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理论与薄膜生产ppt课件.ppt_第1页
摩擦理论与薄膜生产ppt课件.ppt_第2页
摩擦理论与薄膜生产ppt课件.ppt_第3页
摩擦理论与薄膜生产ppt课件.ppt_第4页
摩擦理论与薄膜生产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薄膜材料的摩擦系数及其影响因素,1,摩擦学相关定义,摩擦力(friction):当两接触构件间存在正压力时,阻止两构件进行相对运动的切向阻力。摩擦系数(coefficientoffriction,COF):阻止两物体相对运动的摩擦力对作用在该两物体接触表面的法向力之比值。,2,摩擦力的来源,因此,摩擦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凸峰与另一面接触的粘着力,二是凸峰与另一面凹峰的交错阻力。,接触面分子间的内聚力产生了摩擦,3,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表面的粗化对于摩擦系数的影响是双向的,即既可以降低也可以增大。这是由于表面粗化的结果,一方面减少了接触面积,降低摩擦系数,另一方面是增加阻碍滑动的效果,使得摩擦系数增大,两种效果的存在,视哪个占主导。,很粗糙的表面,4,薄膜材料中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1、工艺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2、原料对于摩擦系数的影响3、润滑剂的使用4、开口剂的使用5、薄膜材料的使用温度,5,工艺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薄膜生产中主要参数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实际上,工艺参数和原料、添加剂比起来,作用小得多。工艺人员很少以调节工艺参数的方式来改善薄膜的摩擦系数。,6,生产原料对于摩擦系数的影响,原料性能对于摩擦系数的影响,7,润滑剂对薄膜摩擦系数的影响,内润滑:能促进基体大分子链或链段相对运动,从而改善物料流动性。外润滑:与基体基团相容性差的极性有机化学品,在布朗氏运动作用下,这些分子迁移至薄膜表面形成一层油性表面,而起到改善薄膜表面性能的润滑作用,降低了摩擦系数。,常见的润滑剂的润滑机制,8,开口剂对薄膜摩擦系数的影响,造成薄膜粘连的原因:一:真空密合状态,不易分开;二:膜层距离近,分子间范德华力,膜层相互吸附粘连;三:分子热运动,大分子链之间的互相缠绕;四:低分子扩散到表面,受热受压后形成粘连。事实上造成薄膜开口困难的原因是以上多者共存的,开口剂的加入改变了薄膜的表面结构,从而改变了摩擦系数。尤其是有机开口剂的加入,可以在薄膜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膜,降低薄膜的摩擦系数,使膜层之间能够产生滑动,进一步改变摩擦系数。,9,开口剂对薄膜摩擦系数的影响,10,高温使用条件对薄膜摩擦系数的影响,薄膜的摩擦系数是在23下测得的,但是大多数的下游印刷生产实际工作温度,一般都高于50。温度的升高,对于薄膜的摩擦系数由较大影响,所以在薄膜生产中应该考虑摩擦系数的变化余量。,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11,总结,薄膜的摩擦系数与生产原料、添加剂、工艺参数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在具体的生产实践过程中,既要考虑摩擦系数的最优化,又要考虑薄膜的力学性能、光泽度、热收缩等综合性能的平衡。,12,参考文献,1SourtyE,SullivanJL,BijkerMD.Thetribologyofadvanceddigitalrecording(ADR)systems.TribologyInternational,2000,33:629-637.2KomvopoulosK.SurfaceengineeringandmicrotribologyforMEMS.Wear,1996,200(1-2):305-327.3LeeDH,OhT,ChoK.Combinedeffectofchainlengthandphasestateonadhesion/frictionbehaviorofselfassembledmonolayers.JPhysChemB,2005,109:11301-11306.4孙双印.影响LLDPE产品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合成树脂及塑料,2011,28(3):42-455陈振峨.全密度聚乙烯产品后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合成树脂及塑料,2005,22(5):76-75.6陈广忠.BOPP薄膜摩擦系数的研究.国外塑料,2009,27(3):60-637尹燕平.双向拉伸塑料薄膜.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8何曼君,陈维孝,董西霞.高分子物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9周先进,赵燕,吴增青.BOPP烟膜的摩擦系数研究.塑料包装,2005,15(5):29-3210王军祥,顾明元.碳纤维增强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及磨损机理研究.机械工程材料,2003,7(7):14-17.,13,参考文献,11张静,姚昊萍,杨和梅.硅纳米材料与玻璃纤维混杂填充PA6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2011,25(7):78-8112王冲,魏刚,闫光红,刘峰.聚酰胺工程塑料的摩擦学改性研究进展.中国塑料,2007,21(90):1-413李湘湘,李文娟,李笃信.聚酰胺摩擦学研究进展.润滑与密封,2010,35(12):107-11014杨祖华,王刚,王鸿灵,阎逢元.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22(1):105-10915张和平.王枫.聚乙烯薄膜凹版印刷适应性的探讨.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1.8,57-6116涂志刚.BOPP薄膜表面特性的评价指标-表面粗糙度.塑料包装,2006,16(6)45-4917赵文央,减少纤维级PP中“鱼眼”的对策及措施.合成树脂及塑料,2008,25(2):44-4718苏肖群,柒兵文,陈永泉.LDPE薄膜中“鱼眼”的形成及对策.合成树脂及塑料,2010,27(4):56-5919宋磊,方宏,王涛,王世华,郝振军,周大毅.LDPE高透明膜专用抗粘连母料的研制.塑料工业,2007.5:361-364,14,参考文献,20周立明,方少明,冯辉,张结来,麻平.聚烯烃薄膜开口母料的研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7(1):34-3621侯雅丽,张铭辉,曹胜先,陈雷.聚乙烯含开口剂母粒的研制与应用.塑料科技,2002(7):28-3222王宗宇,陈卫.新型开口爽滑剂在塑料薄膜中的应用.中国包装,2004(5):12-1523李志峰,韩明哲,周豪,袁宏国.开口剂在LLDPE中的应用.合成树脂及塑料,2011,28(3):39-4224毕大鹏,李家政,潘明旺.塑料包装薄膜粘连性研究及其应用现状.保险与加工,2009(6):11-1525曹胜先,吕红丽,汪涵.新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