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商周的兴替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 苏凤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本课是2016河北人民教育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第4课内容,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的夏商周的兴替。夏商周时期的政治演变,对于我国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后代的政治都有重大的影响。【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基本史实,知道夏朝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西周三代兴替的过程。2.知道夏、商、周在历史上的不同位置和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夏、商、西周兴替过程的观察,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统治者兴衰成败的共同特征,汲取可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夏朝建立与国家产生之间的关系;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课前准备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1、以中国古代朝代歌导入:利用多媒体出示中国古代朝代歌,学生齐读。教师做简单介绍:夏商周是中国的上古三代。而夏又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朝代。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夏商周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地位。2、第一板块:夏朝的建立学生自主预习这一节,并回答下面的问题:夏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重点讲解夏朝的建立为何标志着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学生回答明确:夏朝的建立者禹建立时间公元2070年都城阳城出示国家的概念,学生自主预习夏朝的建立这一目,一一对比国家的概念,自然得出结论。教师讲述: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取代伯益继承王位的经过。指出: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在此基础上,讲解禅让制与世袭制的不同,指出二者的本质区别,禹传启,家天下。禹开启了部落联盟首长向国王过渡的时代。出示夏朝疆域图,学生从直观上感知夏的位置为晋南豫西。展示二里头都城遗址,简单介绍国内外学者对夏朝存在与否的不同看法,介绍二里头文化还缺乏足够的直接的证据来证明其确为夏朝都城遗址。第二板块:商汤灭夏学生通过预习得知,夏桀暴政,而原处于夏统治范围的汤崛起,联合其他部落一起灭商。通过预习,找到商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重点讲解盘庚迁殷的原因及意义。学生回答明确:商建立的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亳(后迁都殷)建立者汤课件补充:商纣王的残暴统治对外征伐;修筑豪华宫殿;征收繁重的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第三板块:武王伐纣学生通过预习得知,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王倒行逆施,此时西边渭水流域的周国,在周文王的领导下,迅速发展起来。周武王联合众多小国,并任用周公、姜子牙辅政,于公元前1046年发动牧野之战,灭商。学生找出西周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学生回答明确:西周建立的时间BC1046年都城镐京建立者周武王重点讲解分封制。(讲解分封制产生的目的、内容、意义。)目的: 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内容:1、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古代君主的后代,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2、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可以全权管理国内的事务。但对周王有义务,需要向周王缴纳贡品,并服从周王调兵,还要定期到周王室朝见;3、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影响:1、利:保证周王室对地方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弊:当诸侯强大起来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学生认识到分封制实行的前提是周天子“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所有权,目的是“封建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因素-洞察及研究
- 全球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预测与机制研究-洞察及研究
- 非接触式电表监测技术-洞察及研究
-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洞察及研究
- 裂隙植被恢复技术-洞察及研究
- 餐费补充合同协议书模板
- 跌倒风险动态评估-洞察及研究
- 餐饮店铺代理合同协议书
- 量子量子比特优化-洞察及研究
- 废弃物处理标准化-洞察及研究
- 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六中、八中2024届数学高一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电子对抗原理与技术-计算题参考答案
- 外研版初中英语单词总表(7~9)年级
- 大众文化概论-课件
- 商业装修手册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化成熟度测评
- 股票k线图入门图解
- GB/T 15812.1-2005非血管内导管第1部分:一般性能试验方法
- 无轨运输安全操作规程
- 专升本英语统考试翻译技巧课堂教学课件2
- 除颤仪的使用及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