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比较研究.doc_第1页
浅议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比较研究.doc_第2页
浅议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比较研究.doc_第3页
浅议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比较研究.doc_第4页
浅议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比较研究.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比较研究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中,政府信息化又成为整个信息化中的关键。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有了近二十年的历史,但从发展情况来看,与美、英、加等发达国家尚有不小的差距。基础设施、法规、专业人才等都是制约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瓶颈,但是观念的转变更为重要。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关注国外电子政务最新进展的同时,究竟应如何评价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以及电子政务的成就、问题,未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汲取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经验,应用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AbstractSince the 1990s,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becomes a focus of attention all common. In the 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ystem,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d become the key throughout the informatiz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lectron government affairs has nearly 20 years of history, but from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beauty, and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large gap. Infrastructure, regulations, professional talents are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is the bottleneck of, but more important.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focusing on foreign latest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how should evaluate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and the problems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hould take what kind of strategies. Around the above problem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absorbing foreign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appli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government in China.关键词 电子政务 中外 发展 比较Keywords E-government,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Development, Compare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政务应运而生。怎样利用现代化技术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论述了电子政务的概念与意义,以及电子政务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概况,提出了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先进成份,比较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所存在的差距,以及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启示。1 电子政务概况1.1 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近年来我国信息界、政府界最热门的话题。对于电子政务这一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在我国,最早在媒体进行电子政务宣传的当属美国IBM/Lotus公司。根据美国IBM/Lotus公司技术白皮书中的描述:“电子政务(e-Government,即电子政府)是电子商务(e-Commerce/e-Business)应用体系中,基于网络的符合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它政府机关、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电子政务是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深度和广度的延伸,即从内部办公延伸到对外服务,从内部网(Intranet)延伸到政府机关间交换网(Extranet)乃至因特网(Internet)”。可以这样说,电子政务是解决信息化过程中从个体到连接,从物质到习惯乃至文化的核心所在。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它可以分为Intranet应用,包括电子公文处理、电子资料处理等;Extranet应用,包括跨部门的电子公文处理、电子资料交换等,如会签文件、信访文件、督查文件;Internet应用,包括政府网站、电子福利支付、电子税务、电子身份认证等。1.2 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可以包括传统政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根据近年来国际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我国电子政务的实践,目前,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有G to G模式、G to E模式、G to B模式和G to C模式等四种。G to G模式电子政务即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government)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G,它是指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G to E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政府公务员(即政府雇员)(Employee)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E,主要是利用Intranet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服务。G to B模式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企业(Business)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B。G to C模式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公民(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又称作G2C,是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1.3 电子政务发展的意义发展电子政务推动政府信息化,有利于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后,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对于我们的政府管理提出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国际贸易组织的规则,所以对于我们政府的管理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推动政府信息化,特别对于高层政府机构可以构建一个决策支持系统,虽然它不能完全代替决策,但是它可以降低决策者的风险,提高决策者的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就可以减少大量的重复建设,减少大量的财政资金浪费,这对于政府管理意义非常重大。可以真正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信息化,给企业、公众在网上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在线服务,这不仅可以大大地减少政府的办事时间,而且能够提高它的公开性、透明度,这对于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改善政府和公众的关系,提升政府的形象,意义非常重大。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政府的行政管理成本。电子政务的最高境界有四句话,就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信息安全,在线服务。互联互通并不是说所有的政府部门上下左右都要互联互通,而是说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政府部门上下左右之间需要互联互通的,能够实现互联互通,需要资源共享的,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就可以减少很多信息采集成本。能够提高公务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构建很多电子政务的应用系统,不仅仅改变政府官员的观念,增加很多的知识,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化技能,包括计算机的技能,如果不会,迫使你接受培训,这对提高我们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意,公务员整体素质应影响深远。能够拉动中国IT企业、IT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拉动中国应用性软件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中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2 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与经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政府的各项业务,实现政府业务流的计算机化,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近50年的历史。近50年来,计算机在政府中的应用从技术来来说,经历了主机、微机加局域网、互联网三个阶段;从处理内容上来说,由数据管理、信息管理、逐步走向知识管理;从覆盖的范围来说,由政府内部的管理职能走向政府外部的服务职能。2.1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美国的电子政务1993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副总统戈尔在其任期内首倡电子政务(eGovernance),1995年和1996年,克林顿政府先后出台政府纸张消除法案和“重塑政府计划”,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第一政府”网站()。布什上台后,同样表示要利用互联网帮助联邦政府提高工作效率,希望建立一个“充满活力,但又有限的”政府,使公民有能力以一种更及时和更有效的方式和联邦政府机构进行交流。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60%的因特网用户通过政府网站进行事务处理。加拿大的电子政务加拿大政府于1999年正式颁布了国家的电子政务战略计划“政府在线”(Government On-line)。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政府大力推广和加大电子政务在各行业的应用,加拿大政府不仅实现了教育、就业、医疗、电子采购、社会保险等领域的政府电子化服务,而且根据需要不断增加和集成新的政府门户网站,先后建立了加拿大政府门户网站、加拿大出口资源网站、加拿大青年网站等诸多政府网站。加拿大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全国范围的构架,一个全国“无缝”的网络,通过政府的网络和计算机,政府可以与加拿大公民直接对话。澳大利亚的电子政务早在1972年,澳大利亚政府的海关服务署就引入了通关文件申报自动化系统,现在基本上所有的进出口货物的报关和清关都完全通过海关服务署的在线系统完成。与此相似的还有澳大利亚税务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就是引入电子申报服务系统。1997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所有适当的、可以通过电子手段进行传递的联邦服务必须在2001年底全部搬上互联网”。随后,澳大利亚政府正式颁布了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战略“政府在线战略”。为推动电子政务进程,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保障措施,此外,政府还成立了国家信息经济办公室(NOIE),负责电子政务的全面实施和协调发展。欧盟诸国的电子政务英国从1994年开始着手于eGovernance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以公众为中心的政府”。英国政府建设电子政务的特点是“平民化”色彩较浓。要求政府做电子政务时,既要考虑到熟悉、了解信息技术的人,也要考虑到不熟悉、不了解信息技术的人。法国从1997年开始着手政府上网工程,已经建成了60个政府机构站点,入网的政府部门包括教育、电信、环境等,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e-Mail方式直接与总统联系。德国在信息化方面稍显落后,为此,德国公布了“联邦在线2005”规划,加速发展电子政务,要求德联邦政府通过互联网为公民提供大约350种服务。亚洲各国的电子政务新加坡从1981年起就开始推动政府服务的电子化。现在,新加坡人日常生活已与电子政务紧密结合,为汽车上牌照、登记服兵役、查询社会保险帐号余额以及报税都可以通过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站进行,对那些手头没有计算机的人,还可以到被公民称为“电子公民中心”的地方免费进行。 日本在1993年制定了行政资讯推进共同事项行动计划,并于2000年3月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务工程”。这项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因特网办理各种申请、申报、审批等手续,进行政府网上采购,使政府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全部通过互联网进行,建立一个在全球信息化潮流中领先的“e-Japan”。在电信基础设施很不完善、电话和计算机普及率分别只达到2和3的印度,也在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给农村地区的政务和农民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印度中央邦德拉区政府就开展了一个名为“yandot”的电子政务项目,以很低的价格向德拉地区50万以上的农民其中大多数是文盲提供市场信息和政府服务,给贫困地区的人民带来接触信息技术和知识的机会。2.2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电子政务近几年来在概念上有了很大的发展。综观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状况,虽然这些国家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具体做法方面有许多差异,但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我们注意。改善对企业和公众服务是普遍目标选择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西方国家在确定电子政务的目标时,把电子化服务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他们认为,在电子化政务战略中,如果没有为公民服务以及运行效率衡量的目标,电子政务的发展就将是失败的。为此,西方国家在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把改善政府传统的公共服务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电子政务的发展普遍与政府改革紧密地结合近20年来,西方国家在社会压力、财政压力以及经济全球化压力下,普遍进行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为了巩固这些改革成果,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把推动政府信息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巩固改革成果与推动政府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收到了显著效果。遵循“长远规划、由易到难、分阶段实施”的建设原则比如美国把电子政务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实施,这说明电子政府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使像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步实施。制定统一的规划和技术标准,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美国于1993年制定并颁布了美国国家基础设施行动计划,1994年又提出了政府资讯科技服务远景,从而确定了美国联邦政府推动电子政府发展目标。欧盟制定了“信息社会行动纲领”,对未来的政府信息化做了周密的安排。英国在1996年颁布“直接政府绿皮书”对电子政务的发展做出了系统规划,并提出了近期和无期目标。加拿大在1994年由工业部长提出了一份有关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框架,其中有关政府信息化的问题被作为主要内容。利用互联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集成利用互联网络实现政府资源共享和集成,一方面是由于发达国家经过持续近五十年的信息化努力,政府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种决策支持系统已经基本完成,有可能利用互联网将政府的信息系统在技术上向政府外部延伸;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重新构造政府和建立政府、企业、公众上者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机会和平台。2.3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可供借鉴的经验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从国外的情况看,无论是中央政府各部门,还是地方政府,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均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一个一个地实现政府业务流的信息化,以避免固化或强化现有的政府结构,不利于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政府的重构。根据轻重缓急将政府职能中带有不变性的业务流一个一个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遵循“慎审规划,小步快走”的战略原则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遵循“审慎规划,小步快走”的战略原则。“Think Big, Start Small, Scale Fast”是全球对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一个原则共识,想得要大,起步要小,扩展要快。因为信息工程项目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对项目管理的要求比较高,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快、新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一步到位、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是不切实际和有害的。“审慎规划”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期,审慎地确定电子政务长远的发展目标。“小步”是要以小的项目、以容易实现的项目、效果明显的项目起步,确保“初战必胜”,赢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快走”是在已经取得经验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系统扩张的步伐,尽快拿下这个系统所应有的全部经济和社会效益。确立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电子政务要取得成功必须确立优先级,提出实施策略,回答在现有基础之上,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电子政务优先领域的确定,取决于一个社会具备的具体条件及其想实现的目标,必须根据一个社会主要关注的问题确定电子政务建设的优先领域。从目前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情况来看,大致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考虑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问题,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府自身的建设。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法发展电子政务国内外信息化的实践经验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除了信息系统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数据标准、技术标准及安全标准之外,我们还需要特别重视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建立政府与企业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有可能使双方都从中受益。第一,在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不一定就是要政府投资。不仅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具有很大的潜力,居民也是电子政务的一个“财源”。设计得好,可以做到政府,企业,居民三赢,皆大欢喜。如果再有银行的介入,可以做的文章实在很多。第二,政府和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各有自己的角色。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政府擅长的是政府自身的业务,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企业的专长。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任务是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而不是建立一支队伍去搞系统开发,扬了自己之短而避了企业之长。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首先要进行安全、成本、效率之间的权衡。必须根据实际的系统要求,实现“恰到好处”的安全。换言之,在设计系统安全措施的时候,必须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考虑安全、成本、效率三者的权重,并求得适度的平衡。其次,要根据安全标准,进行安全评估,制定有效的安全政策。在电子政务安全政策的指导下,需要制订具体的,对每一个安全等级的政府信息系统的安全标准,包括硬件、软件、人员、系统的安全,运行的规范,及系统的物理安全等等。3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我国政府对电子政务高度重视,早在1993年即开始启动“三金(金税、金关、金桥)工程”,1999年又开始实施“政府上网工程”,2002年提出了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8年7月公布的第二十二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08年6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为1485万个,年增长率为61.8%,其中下的域名总数达到40831;网站数量已达191.9万个,年增长率达到46.3%;IPv4地址数量达到1.58亿个,年增长率为33.7%。3.1 我国政府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我国的政府信息化建设是沿着“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等“金”字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一条线展开的。总的说来,我国的政府信息化进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推进阶段,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一、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的内部信息办公网络。1992年,为了推进政府机关的自动化程度,在政府机关普及推广计算机的使用,国务院办公室下发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国政府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通知。该文件下发以后,在国务院办公厅统一指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近十年的积极努力,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二、推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末)1993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要求当时的电子部与有关部委大力协调,抓好几项重大的信息工程。1993年底,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中国正式启动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我国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是我国政府信息化的雏形。在部分“金”字工程推动下,部分政府部门的网络建设,电子化的深度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三、发展阶段(1999年-2001年)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通过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及相关的一系列工程,实现我国迈入“网络社会”,提供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和应用项目,政府站点与政府的办公自动化连通,与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紧密结合,使政府站点演变为便民服务的窗口,实现人们足不出户完成与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利用政府职能启动行业用户上网工程,如“企业上网工程”、“家庭上网工程”等,实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联入网络,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多种社会功能,形成“网络社会”。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70%以上的地市级在网上建立了办事窗口,政府网站也已经多达3000多个。在“政府上网工程”的推动下,网络建设获得了长足的进展,政府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四、高速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国家不断培育政府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环境。2002年是政府信息化逐渐由“由概念变成现实,由争论转入实施,由含混转为清晰”的一年。从“割据”向“统一”发展。3.2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我国独特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显然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不仅因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因为我国有与西方发达国家不相同的政治制度。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必须之一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体现政府官员和共产党干部是人民公仆的本质,注重民主政治建设,致力于建设一个廉洁、民主、高效的现代化政府。电子政务发展地区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这些差别主要是表现在地区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上。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史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社会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开始的。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在政府信息化建设及社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差距巨大。电子政务建设多始于某些重要政府职能部门和部分发达地区,如海关、税务、公安等。另外,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地区不平衡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发展较快。与以上重点部门和发达地区相比,我国的其他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相对迟缓。在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的公文流转和业务处理靠“纸质十电话”方式进行。不同的政府机关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时,仍靠电话传真、传统的邮寄和专人投递。现代政府管理理念和信息化知识更是缺乏,电子政务建设还需要从普及知识开始。我国电子政务目标和出发点的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要彻底改变,同时我国加入WTO后,各级政府机构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精兵简政。这些客观环境的变化将影响我国政府政务活动,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满足或保障这些目标。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既要提高行政效率,树立政府形象,进一步促进行政流程改革,体现目标的多元性。3.3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肯定我国电子政务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还要清楚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国内外电子政务比较国家服务对象与特点服务内容选登美国以firstgov首页为例,全面提供对企业、公众和政府的详细服务栏目下载政府表格(约占63%)、向政府部门提意见(约占34%)、查找选举投票相关信息(约占22%)、更新驾照(约占12%)欧盟以专门公众服务网站Public-Services.eu,企业服务最好,公众次之通过网络提供55%服务,主要有医保、驾照、教育、养老、金融和就业在线等,已向企业与市民提供的网上服务比例分别为68%和47%,提供跨国电子政务服务,如欧洲所有国家生活所需信息韩国公众为主,企业次之,每年将节约1.8兆韩元网上办理申请居民身份证等393种行政手续,通过邮件接受批复。办理申请所需费用可用电子货币支付中国重信息,轻服务。(地级市政府信息上网与网上办公的得分比例为0.862:0.111)我国地级市政府网站中通过网络提供的服务功能不到10%,主要集中在投资审批、企业年检;我国地级市政府网站没有一家能通过网络提供全程式服务(全部政务功能网上实现为0.00%),也没有一家能实现“一站式整合”网络服务对电子政务尚无明确定位。虽然国家也提出要加快政务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而且还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与“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相区别。这表明,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尚未有准确的定位。缺乏统一领导与规划。目前,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国家行政“条块分割 ”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 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整体立法滞后。目前,国内电子政务立法主体是信息化标准及信息基础设施立法,即行政性立法建设相对成熟,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即 公众开放部分)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这说明国内电子政务处于启动阶段。电子政务整体立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目前国内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 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近年,美国和欧洲都展开了一场有关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的“三网融合”问题的讨论,各国都普遍地认同了产业融合的 趋势,并对产业管制形式进行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并开始设立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协调机构,从趋势来看,都在往一体化管理体制的方向迈进。4 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建议与那些电子政务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要使电子政务真正成为人们与政府机关打交道的一种重要工具,我们必须在以下这些方面加以完善,以使电子政务真正发挥作用,使之更有效益。4.1 改进各级政府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作用方式重点是朝以下两方面的努力:进一步加强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信办)对全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国信办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为最高领导层提供决策服务。但是,由于这些决策服务注重宏观性,同时也由于缺乏自身可掌控的资源,因此,尽管它是国家信息化的最高机构,但是它对地方各级政府的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却很有限。这种职能设置方面的缺陷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国家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当前尤其要发挥国信办在对地方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业务与管理标准化等方面的指导与领导作用,重点是加强对各级地方政府的门户网站建设的领导。修改相关的政府组织法,进一步理顺条块关系。条块管理是各国行政管理中的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例如,美国政府的邮政系统就实行联邦政府直管,国内税收业务由国内收入局统一管理,这些与我国的国家税务总局相类似。与这种条块管理体制相对应的是,我国的电子政务也是依照两条路径展开的,一条是以各级政府为主的政府上网工程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一条是以“金”字工程为主体的纵向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然而,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难以整合工商、国税、地税、海关等重要经济部门的电子政务,政府门户网站难以发挥其综合性政府网站所应有的作用。其症结在于我国的有关政府组织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未能对本级政府与实行垂直管理的同级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作出明确规定,这种缺陷造成了目前国内信息化过程当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在一些国家里,尽管存在着地方自治与某些行政业务垂直管理并行发展的情况,但是法律却对相互之间的业务协作与信息共享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比较好地适应了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因此,面对政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们有必要对有关的政府组织法作必要的修改,以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要求。4.2 进一步加快电子政务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运行环境,这就要求采用不同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各自的各类行为。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完成了法律法规的这种转换,但是我国在这方面才刚刚起步。加快立法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几条途径:一是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化步伐。从实际情况来看,单独就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可能难度较大,因为现在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都举步为艰,要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法”近期看来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政府信息公开”就不能获得法制保障。可以考虑采取迂回策略,其办法有两个:第一个是可以考虑在地方层面推行政府信息公开的法规或其规范性文件;第二个是在其他新颁布的有关法律中加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200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行政许可法已经在这方面打开了缺口。二是将电子政务的有关立法与电子商务的立法捆绑在一起,以加速电子政务的法制化进程,例如2004年8月28日通过的电子签名法为今后在政务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使用电子签名、数据电文提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