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25 / 28目录序 言1第一章 开发条件与目标2第一节 开发基础2第二节机遇和挑战2第三节 战略定位3第四节 开发思路和原则4第五节 空间开发格局和发展目标4第二章 海岸带功能分区5第六节海岸带功能分区5第三章 港口建设与发展7第七节 港口建设7第八节 提升港口综合功能9第四章 产业发展10第九节 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布局10第十节 临港产业发展与布局10第十一节 海洋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11第十二节 高效农业发展与布局11第十三节 传统优势产业发展13第五章 产业园区布局与建设14第十四节 产业园区布局14第十五节 产业园区建设15第六章 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15第十六节 综合交通运输建设与布局16第十七节 电网设施建设17第十八节 水利建设与布局17第十九节 通信设施建设17第七章 人口集聚与城镇发展18第二十节 中心城市发展18第二十一节 县(市)城区发展18第二十二节 临港城镇发展19第八章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19第二十三节 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19第二十四节 滩涂开发与利用19第二十五节 沿海重要资源保护20第二十六节 生态功能区建设20第二十七节 污染防治20第二十八节 环境管理21第二十九节 海洋灾害防治22第九章开发保障与规划实施22第三十节 加快开放步伐22第三十一节 制定完善扶持政策23第三十二节 实施重大战略工程24第三十三节 强化组织保障24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文本序 言江苏沿海地区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海开发的战略决策,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全省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意义重大。江苏沿海开发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市区以及赣榆、东海、灌云、灌南、响水、滨海、射阳、大丰、东台、海安、如东、通州、海门、启东等14个县(市)。沿海开发影响范围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全部区域。2005年,本区人口1712.74万,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2596.8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22.9%、27.7%和1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167元,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1.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5.9:50.7:33.4。加快沿海开发将使本区与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共同构建全省生产力布局的主体框架,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态势,促进苏中、苏北快速发展。编制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主要是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开发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规范开发秩序,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凝聚力量,形成共识,促进发展。江苏沿海开发总体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编制依据,充分吸收了江苏省沿海地区地质环境评价报告、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2006-2010)的相关成果,并与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等进行衔接。本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2015年为规划目标期,重点明确“十一五”期间的开发任务,是沿海开发的指导性文件,其空间布局要求具有约束性。 第一章 开发条件与目标第一节 开发基础1区位条件。战略地位重要,区位优势突出。本区位于我国沿海地区中部,是我国沿海、沿江、沿陇海线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南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拥有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是陇海兰新地区的重要出海门户;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2资源环境。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后备资源得天独厚。本区人均土地面积2.31亩,比全省平均水平多0.23亩;沿海滩涂面积1031万亩,约占全国的1/4;有近百万亩低效盐田,通过结构调整可用于其他产业发展。沿海潮流通畅,风速大,风力资源丰富。拥有亚洲最大的海岸滩涂湿地,具有调节气候、减缓风暴潮灾害和净化环境等功能。临海地带人口密度低,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2,开发空间较大。海岸类型多样,自然景观独特,拥有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和麋鹿自然保护区,多处可建深水海港。海洋生物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吕四渔场和海州湾渔场为全国重要渔场,海洋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第四位,是全国海洋资源富集区域之一。3产业基础。本区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农业比较发达,是我省重要的大宗农产品和水产品生产基地;工业初具规模,纺织、机械、汽车、化工等已成为主导产业;建筑业较为发达,旅游业特色鲜明,海洋产业在部分领域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4存在问题。发展定位不够明确,布局缺乏统一规划,港口、城镇、产业发展互动不够;建港条件不够优越,港口功能较弱,布局比较分散;产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关联度不大;临海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通达性较差;沿海城镇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带动力强的中心城市;沿海地区土壤盐碱度较高,淡水资源相对缺乏等。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5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中央作出的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科学判断。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重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长相对较快,能源和原材料消费需求将继续增加,大规模利用世界资源的趋势日益明显。本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拥有建设大型深水海港的条件,为国内能源资源的区际调动和国外资源的进口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将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资源进口、储备、加工基地。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和区域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将直接推动本区经济加快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连云港发展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国家明确长江三角洲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关于连云港的发展,温家宝总理指出:“连云港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陇海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是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搞好连云港港口建设任务重大、前途光明,要做好规划、加快发展”。环渤海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为江苏沿海开发提供了契机。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环渤海湾地区发展势头强劲。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我省沿海港口作为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国家进一步优化沿海港口功能定位和布局,东部沿海地区整体开发开放优势得到强化,为本区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沿海开发时机趋于成熟。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扶持苏北发展的政策和重点,苏北地区工业化显著加快;沿江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江海联动发展的态势越发明显;随着苏通大桥、沿海高速公路、新长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运营,本区与上海、苏南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专栏1:兄弟省市沿海开发情况简介近年来,沿海省市依托深水港口,加快布局临海产业,沿海开发步伐明显加快。在港口发展方面:上海洋山港到2020年将建成50多个大型集装箱泊位,年吞吐量预计可达到2500万标准箱以上。到2010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将超过3亿吨,集装箱超过1000万标箱。“十一五”期间,浙江省沿海港口规划投资244亿元,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82个,新增吞吐能力3.27亿吨,其中集装箱900万标箱。到2010年青岛港港口吞吐量达到3.2亿吨,集装箱运输1200万标箱。在临港产业发展方面:到2010年,浙江省环杭州湾石化产业销售额将超过2500亿元。“十一五”末,天津滨海新区将形成1亿部手机、1200万台显示器、160万件芯片和100万辆汽车、3000万吨炼油、120万吨乙烯、260万吨无缝钢管、1000万吨板材、100万吨高档金属制品的生产能力。山东青岛1000万吨原油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100万吨乙烯项目正在报批,35万吨芳烃竣工在即,并将形成318万吨载重吨造船能力。6沿海开发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和压力。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内土地、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增加了本区开发的成本;东南亚国家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加大了本区引进境外资本的难度;国内沿海大部分地区临海工业发展规模较大,港口发展处于较高平台,集聚要素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本区加快开发形成了较大压力。因此,在沿海开发过程中,必须创新开发模式,创新体制机制,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益,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开发之路。 第三节 战略定位7沿海开发的战略定位: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重要的旅游和生态功能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紧紧抓住本区和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和货物需求量不断增长的机遇,以连云港港和南通港等为主体,加快深水泊位建设,完善航空、公路、铁路、内陆水运、油气管网等衔接配套的集疏运体系,建立依托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和苏北地区、面向亚洲和太平洋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腹地型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新能源和临港产业基地:利用沿海丰富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风电、核电、液化天然气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有序布局火力发电。依托沿海港口,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石化、装备制造、物流等产业,形成临港产业基地。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海洋医药、海洋机械和海洋化工等特色产业,提高产业的规模化水平。积极发展高效、外向、生态、安全农业,提高优质特色农业的附加值。重要的旅游和生态功能区:利用本区沿海湿地规模较大的优势,发挥调节气候、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维护水系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建设若干个自然保护区,形成具有区际影响的湿地、鸟类迁徙和珍稀动物栖息等生态功能区。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海滨、湿地、海岛等特色旅游。 第四节 开发思路和原则8沿海开发的基本思路:按照建设大港口、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构建沿海经济带的总体要求,实施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开发,提高开发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沿海深水大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强中心城市和县城镇功能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使沿海地区成为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9沿海开发的原则:(1)坚持集约开发。对拥有深水港口的地区,实施节点开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临港产业布局,促进临港经济发展。推进城镇集聚发展,产业集中布局,资源节约利用,提高沿海开发的集聚效应。(2)坚持环保优先。优先考虑环保因素,把环境保护作为沿海开发的重要前提,创新开发模式,按产业链引导布局,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严把环保准入关口,努力降低和减少污染物排放。(3)坚持开放开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营造沿海开发的良好环境。(4)坚持互动开发。推进港口、产业、城镇互动,实施海洋与陆地、沿海与沿江、区内与区外、城市与农村联动,提高开发的整体效率。第五节 空间开发格局和发展目标10沿海空间开发格局: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的市区为依托,促进要素集聚,加快城市化进程;以沿海地区主要交通运输通道为纽带,进一步强化腹地产业优势,注重发展特色产业;以临近深水海港的区域为节点,加快布局临港产业,建设临港工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培育和壮大重点城镇,形成“三极一带多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三极”:重点加快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加强中心城市之间以及与周边城镇的联系,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以开发区为依托,以大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载体,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抓手,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一带”:依托沿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通榆河等主要通道,继续完善沿海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新能源、石化、车船、林纸、纺织、机械、特种装备等优势产业,积极建设高效外向农业和海洋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商务、产品市场等现代服务业,布局建设旅游和生态功能区,形成沿海产业、新型城镇和生态走廊。“多节点”:以可建深水海港的区域为重要节点,依托临海重要城镇,集中布局建设临港产业。重点建设连云港港主体港区、南通港洋口港区和盐城港大丰港区,适时推进南通港吕四港区、灌河口港口群、盐城港射阳港区和滨海港区等建设,实现港口、产业互动发展的新格局。11沿海开发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本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到2010年预期达到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00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000元和7000元以上,万元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按国家和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持续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到2015年,沿海地区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南融长三角、北联渤海湾、沟通中西部的重要经济带和江苏新的经济增长极。第二章 海岸带功能分区12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的交界地带,范围主要是海岸线向陆侧延伸10公里,向海侧延至6米水深线。江苏沿海海岸线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北支河口。从绣针河口至兴庄河口为砂质海岸,连云港西墅至烧香河北口为基岩海岸,其余均为粉沙淤泥质海岸。近海海域有广阔的辐射沙洲,内缘存在一些比较稳定的潮汐通道,为建设大型海港提供了有利条件。第六节海岸带功能分区13根据自然条件和开发现状,将海岸带依功能划分为港口工业区、海洋渔业区、盐田区、海洋保护和旅游区以及特殊功能区等。(1)港口工业区。本区可作港口开发利用的海岸主要分布在连云港灌河段、废黄河口附近和辐射沙洲内缘,共有港口岸线171.9公里,其中已利用岸线11.8公里,尚有160.1公里未开发利用。港口工业区的主要功能:建设临港产业,形成临港产业集中区。这类海岸线开发要坚持深水深用原则,通过大项目带动海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严格限制非临港类产业布局,提高沿海地区深水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港口工业区占用岸线控制在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20%以内。表1:沿海主要港区岸线资源条件港口名称建设条件连云港港属于基岩海岸,可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已用岸线7.6公里灌河口港口群有深水岸线10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盐城港滨海港区有岸线10公里,可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盐城港射阳港区可建1-3万吨级泊位盐城港大丰港区可建5万吨级以上泊位南通港洋口港区可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规划20万吨级深水航道南通港吕四港区可建5万吨以上泊位,规划10万吨级深水航道(2)海洋渔业区。本区沿海滩涂和浅海的大部分地区适宜海水养殖,养殖区分布较广,面积达300万亩以上。海洋渔业增殖区主要分布在前三岛、海州湾、开山岛、东沙、高泥、条子泥、腰沙、东元沙等海域。海洋捕捞区主要集中在海州湾渔场、吕四渔场和长江口渔场等。海洋渔业区的主要功能:海水增养殖、海洋捕捞和海洋水产品加工。发展的方向是调整并适当增加海水增养殖面积,提高海水养殖品种的附加值。国家中心渔港主要布局在启东大洋港渔港,国家一级群众渔港主要布局在如东小洋口渔港、连云港西连岛渔港、赣榆青口渔港、射阳黄沙港渔港,国家二级群众渔港主要布局在启东市蒿枝港渔港、如东刘埠港渔港、如东东凌港渔港、赣榆三洋渔港、赣榆响石渔港、赣榆柘汪渔港、射阳新洋港渔港等。规划建设的国家一、二级群众渔港主要有赣榆海头渔港、灌云燕尾港渔港、响水陈家港渔港、大丰斗龙港渔港、东台弶港渔港、海门东灶港渔港、通州新开河渔港、启东茅家港渔港、启东连兴港渔港等。(3)盐田区。本区盐田主要分布在绣针河口至临洪河口的青口盐场,临洪河口至灌河口的台北、台南、徐圩和灌西盐场,灌河口至王港口的灌东、三圩、响水和新滩盐场。盐田区的主要功能:突出制盐主体地位,提高单位产出效益。调整优化低产盐田建设用地结构,为临港产业集中区提供建设用地。近期重点调整连云港台北盐场和响水灌东盐场部分盐田,在临港产业集中区周围调整部分盐田。(4)海洋保护区和旅游区。海洋保护区包括海洋和海岸自然生态保护区、生物物种自然保护区以及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海洋和海岸自然生态保护区主要有:射阳、大丰、东台湿地与沼泽生态系统保护区、辐射沙洲汇聚流生态系统保护区、蛎蚜山牡蛎礁保护区、长江口北支湿地生态保护区;生物物种自然保护区主要有:前三岛鸟类保护区、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连岛植物物种自然保护区;自然历史遗迹保护区主要有:龙王河口羽状沙嘴保护区、海岛海蚀海积地形保护区、灌河口至翻身河口贝壳沙堤保护区、连云港古祭葬群、连岛古石刻和启东古海岸防护工程等。我省沿海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海州湾、中部海岸湿地和南部江海交汇区域。风景旅游区主要分布在秦山岛、东西连岛、前三岛、竹岛、羊山岛、丹顶鹤保护区、麋鹿保护区、圆陀角等;度假旅游区主要分布在海州湾、连岛、开山岛、废黄河口、大丰港、东台弶港、老坝港、新中闸和吕四等地。海洋保护区和旅游区的主要功能:保护海洋资源、湿地资源、生物物种和自然历史遗迹等,适度开发旅游资源。严格保全保护区面积,加大经济林带、生态隔离带、生态调节区建设力度,扩大生态面积。结合资源条件,顺应自然,适度发展旅游业。(5)特殊功能区。沿海局部海岸带还承担了尾水排放、倾废、军事、科研等特殊功能,这类区域面积较小。尾水排放口目前主要分布在沙旺河、临洪河、埒子口、灌河、中山河、淮河入海水道、扁担港、射阳河、新洋港、斗龙港、二卯酉河、王港河、川东港、东台河、梁垛河、新北凌闸、小洋口、东安闸、大洋港和蒿枝港等河口,以及原连云港碱厂、田湾核电站和双灯集团等企业直排口附近海域。实施集中处理,集中排放,调整布局,减少排放口。严格控制倾倒物数量,限定倾倒区域。第三章 港口建设与发展14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的日益密切,本区依托港口运输的货物生成量将不断增加。据初步预测,2010年,本区和直接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将超过650万标箱,其中近远洋集装箱量450万标箱;2015年将超过1300万标箱,其中近远洋集装箱量为1050万标箱。重点加快连云港港建设,推进南通港、盐城港主体港区以及地方专业港建设,整合港口资源,明确功能分工,增强沿海港口的综合竞争力。表2:沿海地区直接腹地集装箱生成量预测(万TEU)2010年2015年2020年地区远洋近洋内贸远洋近洋内贸远洋近洋内贸苏南5404452629736684371310661566苏中5041248759391197451苏北231911432919613826河南15012368368253186478298272鲁南28221932965合计7916303671490101268319771077920合计(1)251185105517344246667416354注:鲁南指山东的荷泽、济宁、枣庄可能分流到连云港港的预测量,合计(1)不含苏南地区。 摘自上海海事大学编制的江苏省海运发展规划研究中期成果摘要 第七节 港口建设15连云港港建设。连云港港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要围绕区域性国际枢纽港、集装箱干线港的定位,大力发展集装箱和大宗物资中转运输,进一步完善功能,带动经济发展。到2010年,总体吞吐能力达1.2亿吨左右,生产性泊位5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4个,集装箱专用泊位9个,集装箱突破400万标箱;到2015年,总体吞吐能力达2亿吨左右,集装箱600万标箱左右。表3:2006年世界各大港口吞吐量排名排 序港 口货物吞吐量(单位:亿吨)排 序港 口集装箱吞吐量(单位:万TEU)1上海5.371新加坡2479.22新加坡4.482香港2323.03鹿特丹3.783上海2172.04宁波3.04深圳1846.95广州3.05釜山1203.06天津2.556高雄970.07香港2.387鹿特丹969.08名古屋2.068迪拜892.39青岛2.09汉堡886.210大连2.010洛杉矶847.0优化港口布局。按照“一体两翼”五港区的总体发展格局,突出港区功能定位,优化港区布局。由墟沟、庙岭、马腰、旗台和大堤作业区组成主体港区,由徐圩、灌河港区组成南翼港区,由赣榆、前三岛港区组成北翼港区。主体港区以集装箱和大宗物资中转为重点,大力发展综合物流,形成以物资转运、商贸流通为主的核心港区;赣榆和徐圩港区以干散货、液体散货和散杂货为主,并预留集装箱运输功能;前三岛港区以石油运输为主;灌河港区以散杂货、化工品运输为主。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主体港区重点改造提升墟沟港区,快速突破旗台深水港区,加快建设庙岭、大堤集装箱港区。抓好大型专业化泊位建设,重点推进庙岭三期突堤集装箱码头、25万吨级矿石码头、30万吨级原油码头、液化天然气(LNG)码头等大型深水泊位的实施,确保在30平方公里港池内形成1000万标箱集装箱和亿吨货物吞吐能力。积极开发建设南北两翼港区大型液体化工、散杂货和修造船码头,支撑临港产业发展。16加快南通港建设。南通港处于长江、黄海交汇区域,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也是长三角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要以集装箱近洋航线运输和大宗散货中转、油气专用运输为主,把南通港建设成为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南通港洋口港区建设,重点建设人工岛和陆岛通道及码头工程,积极推进10万吨级专用码头和10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2008年洋口港区码头竣工投产。积极开发吕四港区,在围垦6平方公里基础上开工建设两座5万吨级泊位,抓紧开展规模开发前期工作。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整合沿江、沿海港口。重点建设南通港狼山港区三期和四期工程、南通港区改扩建三期工程等。2010年,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泊位1个,集装箱专用泊位1个,总体吞吐能力达到1.3亿吨,其中集装箱90万标箱;2015年,总体吞吐能力达到1.6亿吨左右,其中集装箱140万标箱。17加快盐城港大丰港区建设。大丰港位于江苏沿海地区中部,已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在大丰港两个万吨级码头的基础上,抓紧开展3.5-5万吨级石化、煤炭专用码头和多用途码头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强与货主企业、枢纽港口的合作,争取建设集装箱运输码头。18推进地方重要港口建设。盐城港射阳港区,扩大煤炭、散货码头的吞吐能力和集装箱中转能力;滨海港区,争取建设LNG码头,以及石油、矿石专用码头。积极推进灌河口整体开发,实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促进陈家港区、燕尾港区、堆沟港区发展。19加快深水航道建设。随着国际船舶大型化和深水化趋势日益明显,必须加快沿海港口深水航道建设,为建成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提供必要条件。重点实施连云港港15万吨级深水进港航道建设,并根据港口发展需要,实施30万吨级航道扩建工程;进一步加快南通港洋口港区等其他沿海港口(区)出海航道工程建设,提高航道等级。适时开展灌河口拦门沙整治,为盐城港陈家港区、连云港港燕尾港区、堆沟港区等港口开发创造条件。按港口发展需要,推进射阳河口拦门沙整治。专栏2: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的定位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充分发挥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的作用,为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布局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主,包括南京、南通、镇江等长江下游沿江港口共同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相应布局连云港、嘉兴、温州、台州等支线和喂给港口;以上海、南通、宁波、舟山港为主,相应布局南京等港口的进口石油、天然气接卸中转储运系统;以宁波、舟山、连云港港为主,相应布局上海、苏州、南通、镇江、南京等港口的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以连云港港为主布局煤炭接卸及转运系统;以上海、南通、连云港、舟山和嘉兴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港口组成的粮食中转储运系统;以上海、南京等港口布局商品汽车运输系统,以宁波、舟山、温州等港口为主布局陆岛滚装运输系统;以上海港为主布局国内、外旅客中转及邮轮运输设施。根据陇海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在连云港港适当布局进口原油、铁矿石接卸设施。第八节 提升港口综合功能20建设港口物流基地。配合连云港港和南通港的建设和发展,以促进货物周转、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货代、信息、电子商务有效集中集聚,在港口周边地区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基地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防止盲目圈地和乱占滥用土地。连云港港重点规划建设中云台区域性国际物流园区,形成连云港发展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同时在南通港和盐城港周围规划布局港口物流基地。21积极争取设立保税港区。充分发挥连云港和南通出口加工区政策优势,加快发展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在口岸、物流、加工、监管等方面完善功能,创造条件争取设立保税港区,重点培育国际中转功能、国际配送功能、国际采购功能、国际转口贸易功能和出口加工功能,不断提高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水平。22推动港口与临港产业联动发展。充分发挥港口和临港产业集中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临港产业集中区加工制造业、仓储和物流产业,提升港口商务、金融、船代、货代等服务功能,促进集中区产业链和港口服务业相互关联、有机结合、共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3完善港口“大通关”体系。全力推进港口信息化,建立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港口电子口岸建设步伐,全面建成电子数据交换(EDI)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现代化的港口通关模式,优化作业流程和通关环境,完善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24提高海运能力。积极引进国际著名海运公司和战略投资者,加快组建我省海运集团(公司),进一步增强揽货能力和开辟国际近远洋航线能力。第四章 产业发展第九节 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布局25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自然资源,适宜布局能源工业。重点发展风电、核电、液化天然气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到2015年本区总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左右。突出发展风电。充分利用本区风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的规模,在如东、启东、东台、大丰、连云区徐圩等地规划布局建设风力发电场,“十一五”期间形成150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加快发展核电。在完成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尽早开工建设3、4核电机组,积极推进建设江苏第二核电站的前期工作,力争到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推进液化天然气发电。加快建设如东LNG接收站,以此为基础,开工建设639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规划建设连云港LNG接收站和调峰电厂,支持连云港、盐城滨海规划建设液化天然气利用项目。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加快建设如东秸秆直燃示范发电项目,并在沿海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秸秆发电项目建设,形成一定规模的秸秆装机容量。有序布局火电。苏北沿海的吕四、洋口、大丰、射阳、滨海、陈家港等港口,具有建设燃煤火电的厂址条件。从电力中长期发展考虑,综合环境保护和煤炭供应等因素,全省的燃煤火电项目的建设将逐步由沿江转到沿海。在先期开发前期工作比较完善的陈家港电厂、吕四港电厂的基础上,逐步做好其他厂址的前期工作和规划保护。到2015年,新增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第十节 临港产业发展与布局26石化产业。以大型海港为依托,专业化工产业集中区为载体,全力推进重大石化项目建设,重点在连云港和南通沿海各布局建设一套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项目,加快推进连云港原油储备基地和年产600万吨重油裂解项目的前期工作;在盐城大丰、滨海等地布局石化产业。注重发展高附加值的石化后道产品,与沿江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上下游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到2015年,把本区建成新兴的石化产业基地。27车船产业。以盐城等地为基础,加快发展轿车、中高档客车和专用车等整车产品,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促进汽车零部件配套本地化,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群,到2010年,形成50万辆以上乘用车生产规模。重点建设南通船舶制造集中区,加快连云港和盐城沿海船舶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大型散装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高的远洋船舶;加快内河船舶结构调整,实施船型标准化,发展江海联运船舶;积极发展船用配套产品。到2015年,沿海地区造船能力达到1000万载重吨以上,将南通建成亚洲一流的远洋船舶修造基地。28林纸产业。依托沿海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与可造林土地资源,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林纸一体化工程的机遇,重点推进林业产业化。加快建立高效、优质的原料林基地,力争形成300万亩规模的速生丰产造纸林;积极发展造纸工业,依托南通的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档纸品和特种纸品,在连云港等地发展进口纸浆造纸;利用射阳、大丰等地滩涂丰富的芦苇和林业资源,逐步形成林纸浆、苇浆纸一体化生产体系。到2015年,把本区建设成为重要的造纸工业基地。29物流产业。发挥连云港港和南通港港口运输功能,加快建设以港口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发展国际物流为目标,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围绕主要货种,建设货运交易中心。大力发展港口专业物流,为本地发展服务。完善区域集疏运体系,建立各类综合性、专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形成现代化物流体系。到2010年,本区海运货物周转量达到5000亿吨公里左右,2015年达到20000亿吨公里左右,成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物流枢纽。30粮油加工业。连云港港和南通港承担着粮油等大宗货物的中转、仓储功能,加之本区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为发展粮油加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围绕市场消费需求,加快传统食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制造业升级,重点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注重发展粮油加工出口。到2015年,把沿海地区建成为特色鲜明的粮油加工及出口基地。 第十一节 海洋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31大力发展海洋渔业,加快发展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医药和滨海旅游等新兴产业,全面提高海洋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发展高效、外向、生态型现代海洋渔业。着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不断提高海水养殖产量在海洋渔业总量中的份额。重点发展鱼、虾、蟹、贝、藻类及海珍品养殖,建设一批高效外向特色海产品生产基地;加快苗种基地建设,形成有特色的苗种产业;调整海洋捕捞业,提高渔船装备水平,发展远洋渔业。到2010年,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产量之比由目前的1:1调整为2:3。注重提高水产品加工和海洋医药发展水平。大力发展海洋水产品加工,研发一批加工新技术及装备,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加工附加值。加大对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现有医药产品结构的调整,积极发展优势原料药,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促进滨海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形成独特的滨海旅游风光带,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沿海地区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连云港突出“山、海”风光特色和历史文化资源,强化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和海滨旅游城市的带动效应,大力发展文化观光和度假休闲旅游,成为我国东部休闲度假中心;盐城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依托东台湿地生态旅游等资源,综合开发沿海湿地、森林、盐文化和红色旅游,力争建成沿海国家生态旅游区和世界级的湿地生态旅游地;南通围绕江海自然景观特色,重点建设启东圆陀角自然风景区、吕四渔港风情区和如东南黄海旅游休闲区,打造独具江海情韵的“博物馆之城”品牌形象,逐步发展成为休闲度假胜地。第十二节 高效农业发展与布局32依托沿海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外向现代农业,实施一批高效农业工程,建成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以粮油、蔬菜、棉花、瓜果、中药材、花卉等为重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园艺业,推广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养殖业,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注重培育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创建沿海生态农业品牌。鼓励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增加附加值。依托南通、射阳、东海等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生态农业基地,积极推广生态种植、养殖。表4:沿海地区高效农业工程 南通南通市出口蔬菜出口基地面积100万亩,亩效益5000元以上。海安禽蛋全县家禽饲养量6000万羽。海安蚕桑建成全国一流的优质原料茧、高效蚕业基地。如东优质生猪发展规模养殖户4000户,年累计出栏40万头。海门山羊饲养量200万只,建设山羊精深加工企业5家。通州水芹水芹种植面积实现翻番。启东“四青”四青作物面积60万亩。 连云港连云港设施蔬菜面积38万亩,年总产值23亿元以上。赣榆蛋用鹌鹑饲养量达到4500万羽,实现产值10.2亿元。灌南优质瘦肉型猪饲养量160万头,年增收入1亿元以上。 东海出口加工山芋年产50万吨,实现总产值4.5亿元。灌云肉鹅肉鹅饲养量1200万只,增加产值4亿元。盐 城盐城市杂交稻制种种植面积增加到14万亩,总效益6亿元。东台西瓜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年收入15亿元以上。东台蚕桑面积发展到20万亩,实现年产值30亿元。大丰大蒜种植面积30万亩,总产值达8亿元。盐都稻田养蟹面积增加到10万亩,年产值达6.5亿元以上。 射阳药用菊花种植面积增加6万亩,年产值4.3亿元以上。滨海设施蔬菜设施栽培面积达21万亩,年产值12亿元。响水浅水藕种植面积发展到13万亩,总产值6.5亿元。亭湖出口红胡萝卜基地规模发展到6万亩,总收益达2.4亿元。 第十三节 传统优势产业发展33根据本区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在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临港产业、高效农业和海洋产业的同时,注重发展纺织服装、机械等产业,增强区域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纺织服装业。发挥本区棉花、蚕茧生产优势,利用国际纺织产业转移的契机,发展纺织服装业。围绕原料、面料、终端产品等环节,提高原料、高档面料生产技术水平,突破印染后整理技术瓶颈,重点发展品牌服装、装饰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提高产品档次。注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产业,突出发展高档纺织和服装服饰业,努力形成名牌效应和规模效应,把南通、盐城建成国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纺织服装基地。机械产业。积极利用国家将我省沿海地区确定为全国风力发电基地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国产化步伐,同时结合本区秸杆资源的优势,发展秸杆发电设备,争取成为全国秸杆发电设备制造业基地。积极开发新型农业机械、海产品加工设备、园林机械、输变电设备、医疗器械、纺织机械等。强化产业配套和行业合作,加快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增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作用。第五章 产业园区布局与建设34产业园区是沿海开发的重要载体。按照“三集中”的原则,禁止在产业园区以外区域布局新的工业项目,提高工业发展的集中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临港产业特色,吸引产业、企业、项目落户,设计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产业园区开发的新模式。第十四节 产业园区布局35经济开发区。本区经国家和省批准的各类经济开发区共27个,其中连云港9个、盐城8个、南通10个。要按照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36海洋经济集中区。重点建设赣榆、大丰和吕四海洋产业集中区,集中发展海水增养殖、苗种培育、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医药、海洋化工以及海产品贸易等,提高海洋产业发展水平。37物流园区。充分利用连云港港、南通港等综合性海港的运输和仓储功能,建设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国际物流基地。利用盐城港大丰港区和其他港区,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随着航空运输的发展,适时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加快建设保税物流园区,在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区域和大型产品交易市场中规划建设各种功能的物流园区。38临港工业集中区。充分利用连云港和南通出口加工区的优势,加快发展加工工业,争取设立盐城出口加工区,增强临港产业发展优势。燕尾港镇、堆沟港镇、陈家港镇、滨海港镇、黄沙港镇、裕华镇、长沙镇、吕四港镇等临港城镇,注重引进大项目,规划建设临港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重化工、林纸、粮油加工等临港工业,延伸产业链。表5:沿海地区开发区一览表名称级别主要产业 南 通江苏南通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江苏如东经济开发区省级纺织、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江苏南通崇川经济开发区省级橡胶制品、机械、通讯设备江苏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省级光机电一体化、医药、化工江苏启东经济开发区省级仪器仪表、纺织、医药江苏通州经济开发区省级纺织、医药、电子江苏海门经济开发区省级纺织、机械、化工江苏海安经济开发区省级通讯设备、纺织、机械江苏海门工业园区省级纺织、机械 连云港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连云港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江苏连云港化工产业园区省级精细化工江苏连云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电子、新材料、精细化工江苏灌云经济开发区省级医药、纺织、电子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省级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纺织江苏海州经济开发区省级机械、纺织、电子江苏连云经济开发区省级食品、机械、服装江苏赣榆经济开发区省级服装、生物医药、电子盐 城江苏盐城经济开发区省级汽车零部件、纺织、机械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省级纺织、机械、化工江苏亭湖经济开发区省级汽车零部件、电子、机械江苏响水经济开发区省级木材加工、金属制品、纺织江苏盐都经济开发区省级纺织、机电、农副产品加工江苏东台经济开发区省级纺织、机械、新材料江苏大丰经济开发区省级纺织、机械、食品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省级纺织、机械、化工第十五节 产业园区建设39按产业链引导布局。以产业链为基础,进一步突出产业链的延伸、耦合、配套,形成上下游企业相邻布局的产业布局模式。突出生产服务业企业和工业企业的相互衔接,引导企业合理布局,形成原料和产品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快捷便利传送的生产方式。在临港产业集中区中,必须按照产业链布局模式进行开发,通过大幅度降低进区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临港产业整体竞争力,创造临港产业集中区产业链布局发展的新模式。40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在临港产业集中区建设中,按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形成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资源利用循环链,从根本上降低消耗、减少排放。在能源、化工、造船、林纸、粮油加工等行业建设一批“零排放”试点示范项目,争取建成若干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41高起点编制建设规划。按照新的产业园区发展模式,规划园区内部的功能布局,强化相关联的企业集中、合理布局,将园区建设纳入城镇与港口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密切与城镇、港口的联系,做到生产与生活相配套、工业与服务业相衔接。42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形成公共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规划建设园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在加快园区内道路、供电、供气、供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同步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信息化、培训、技术平台等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为园区开发和建设的支撑能力。第六章 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43沿海开发必须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目前,本区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进,沿海高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建减震隔声板施工方案(3篇)
- 南水北调排水孔施工方案(3篇)
- 甘肃活动策划质量保障方案(3篇)
- 塑料喷泉施工方案(3篇)
- 哈尔滨道法考试题库及答案
- 防疫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插花初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第一模拟考试(一模)思想政治题库及答案
- 心协面试题目及答案
- 未来网络技术发展系列白皮书(2025) 中国移动云智算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白皮书
- 中深层地热综合零碳能源实践
- 2025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K建筑公司市场营销策略优化研究与实践探索
-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 文化场馆场地运营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机械设计与制造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护理事业十五五发展规划(2026-2030)
- 软件行业项目开发进度管理与控制预案
- 纤维板行业市场现状调研2025年前景走势报告
- T/SHWSHQ 02-2019医院建筑合理用能评价导则
- 新媒体运营学习心得体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