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血液,胡志苹,医学生理学教研室,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血液的功能,1运输功能2缓冲酸碱功能3维持体温相对恒定4生理止血功能和机体防御功能,一、血液的组成,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浆的功能,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2结合蛋白;3载体功能4参与凝血-纤溶的生理性止血过程5抵御病原微生物6营养功能,(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测定方法抗凝;比容管;离心,二、血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循环血量、补充循环血量,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8%,即70-80ml/kg。,.,三血液的理化特性(一)血液的比重全血比重:与红细胞数量有关血浆比重:与血浆蛋白含量有关,(二)血液的粘度粘度: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间的摩擦形成血液粘度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三)血浆渗透压1渗透现象与渗透压半透膜是一种只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的膜结构。所有的细胞膜以及毛细血管壁都属于生物半透膜。渗透:水分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溶液转移的现象。渗透压:指半透膜一侧的溶质颗粒对半透膜别一侧水分子的吸引力,即“吸水力”。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内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溶质颗粒数量成正比,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及大小无关。,渗透现象与渗透压,2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其作用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形成,主要是Na+,Cl-。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主要是白蛋白。作用: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及血容量,等渗,高渗,低渗,(四)血浆的pH7.35-7.45取决于血浆中HCO3-/H2CO3的比值,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与多向分化的能力。,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造血:各类造血细胞的发育、成熟的过程,(一)红细胞的数量与形态1数量正常成人:男性(4.55.5)1012/L女性(3.84.6)1012/L2形态结构:双凹圆碟形,无核,二、红细胞生理,3血红蛋白,贫血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选择通透性、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1)红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CO2、O2、尿素可自由通过负离子如Cl-、HCO3-较易通过Na+、K+难通过:低温贮存,K+浓度(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临床使用红细胞沉降率评价,2红细胞的功能:运输O2和CO2;缓冲酸碱,(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指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影响悬浮稳定性的因素,.,(三)红细胞的生成调节,1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基本原料:蛋白质和铁辅助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1)维生素B12吸收与内因子有关,运输与转钴蛋白结合,增加叶酸在体内的利用率。(2)叶酸维生素B12活化后参加DNA的合成。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都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铁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95来自体内铁的再利用。缺铁,使合成血红蛋白不足,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爆式促进激活物、EPO、雄激素(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由肾皮质管周细胞产生,对组织中氧分压的降低敏感促进生成过程各时期红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图3-3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2)雄激素促进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生成;直接作用于骨髓,促进骨髓红细胞的生成及释放。,四血小板生理血小板体积小,无核,双面微凸圆盘状,有伪足而呈不规则形状。(一)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正常值:(100300)109L功能:维护血管壁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1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称为血小板的粘附。,(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2释放血小板受到刺激后,将贮存在致密体、-颗粒或溶酶体内的许多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血小板释放。,.,3聚集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4收缩与收缩蛋白有关。类似肌肉收缩蛋白系统。,5吸附吸附凝血因子,增加局部凝血因子浓度。,.,(三)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由成熟的巨核细胞胞质裂解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受血小板生成素(TPO)调节。,(四)血小板破坏,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会自行停止的现象。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挛缩血小板血栓的形成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第三节生理性止血,血管损伤血管内皮下组织血管收缩5-HT、TXA2血小板激活凝血系统激活(粘附、聚集、释放)血小板止血栓纤维蛋白形成(初步止血)血凝块形成(有效止血),二、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2凝血过程,1凝血因子,.,(一)凝血因子,1F是Ca2+,其余均为蛋白质,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2丝氨酸蛋白酶包括F、F、F、F、F、F、前激肽释放酶;激活后能对特定肽链有限水解。,.,3辅助因子F、Ca2+、F、F、高分子激肽原,4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F、F、F、F含r-羧基谷氨酸,和Ca2+结合暴露磷脂结合部位。,5F须与F结合才能作用;F存在于血管外,脑、肺、胎盘中含量高。,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激活物,1凝血酶血激活物的生成,2凝血酶的生成,3纤维蛋白的生成,(二)凝血的过程,完全由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参与完成。启动方式血液与异物表面的接触。异物表面除正常、完整血管壁以外的任何接触面都是异物表面。,内源性途径(内源性凝血),1凝血酶血激活物的生成,启动方式血管破损,组织因子与血液接触aF与F形成1:1复合物;bF提供磷脂表面,必须有Ca2+参加;cF可提高Fa的催化效率。,1凝血酶血激活物的生成,(外源性凝血,血管外F参与),外源性途径,外源性凝血细胞损伤组织因子(TF)Ca2+,凝血酶原激活物,aaCa2+组织因子磷脂表面,凝血酶原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凝血酶的作用:水解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可激活F、F、F、F、F及F;活化血小板以提供磷脂表面;激活蛋白C系统,从而灭活Fa、Fa。,小结1血液凝固过程是一个瀑布式的连锁反应,凝血因子相继激活,最终生成纤维蛋白2血液凝固过程中,只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时,有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两种形式。此后,两条途径归于统一,以相同的方式生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3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都必须有凝血因子进行催化的场所磷脂表面,同时都必须要有Ca2参与。4调节蛋白F、F使反应过程加速。,.,(三)血液凝固的控制,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1)屏障作用,PGI2、NO、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2)分泌多种活性物质抗凝,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抗凝血酶、凝血酶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2.纤维蛋白、血流及单核细胞的作用,(1)纤维蛋白的吸附,(2)血流的稀释,(3)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抗凝血酶:肝脏、血管内皮生成。作用:灭活Fa、Fa、Fa、Fa、Fa机理:分子中的精氨酸残基与凝血因子活性部位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肝素可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3.生理性抗凝物质,.,(2)蛋白质C系统,包括蛋白质C、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S、蛋白质C的抑制物。蛋白质C由肝脏合成需VitK,蛋白质S是辅助因子。作用:灭活Fa、Fa;抑制F、凝血酶原的激活;促进纤溶。,.,由小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抑制外源性凝血过程及Fa-TF对F的激活。,(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TFPI,Fa,(-),Ca2+,FaFa,Fa-Fa-TFPI-Fa,变构,(4)肝素,由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产生,肺、心、肝、肌肉含量丰富。作用:间接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增强蛋白C的活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三、止血栓的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分解液化的过程,纤溶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一)纤溶酶原的激活,(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一)纤溶酶原的激活,纤溶酶主要由肝脏生成,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3.激肽释放酶、Fa,2.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激活物,甲状腺、肺、子宫、肾上腺含量高,纤溶酶的作用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解凝血因子F、F、F、F,.,(二)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可溶,抗凝,.,(三)纤溶抑制物,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2.2-抗纤溶酶,内皮细胞生成灭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尿激酶,肝脏生成;灭活纤溶酶,.,内皮细胞激肽释放酶Cl抑制物tPAuPA尿激酶原PAI-1纤溶酶原纤溶酶2抗纤溶酶2巨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第四节血型与输血原则,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其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原红细胞膜上特异性蛋白质或糖脂,在凝血反应中起抗原作用,凝集素与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二、红细胞血型,(一)ABO血型,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B将血液分为种血型:A型、B型、AB型、O型,1.ABO血型的分型,最重要的亚型:A1亚型、A2亚型,.,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ABO血型系统中各种血型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红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或糖脂上所含的糖链,2.ABO血型系统的抗原,.,ABO血型的鉴定,.,(二)Rh血型系统,1.Rh血型的发现与分布,2.Rh血型系统的抗原与分型,Rh抗原种类多,D、E、C、c、e种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Rh阳性血型红细胞膜表面含有D抗原Rh阴性血型红细胞膜表面无D抗原,.,意义Rh阴性血型者的输血;Rh阴性妇女的妊娠与分娩。,3Rh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特点人血清中不存在天然的抗Rh抗体Rh系统的抗体是不完全抗体IgG分子小,可透过胎盘。,本章重点1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及胶体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及血沉3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红细胞生成的调节4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功能5内源性凝血系统与外源性凝血系统6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思考题1从生理角度试述慢性肝病后期(如肝硬化)的病人为何易于出血?献血对人体有害吗?型女性与其他型(如型)男性结婚,以及h阴性女子与h阳性男子结婚是否可能产生新生儿(或胎儿)溶血,为什么?,第一聚集时相:可逆,能迅速解聚。第二聚集时相:不可逆,聚集后不再解聚。致聚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因素。(1)ADP:引起血小板聚集的最重要物质,尤其是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ADP聚集时相与ADP的剂量有关。耗能,须Ca2、纤维蛋白原参与。,3聚集,.,(4)凝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小学交通安全应急预案10篇
- 海洋生物种群遗传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教育合同
- 读书相关面试题目及答案
- 口腔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 校园里的一处景物
- 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含解析)
- 培训讲师的基本知识课件
- 绿色按摩技术的应用
- 2025年跨境电商电子元器件交易与物流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车牌租赁与深度保养维护合作协议
-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63课件
-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讲座
- 2025年职工技能大赛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邮政集团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规范大件运输管理制度
- 药学处方审核培训
- T-MSC 005-2024 灵芝孢子油生产加工技术规范
- 职业院校班主任辅导员培训
- 贸易意向合作协议书范本
- 校园活动讲安全
- DB37T 5230-2022 岩棉复合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