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1页
高一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2页
高一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3页
高一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4页
高一历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1服饰的变化(1)变化趋势男装: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转变。女装:由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平民化,(2)近代男性服饰: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此后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女性服饰:西式服装传入中国促使人们的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进行改革与创新,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辛亥革命,中山装,旗袍,(3)现代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是普遍选择。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服装的式样和颜色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港台、欧美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服饰。,政治,审美情趣,2饮食文化的变化中西餐并行于世(1)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近代百年,中国逐渐形成了影响比较大的四大菜系,即、粤菜、川菜、淮扬菜。(2)西方餐饮文化的传入传入: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西式餐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各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中西餐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方面都有明显区别。,通商口岸,鲁菜,对饮食文化的影响:西方饮食文化的传入,使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大量引入中国百姓饭桌,西式糖果糕点和饮料也受到国人的欢迎;一批专门生产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3居室建筑的变化(1)传统民居成因: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方式不同,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形式。典型:北方地区遍布城乡的。价值:传统的民居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独院,西式,(2)近代民居的演变背景: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聚居区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出现了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变化:中国居室建筑融入了的特点,在天津、上海、厦门出现了既保留原住宅特色又体现西式建筑风貌的毗连式房屋;西式的家具也受到人们的欢迎。特点:。,西式住房,西式建筑,中西合璧,二、中国近现代习俗风尚的变革1婚丧礼俗的变迁(1)婚姻礼俗清末民初,一些受过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婚姻自主成为时尚。(2)殡葬风俗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出现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但广大农村中实行更多的仍是传统丧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代替土葬。,主张婚姻,新思潮,删繁就简,恋爱自由,火葬,2其他方面(1)民国成立后,开展了、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在官府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跪拜作揖,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2)民众思想发生变化,、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剪辫易服,旧道德,公历,握手,问题思考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中国社会内部新兴的进步力量,为振兴国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努力。太平天国运动对封建旧思想、旧礼教、旧风俗的冲击和挑战;维新派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社会风俗的主张,如反对缠足,反对鬼神迷信,反对吸食鸦片,主张断发易服,提倡近代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以国家的名义颁布了改易社会风俗的政令,确立了近代新生活礼俗的合法地位,把自维新运动以来的社会风俗改革推向高潮;新文化运动中,批判旧道德、旧礼俗,提倡新道德、新风尚。(2)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2新式服饰和传统的华冠儒服各自体现了怎样的政治理念?提示(1)华冠儒服体现的是礼制所规范的等级制度和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2)新式服饰则体现出人们对平等、自由的向往。,3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婚礼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1)原因: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受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婚姻制度,革命派提倡婚姻自由;新一代知识分子,尤其是走向社会的女青年敢于身体力行,冲破封建牢笼。(2)影响:进一步宣传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妇女解放。,知识网络,互动探究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图一长袍马褂图二西服与旗袍图三20世纪50年代双排扣列宁装图四20世纪七八十年图五20世纪90年,代后女性代的确良面料和碎花衣裳业旗袍,请回答:(1)判断图一、图二反映的时代。(2)图一、二反映的时代的服饰和称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解释其原因。(3)观察图三,该种服装流行反映了哪些时代信息?(4)相对于图三,图四、五中的服饰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此种变化?思路点拨五幅图片完整地再现了由中国传统服饰到近代服饰直到现代服饰变化的过程,实际上勾勒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变迁过程。回答问题时应注意结合时代背景。,答案(1)图一:清朝。图二:民国。(2)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国人模仿、崇尚西方的生活习惯与服饰样式;辛亥革命后民主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改变了清朝尊卑有别的称呼陋习。(3)穿列宁装成为一种时尚潮流;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十分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服饰比较单调;建国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亲密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包括服饰打扮、礼仪习惯。(4)服饰开始多样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课时作业基础达标1右图中所示服饰最早传入中国是在()A鸦片战争后B民国成立后C新中国成立后D改革开放后,A,2对下面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男人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领带再到着中山装B男子服饰的改变受西式服饰的影响C女性穿着经过改良后的合身得体的旗袍D洋装取代了传统服饰解析洋装在中国流行,但它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所以D项是错误的。,D,3“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解析19世纪40年代,随着西人来华,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本题实际要求回答西餐传入中国的时间。,B,4“别墅”在今天仍是人们追求的高档居室建筑,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开始出现,其最初风格特点是()A中国传统建筑B中西合璧C完全欧化D中国创新,C,5中国某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一婚姻法应颁布于()A民国初年B新中国建立之初C改革开放后D维新变法时期解析从材料中的反对封建婚姻、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可以判断出该法颁布于新中国初期。,B,6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解析A、B、D三项都是对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描述,A项为新式婚俗,B项是新式穿戴,D项是民国姑娘的新式打扮,只有C项是蓄留长辫、埋头苦读、一心应考的士子形象。,C,能力提升7目前全世界的快餐业大多萎缩,而在中国却高速发展、攻城略地,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扩张。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是()A洋快餐比中餐有营养B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C洋快餐烹饪方式科学D洋快餐广告宣传的影响解析中国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后,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发展迅速,这种发展带动餐饮业的发展。,B,8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ABCD,解析本题以“文明婚礼”为载体考查近代社会转变的若干原因,但由于材料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因此选项的说法是武断的,故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和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女子裹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为了“与欧美同俗”,他说:“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见图一);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见图二)。,图一毛式中山装图二令人眼花缭乱的当代服饰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提炼康有为的基本主张并分析其目的。(2)结合材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服饰演变的基本趋势及其主要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我国近现代社会习俗变化的认识。,解析第(1)问中的“基本主张”可依据材料一中“请禁妇女裹足折”等信息进行归纳,“目的”需要结合“易人心,成风俗”等信息进行思考;第(2)问中的“趋势”应结合材料二中“毛式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等信息进行概括,“原因”需要从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应围绕“近现代社会习俗变化”的限制条件展开思考。,答案(1)主张:放足、剪辫、易服。目的:革除固有陋习;启发民众智慧;学习西方文明;推行变法新政。(答其中3点即可)(2)基本趋势:由单一性到多样化;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颜色单调到五彩缤纷。主要原因;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日益解放;审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言之有理即可)(3)认识:社会习俗的变化与时代要求、政治革命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社会习俗的变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言之有理即可),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国时期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学欧美,染一种西洋习气,去岁回国,即在宣武门内某学校充任教务,为出嫁计,未行禀明父母,即在门前挂一招夫广告牌,上书女学士周,现年28岁,原籍广东香山。久寓北京,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鞭于京师某女学校。家资及不动产可达5万元之数。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各学士如有与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4时至6时,为会谈期,务请应时驾临可也”。,材料二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剧情:1942年,山西某抗日根据地的刘家峻山村里,民兵队长小二黑与同村姑娘于小芹相爱,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二黑的父亲二诸葛还私下给二黑收了个童养媳;小芹的母亲三仙姑由于贪财礼,逼小芹嫁给吃喝嫖赌的吴广荣。一天夜里,二黑和小芹正在商量终身大事时,却被早已垂涎小芹的地痞金旺等捆住,借机陷害。幸得区长及时赶来,逮捕了一向欺压百姓的金旺,当众教育了二诸葛和三仙姑,并批准了小二黑和于小芹结婚。于小芹抛弃家庭包办婚姻,与小二黑喜结良缘,冲破了在我国延续几千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材料三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其原则为:“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婚姻风俗出现了何种可喜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2)结合材料三,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