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精读课文,-,2,十六年前的回忆,-,3,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谁在回忆谁?课文中的十六年前是指哪一年?课文为什么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那时的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4,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6页,联系课文下面的批注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回答前三个问题。,李星华回忆她的父亲李大钊。课文中的十六年前指的是1927年。年月日李大钊被害了,距离作者写这篇文章正好十六年,所以文章以“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目。,-,5,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那时的中国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6,当时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奉系军阀长期盘踞东北。年月日,奉系(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军阀的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把军舰驶进大沽口,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帝国主义的严重挑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月日,十余万群众在天安门前举行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示威集会。会上,李大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会后组织了群众请愿。(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7,反动军警进行了血腥屠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第二天,反动军阀政府通缉李大钊。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为了革命工作,在极端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年月日,李大钊被捕。被捕后,他遭受了种种残酷的刑罚,始终坚贞不屈。在监牢里,他继续领导党的工作,宣传共产主义,受到许多犯人的敬爱。同年月日李大钊被害,年仅38岁。同时遇害的有多人。,-,8,同学们一定预习课文了,预习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这些词语,你能读正确吗?,瞅,书籍,抽屉,恐怖,魔鬼,肥胖,绞刑,严峻,窝窝头,哼,啃完,舅舅,尖锐,含糊,粗暴,残暴,匪徒,拘留,-,9,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瞅,书籍,抽屉,恐怖,魔鬼,肥胖,绞刑,严峻,窝窝头,哼,啃完,舅舅,尖锐,含糊,粗暴,残暴,匪徒,拘留,-,10,下面这些词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宪兵:,旧时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11,1同学们通过预习、理解题目的意思、交流资料,了解了许多内容。现在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哪几件事情?,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一共写了六件事:被捕前,父亲烧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捕;大家都劝父亲离开北京;父亲和我们被捕;法庭上见到父亲与敌人斗争;父亲被害后,我们悲痛万分。,-,12,请同学们用小标题概括主要事件。,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13,学习一篇课文只了解大意还不行,还需要走进文字,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表达的真实情感。比如,为什么事情过去了十六年,作者还能够记忆犹新?“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这其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这些都值得我们仔细地品味。接下来,请同学们抓住你认为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反复读,反复体会,把你的感悟所得批注在句子旁边的空白处。,-,14,组内交流的要求:首先要告诉大家,你谈的是课文的哪一部分或者哪一段中的哪一句话。然后再说说自己批注的感悟。再说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不但要认真倾听,最后还要补充自己的感受,或者提出不同的见解。我们这样来交流行吗?,-,15,全班交流。,组内交流感悟。,-,16,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从这段话中,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呢?,当时的革命局势开始紧张紧张起来,李大钊的革命工作也加紧进行着。夜里回来得很晚,早晨很早又出去了,他都是去组织革命工作,进行革命活动,对自己的一切都不顾惜了。,-,17,大家还能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当时的局势越来越严重?,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18,(1)从这些句子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吗?,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9,局势尽管很严重,但是从朋友、亲人的多次劝导,以及李大钊坚决的语气、坚定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大钊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可以感受到他忠于革命、坚决无私、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精神。,-,20,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坚决无私坚贞不屈,-,21,资料补充:,李大钊的被捕,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震动和广泛的同情。尤其是北方的铁路工人,组织了劫狱队,准备采取劫狱行动。李大钊得知后,坚决不同意这样做。他说:“我个人为革命、为党牺牲,是光荣而应当的,但已是党的损失。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做冒险事业,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不要使革命力量再遭损失。”党组织忍痛接受了李大钊的意见,说服铁路工人放弃劫狱的行动。,-,22,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李大钊说的话,读出他的坚决无私,临危不惧。但同时我们要注意“父亲是很慈祥的”,面对妻子的劝导,坚决的语气中应该含有温情。,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23,同学们,我们还可以从文中的哪些句段中感受到李大钊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精神呢?,-,24,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从这一对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25,当时李大钊身处险境。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而父亲却是不慌不忙,从中可以感受到李大钊同志是多么的镇定,多么从容地面对敌人,临危不惧。,-,26,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从容面对临危不惧,坚决无私坚贞不屈,-,27,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28,在这间小屋里,仅仅有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在这一鲜明的对比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敌人心虚,对革命者是很害怕的。,面对这群魔鬼似的敌人,父亲的态度是怎样的呢?,-,29,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从这一对比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30,李大钊对革命始终抱有坚定地信心,对危险的到来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在这鲜明的对比中把一个革命者面对危险时的镇定从容、临危不惧的形象刻画得是入木三分。,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法庭上也得到了体现,同学们能找出来吗?,-,31,“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1.你是怎样理解“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句话的?他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最终结果如何?,-,32,这句话是说李大钊同志坚信革命事业一定能成功;他的心中充满了光明,美好的未来不久就会实现,穷苦的老百姓以及他的家人一定会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这样的理解非常好。可见他是处变不惊,信念坚定。,-,33,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从容面对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信念坚定,坚决无私坚贞不屈,-,34,2.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35,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用自己的行为去安慰、感染他的亲人,不要紧张,要沉着要稳定,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与敌人做机智而勇敢的斗争。,-,36,请同学们朗读上面这段话,读的时候要注意:“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要读得低沉一些、重一些。“伟大的力量”要重读表示强调。“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语调要高昂一些。,请同学们先试着读一读。,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37,李大钊是慈祥的,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子女的呢?,-,38,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39,父亲以前不论多忙,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为什么这一次竟样含糊地回答我呢?这一前一后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从这鲜明的对比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40,这一次竟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是因为当时局势紧张,没有时间与孩子谈心,就像是书和纸片要烧掉的原因的问题,不是几句话就能与孩子解释清楚的,所以父亲只好不细作解释。另一方面,可能还是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孩子知道得越多,不论对党的事业还是对孩子的生命来说都是相当危险的,所以含糊地回答。,李大钊对家人的爱,我们还可以从下文找到答案,同学们,你们能找到吗?,-,41,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是的,他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他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他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1.从这一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42,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大钊作为父亲、作为丈夫对家庭的责任,为保全家人生命而置个人安危于度外。,2.从父亲的“望”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他可能想说什么呢?,父亲对我们爱怜的目光;父亲想要保护我们;父亲想说:你们受苦了,但看到你们那么机智、那么勇敢、那么坚强,我感到很欣慰、很自豪,你们是好样的!真不愧是我的亲人。,-,43,家人对李大钊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李大钊被害后,这一情感彰显得尤为突出。,-,44,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为什么“我“看这张报纸的时候会咬紧牙、勉强地去看?每看一次,每看一眼,就好像看到了什么?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45,父亲被害了,从此我们再也看不到他慈祥的面庞了,再也得不到父亲的关怀了,再也听不到他对自己的教导了,从此永远地失去了爸爸。想到这里,不论是谁都会肝肠寸断,极度悲伤。每看一次,每看一眼都会看到父亲被害的情景,都会产生对敌人的愤恨。可是这是自己的父亲啊!怎么能忍心去看呢?可是又怎么能忍心不看呢?这种心情是矛盾的复杂的。正是在这既矛盾又复杂的心情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失去亲人的悲愤与悲痛,感受到了李大钊一家和我们平常人家一样具有同样的情怀!,-,46,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从容面对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信念坚定,肝肠寸断极度悲伤,坚决无私坚贞不屈,-,47,1父亲被害是4月28日,这一天,距作者写这篇文章已经多少年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段。,2.思考、讨论:老师为什么突然让大家从课文的最后一段跳到了开头?开头与结尾有什么联系?如果删去第一段行吗?,-,48,因为,课文开头点明“年月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与结尾处母亲叮嘱“我”要记住父亲的被难日,我告诉母亲是“月日”相照应,这就是前后照应。删去第一段不行,因为,删去后就无法让读者弄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相对不会太深刻。,-,49,课文前面提到: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在文章后面交待了他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就是前后照应。,3.请你找出课文还有哪些前后照应的地方?,-,50,课文前面提到: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后面还交待了他没有回来的原因: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这就是前后照应。,-,51,课文前面讲到: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