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1页
莜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2页
莜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3页
莜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4页
莜麦高产栽培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莜麦高产栽培技术 我县种植莜麦的历史较为久远,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文字记载。经过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长期的试验研究、调查考证,认为莜麦起源于我国华北一带的高寒山区,我县就是最早的起源生境地之一。 偏关县莜麦产区以沙梁缓坡、黄土丘陵和土石山区为主,地块分散,瘠薄干旱,水资源缺乏。所以莜麦生长发育、籽粒产量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降水。正所谓“种在地上、收在天上”,通俗、实在、也很无奈。但是从历史发展角度看问题,决定因素还靠人,人的信心、人的智慧和科学技术。 莜麦从萌芽、出苗、拔节孕穗、扬花结实到灌浆成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有对外界环境水肥气热和物质营养的需求。说种植、说栽培,就是要依据规律,遵照需求,整出一个好的土体环境,并能及时足量地供给水肥,并通过一系列田间管理技术、措施辅助生长,保障发育,呵护成熟,实现丰产目标。可见,说栽培更贴切一些。(我替莜麦表达一下,“谢谢农民兄弟的栽培”,这样我们对“栽培”二字的理解会更深。) 一、栽培技术 (一)主体技术 1备足底肥 底肥是莜麦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以人畜粪尿包括秸秆垃圾与过磷酸钙化肥制的农家杂肥最好。好就好在既可满足莜麦对矿物营养的需要,又可补充有机质,增强土壤耐旱性。试验资料表明,在土壤N素营养不太缺乏的情况下可以不施N肥,通过亩底施农肥1000公斤内含30-50公斤过磷酸钙化肥即可满足亩产100-150公斤莜麦的营养需求。 2耕翻整地 说莜麦耐瘠耐旱那只是一种肤浅的认识,实践证明要实现丰产,土体深厚肥力较好的砂壤平地更容易一些。当然农田的基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改良是需要的,但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但是对轮到或准备种莜麦的地块,无论如何都必须进行耕翻整地,最佳的时期一般应在5月的上旬至5月的中旬,首先是通过耙磨蓄水养墒,其次是因春旱发生给等雨播种留足时间,一但有雨即可播种。总归是一个目的,为种子萌芽出苗创造一个上虚下实,水肥气热协调的良好环境。整地早,整地好,土壤水分得到养护,是形成齐苗、全苗、壮苗的基础。而对旱作来讲,这个基础仅仅是一个阶段性长相,还必须在耕翻整地的同时,施入足量的底肥,夯实丰产基础。 3选择良种 良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应与当时、当地、生产水平、生态条件相适应,因此一定要通过试验或种子部门推荐,慎重选择。在莜麦所用的各种生产资料中良种的增产作用最大,连同施肥,所有的技术措施都必须服从良种的种性和个体与群体相互协调的生产性能。因此认为良种在莜麦生产技术中占有绝对主导的地位是莜麦稳产增产的关键。 4晒种拌种 待播种子应提前出库晾晒,然后在播前按照使用说明用药剂拌种,常用的杀菌剂是福美霜。通过晾晒、拌种来提高种子发芽率并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也是一项辅助措施。 5测算播量 莜麦的分蘖力强,属密植作物,依靠群体获得产量,其构成因素为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而密植合理与否与品种的种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应以达到群体、个体生长发育协调为度。因此必须根据品种特性、土地生产力和二者的生产潜力,计划或制定出单产目标,然后确定基本苗,测算播种量。 亩播量(kg)计算公式如下: 计划基本苗数千粒重g0.001/1000发芽率%净度%田间出苗率% 一般地块,基本留苗范围在20-30万株/亩之间;亩播量以7-10公斤为宜。在此基础上应根据品种株高、分蘖力、成穗率、千粒重、土壤墒情、种子发芽率、种子净度和田间出苗率等确定产量目标、留苗密度进行播量微调。 6确定播期 高寒冷凉地区以秋莜麦为主,春草灭不尽时草荒也是个问题,而地温回升杂草萌发期与一般的播期范围正好有一个吻合点,因此我们提倡在5月中旬至5月下旬20天范围内(小满至芒种之间),依待播地块田间杂草萌芽露头为标志,随机确定播期,这样通过播种机具翻动土层杀灭一部分杂草,也是一项积极措施。而提高出苗率则主要以耕作措施来保证,要求耕翻整地质量高,尽量采用耧播和机播。 7科学追肥 科学追肥是旱地莜麦夺高产的保证:、N素化肥易溶于水而挥发,因此在目标产量100公斤范围内不提倡速效N肥做底肥,因为旱地莜麦拔节以前并不需要很多N素,在土壤内存储势必造成浪费,在严重春旱的年份反而会增加土壤浓度,更科学的施用莫过于追肥;、磷肥与农肥混合沤制可提高O5P2的有效释放,增强与土壤胶体的结合,达到充分而长效利用之目的;、旱作莜麦生产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水,其次才是肥。肥的作用依靠水来体现,水的作用随肥的存在而增强,因此我们强调遇雨追肥,主要在于协调水肥相互依赖的关系,提高速效N肥的有效利用。在莜麦生育各阶段,以拔节、孕穗、抽穗、开花阶段,水肥需求量最大。尤其是抽穗前后的几天对水肥的反应更敏感。因此我们提出把计划N肥用量集中追施在需水肥关键时期。但是自然降水往往不如人意、不尽作物之需。因此必须关注天气预报,看天、看地、看苗情,瞄准莜麦水肥临界期,采用分段施肥方法:拔节孕穗前遇雨追施25%、抽穗灌浆后期追施75%,原则上准备尿素10-15kg/亩待雨追施,无雨或一次降水5mm以下不追肥,一次降水5mm以上10mm以下少追,一次降水10mm以上全追。当然,这几个阶段始终无雨,追也枉然。这也是科学施肥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有效利用和产投权衡,把充分利用资源和尽可能降低成本结合起来。 (二)、配套技术 根据品种特性把栽培技术主体中施肥量、播种量、播种期等进行一些技术性调整,就是技术配套。通过配套的技术来源于品种的小区试验、区域试验和小面积生产示范,所得结果是可靠的,应用效果是肯定的,但要求使用者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理解。一般来说,新品种都有一个生育日数、株高、长相、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等特征特性介绍,适宜应用区域范围及需肥特点等,技术性指导建议,如何理解有必要解释给大家。 首先看适宜应用区域是否包括本区,如果有本区,还要看生育日数是否与当地的可生长期吻合,如没问题,继续看分蘖力强弱,成穗率高低和需水肥特点,根据营养需求确定施肥总量,参考生育日数确定播期,参考分蘖力、成穗率确定基本苗,测算播种量,对照检查与当地传统习惯有多大差异,与地块质量、土壤类型、肥力水平有多大出入,然后进行适当调整。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对于莜麦产量形成、品质改善、良种的增产作用最大,而配套技术就是针对品种而言,一个品种一个样,技术与品种栓的很紧。因此我们把莜麦栽培技术,相应于品种的配套技术和以后要讲的收割、晾晒、脱粒、精选等技术应用统筹归纳在莜麦生产技术中,成为相对独立的三组内容,就是要突出品种的位置,突出田间以外的技术发展趋势。 以下介绍几个品种,并以“坝莜1号”为例,加深对新品种简介和配套技术的理解。 适宜我县应用推广的良种有山西农科院品资所培育的“品燕七号”、河北张家口农科院培育的“坝莜一号”、吉林白城农科院培育的“白燕二号”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培育的“G5”等四个燕麦新品种。其中“坝莜一号”已在偏关县南堡子乡、尚峪乡大面积推广应用。 “坝莜一号”特征特性介绍及栽培技术要点: 该品系幼苗直立,苗色深绿,生育期90-95天,属中熟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举,株高100-110厘米,化稍率低。群体结构好,穗部性状好,周散型穗,短串铃,主穗小穗数20.7个,穗粒数57.5粒,穗粒重高达1.45克,籽粒椭圆形,浅黄色,千粒重24克,籽粒整齐,含余极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巧6%,脂肪含量为5.53%。该品种稳产性好,适应性强,抗旱抗倒性强,轻感黄矮病,一般亩产150公斤以上。该品种主要栽培技术是:适时播种。3月2025日播种。合理密植。瘠薄旱坡地播种量112.5120kg/hm2(7-8kg),保证基本苗300万株/hm2(亩20万);较肥旱坡地和旱滩地播种135150kg/hm2(9-10kg),保证基本苗345万株/hm2(亩23万);二阴滩地和坝头区播种量150165kg/hm2(10-11kg),保证基本苗375万株/hm2(亩25万)。施足种肥、及时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实行氮、磷配合施用种肥,当土壤速效磷含量在12.6mg/kg以下时,氮磷配比为1:2;土壤速效磷在12.625.Omg/kg时,氮磷配比为1:1;土壤速效磷在25.1mg/kg以上时,氮磷配比为2:1。于莜麦分蘖至拔节期结合中耕或乘雨追尿素75105kg/hm2(5-7kg)。 从以上品种介绍中可以看出,选定品种以后,大部分栽培技术都是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的。只要我们依序进行积肥沤肥、施肥整地、适期播种、中耕除草、把握时机遇雨追肥,莜麦丰产是有望实现的。(三)现代技术应用建议: 莜麦丰产已在田间决定,但离莜麦丰收还有一段距离,它包括及时收获、安全晾晒和脱粒、清选、留种、入库等。 莜麦一但离开大田就进入可控范围,本来是可以减少很多自然因素的影响,但在产区大部分农村,风干晾晒甚至脱粒(碾场)都在地里,靠自然风力清选留种,在公路上碾场、扬场是常见的事,药剂拌种没地方,籽粒晾晒也没地方,常常造成拌药不均匀、收获损失严重,产品质量低劣,商品率降低,价格不占优势,增产不能增收。而且在自留种质量上也不能保证,成为品种混杂、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当增加一些遮风避雨、风干晾晒设施和脱粒清选机具,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