理会到其中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这只不过是沿袭石刻方法,以木代石而已。后来,在长期的实践中,他们逐渐认识到以木代石的实际意义,并将印章和拓印的方法结合起来,即将碑刻阴文正写的字,仿照印章的样子,刻成阳文反写的字,在版上刷墨,再将墨转印到纸上。或者说,扩大阳文印章的面积,于版上刷墨、覆纸,仿照类似于拓印的方法进行刷印。这样,一种完善了的印刷术雕版印刷,也就自然的诞生了。拓印术的出现,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在纸上刷印的复制方法。仔细分析,拓印术已经具备了印刷术定义中的基本要素,是有一套完整的、有刷有印的工艺技术,可以说,拓印术本身就是朦胧之中的印刷术。把它视作雕版印刷的雏形,是比较适宜的。8拓片展览“吉金乐石”中国传拓艺术展亮相西泠印社美术馆时值西泠印社110年华诞之际,西泠印社美术馆新装典成。由西泠印社美术馆主办、刘新惠先生策划藏品杂志协办的“吉金乐石”中国传拓艺术展借此契机将中国拓片艺术的最高制作水准呈现示人。在向同好揭示这门比印刷品更有魅力更具观赏性的传统文化之同时,更向世人展现了当代文人的别样情怀。传拓艺术可称是国粹中的国粹,在诸多传统中国文化技艺的传承中有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早在8年前,上海博物馆以46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宋拓本淳化阁帖。而全形拓技术远比平面拓片复杂许多。自明清以来,拓片高手云集,传拓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