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刑事司法理念PPT参考幻灯片_第1页
中国法制史刑事司法理念PPT参考幻灯片_第2页
中国法制史刑事司法理念PPT参考幻灯片_第3页
中国法制史刑事司法理念PPT参考幻灯片_第4页
中国法制史刑事司法理念PPT参考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发达的刑事司法文化,一、重典治世的刑事司法政策二、人本主义的刑事司法理念三、固有刑法的特质与传统刑罚的基本原则四、刑罚制度的演变,1,南,2,蔡枢衡先生曾说过:“中国的刑法史是法制史的重心。除了刑法史的法制史,便觉得空洞无物。”(中国刑法史)从国家法律制度的建构而言,蔡老先生此言不虚。概因为在阶级对立严重的社会,通过严刑峻法来管控社会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共相,同样也是共同规律。中国历代王朝均颁行众多以刑法为主的法律自然也就不是独特现象。从“夏有乱政,而做禹刑;商有乱政,而做汤刑”,“五刑之属三千”,到后期的科条繁杂,正律之外尚有单行刑法,略见一斑。,概述,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在前面的讲述中,我们已经谈过中国古代法律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刑法发达”,刑罚残酷,将刑法的威吓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无论是早期还是后期,无论是以肉刑为主的旧五刑,还是以徒刑为中心的新五刑,在这些主刑种之外还存在一些法外酷刑,如商纣王时期的炮烙、醢,后来的凌迟、族诛等,均说明中国古代盛行重刑主义。然而,重刑只是中国古代刑罚文化的一个面相,它还有另外一个面相,就是强调人命关天,推崇人本主义,如对死刑复核制度、存留养亲制度、恤刑制度等。因此,中国古代的刑法文明就如一枚硬币,是一个有着双重面相的矛盾结合体。这一独特面相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宗法等级社会结构、以农耕文明为主的自然经济结构、占居主流的儒家伦理文化等密切相关。,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尚书: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中,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文献通考“刑考八”的解释:事在上刑而情適轻,则服下刑,舜之“宥过无大”,康诰所谓“大罪非终”是也。事在下刑而情適重,则服上刑,舜之“刑故无小”,康诰所谓“小罪非眚”是也。若诸罚之轻重,亦皆有权焉。权者,进退推移,以求其轻重之宜也。刑罚世轻世重者,周礼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随时而为轻重者也。轻重诸罚有权者,权一人之轻重也;刑罚世轻世重者,权一世之轻重也。惟齐非齐者,法之权也;有伦有要者,法之经也。言刑罚虽惟权变是適,而齐之以不齐焉,至其伦要所在,盖有截然而不可紊者矣。此两句总结上意也。,一、重典治世的刑事司法政策,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纵观数千年的中国历史,虽不乏有推行宽刑慎罚、施行仁政的,但残酷刑罚却是不绝于缕,尤其是处于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定的乱世。下面就以历史上推行重刑主义的几个突出代表如秦朝、宋朝、明朝等为例,稍加叙说。,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秦朝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法治”王朝。秦朝因法而兴,也因法而亡,是中国此后历朝历代之教训借鉴。自秦孝公任用商鞅,施行变法开始,法家的“法治”主张与重刑主义就贯彻秦朝始终。从秦国时期的商鞅、韩非子,到一统六国的秦朝时期的嬴政、李斯,他们都极力宣扬和贯彻法家的有关思想,推崇法治,强调重刑主义。因此,秦朝的法制呈现出繁密而苛刻的特点,“凡事一断于法”,轻罪重刑。,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商鞅:“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壹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明赏之犹至于无赏也,明刑之犹至于无刑也,明教之犹至于无教也。”“重罚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兴国行罚,民利且畏;行赏,民利且爱。”“以刑去刑,国治;以刑改刑,国乱。故曰: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生,国削。”,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汉书刑法志: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受命于天,暨寿永昌,1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宋朝赵匡胤自建立宋王朝之始,一方面标榜“仁政”,曾多次更定“窃盗律”和“强盗法”,以减轻“盗罪”的处罚。又定“折杖法”,以杖作为流、徒、杖、笞的代用刑。并立“刺配法”,以贷杂犯死罪。此举皆有轻刑之意。另一方面对强劫贼罪,特别是谋反、谋叛、谋大逆等直接威胁、损害皇权和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重大犯罪的处罚,则通过宋刑统中的附令敕进一步加重了。其后,太宗即位,继续沿用此政策。北宋中后期,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盗贼蜂起,灭不胜灭,于是别立法禁,法外断遣。,1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1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宋仁宗首创“窝藏重法”宋仁宗在镇压“盗贼”的过程中看到,“盗贼不戢”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侪类相与为之囊橐”,而且“由大姓为囊橐”。尤其是捉贼吏人,亦“在家窝盘贼人,结连徒党,资给粮糗,供借器仗,利其厚赂。因此,宋仁宗于嘉祐六年(1061年)“命开封府诸县盗贼囊橐之家立重法”。即令开封府诸县将有关惩治“盗贼囊橐之家”的敕令汇编起来,立为窝藏重法。自此,有关“盗贼”的敕令从编敕中独立出来,首先成为开封府诸县惩治“盗贼”、审断“窝藏”罪案件的法律依据。窝藏重法的制定,不仅确定了开封府诸县为适用重法的地分,也加重了对“窝藏”犯的处罚,成为强化京畿治安的重要立法。宋仁宗在常法之外,针对特定地区,特定犯罪,制定特别法规,实行特殊法统治的做法,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具有后来资产阶级特别法的性质。这不仅使惩治“盗贼”的法律重典化,也成为北宋刑法的一个突出特征。,1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宋英宗别立“盗贼”重法宋英宗在位时间虽短,但他面临的形势却更为严峻。治平初年,因府界、京东、京西水灾极多,民不堪命,出现了“群盗杀害辅郡之官吏,系囚叛起京畿之狱”。的局面。因此,宋英宗于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降诏:“开封府长垣、考城、东明县并漕、濮、澶、滑州诸县,获强劫罪死者,以分所当得家产给告人,本房骨肉送千里外州军编管”。“罪至徒者,剌配广南远恶州军牢城,以家产之半尝告人,本房骨肉送五百里外州军编管。编管者,遇赦毋还”。宋英宗所立“贼盗重法”,不仅把重法地的范围由京畿扩大到京东,河北的一些州县,而且连坐家属,籍没家产。其法之重,远远超过了五代的苛法。宋英宗制定的重法中还规定:“上件州县,今后捉获强劫贼人,虑有他处人曾于上件州县行劫败获,亦合用此重法。及有贼人犯在立重法以前,获在立重法以后,则更不问犯罪在前,亦并用重法。”即在重法地分捕获的“强动贼盗”,不管是何时何地犯罪,也不论犯罪是在立重法之前还是之后,一律依重法断罪。这就使重法的溯及力冲破了重法地区和时间界限。更突出了重法的镇压本质。,1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宋神宗时,“盗贼重法”有了进一步发展,“重法地”的范围迅速扩大及于京东河北部分州县以外的其他地区,如淮南、宿州、京东应天府、齐、徐、济、淮阳、沂等地;同时,增立了重法人之法,规定“居非重法之地而囊橐重法之人,并以重法论”,“若复杀官吏及累杀三人,焚舍屋百间,或群行于州县之内,劫掠于江海船栈之中,虽非重法之地,亦以重法论。”宋哲宗时期,“盗贼重法”发展至顶峰,全国二十四路中已有十七路为重法之地,同时规定“(重法地)有犯即坐,不计其数”,凡藏匿强盗,资给或走漏消息者,并罪至死。,1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经历坎坷,对于元朝末年因“威福下移,驯至于乱”的教训感受深刻。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不久就告戒臣僚们“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若贪官之结,虽小罪,不赦也”。自此确立了“重点治国”的刑事政策,具体表现在重典治吏和重点治民两方面。,1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朱元璋首先制定重典,为重典治国提供法律依据。1374年,朱元璋“亲自裁酌”,制定大明律;从1385年到1387年,朱元璋有亲自制定与大明律具有同等效力,甚至更高效力的御制大诰,由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大诰武臣四编组成,内容都是由重大案件、朱元璋的“训诫”和特别法令三部分组成,主要是针对朝廷上下官吏的贪赃枉法行为。它罗列了凌迟、枭首、夷族罪、斩首、挑筋去指等酷刑。此外还颁布了臣戒录、醒贪简要录、申诫公侯铁榜等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法网。,1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1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清朝康熙皇帝评价朱元璋“治隆唐宋”,该碑现立于明孝陵。,1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重典治吏。为强化吏治,明王朝通过一系列行政法规明确官吏的职责权限,如不能尽职尽责则给予行政处罚或刑罚制裁。如大明律中设有“贡举非其人”、“举用有过官吏”、“擅离职役”、“官员趋任过限”、“无故不朝参公座”、“擅自属官”、“事应奏不奏”、“官文书稽程”等罪名。此外,吏律中的“讲读律令”条规定官吏必须熟读国家律令,讲明律意剖决事务,每年年终必须通过考核,“若有不能讲解,不晓律意者,初犯罚俸钱一月,再犯笞四十附过,三犯于本衙门递降叙用。若擅为更改,变乱成法则处以斩刑。”,2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严惩贪赃枉法的官吏,是明朝立法的重心,采取“重罪加重”的原则。明律继续沿用唐律“六赃”罪名,除“常人盗”和“窃盗”,其余四赃“监守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坐赃”均与官吏有关。明律刑律专设“受赃”一门,内分官吏受财、坐赃致罪、事后受财、有事以财请求、在官求索借贷人财物、家人求索、风宪官吏犯赃、私受公侯财物、剋留盗赃等律条。可见,防范之严密。而对于贪污受贿罪犯,则往往法外施刑,前述一些肉刑都被重拾起来,如墨面、捶足、剁指、断手、挑筋、阉割为奴、枷项游历、肢解、碎肉、枭首、凌迟、族诛等。,2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官吏赃至六十两以上,枭首示众,剥皮实草。史载:府州县卫官署左旁设土地庙,为剥皮场所,俗称“皮场庙”。官府公堂座旁,各悬一个剥皮实草的前任赃官的人皮囊,以警醒现任官员。然而,如此极端的做法,并未使贪赃枉法绝迹,治标不治本。终明一代,贪贿情形更胜王朝。朱元璋本人就曾感叹:“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此外,朱元璋还严禁臣下结党与内外官交结。明律专设有“奸党”条,若有犯者,从严从重处罚。明初的“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就是例证,两案均牵连甚广,前后诛杀4000多人,就连李善长一家七十余人也未能逃脱。明律还严禁宦官与后妃、外戚干预朝政。,2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重典治民从农民领袖蜕变为皇帝的朱元璋,将农民阶级的反抗视为其政权统治的最大威胁,认为“民经乱世,欲度兵荒,务习奸猾,至难齐也。”因此,对于谋反、大逆、谋叛、劫囚强盗等罪处刑严重,其死刑和连坐范围均远超唐律。从朱元璋到朱棣,再到明武宗,对于民变的残酷处罚如出一辙,一次性屠杀数百上千,乃至万余人。然而,重典治民只能取得一时之效,逮至明中后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终为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所埋葬。,2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中国古代,虽然力行重典的有前述秦、宋、明等典型代表,但其他各王朝政权对于重典并不排斥,即使是以盛世著称的汉、唐、清,其统治者对于侵犯中央集权、皇权的犯罪行为毫不手软,其处罚之残酷程度并不逊色于秦、宋、明朝,譬如清朝“文字狱”之多、牵连范围之广、处罚之重就是一明证。下面我们就以死刑的有关历史变化来说明。,2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死刑的存在由来已久,可以说与人来社会的产生与发展相伴随,只是因时代形势的变化而逐渐趋向文明。周朝的死刑,史称有七种:斩、杀、搏、焚、辜磔、踣、磬。至秦时,形成十余种死刑。(1)车裂,俗称五马分尸。(2)腰斩,拦腰斩断而死。,2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3)枭首,即将罪犯斩首后,将其首级挂在高竿上示众。(4)磔,也是分裂肢体的刑罚。(5)坑,即活埋。(6)绞,即缢死。(7)戮,戮的本意为杀,秦代戮指对罪犯先行处死,然后陈尸示辱。,2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8)弃市,即杀之于市。(9)定杀,指将罪犯抛入水中淹毙。(10)囊扑,即将罪犯装入口袋中扑杀。(11)凿颠、抽胁、镬烹。凿颠,即以金器钻击人头顶致死;抽胁,大约系割断或抽取犯人的筋脉或肋骨而死;镬烹,是将罪人投入大锅中烹煮而死。(12)具五刑,这是一种综合刑罚。,2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族刑族刑可称其为集体的死刑,且比死刑更为残酷。屠杀的范围广而且罪及无辜之人。秦汉时期族刑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诛杀,一是诛徙。诛杀即处死。诛徙即主犯处死,家属徙迁。徙迁所涉及的亲属范围往往较大,不仅包括犯罪者的家人,其宗族、宾客有时也在徙迁范围之内。,2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汉的法定死刑有三种,即枭首、腰斩、弃市。隋将死刑定为绞、斩两种。唐以后各朝基本上承袭了这种制度。宋时增设“凌迟”之法。元则只有斩及凌迟。明、清体制与宋相同,死刑分斩、绞两种。然而,在法定处决方式外,仍然存在诸多残酷手段。刑罚的威吓功能因而发挥的淋漓尽致,重典治世的刑事司法政策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2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斩首宋代壁画中的刑,3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凌迟刀具,3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凌迟,是一种肢解的惩罚,即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清朝末年拍摄的照片,显示为真正的“八刀刑”处决。八刀刑,刽子手利用一篓编上号码的锋利刀具:第一刀,切胸口(一律从左侧开始,下列其他部位亦然);第二刀,切二头肌;第三刀,大腿;第四刀和第五刀,切手臂至肘部;第六刀和第七刀,切小腿至膝盖;第八刀,枭首。支解後的尸体残骸放入篓子里,头颅则公开示众,期限不定,这是清朝末年的做法。,3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从元朝编入法典一直到年清朝废除为止,主要用来惩罚三大类的犯罪:谋逆君主之罪:重大暴动、叛国、谋取皇位。伦常之罪:子女谋害父母、弟幼谋害兄长,妻子谋害丈夫、奴仆谋害主人。凶残与不人道之罪:活生生斩断他人四肢(施以巫术);杀害同一家族三人以上;组织帮派以制造恐怖。戊戌变法后,清廷受内外各种矛盾的冲击,不得不顺应潮流对传统的弊政作些改革。光绪三十一年()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奏请删除凌迟等重刑,清廷准奏,下令将凌迟和枭首、戮尸等法“永远删除,俱改斩决”。凌迟非人的酷刑才从法典中消失,被斩首代替。,3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对怀疑是义和团的当街斩首,无法经过必要的司法程序,3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纵观中国几千余年的刑法史,历朝历代在贯彻施行重典治世的刑事司法政策的同时,以人为本的刑事司法理念同样也得到广泛宣扬与普遍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特有的刑事司法制度,从而使得中国传统法律文明烙上了鲜明的印痕。,二、人本主义的刑事司法理念,3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自西周时期开始,统治者就强调敬天保民、明德慎罚,具体来说,就是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以彰显其“仁慈有德”的一面,教化天下;同时,对于刑事惩罚要尽可能的审慎,不能肆意滥用。其后,虽然法家的法治天下、轻罪重刑一度占据社会主导地位,但因为暴秦的短命而亡,给新王朝统治者以警醒,一任法家思想统治显然不利于统治稳定,单凭儒家也未能尽如人意,隆儒重法,德刑并用成为统治者的最终选择。自汉代中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德主刑辅就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法律思想,法律与道德混融为一体,违礼即入刑。,3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首先,亲亲得相首匿。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或作证。该制度创设于汉代,其原则理念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也是孔子“亲亲相隐,直在其中”的伦理观念在法律中的直接体现。汉宣帝时该原则进一步在法律中细定。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下诏明确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书卷八宣帝纪)据此,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死罪以下也不追究刑事责任。这一刑法适用制度自汉宣帝以后成为中国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并一直为后世历代所沿用。,3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其次,对于弱势群体的违法犯罪采取恤刑主义。西周时期的三赦之法。唐律疏议:轻刑明威,大礼崇敬。国家所以轻刑罚,以明其威也。惩其未犯,而防其未然;平其徽纆,而存乎博爱。(1)对于特别身份人的恤刑:如官人及官亲、老幼废疾、妇女等。(2)从轻法:数罪俱发,只从一重或一等科;更犯时,累役不过四年,加杖不过二百。(3)刑的减免:如恩赦等。,3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再次,存留养亲制度。“存留养亲”制度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88年下诏创制的。按儒家孝的伦理观念,子孙必须尽养老送终的义务。孝文帝特制令格,曲法伸情,对于身犯死罪,父母、祖父母陷入绝嗣和无人赡养者,让他们暂留在家养老送终后再执行死刑。我国汉魏以来,法律的儒家化即突出体现在以礼率法和纳礼入律上,儒家的礼纷纷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许多宗法伦理道德规范直接提升为法律规范。孝文帝汉化改革中的法制建设正是继承了这一传统,并有新的发展。留养制度在北魏时入律,此后为后世所沿袭。它强调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是中国古代法律家族化、伦理化的体现。,3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第四,恩赦。在中国刑法史上,赦免被称为帝王的恩赐,由皇帝下诏颁行,所以又称恩赦。汉以后恩赦成为定制。清史稿刑法志三:“赦典有恩赦、恩旨之别。历朝登极、升祔、册迁皇后、皇上五旬以上万寿、皇太后六旬以上万寿及武功克捷之类,例有恩赦恩赦死罪以上俱免,恩旨则死罪已下递减。”,4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第五,死刑复奏制度。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汉代以前,并不存在死刑复核制度。自汉代始,皇帝对官吏犯死罪的案子开始予以重视。当时,曾经对一些年薪两千石以上官吏的死刑案件进行复核,二千石以下官吏的死刑案件则不需经皇帝复核就可执行。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打下了基础。魏书记载:“当死者,部案奏闻。以死不可复生,俱监官不能评,狱成皆呈,帝亲临问,无异辞怨言乃绝之,诸州国之大辟,皆先速报,乃施行”。这一制度的建立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的体恤。明代的会审、清代的秋审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死刑复核,尤以清代秋审为典型。,4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第六,录囚制度。所谓“录囚”,是指上级司法机关对在押囚犯的复核审录,以检查下级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审理是否有失公正,并纠正冤假错案。汉代录囚有皇帝录囚、刺史录囚及郡守录囚。录囚制度是中国古代监狱史和司法制度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西周时期就有司法官吏每年仲春三月省视监狱的制度。西汉王朝建立以后,鉴于秦朝法峻刑残,囹圄成市而激起人民反抗的历史教训,吸取儒家的慎罚思想,对司法制度多有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录囚制度,但当时仅限于州郡刺史太守定期巡视所部狱囚。,4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从上述诸项刑事司法制度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人本主义的影子,虽然统治者施行这些制度或措施的目的部分是在于宣扬其仁德,但这些举措对于人性的关注却是不容否认的事实。,4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固有刑法的特质传统刑罚的基本原则以唐律为例,三、固有刑法的特质与传统刑罚的基本原则,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固有刑法的特质,(一)罪行法定主义(二)道德人伦主义(三)教育刑与威吓刑并重(四)恤刑主义(五)客观具体主义(六)同害刑主义(七)国际法上的属人与属地主义,4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一)罪行法定主义,1、律无正条不为罪晋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其正文、名例所不及,皆勿论。”唐律(断狱篇):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明清律:断罪皆须具引律令,其特旨断罪,临时处治,不为定律者,不得引比为律。,4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2、法不溯及既往汉书“孔光传”: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唐“狱官令”:诸犯罪未发,及已发未决断,逢格改者,若格重,听依犯时格。若格轻,听从轻法。明律则反之:凡律自颁降日为始。若犯法在已前者,并依新律处断。清乾隆五年律增入夹注:如事犯在未经定例之先,仍依律及已行之例定拟。其定例内,有限以年月日,俱以限定年月为断。若例应轻者,照新例遵行。,4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3、清末民初的罪行法定主义清末新刑律第一、二条规定:本律于凡犯罪在本律颁行以后者适用之。其颁行以前,未经确定审判者,亦同;但颁行以前之法律,不以为罪者,不在此限。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第十条),4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4、限制罪行法定主义的适用因素(1)权断制赦,量情处分。(2)违令式。(3)不应得为。(4)习惯。(5)比附及轻重相举。,4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二)道德人伦主义,十恶唐律疏议: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特标篇首,以为明诫。律条的道义性违礼即入罪,如亲属被杀而私和、违律为婚或收养、负债不还、服丧违法、居丧嫁娶、父祖及夫被囚而作乐、上书奏事犯讳、立春后秋分前处决死刑其他如春秋决狱、不应得为条等。,5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三)教育刑与威吓刑并重,尚书“大禹谟”: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周礼“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罢民,凡害人,寘之圜土,而施职事焉。“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任之以事而收教之。韩非子:且夫重罪者,非为罪人也,明主之法揆也。故曰:重一奸之罪,而止境内之邪,此所以治也。,5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四)恤刑主义,唐律疏议:轻刑明威,大礼崇敬。国家所以轻刑罚,以明其威也。惩其未犯,而防其未然;平其徽纆,而存乎博爱。(1)对于特别身份人的恤刑:如官人及官亲、老幼废疾、妇女等。(2)从轻法:数罪俱发,只从一重或一等科;更犯时,累役不过四年,加杖不过二百。(3)刑的减免:如恩赦等。,5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五)客观具体主义,依犯罪的主体、客体、方法、犯意、处所、数量及其他情况而定刑。如殴伤杀,视其伤害程度及方法、主体、客体及责任形式(谋、故、斗、戏、过失等)而定。,5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六)同害刑主义,诬告反坐曹魏律:囚徒诬告人,反罪及亲属晋律:诬告谋反者,反坐。后魏律:诸告事不实,以其罪罪之。唐律亦有诬告反坐条。,5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七)国际法上的属人与属地主义,唐律名例篇: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自相犯者,以法律论。明清律: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5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传统刑法的基本原则以唐律为例,现代刑法基本原则概述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规范、体现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准则法。我国新刑法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法。,5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犯罪及其刑罚都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法。罪刑法定原则要求:1、司法机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认真把握犯罪的本质和具体的构成要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定性准确,量刑适当,不枉不纵;2、司法解释不能违背刑事立法的意图,不能代替立法法。,5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罪行法定原则的内容1、排斥习惯法: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犯罪于刑罚均由法律明文规定,因此,刑法必须是成文法,习惯法当然不能成为刑法的法源。2、禁止溯及既往:罪刑法定主义要求刑法只能对其施行以后的犯罪适用,不能对其施行以前的犯罪适用。3、禁止类推解释:类推解释是指,对于无明文规定的事项,比附援引与行为性质最相似的条文而予以处罚。类推解释近似于自由擅断,它允许法官根据相似的刑法条文,随意入罪,以无为有,以轻为重,当然与罪刑法定主义相违背,因此,罪刑法定原则必定禁止类推解释。4、禁止绝对的不定期刑: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对犯罪处以什么样的刑法由法律明文规定,禁止绝对的不定期刑的刑罚,以防止法官的擅断。5、刑罚法规的适当:指刑罚法规规定的犯罪和刑罚都应是适当的。6、明确性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对什么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处以何种刑罚由刑法条文明确予以规定。,5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大的罪,便应当承担多大的刑事责任,就判处轻重相当的刑罚,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称,罚当其罪法。1、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相适应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5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1、定罪平等2、量刑平等3、行刑平等,6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刑法的其他基本原则罪责自负原则主客观相统一原则,6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传统刑法的基本原则以唐律为例,(一)礼法混同礼法混同原则是我国古代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具体表现为:(一)把大量违反宗法道德规范的行为确认为犯罪行为,如十恶。早在夏商西周时期,不孝就成为一项重要罪名。自隋以后的各代刑法典都规定有“十恶”重罪。其中的“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都是对宗法道德即对礼的严重违反。,6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二)依服制定罪量刑服制是指根据血缘亲属关系的远近而确立的各种丧服及其有关规定的总和。服制一般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故称“五服”。按照规定,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服制定罪量刑即是以血缘亲属关系为刑事责任承担、豁免、加重或减轻的依据。服制对定罪量刑的作用体现在:,6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其一,得相容隐。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或作证。其二,得影响量刑之轻重。其总的指导原则是对亲属之间相互侵害的行为实行尊卑异制,服制愈近,对以尊犯卑者处罚愈轻,对以卑犯尊者处罚愈重;服制愈远,则与此相反。,6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二)身份等级特权,中国古代社会是身份社会,贵族、官吏享受着各方面的特权和待遇,并且形成了一套严密而完整的制度,在刑法上则体现为给予犯罪贵族、官僚特别减免或适用特殊程序,主要有:议、请、减、赎、官当、免,6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议”,即“八议”,是对八种特权人物(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犯罪时,所适用的特殊程序。八议起源于西周时的“八辟”之法。三国时曹魏将八议入律,自此之后,八议即成定制,南北朝至隋均相沿不改,唐律中的八议制度更加完备。唐律规定上述八种人犯非十恶死罪时,适用议的程序,司法机关不得直接审判,只能将其罪状和身份上报朝廷,由皇帝召集群臣共同议定。,6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请”,即“上请”,就是贵族官僚犯罪之后,一般司法官员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断的一种特殊程序。“减”,是指减一等处罚。“赎”,即以铜赎罪。“官当”,即以官品或爵位折抵徒、流两种刑罚。“免”,即免去官职。清末,沈家本作为修订法律大臣,主张尊重人格和平等的法律观。,6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三)援法定罪,中国古代的司法审判,在注重运用各种证据的同时,统治者还要求司法官严格依据法条。早在西周就已建立了援法定罪制度;秦朝也要求司法官认真依据法律和事实决案;汉代时法官判决首先也须引用正式法条来定罪量刑,但汉代广泛采用比附定罪,即在律无正条的情况下,采取已判决的典型案例作为审判依据;,6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隋开皇年间文帝下令各地审案断狱必须依据法律;还要将所依据的条文明确地写出;唐朝的援法定罪制度比较完善。明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此规定近似近代的“罪行法定”原则。宋代从州至大理寺都实行“鞫谳分司”制,将审与判分离,负责检法断刑的审官无权过问判,负责判决的官无权检法断刑,为此在中央和地方设“谳司”机构或官员,专职检详法律条文,从而为援法定罪,正确使用法律提供了保证。,6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大明律规定:对于律无正条,需要引律比附定罪,必须转达到部议定奏。清律规定:凡断罪,皆须具引律例,违者笞三十。若断罪无正条者,引律比附,定拟罪名,议定奏闻。说明明清律对类推有了更严格的限制,必须经皇帝审批,而不得擅断。,7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其他刑法原则(以唐律为例)(1)刑事责任年龄及矜恤老幼、残疾的原则。(2)自首减免刑罚。(3)共同犯罪区分首、从原则。(4)官吏犯罪,“私罪”从重、“公罪”从轻的原则。(5)数罪并罚的原则。(6)累犯加重的原则。(7)类推原则。(8)涉外案件的处理原则。,7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中国古代的刑罚乃是统治者用以惩戒作奸犯科、危害其统治及社会秩序行为的重要手段,其突出特征就是刑罚的残酷性,具体体现为刑种的设置与刑罚的执行上,前者主要由肉刑和生命刑组成,后者则非常残忍。纵观四千多年的中国法制史,刑罚制度的演变总体上是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残酷走向人道,大体可分为肉刑为主与徒刑为主的两个时期。,四、刑罚制度的演变,7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根据史料记载,在国家未出现之前,就有以刑法治理天下的事件,如“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舜命“皋陶作刑”,而“夏书曰:昏、墨、贼、杀,皋陶之刑也。”(左传昭公十四年)尚书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始淫为劓、刖、椓、黥、丽。”(丽,即离,身首异处之意。椓,即后世之宫刑。)从这些描述可知,其时的刑罚极为残酷。,刑罚的起源,7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夏启建立夏朝后,以肉刑为主的旧五刑制度正式确立:墨、劓、刖、宫、大辟。史书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做禹刑;商有乱政,而做汤刑。尚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刖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三百,五刑之属三千。西周时期,除五刑外,还有其他刑罚,如赎刑、鞭刑、扑刑、拘役(圜土、嘉石之制)。,7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刑具钳刑具钛桎梏陶俑刖足奴隶鬲局部刖足奴隶守门铜炮烙之刑,7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秦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在综合吸收夏商以来刑罚制度的基础上,以法家法治思想为指导,形成了重刑特色的刑罚制度。不仅刑罚方式残酷,而且刑罚体系混乱,轻重刑种常常结合使用,各刑种的等差也不严格、固定。秦朝的刑罚种类主要有:死刑、肉刑(黥、劓、剕、宫)、作刑(或称徒刑,即劳役刑,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隶妾、司寇、侯)、迁刑、赀刑等。,7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秦代刑具脚镣秦代刑具铁钳,7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7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刖刑,7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80,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8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8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汉承秦制。虽然自汉高祖刘邦开始就逐渐对繁苛的秦朝法律进行了删定,但一些残酷的肉刑及死刑处决方式仍被继续沿用,如死刑沿用夷三族,并且对夷三族者实行具五刑。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进行了一次较大的刑罚改革,废止了肉刑。这一刑罚改革缘于“缇萦上书”。文帝以徒刑和笞刑代替肉刑,“当黥者,髡钳为城旦舂;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趾者,笞五百;当斩右趾皆弃市。”然而,这次刑罚改革虽然名义上是减轻刑罚,但实际上却是加重了,正如班固所言:“外有轻刑之名,内实杀人。”,8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8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鉴于文帝废除肉刑改革的不彻底及名轻实重的情形,景帝即位后就将笞数由三百减为二百,五百减为三百;中元六年,又将笞二百减为一百,三百减为二百,并对笞的刑具和执行方法做了具体规定。文景时期的刑罚改革从法律上正式废除了肉刑,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为新五刑制度的确立典型了基础。虽然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但它无疑是中国刑罚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表明刑罚文明的从野蛮向人道的迈进,也使得传统刑罚体系逐渐由肉刑为主转向徒刑为主,并不断走向完善与系统化。,8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各朝的刑罚制度基本沿袭秦汉旧制。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刑罚制度呈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变化:第一,是流刑逐渐规范化。第二,正式废除宫刑。第三,新五刑制度初步形成。,86,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4/30,隋唐时期,新五刑制度正式全面确立。隋开皇律以北齐律为蓝本,更定刑罚,确立了死、流、徒、杖、笞五刑制度,其中死刑二等:斩和绞;流刑三等:三千里、二千五百里、二千里,皆劳役一年;徒刑(1-3年)、杖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