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公开课特别经典ppt课件_第1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公开课特别经典ppt课件_第2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公开课特别经典ppt课件_第3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公开课特别经典ppt课件_第4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公开课特别经典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温故而知新,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两方面?2.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和食物网,.,作为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具有一定的功能。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一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二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三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引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1、能量是怎样输入到第一营养级的?2、第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一、能量流动的过程,.,草的能量是怎样得来的,光合作用,?,.,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供下一营养级摄入,草的能量的去向,?,.,1、小草的能量来自哪里?2、照射在草地上的太阳能如何被小草吸收?这些能量都被小草吸收了吗?光合作用3、小草吸收了太阳能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固定的太阳能,仅仅吸收1%左右。,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吸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还是照射到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分解者,遗体残骸,能量流经第一营养级示意图,.,3、兔子把草吃进肚子里,草中的能量都被兔子吸收了吗?4、兔子吸收了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不是。,.,(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同化作用: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过程。,细胞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异化作用:就是生物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异化作用中重要的过程。,.,在草原上,牛以草为食,屎壳郎(蜣螂)以牛粪为食,0,被牛同化的能量中约有多少流入屎壳郎?,.,3、兔子把草吃进肚子里,草中的能量都被兔子吸收了吗?4、兔子吸收了能量后,这些能量有哪些去向?,不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次级消费者摄入,呼吸,散失,遗体残骸,初级消费者同化,分解者利用,粪便,呼吸,散失,.,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示意图,摄入量=同化量+粪便,.,生产者(植物),呼吸,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呼吸,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呼吸,呼吸,分解者,呼吸,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全过程,可见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个营养级都有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太阳光能,化学能,热能(最终归宿),.,请观察:,请表述:图中的箭头A、B、C各表示什么含义?,A、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分解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太阳能,.,输入:,传递:,能量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散失:,各级生物的呼吸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能量以热能散失,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即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太阳能,能量的最终源头:,转化:,热能,太阳能,化学能,二、能量流动的过程,.,二.能量流动的过程,5.各营养级能量的去路有哪些?请以生产者(第一营养级)为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2.能量流动的起点和渠道是什么?,3.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4.各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又是什么?,思考并讨论:,.,请计算能量传递效率(输入后一营养级的能量与输入前一营养级的能量的比),13.5%,20%,单位(焦/厘米2年),96.3,18.8,7.5,分解者14.6,12.5,2.1,微量,未利用327.3,293,29.3,5.0,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呼吸122.6,.,单向流动:,自身呼吸作用消耗,分解者利用,暂未利用,13.5%,20%,96.3,18.8,7.5,分解者14.6,12.5,2.1,微量,未利用327.3,293,29.3,5.0,呼吸122.6,逐级递减:,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10%20%,不可逆向,不可循环,.,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的数据整理,13.5,20.1,能量在流动、转化后,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分解者分解及未被利用的能量总和是多少?,.,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生产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不循环,不可逆,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渐减少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遵循能量守恒定律!,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应尽量缩短食物链。有关能量的“最值”计算方法总结如下:选最短食物链知低营养级按20%计算求高营养级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获得能量最多,获得能量最少,.,例1、ABCDEF思考:如上食物网中,A为1千克1、C最多约为多少?2、C最少约为多少?,0.04千克,0.0001千克,.,选最长食物链知高营养级按10%计算求低营养级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需最少能量,需最多能量,同一食物链不同环节能量传递效率往往不完全相同,不涉及“最多”、“最少”,计算时不能按10%或20%,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的能量为Ma%b%c%。,提醒,.,例2、ABCDEF思考:如上食物网中,,若C增加1千克,则A最少需要消耗多少千克?最多又为多少?,25千克,10000千克,.,生命在等待中逝去请给我们一个“先吃鸡”的理由!,.,七嘴八舌,食物链越短,能量到我体内的越多,我活的时间就越长呀!,.,能量金字塔,单位时间内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的图形,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_。,越多,湖泊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四、金字塔种类:,能量金字塔,营养级,能量,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四、金字塔种类:,(1)能量金字塔,特点:,正金字塔形,象征意义:,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每一阶含义:,每一营养级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形状:,.,?,能量金字塔,如果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用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是不是也是金字塔形?如果是,有没有例外?,.,数量金字塔,人们对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生物成员作了统计:生产者(野草)5842424株;初级消费者(草原动物、昆虫)708624只;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吃昆虫的小鸟)354904只;三级消费者(肉食动物、吃小鸟的鹰)3只。,.,把各个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关系,用绘制能量金字塔的方式表达出来,一般是金字塔形。但也有特殊情况:,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例1若某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为24000kJ,则该生态系统的第三和第四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最多是()A.540kJ和81kJB.3600kJ和960kJC.240kJ和24kJD.960kJ和192kJ,D,.,例2在图中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海鸟每增加1千克,需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是_千克。,水棉水蚤甲壳类海鸟,125,.,课堂练习,.,1、下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及能量流动图解,回答:,图中D表示_。能量在逐级递减中,传递率按20计算,若狐获得的能量是8千焦,传递给狼的能量为_千焦,狼获得的能量中,草应供给这条食物链的能量为_千焦。图中各营养级通过A_作用被消耗,通过B_利用,而B又通过C_被消耗。,太阳能,1.6,200,呼吸,分解者,呼吸作用,.,C,.,3、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大小)(),ABCD,C,.,例3.某人捕得一条重2kg的杂食海鱼,若此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则该鱼至少需要海洋植物多少kg?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