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护理和养生PPT课件_第1页
一般护理和养生PPT课件_第2页
一般护理和养生PPT课件_第3页
一般护理和养生PPT课件_第4页
一般护理和养生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2,一般护理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和用药护理。,-,3,第一节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4,指对病人或健康人,分别给予环境的特殊安排和生活的护理照料,或给予健康方面的指导。,-,5,目的保持机体内外阴阳的平衡恢复和保养正气增强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以维持健康的促进和疾病的康复,-,6,一、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共养,-,7,二、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方法,环境适宜自然环境居室环境应通风整洁温、湿度应适宜保持适度的光线,-,8,顺应四时依气候变化护理依季节变化护理依昼夜变化护理生活规律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节制性生活,-,9,第二节情志护理与养生,-,10,一、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精神内守情绪平和豁达乐观,-,11,二、情志护理与养生的基本方法,言语开导清净养神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诚挚体贴,全面关心有的放矢,因人施护清净养神,宁心寡欲怡情畅志,乐观愉快,-,12,三、情志的自我调护,清净养神养性修身怡情快志平和七情思虑有度慎避惊恐,-,13,第三节饮食调护与养生,-,14,一、饮食调护的意义,指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或在对健康人的保健方面,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调护和指导。食物与中药同源,也具有四气五味和升降沉浮的特性。,-,15,利用饮食调护配合治疗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调护得当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对于正常人而言正确和科学的饮食是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16,二、食物的性味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一)按食物的性质分类热性食物具有温里祛寒、益火助阳的作用。适用于阴寒内盛的实寒证。热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伤津。凡热证及阴虚者应忌用。如白酒、生姜、葱、蒜、花椒等。,-,17,温性食物具有温中、补气、通阳、散寒、暖胃等功用。适用于阳气虚弱的虚寒证或实寒证较轻者。温性食物比热性食物平和,但仍有一定的助火、伤津、耗液倾向。凡热证及阴虚有火者应慎用或忌用。如羊肉、狗肉、桂圆肉等。,-,18,寒性食物寒性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功用。适用于发热较高,热毒深重的里实热证。寒性食物易损伤阳气。阳气不足、脾胃虚弱患者应慎用。如苦瓜、莴苣、茶叶、绿豆等。,-,19,凉性食物凉性食物具有清热、养阴等功用。适用于发热、痢疾、痈肿以及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里热证。凉性食物较寒性食物平和,但久服仍能损伤阳气。阳虚、脾气虚弱患者应慎用。如李子、芒果、柠檬、梨等。,-,20,平性食物平性食物没有明显的寒凉或温热偏性,病人饮食调养的基本食物。但因其味有辛、甘、酸、苦、咸之别,因而其功效也有不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灵活选用。如大豆、玉米、豆浆、猪肉、鸡蛋、花生等。,-,21,发散类食物易于诱发旧病,尤其是诱发皮肤疾病,或加重新病的食物称为发散类食物。如禽畜类中的猪头、鸡头,蔬菜类的蘑菇、芫荽、香椿,水产品类的虾、蟹等。,-,22,补益类食物补益类食物具有益气、养血、壮阳、滋阴的功效。清补类食物清补类食物一般具有寒凉性质,有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证或热性病需进行补养和调护者。寒证和素体阳虚者应慎用。如鸭、鹅、甲鱼、豆腐、莲子、冰糖等。,-,23,温补类食物温补类食物一般具有温热性质,有温中、助阳、散寒的功效。适用于阳虚证、寒证或久病体弱,禀赋不足者。热证和阴虚火旺者慎用或禁用。如羊肉、狗肉、核桃、桂圆等。,-,24,平补类食物食物没有明显的寒凉或温热偏性,适用于各类病人,尤其常用于疾病的恢复期,也适用于正常人的补益。如鸡蛋、猪肉、鸡肉、银耳等。,-,25,(二)按食物的味分类,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通经脉、健胃作用用于外感、气血瘀滞、脾胃气滞等证。生姜、葱、蒜、花椒辛味食物多辛香走串,多食易助火伤津、耗散阳气。气虚自汗、热病后期、津液亏耗、失血者慎用。,-,26,甘味食物具有和中、缓急、补益、解痉、解毒等作用。用于诸虚劳损、脏腑不和、拘急疼痛等症。如:大枣、饴糖、山药、蜂蜜等。多食易引起脾胃气滞,出现腹胀、胸闷、食欲不振等症。,-,27,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色涩作用。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用于久泄、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虚汗、尿频、遗精、滑精等症。如:杏子、食醋、山楂等。过食可导致胃酸、嘈杂、脾胃功能失调。,-,28,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泄降、燥湿作用。可开胃、促进消化。可用于热症、湿热症。如:苦瓜等。多食易于败胃,脾胃虚弱的病人禁食或少食。,-,29,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散结、润下等作用。除盐以外,习惯上把大部分海产品也归味于咸味。过度嗜咸易损伤肾气。,-,30,三、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按时定量饮食有方,细嚼慢咽调和四气,谨和五味食宜清淡,吃忌厚味卫生清洁,习惯良好辨证施食,相因相宜,-,31,四、饮食宜忌,-,32,饮食宜忌的基本原则,辨证施食辨药施食因人施食因时施食特殊宜忌,-,33,(一)辨证施食,热证宜清热、生津、养阴。食寒凉性和平性食物。忌辛辣、温热之品。寒证宜温里、散寒,助阳。宜食温热性食物。忌寒凉、生冷之晶。,-,34,虚证宜补虚益损,食补益类食物。实证饮食宜疏利、消导。外感病证宜饮食清淡。可食葱、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忌油腻厚味。,-,35,其他各类血证、阴虚阳亢证、目疾、皮肤病、痔瘘、疮疖、痈疽等病证忌辛热类食物。患有疔、疮、痈疡及各种皮肤病及可能复发的痼疾者,忌食发散类、海腥类食物。,-,36,某些药物有特别的饮食禁忌要求。如萝卜可降低滋补药补性,故服人参等滋补药时忌食。服荆芥时忌吃鱼蟹。,-,37,五、常用饮食调护方法,汗法解表法:用具有解表作用的饮食发汗以疏散外邪,解除表症的方法。外感风寒初起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食欲不振、恶心。,-,38,辛温解表常用食物:葱、姜等。外感风热初起身热、头痛、微恶风寒、有汗、咽痛。辛凉解表常用食物:西瓜、薄荷、芦根等。,-,39,下法泻下法,用具有通便作用的食物通泻大便或祛除肠内积滞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病后、产后、年老体虚和气血不足等所致虚症便秘需用润下法者。常用食物蜂蜜、桑葚、香蕉、植物果仁、各类蔬菜等。,-,40,温法温里法,用温热食物振奋阳气,祛除里寒的一种方法。多用于里寒症或素体阳虚之人。症见肢体倦怠、四肢不温,腹中冷痛等。常用食物有辣椒、黄酒、白酒、花椒、姜、羊肉等。,-,41,清法清热法,用寒凉性食物清除内热,泻火解毒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实热症或素体阳盛之人。症如发热、烦渴、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常用食物有西瓜、梨、藕、黄瓜、苦瓜、绿豆、茶等。,-,42,消食法消导法,用具有消食健胃作用的食物开胃消食的一种方法。适用于脾胃升降失调,饮食不化等症。症如嗳腐吞酸、脘痞腹胀、厌食呕恶、纳呆等。常用食物有山楂、萝卜、大蒜、醋等。,-,43,补法补益法,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以补气养血,滋阴助阳,强身健体的一种方法。亦称为食补。适用于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等症。,-,44,温补适用于阳虚症。食物性味多偏温或热。症见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冷痛、小便清长、阳痿、宫寒不孕等。常用食物有羊肉、狗肉、鹿茸、桂圆肉、荔枝、胡桃、干姜、茴香、胡椒等。,-,45,清补适用于阴虚症。食物性味多偏凉。症见咽干舌燥、头晕耳鸣、视物昏花、健忘失眠、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红盗汗等。常用食物有甲鱼、鸭肉、银耳、豆腐、梨、桑葚、西瓜、百合、蜂蜜、燕窝等。,-,46,平补主要适用于气虚、血虚证,也通用于其他各类虚症以及常人养生保健进补。此类食物多没有明显的偏性,主要根据人的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食物。常用食物有粳米、鸡蛋、牛奶、鸡肉、猪肉、牛肉、鲫鱼、大枣、桂圆肉、山腰、花生、海参、木耳、黑芝麻等。,-,47,第四节用药护理,-,48,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手段,护理人员能否正确地掌握给药途径和方法,将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和治疗效果。,-,49,一、中药汤剂煎煮法,容器砂锅陶瓷、搪瓷、玻璃器皿忌用铁、铜、锡铝等金属器皿,-,50,用水流水、雨水、雪水,以澄净清洁为原则。一般第一煎可加水至淹过药面34厘米。第二煎加水至2厘米。水应一次加足。药物煎糊不可服用。,-,51,煎药先用冷水将药材浸泡30分钟,使其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先用武火,水沸后改用文火。第一煎煮沸后再煎2030分钟。第二煎煮沸后再煎1520分钟。,-,52,取药药煎好后,用纱布将药液过滤或绞渣取汁。每剂药各煎取汁量为250毫升左右,儿童减半。,-,53,特殊药物煎法先煎矿物、贝壳类药具有毒性的药物质轻、量大或泥沙多的药物后入气味芳香的药物包煎煎后可使药液浑浊易产生沉淀、焦糊有细小种子、茸毛、粉末,取汁时难以滤除的药物。,-,54,另煎贵重药物烊化胶质、粘性大和易溶的药物冲服贵重药、细料药泡服挥发性强、易出味的药,不宜煎煮,泡服即可。将药物放入杯中,加开水泡1015分钟,出味后服用。将药物放入刚煎煮好的中药汁液中泡服。,-,55,二、中药给药规则,给药时间急性病者可随时多次给药。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用。消导药、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宜饭后服用。安神药、通便药宜睡前服用。祛虫药、攻下、逐水药清晨空腹服用。调经药宜在行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月经后停服。,-,56,给药方法汤剂每日一剂,上下午各一次。急症、危重病人酌情。丸、散、膏、丹、酒每日两到三次,白开水送服。祛寒药姜汤送服、祛风湿药黄酒送服。胖大海、番泻叶易出味的药物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呕吐病人在服药前可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生姜片或橘皮以预防呕吐。,-,57,服药温度一般汤剂宜温服,以免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凉服。理气、活血化瘀、补益、发汗解表药宜热服。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暑药宜凉服。,-,58,三、中药内服法与护理,解表类药的服法与护理温服。发汗以微汗为宜。患者应避风寒,禁冷敷。慎用解热镇痛类西药,以防汗出过多。饮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食品。,-,59,泻下类药的服法与护理应空腹服用得泻即止,不宜再服。单纯为通便而服用润下药,应于睡前服用。服泻下类药后,要注意排泄物的质、量、次数等变化。服药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忌硬固、油腻、辛辣之品。可多食水果和蔬菜。,-,60,温里类药的服法与护理服药期间宜保暖,防止风寒侵袭。宜进温热饮食以加强药效,忌食生冷寒凉之品。温里类药多辛温香燥,易伤津液,阴虚津亏者慎用。,-,61,清热类药的服法与护理易伤阳气,应中病即止,以免损伤脾胃。宜饭后服用。服药期间宜服食清凉食品。忌辛辣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禁用或慎用。,-,62,理气活血类药的服法与护理多辛香燥烈,入药以丸散剂多见。药性多走串通行,易于耗血、动血。虚证患者和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应慎用或禁用。服药期间忌生冷寒凉。脾胃虚弱者应注意饮食调护。,-,63,补益类药的服法与护理饭前空腹服用,以利药物吸收。易使胃气壅滞,而造成消化不良,故脾胃虚弱而食滞不化者应慎用,或应同时配用消导药。外感期间不宜使用。需长期服用方能见效,应鼓励病人坚持服药。服药期间应忌油腻、辛辣、生冷及纤维素多而不易消化食品。,-,64,安神类药的服法与护理睡前半小时服用。病室应保持安静。好精神护理,特别应使患者在睡前消除紧张、激动情绪,保持平常心态。饮食清淡、平和。忌辛辣、肥甘、酒、茶等刺激性食品。晚饭不宜过饱。,-,65,四、中药外用法与护理,-,66,(一)膏药的用法与护理,古称薄贴,又称硬膏。以膏药敷贴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67,膏药按处方将药物置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加入黄丹再煎,凝结后将熬成的药膏摊在布上或纸上而成。用于外科痈疡疖肿,已成脓未溃,或已溃脓毒未尽和瘰疬、痰核、风湿、跌打损伤等病证。操作及护理方法,-,68,(二)药膏的用法与护理,药膏为药粉与饴糖、蜂蜜、植物油、鲜药汁、酒、醋、凡士林、水等赋形剂调和而成的厚糊状软膏。敷于肌肤通过皮肤吸收后,可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驱邪外出等目的。用于痈肿疮疡和跌打损伤各期的瘀血、肿胀、疼痛、骨折等。操作及护理方法,-,69,(三)熏洗疗法与护理,熏洗疗法将药物煎汤或用开水冲泡后,乘热进行全身或局部的浸泡、淋洗、熏蒸、湿敷。用于跌打损伤,肢体关节疼痛和活动不利,以及各类皮肤疾患等。坐浴可用于妇科和肛肠科疾患。操作及护理方法,-,70,(四)熨敷疗法与护理,熨敷疗法用药物、药液直接加温,或煎汤敷于局部特定部位、穴位上,利用温热和药物的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的目的。用于虚寒性脘腹痛、跌打损伤、寒湿痹痛、癃闭、泻泄、腹水等。操作及护理方法,-,71,(五)掺药疗法与护理,掺药疗法将药物制成极细粉末直接撒布于创面局部,以达到去腐生新,清热止痛,生肌收口、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适用范围疮疡创面皮肤溃烂或湿疹口腔粘膜炎症或溃疡等操作及护理方法,-,72,(六)吹药疗法与护理,吹药疗法将药物制成精细粉末,利用喷药管,将药粉喷洒于病灶的一种外治法。用于掺药法难于达到的部位,如咽喉、口腔、耳、鼻等处的炎症、溃疡等。操作及护理方法,-,73,(七)鲜药捣敷法与护理,鲜药捣敷法将具有药用作用的新鲜植物洗净、捣碎,直接敷于患处,利用植物浆汁中的有效成分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等目的。适用范围为一切外科阳证。操作及护理方法,-,74,第五节运动与养生,是指用传统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我国传统的运动锻炼强调练形、练气和练意的协调统一,是具有“形神合一”特色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75,运动锻炼是健身防病的重要措施。运动能够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强筋壮骨,滑利关节,强壮阳气,增强体质。运动还可以健脾和胃,促进饮食的纳运吸收,使气血生化之源充足。适度运动有助于调和情志,提高睡眠质量。,-,76,一、运动养生的基本原则,以动为恒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性。身心并重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身心并重。相因相宜根据不同体质、病证、个人爱好以及客观环境等选择适宜的运动时间、运动方式和运动量。,-,77,二、气功,气功是有古代导引术中的呼吸法衍化而来的。古称:导引、吐纳、摄生、在锻炼的整个过程中特别强调气息和体内气机运行的锻炼与调整。,-,78,对人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