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一年级小学生的经典数学故事【三篇】_第1页
讲给一年级小学生的经典数学故事【三篇】_第2页
讲给一年级小学生的经典数学故事【三篇】_第3页
讲给一年级小学生的经典数学故事【三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给一年级小学生的经典数学故事【三篇】从蜘蛛想到的 笛卡尔是法国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兴趣很广泛,取得了很多成绩,比如哲学、物理学、数学等等。我们今天就说说他的数学成就,就是他对解析几何学的贡献。 笛卡尔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就丧母,父亲非常溺爱他。他身体不好,父亲就和学校商量,每天早上晚点儿起床,好多休息一会儿。后来,笛卡尔就养成了在床上沉思的习惯。据说,笛卡尔的很多发现都是早上在床上思考得到的,这里面就包括解析几何。 有一次,笛卡尔生病卧床。这又是他思考问题的好时机。身体躺在床上休息,脑子可没闲着。这些日子,他正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着:代数里面的方程啊什么的都是抽象的,而几何里面的图形却是很直观的,要是能把数和形结合起来,在代数和几何之间架设一座桥梁,那该多好啊!不过,这座桥在哪里呢?在哪里呢 突然,他看见屋顶上的一只蜘蛛拉着丝垂了下来。一会儿,蜘蛛又顺着丝爬了上去,在屋顶上左右爬行。 笛卡尔看到蜘蛛的表演,突然大受启发。他想,能够把蜘蛛看作一个点,他在屋子里上、下、左、右运动,能不能用数字,把蜘蛛在某一个时刻的位置表示出来呢?他又想,屋子里相邻的两面墙,再加上地面总共能够交出三条直线,如果把地面作为起点,把交出的三条直线作为三个数轴,那么空间中任何一点的位置,不就能够在这三根数轴上,找到的三个对应的有顺序的数字来表示了吗? 传说未必可信,但是笛卡尔的功劳是不容怀疑的。1637年,笛卡尔出版了几何学这本书。在书中,他把坐标系引入了几何学,将几何和代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此,很多抽象的代数问题和繁复的几何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后来牛顿把这门数学分支命名为解析几何学。 【篇二】算盘的起源与普及 算盘究竟是何时何人发明的,现在无法考察。但是它的使用应该是很早的。东汉数学家数术纪遗载: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北周甄鸾注云:刻板为三分,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各当一。可见汉代即有算盘,但形制于近日不同。不过,中梁以上一珠当五,中梁以下各珠当一,则与现代相同,又据徐岳说,他的老师刘洪曾问学于道家天目先生,天目即赠传授珠算之法,可见至迟在东汉已经出现算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算盘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元代学者刘因(12491293年)撰写的静修先生文集里。在元曲选无名氏庞居士误放来生债里也提到算盘。剧中有这样一句话:闲着手,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公元1274年,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里,1299年朱世杰在算学启蒙里都记载了相关算盘的九归除法。公元1450年,吴敬在九章详注比类算法大全里,对算盘的用法记述较为详细,张择瑞在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算盘,可见,早在北宋或北宋以前我国就已普遍使用算盘这个计算工具了。 我国的算盘由古代的筹算演变而来。筹算就是使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实行运算。唐代末年,已见筹算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产生了筹算的除法歌诀。15世纪中期,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因为算盘普及,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久的珠算书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 算法统宗是一部以珠算应用为主的算书。全书共17卷,有595个应用题,多数问题摘自其他算书,但所有计算都改用珠算。书中载有算盘图式和珠算口诀,并举例说明如何按口诀在算盘上演算。其中开平方和开立方的珠算法是程大位首先提出来的。书末附录算经源流记载了宋元以来的51种数学书名,其中绝大部分已失传,这个附录便成了宝贵的数学史料。因为珠算口诀便于记忆,使用又简单方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 随着算盘的使用,人们总结出很多计算口诀,使计算的速度更快了。这种用算盘计算的方法,叫珠算。在明代,珠算已相当普及,并且出版了很多相关珠算的书籍,其中流传至今,影响的是程大位(15331606)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算盘的出现,被称为人类历计算器的重大改革,就是在电子计算器盛行的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 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但是古老的算盘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各行各业都有一批打算盘的高手。使用算盘和珠算,除了运算方便以外,还有锻炼思维水平的作用,因为打算盘需要脑、眼、手的密切配合,是锻炼大脑的一种好方法。 【篇三】隔墙算题 明朝大数学家程大位,从事商业,终日奔波于大江南北,集市商行,每遇到相关数学轶闻就马上记录下来。 有一次,一天劳碌下来,程大位与两位伙计住到了洛阳郊外的一座来客栈,住进朝北的两间客房。店主笑脸上迎端上香喷喷的饭菜,程老刚要用饭,忽听得东边和西边此起彼伏地吵嚷起来,程老对二人说:“你们去看看他们为什么这样叫嚷,弄得四邻不安?” 伙计甲回来说:“他们是众人分银,要是每人分七两多出四两,每人九两就少半斤,一直争执不休。” 伙计乙回来说:“西边是一伙买绫罗绸缎的商人,他们商量分绫,每人分六匹少四匹,每人分四匹正好相当,也是争执不下。” 程老听罢哈哈大笑:“今天他们分银分绫自有调处,我的收获也不小,现在你们痛痛快快地吃完饭,我写两道算术诗给他们留下,让以后来往住店的人解解算谜。”第二天,他们走后,墙上留下程老的两道算谜: 1.隔墙猜客。 隔墙听得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七两分三多四两,九两分三少半斤。(注:古制1斤=16两) 2.分绫求人。 隔墙听得客分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