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幻灯片_第1页
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幻灯片_第2页
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幻灯片_第3页
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幻灯片_第4页
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霉菌毒素对奶牛的危害,1,霉菌毒素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上25%以上的谷物受霉菌毒素的污染(联合国粮农组织,1985),霉菌毒素,2,2020-04-29,霉菌毒素,谷物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称为霉菌毒素;霉菌的种类:毛霉、根霉、毛壳霉、曲霉、青霉、镰刀菌等;霉菌生长的条件:易于获得的碳水化合物(如谷物)、充足的水分(湿度85%以上)、氧气、适宜的温度(12-25)。,3,2020-04-29,霉菌毒素,霉菌毒素是偶尔产生的,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某些地区被认为是某些特定霉菌毒素的高发区。环境和管理可影响霉菌毒素的产生和动物接触霉菌毒素。一种霉菌或毒株可产生几种不同的毒素,而一种毒素也可由几种霉菌产生。,4,2020-04-29,玉米赤霉素赭曲霉素呕吐毒素T2毒素,黄曲霉毒素,温暖湿润地区,巴西阿根廷秘鲁印度东南亚非洲澳大利亚,湿冷地区,加拿大美国中国北部北欧西欧,5,2020-04-29,霉菌毒素的地理分布,黄曲霉毒素分布最广,常见于温暖湿润地区巴西,阿根廷,秘鲁,印度,东南亚,非洲,澳大利亚在湿冷地区,多为玉米赤霉素,赭曲霉素,呕吐素,T2毒素存在加拿大,美国,中国北部,北欧,西欧由于交通运输发达,霉菌毒素分布已失去界限印度南部高温高湿,饲料中仍发现有赭曲霉素和T2毒素,6,2020-04-29,霉菌毒素至少有400种,对奶牛有影响的主要有黄曲霉毒素(Afla)、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T-2毒素、付马毒素、赭曲霉毒素(OTA)以及烟曲霉毒素(FUM)。谷物在田间生长、收获、储存、加工和饲喂的过程中都有可能感染霉菌从而导致霉菌毒素的产生。霉菌孢子在环境中大量存在,当谷物在田间生长时感染霉菌,就会导致减产、品质下降和霉菌毒素污染。,FeedContamination,7,2020-04-29,毒素存在的谷物,8,2020-04-29,谷物,Concentrates玉米(DON,ZEN),小麦(DON;ZEN),棉籽(T-2)毒素存在于玉米/牧草/苜蓿青贮!,谷物污染,DON-脱氧雪腐镰刀烯醇ZEN玉米赤霉烯酮AFB1黄曲霉毒素B1T2-Toxin,9,2020-04-29,霉菌毒素对奶牛影响,拒食或干物质采食量降低;降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扰乱机体正常代谢过程;改变内分泌或外分泌系统;免疫抑制,10,2020-04-29,霉菌毒素在反刍过程中的路径,霉菌毒素存在于牧场中,11,2020-04-29,霉菌毒素引起的高发病有:,酮病,脂肪肝综合征乳房炎胎衣不下,子宫炎不孕(highbreedingindex)真胃变位,毒素对奶牛的影响,Vet.Med.Univ.Munich,Germany,12,2020-04-29,霉菌毒素引起的高发病有:,蹄病,毒素对奶牛的影响,13,2020-04-29,DON-脱氧雪腐镰刀烯醇ZEN玉米赤霉烯酮AFB1黄曲霉毒素B1T2-Toxin,ZEN不规律的发情受胎率低卵巢囊肿胚胎损伤,T2-Toxin,DON,AFB1胃肠炎肠道出血瘤胃功能损伤腹泻酮病,DON蹄叶炎,T2-Toxin,DON采食量减少低产奶量低饲料利用率,AFB1,T2-Toxin,DON牛奶污染产奶量下降乳房炎,毒素对奶牛的影响,14,2020-04-29,霉菌毒素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黄曲霉毒素M1(牛奶)赭曲霉毒素A(肉类)烟曲霉毒素B1(肉类),15,2020-04-29,2009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百奥明公司对送检的49份TMR样品进行了黄曲霉毒素(Afla)、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烟曲霉毒素(FUM)和赭曲霉毒素A(OTA)检测和分析,结果。,霉菌毒素分析结果,百奥明2009、2010年TMR样品霉菌毒素调查,16,2020-04-29,TMR样品霉菌毒素共存情况,从图可以看出,14%送检样品中至少存在一种霉菌毒素,53%送检样品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霉菌毒素,考虑到霉菌毒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动物摄入多种毒素的情况值得关注。,17,2020-04-29,导致免疫抑制的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呕吐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对机体免疫机能影响的严重性按顺序排列,18,2020-04-29,黄曲霉毒素对所有动物的损伤,损害肝脏和淋巴腺降低采食量免疫抑制四肢无力,19,2020-04-29,玉米赤霉毒素对奶牛的影响,当饲料中毒素含量增高:乳腺肿大泌乳量下降持续发情不孕流产,20,2020-04-29,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镰刀菌属,类雌激素的代谢产物,产生于青贮饲料、玉米及其它谷物,如大豆、小麦、大麦、燕麦、高梁、芝麻籽、干草;从化学上来讲,玉米赤霉烯酮的结构与雌二醇相似,能够与细胞受体结合,引起雌激素效应、发情期异常。摄入的玉米赤霉烯酮在瘤胃中有90%转化为-玉米赤霉烯醇(相当于10倍剂量的雌激素),很少一部分转化为-玉米赤霉烯醇,毒性降低(Schatzmayr,2005;Rodrigues等,2009)。,21,2020-04-29,畜禽养殖业的主要霉菌毒素及其危害,22,2020-04-29,霉菌毒素之间相互作用,1+12协同或增加,23,2020-04-29,霉菌毒素之间相互作用,24,2020-04-29,晾晒?脱霉剂?物理吸附+化学灭活+酶制剂降解?仅仅去除霉菌毒素还远远不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