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精:专题复习——热力环流ppt课件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精:专题复习——热力环流ppt课件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精:专题复习——热力环流ppt课件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精:专题复习——热力环流ppt课件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精:专题复习——热力环流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教材分析:主要线索:明线:以人地关系为主要线索暗线:温度变化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的形成知识联系:(大气的热力作用)温度高上升气压低气旋阴雨温度低下沉气压高反气旋晴朗,.,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教室内,将一支点燃的蜡烛靠近一支点燃的松香。,A,看一看,想一想,探究原理,试问:图中A、B、C中哪一种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为什么?,.,你猜对了吗?,.,一、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课前预习:问题设置,1气温与垂直运动的关系垂直运动与密度、气压的关系3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温压关系)竖直方向上,气压递变规律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场的关系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与水平运动的关系(风压关系)等压面的形状气温、气压、垂直运动与天气的关系9.知识迁移:应用,二、热力环流,.,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等高面与等压面一致,假设条件:,(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在无其它因素的影响下,理论上同纬度海拔相同的地方,气压值也相同。,.,高空,近地面,理想状态,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热力环流的过程环节演示,.,高空,近地面,加热,加热,冷却,环节:受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下沉),膨胀上升,冷却下沉,.,高空,近地面,高压,高压,高压,低压,低压,低压,加热,加热,冷却,环节:垂直运动引起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场相反,.,高空,近地面,高压,高压,高压,低压,低压,低压,加热,加热,冷却,环节: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高空,近地面,高压,高压,高压,低压,低压,低压,等高面,等压面,等压面,冷却,加热,加热,等压面的形状,.,高空,近地面,高压,高压,高压,低压,低压,低压,等高面,等压面,等压面,冷却,加热,加热,热力环流原理图,.,试一试:绘制热力环流原理示意图,A,B,C,你画对了吗?,热冷热,试一试:用简要文字和箭头归纳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探究性实验,.,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米、米和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1)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填左或右)偏。(2)试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解析这一现象。(3)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地理原理,热力环流,左,(二)、课堂巩固,右,.,地面的冷热不均,气流垂直方向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大气水平方向运动,热力环流小结,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1.热力环流是研究高空与近地面的大气运动,2.热力环流要注意大气运动是否循环,4.热力环流研究对象是近地面的大气运动,3.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热力环流小结,.,(1)图中-,气压最高的是,气压最低的是(2)A、B两地受热的是地,空气(上升、下沉)(3)A、B两地天气晴朗的是地,昼夜温差大的是地(4)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1.下图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B,上升,各地受热不均,体验成功,A,A,.,2.读某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雷达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表示高空的是。(2)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受热的是,冷却的是。所形成的热力环流圈流动方向是(从冷却点开始)。,分析P:1250M:1000N:800Q:750,P、M,Q、N,M,P,P-M-N-Q,.,(三)活动探究探究1.海陆风或山谷风的形成及其昼夜变化,海陆风、山谷风、空调和暖气的位置、冰箱的冷凝器等实例都与热力环流有关,海,陆,海,陆,谷,山,谷,山,进,进,.,3.下左图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下右图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810题。,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百帕),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8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气压低于地B地气压高于地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低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地更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10若该图表示白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陆地,乙是海洋B甲乙都是陆地C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甲乙都是海洋,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百帕),.,城市与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郊区,郊区,上升气流,城市热岛,探究2,因人类工业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排放出大量的废热而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从而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市区,.,高三地理图2,图2为某平原地区土壤表层解冻起始日期的等值线图。完成12题。,1.推测P地属于,A.草原区B.森林区C.都市区D.农耕区,2.图示区域可能位于,A.美国B.法国C.澳大利亚D.巴西,C,A,.,因人类工业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排放出大量的废热而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从而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例:下图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市某日14时气温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补绘35.0、35.5的两条等温线。(2)简述上海市此时气温的分布规律。(3)P点夏季的盛行风向为若仅考虑当地的气温分布,P点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城区高,四周低(或由市区向郊区递减),偏南风(东南风),偏北风(西北风),.,真题对接: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6-8题。,6.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A4B.12C.16D.187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8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CBB,.,探究3.按照上述规律,分析沙漠与森林、三峡水库与周围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并绘图表示。,沙地与森林图,水库与周围陆地图,结论:热力环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同,而导致近地面冷热状况不同,.,【探究3】右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值裸地。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A、西风和东风B、东风和西风C、西南风和东北风D、西北风和东南风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等压面分布的是:,低压,高,高,.,1.分析图中商业区和住宅区大气污染严重程度日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若你是一名城市环境保护的专家,在该城市的工业区、商业区及住宅区的布局不作调整的情况下,试提出减轻商业、住宅区大气污染的措施,(四)学以致用,.,图中商业区和住宅区大气污染日变化特点:,白天因受谷风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较大,夜晚因受山风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较小,为减轻商业、住宅区大气污染的措施:,2、实行错时安排工厂生产(即白天工厂工人休息,晚上工厂工人上班生产),1、发展科技,减少污染物排放量,3、多种植能吸收该工厂所排放污染物的植被,建立隔离带,4、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5、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能耗少的产业,.,2.假如你是市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城郊间的热力环流的所产生的不利影响?,.,1、缓解并消除城市“热岛”的措施:搬迁或疏散处于市区的工业企业、特别是高耗能企业;植树种草,大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以及采取引水入街坊方式降温。科学规划设计城区建筑物利用新型建筑材料,2、减少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把污染物带到城区:研究城市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的距离,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及卫星城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城郊间的合适位置植树造林,净化空气,.,什么叫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怎样形成的?其方向是怎样的?,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水平气压梯度力:,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该怎样,想一想:,风向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等压线,作用为决定风向和风速,.,方向:垂直于运动方向,1020,1005,1010,1015,1000,作用: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大小,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风压定律: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侧,以北半球的高空为例,2.高空中风的形成,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北半球),1008,1010,1006,1004,1002,1000,风向,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3、近地面风的形成:,与风向相反,近地面的风压定律: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小结,.,例(07海南卷)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是只考虑水平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回答68题。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