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内部学习-皮褶测量_第1页
科室内部学习-皮褶测量_第2页
科室内部学习-皮褶测量_第3页
科室内部学习-皮褶测量_第4页
科室内部学习-皮褶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臂围与皮褶厚度的测定,蚌埠医学院一附院,体脂在身体的分布,成人体脂肪的间接估算,皮褶厚度测量,基本原理: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在身体许多部分,皮肤及皮下脂肪疏松地附着在其下的组织上,故可用拇、食指将皮肤皱襞捏起,用特制的皮脂厚度计测量出皮肤皱襞的厚度。由于皮肤厚度相差很小,因而皮肤皱襞的厚度可以代表皮下脂肪的厚度,据此推测全身体脂含量。,皮褶厚度测量,测量部位: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肩胛下皮褶厚度SSF,计算公式,体脂%=(4.57体密度-4.142)100%男性:1518岁体密度=1.0977-0.00146X19岁体密度=1.0913-0.00146X女性:1518岁体密度=1.0931-0.00160X19岁体密度=1.0879-0.00133XX=肩胛角下+上臂肱三头肌皮肤皱襞厚度(),皮褶厚度与营养,皮褶厚度的定义皮褶厚度的营养学意义皮褶厚度的测定,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常用测量部位的生理定位,体脂肪的计算与评估,皮褶厚度的定义,皮褶是皮下脂肪的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测得的皮脂肪厚度推测全身的脂肪的数量,来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这是评定人身组成最简便的方法。,皮褶厚度的营养学意义,由于身体脂肪总量的一半储存在皮下,因而皮褶厚度的测量结果可以用来评定身体成分,推算全身脂肪重量和瘦体重,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1、上臂围本身可反映营养状况,它与体重密切相关。2、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较好的指标,主要表示皮下脂肪厚度,可间接评价人体肥胖与否。WHO推荐选用肩胛下角、肱三头肌和脐旁三个测量点。3、皮褶厚度反映人体皮下脂肪含量,它与全身脂肪含量具有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测量人体不同部位皮褶厚度推算全身脂肪含量。相关系数在0.70.9,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4、通过测量不同部位的皮褶厚度,还可以反映人体皮下脂肪的分布情况。测定部位有上臂肱三头肌、肩胛下角、腹部、髂脊上部等,前三个最重要,可分别代表肢体、躯干、腰腹等部分的皮下脂肪堆积情况。5、用上臂围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可计算上臂肌围和上臂肌面积,反映机体肌肉的发育状况。,测量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的意义,上臂肌围(cm)=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上臂肌面积(cm2)=【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2/(4*3.14),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压力调节旋钮,调整0,接点,把柄,长时间未使用的皮褶厚度计在使用前必须校正皮褶计的压力要求符合规定标准(10g/cm2)使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将特定解剖部位的皮肤连同皮下组织捏起,右手握皮褶厚度计距左手拇指捏起部位1cm处的皮褶厚度右手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分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一般要求在同一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束,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仪器的调整-使用前须将圆盘内指针调整到刻度表上的“0”位。调整方法:用手转动调整“0”位盘即可将指针对准到“0”位。,皮褶厚度仪的使用方法,校正压力-指针调到“0”位后,须将皮脂厚度计两个接点间的压力调节到国际规定的10g/mm2的范围。左手持皮脂厚度计呈水平位置,在皮脂计的下方测试臂顶端的小孔上挂200g重量的砝码。再将皮脂下主弓形臂的根部与该臂顶端的接点呈水平线,此时观察圆盘内指针偏离情况。如指针处在15-25mm范围内说明两接点的压力符合10g/mm2的要求,无须调节旋扭。如果指针超出25mm以上,说明压力接点压力不足。须通过向左侧方向转动旋扭增加压力,直接指针调到15-25mm范围内为止。反之,则调节旋扭向右转动减少压力调节到指针在规定范围内。指针的5mm的差异不会影响测定结果。,常见的测量部位,测量部位有:肱三头肌部肩胛下角部腹部髂嵴上部等其中前3个部位最重要,常见的测量部位定位,测量部位一般测量右侧,常测的皮褶部位为以下几处:1.上臂部上肢自然下垂,于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垂直捏起皮褶。2.肩胛下部肩胛骨下角下方约1厘米处。皮褶方向向外下方,与脊柱成45度。3.腹部脐旁1厘米处,垂直捏起皮褶。4.髂部髂嵴上方肚脐水平线与腋中线交界处,垂直捏起皮褶。5.大腿部腹股沟中点与髌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中点,皮褶方向与大腿纵轴平行。,1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TricepsSkinfold,Alongthemidlineonthebackofthetricepsoftherightarm,determinethemidpointlocatedbetweenthetopoftheacromialprocess(topoftheshoulder)tothebottomoftheolecranonprocessoftheulna(elbow).Pinchtheskinsothatthefoldisrunningvertically.,肱三头肌部皮褶厚度测试方法:,(1)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2)测试人员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3)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夹提起来。(4)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刚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量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