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事行政案例分析,一、行政许可(行政确认/报备),(一)船舶抵押权登记:2011年8月26日,XXXX公司与XXXX农村信用合作社,以XXXX公司属下的“XX”轮作为抵押,向XX海事局申请船舶抵押登记办理。9月5日该局审批同意,于9月16日制作完成证书移交受理人进行送达。案卷存在问题:1.无业务受理通知书;2.受理之日为2011年8月26日,办结日期为2011年9月16日,超过7个的法定办结期限。3.接收填写不规范的抵押权登记申请书。4.部分材料未对有关材料的复印件与原件核对,或未在复印件上加盖“与原件核对无误”印章。5.卷内目录与案卷中材料不一致,案卷目录注明了“抵押权人营业执照复印件”,但档案中无此材料。,(二)水上水下作业活动许可:XXXX公司于2012年3月14日向XX海事局提交了“XXX”轮锚链探寻挂钩水上水下作业申请。案卷反映出的问题:1.海事业务审批表上反映的XX海事局受理、初审、复审、审批、许可决定制证均在3月14日完成,但是在通航许可(审批)登记台帐上的时间却是分别在3月29日受理,3月30日完成初审、复审、审批、制证。时间不一致,前后矛盾。2.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审核申请书已经更名为水下水上活动通航安全审核申请书,但该局并没有督促行政相对人使用新版本申请文书。3.没有对作业公司资质和人员资质等复印件进行校核。4.行政许可决定书仍使用旧版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没有更新为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且文书制作不够严谨,表述不清晰,随意、简单。5.没有按照自然生成顺序建立案卷台帐。卷内文书目录填写不严谨,与后面所列材料不一致。6.受理、一审和二审工作全部由该局的监管处开展。,(三)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许可:船员XXX于2012年4月12日向XX海事局申办海船船员适任证书,并提交了相关申请文书和材料,XX海事局于2012年4月13日受理。从台账记录上看,该局于4月16日又重新对该申请进行了受理登记,4月20日,又出现了再次受理登记的记录,该申请于5月10日日办结并制作证书。案卷存在问题:1、船员使用的适任证书申请表、健康体检表等均使用旧版表格。2、多次告知相对人补正材料,没有出具书面凭证,也没有书面记录。3、提交材料的复印件均未加盖“与原件核对无误”章。4、要求相对人提供户口簿、结婚证等证件的复印件。,小结:1、行政许可合法性:形式合法:我们知道,行政许可审批报备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行为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形式的不合法,将导致该行政许可的合法性受到外部的质疑,也可能直接影响到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程序合法:程序合法包括步骤、次序,时限,以及是否履行程序上的义务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程序上的不合法往往导致执法行为无效。实体合法:是否符合法定的许可条件。2、行政许可规范性主要是文书表格制作的规范完整、档案材料的完整和规范整理等。重要意义在于保存和管理海事执法行为的原始工作记录,起到海事执法合法合规的证据作用。重要提示:严格认真执行海事业务工作流程(第一部分),二、行政处罚案例,“THORLOTUS”轮违法向海洋排放含油污水案一、基本案情2009年2月20日,某海事局收到上级转发的水上船舶污染事故协查通知书:2009年2月18日1201时,国家海洋局海监飞机在北纬30度04分,东经123度12分至北纬29度50分,东经123度04分附近水域发现泰国籍散货船“THORLOTUS”正在排污,并已进行拍照。该轮涉嫌违反我国法律向海洋直接排放油类污染物,某海事局决定立案进行调查,并抽调人员组成调查组制定调查方案。,2009年2月22日1930时,“THORLOTUS”轮靠泊某港西港3号泊位卸木薯干,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展开调查。首先对船舶外部特征与国家海洋局提供的相关照片进行了比对,确定该轮与协查的肇事船舶特征一致。执法人员登轮后,检查并复印了船舶航海日志、本航次所用海图、电子海图历史轨迹记录,确认了该轮在2009年2月18日的时间与位置和协查通知书中污染事故发生时间与地点相吻合。与此同时,执法人员到机舱检查和复印了该轮机舱报警记录,发现自2009年2月17日2229时至2月18日0224时,该轮污油水柜高位报警装置(“BILGEOILTKHL”)发出四次报警(污油水柜的容量为6.4立方米,此时污油量约为6立方米)。检查油类记录簿,发现该船近一个月来并没有使用油水分离器的记录(污油柜内的污油无法使用油水分离器处理),也没有进行排岸接收,在机舱污油柜报警至事故发生的时间内,没有使用焚烧炉焚烧该油柜内污油的记录。询问轮机长,该船每月产生的污油量约为5-6立方米,而执法人员经过现场测量,污油柜当时存量为5.4立方米,该轮极有可能使用非法管路排放机舱污油水。,执法人员查阅该轮机舱舱底水管路图,并在轮机长陪同下对船舶机舱进行现场勘验,通过勘验检查发现,该轮油水分离器配套污水泵与机舱各污油、污水收集舱连接,排出管路阀箱第一个管路阀门上部标注有“SEWAGE”字样,而深入检查发现,船上已经设置了专门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和配套生活污水泵,在船舶舱底水管路图上这段管路并不存在。另检查发现,该管路阀门非常活络,尽管阀门后部管路连接法兰上安装了盲板,但其法兰盘上油漆有明显碰撞脱落痕迹,证明该管路经常被使用,盲板系经使用后重新安装的。该管路自舱底污水泵直接连接至右舷船舶生活污水出海口,船上极有可能使用该管路直接排放污油。执法人员随即要求船方打开连接法兰进行检查,法兰盘打开后,其内立即流出大量新鲜的黑色污油,管内壁上也附有大量黑色污油,说明船上近期使用该管路通过生活污水出海口直接将污油排放入海。执法人员对此进行了勘验并做了记录。其后,执法人员又对船舶其他阀门、管路、泵浦以及出海口进行了检查,未发现阀门有开启迹象及排污痕迹。,在取得初步证据后,对轮机长和当时负责值班的三管轮展开调查询问。在询问中,三管轮承认自2009年2月17日2300时开始,使用船上的油水分离器配套泵浦排放机舱污油柜中的污油,直至2月18日1200时左右。船长、轮机长在向船员了解情况后,也提交了相关事实报告或情况说明,承认该轮在2月17日2300时至2月18日1200时使用油水分离器配套污水泵排放机舱污油柜中的污油,总计约5.8立方米污油。该轮大管轮、二管轮也就船舶在航行途中非法排污提交了报告。执法人员还检查测量了国际防止油污证书附件中所列残油(油渣)柜、污水柜的存量,对船舶相关证书、记录、日志、文书进行了检查复印,对检查情况和有关证据进行了拍照。,调查认为“THORLOTUS”轮在2009年2月17日2300时至2月18日1200时在我国毗连区内(距我国领海基线不超过20海里)航行时,故意排放机舱污油柜内的污油约5.8立方米,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二条第一款。该轮对污油的操作过程未在油类记录簿中如实记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THORLOTUS”轮故意排污,性质恶劣,且排放时间长、排放污油多,污染面积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二)项和第二款,某海事局对该轮向海洋直接排放油类污染物的行为罚款人民币壹拾万圆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二)项和第二款,对该轮不按规定记录油类记录簿的行为罚款人民币壹万圆整。,小结:这是一起典型的外国籍船舶在航行途中非法向我国管辖水域排污案例,由于航行途中非法排污隐蔽性强,调查取证难度大,海事执法人员作了大量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特别是多方面取证,使得证据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最后船方在大量的证据面前不得不承认违法事实。获取的经验:1、形成以法律思维开展工作的习惯。2、对取证工作进行事先的组织策划,是成功取证的必要保障。3、确定具体工作的重点和先后次序,是取得调查线索形成证据链的关键。,“万通158”轮违法排放含油污水案,问题点评:1.海事处的调查报告中法规员意见表明“本案属于本海事管理机构管辖,”而拟处罚数额超过了海事处管辖权限,实际上案件也移送了上级进行处理;2.案件在从基层海事处移送局机关作处罚后,出现了两次立案和一案两号;3.集体讨论会议记录里没有集体讨论时间;小结:实际操作导致法定程序的混乱和不确定。,2329轮”发生水上交通事故逃逸案,问题:1、处罚决定书适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海事行政处罚规定第四十九条之规定,该条规定“违反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船舶、浮动设施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依照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八十三条的规定,对责任船员给予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处罚;证书或者证件被吊销后,5年内不得重新从业”,本条中仅规定了吊销证书这一种处罚,而没有规定暂扣证书的处罚措施,这属于适用法律错误;2、处罚决定书并未对相对人作出罚款的决定,而决定书中却告知了缴纳罚款的单位是某某海事局,相对人签字栏还主动表明要当场交纳罚款。小结:滥用职权之嫌。,三、行政复议、诉讼,一、唐因事故责任认定复议申请不予受理提起的行政诉讼案唐系“桂海通063”船舶的所有人,其将该船舶挂靠于广西钦州市桂海通船务有限公司。2008年4月4日下午,在梧州长洲水利枢纽上引航道水域,唐的“桂海通063”船舶与“万兴089”船舶及“桂平南货3698”船舶发生碰撞,致使“万兴089”船舶碰撞长洲水利枢纽上引航道1船闸右人字门,导致闸门受损及3艘船舶受损的水上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事故所在地的海事管理机构即梧州海事局经过调查取证后,于2008年4月23日对该事故作出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以下简称调查结论书),调查结论书认定“桂海通063”船舶对此次事故负主要责任,“万兴089”船舶对此事故负次要责任,“桂平南货3698”船舶对此事故不负责任。,收到调查结论书后,唐不服,向广西海事局申请行政复议。2008年5月22日,广西海事局对唐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书作出了交通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决定对唐某的复议申请不予受理。理由是:水上交通事故调查结论是对事故发生原因和事故过失责任的事实所作出的技术分析性结论,不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另外,该调查结论只是事故当事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一项参考依据,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不会直接造成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发生、变更或消灭,因此也不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复议范围。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唐依然不服,他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撤销广西海事局作出的交通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责令广西海事局对梧州海事局作出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议审查。,原告唐诉称:2008年4月4日下午,在梧州长洲水利枢纽上引航道水域,原告所有的“桂海通063”船舶被位于其左后方的武宣万兴航运有限责任公司所有的“万兴089”船舶在追越中撞中,并被拖挟,继而致使“桂海通063”船舶与其航向右侧的“桂平南货3689”船舶发生碰撞,再后“万兴089”船舶撞坏了长洲水利枢纽1号船闸上闸首右人字门背拉杆。事故发生后,梧州海事局在未充分调查取证的前提下,于2008年4月23日草率地作出事故调查结论书,该调查结论明显违背客观事实,错误认定违章追越并直接发生碰撞的“万兴089”船舶承担事故的次要责任,而无辜被撞的受害“桂海通063”船舶却要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为此,原告于5月12日向被告广西海事局申请行政复议,被告于5月22日作出桂海事(2008)复议字第001号交通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认为原告的复议申请不符合规定的受理条件,决定不予受理。原告认为,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是梧州海事局依据其行政管理职责作出的一个具体行政行为,该调查结论书是行政机关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和当事人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依据,直接导致当事人权利义务发生、变更或消灭。被告不予受理原告的复议申请是错误的。为此请求法院依法判决撤销被告作出的桂海事(2008)复议字第001号交通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责令被告对原告的复议申请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被告(广西海事局)辩称: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不直接导致当事人权利义务发生、变更或者消灭,它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具有具体行政行为所应有的特征。从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海事管理机构对内河水上交通事故作出的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不具有复议性,其性质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十一条规定的“其他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不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因此,其作出的桂海事(20080复议字第001号交通行政复议不予受理决定书是正确的,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维持被告作出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南宁市青秀区法院审理认为,梧州海事局作出的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即水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梧州海事局在依法对水上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水上船舶航行与避碰规则,就船舶航行在交通事故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及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责任大小所作出的定性结论,它是海事管理机构在处理水上交通事故工作中的一个环节,而非独立、完整的具体行政行为。该水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并不直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也未产生实际影响,其作用仅为事故当事人在进行船舶碰撞损害赔偿诉讼案件中,作为人民法院审理民事赔偿纠纷案件的诉讼证据,但该证据证明力的大小,能否最终被人民法院采信,应按民事诉讼证据举证、质证与认证的有关规则,由法院根据查明的案件事实决定是否采纳,只有经人民法院确认并依法作出判决后,才能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由此可见,梧州海事局作出的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并不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其对当事人的权益不产生直接的实质性影响,该行为不符合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其他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因此,梧州海事局作出的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的行为不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可申请行政复议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广西海事局对唐某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作出交通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的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依法应予维持。2008年12月15日,南宁市青秀区法院对该案作出了维持广西海事局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XXX不服海事处交事故责任确认的行政诉讼案,一、案情介绍原告:XXX,船舶驾驶员被告:重庆市铜梁县地方海事处(以下简称地方海事处),第三人:重庆市铜梁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县供电公司)原告XXX系河道船舶驾驶员。2008年12月30日,原告XXX驾驶其所有的杨乐026号货船从涪江安居泉溪载石子至烂泥沟客运码头,卸载70余吨石子后,发现船上自动输送架活动套柱断裂,便返回安居镇码头。同日13时许,被告接到受损单位即第三人铜梁县供电公司安居供电所报告,称安居镇双龙丝厂处跨江高压线断了两根,有人举报系原告XXX所驾船刮断。被告地方海事处派员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认定XXX所驾杨乐026号货船,其输送皮带机活动套柱断裂,输送架斜向上放不下来,处于不适航的条件下航行,航行中疏于了望,造成输送架刮断10千伏安安天马支线,应负此事故全部责任。XXX对被告作出的该行政确认不服,向重庆市地方海事局申请重新认定,重庆市地方海事局重新认定维持了地方海事处的行政确认,原告XXX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二、审理结果原告XXX不服被告地方海事处交通行政确认一案,于2009年9月22日提起行政诉讼。铜梁法院于10月12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送达了起诉状副本等法律文书,通知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第三人供电公司参加诉讼,并于2009年10月2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及其委托代理人、被告的诉讼代表人及委托代理人、第三人的委托代理人到庭参加了诉讼。铜梁法院于2009年11月16日作出判决,原告不服一审判决,向重庆市第一中级法院提起上诉,重庆市第一中级法院于2010年2月4日作出终审判决。原告XXX诉称:被告重庆市铜梁县地方海事处作出的渝铜地方海事内安结字20091号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认定原告驾驶的杨乐026号货船在不适航的条件下航行,航行中疏于了望,造成输送架挂断10千伏安安天马支线,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具体行政行为。因原告驾驶的杨乐026号货船确实未刮到10千伏安安天马支线,不应负此次事故的任何责任。请求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被告作出的渝铜地方海事内安结字20091号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具体行政行为,本案受理费由被告负担。原告于2009年9月22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被告辩称:被告依职权作出的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不属于完整的具体行政行为,仅对船舶触损事故的事实、成因及责任作出的客观确认,对原告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我国现行内河交通安全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对海事机构作出的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只规定,当事人对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在收到事故责任认定书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港航监督机构申请重新认定。关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可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意见(法工办复字20051号)“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牵连的民事赔偿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综上,原告对被告作出的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提起行政诉讼于法无据,请人民法院依法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第三人述称:被告作出的涉案水上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规、规章正确,符合法定程序,请求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铜梁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重庆市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被告是法规授权对所辖内河通航水域实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组织,对水上交通事故作出责任认定是其法定职责。本案中被告接到受损单位的报告后,派员进行了现场勘查和拍照,向当事人发出立案、接受调查通知、解除接受调查通知,收集证据,及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提出调查延期申请,且根据调查核实的事实,于2009年7月27日作出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书,认定杨乐026号货船所有人(驾驶员)XXX应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的具体行政行为,程序合法。本案中检验报告所称船上角钢虽无提取笔录,但勘验笔录中记载:“现场对杨乐026输送架取证,输送架48厘米为角钢”,该笔录虽无原告的签名,但有2名在场人在场并签字确认,其取证合法,故原告诉称被告取证程序违法的理由不能成立。同时现行的法律、法规对鉴定机构选择和鉴定结论的告知无明确规定,被告认定事实所依据的司法鉴定检验报告是合法的鉴定结论,原告诉称被告未告知原告选择鉴定机构和鉴定结论也未告知原告,其鉴定程序违法的理由亦不能成立。综上被告作出的涉案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原告要求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被告作出的渝铜地方海事内安结字2009年第3号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具体行政行为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同时被告作出的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是根据法规授权作出的职权行为,对原告及第三人的权利义务产生了实际影响,且不是法律规定的终局行为,该行政行为应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故被告辩称本案行政行为不可诉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判决如下:维持被告2009年7月27日作出的内河交通事故调查结论(渝铜地方海事内安结字2009年第3号),认定杨乐026号货船驾驶员XXX应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的具体行政行为。重庆市第一中级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法院受理该案并无不当,裁判正确,裁判理由充分,上诉人XXX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XX诉海事处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案,2005年3月11日0时59分,太仓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到手机电话报警称船舶在长江遇险。1时03分,太仓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转警给太仓海事处,称长江4号浮有船舶遇险。接报后太仓海事处立即组织救助,但因当时风浪等不可抗力原因,搜救资源不能到达现场实施搜救。因认为太仓海事处不履行保护人身权法定职责,致其父母驾驶的船只沉没,父母遇难,XX当事人于2007年3月1日向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原告诉称:2005年3月11日0时59分,其父母驾驶的“宿州0459”号运输船,在长江太仓水域4号浮附近遇险,其父母立即拔打“110”电话报警求救。太仓“110”指挥中心接到报警求救后,于1时03分将原告父母的求救报告及相关信息通报给太仓海事处,太仓海事处未及时组织救助,致船只沉没,父母遇难。原告认为,太仓海事处在接到求助报告后,负有及时组织救助的义务,未履行该义务便构成行政不作为。请求法院确认太仓海事处在太仓“3.11”搜救事件中行政不作为行为违法。,江苏省太仓市人民法院一审开庭审理,根据有效证据及当事人质证意见认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太仓海事处作为海事管理机构,在收到太仓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转来的有船舶遇险求救信号后,应立即组织力量救助遇险人员,具有法定组织救助职责。太仓海事处在接报后立即拔打求救手机了解险情,在通话中断又多次联系不上,无法了解具体险情的情况下,立即通知海巡艇和拖轮出航,积极并且最大限度地履行了职责。行政不作为必须是行政主体负有某种作为义务并有作为之可能性,但出于主观意志范围内的原因(故意或重大过失)没有作为的状态,才构成行政不作为。原告认为太仓海事处所属的海巡艇系公务船只,与其它社会船只不同,负有救助义务的标准应当高于其它船只,在接到指令后不应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船长无权因气候原因拒绝出航。法院认为这种不顾客观适航条件和施救人员生命安全的救助要求,没有法律依据,亦不是法律上衡量行政不作为的标准。无论是公务船还是一般社会船只,船长在保障水上人身与财产安全等方面具有独立决定权,并负有最终责任,船长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对于恶劣天气情况下危及本船和船上人员、财产安全的不具备船舶安全航行条件的出航指令,可以拒绝执行。公务船在不具备适航条件的情况下未出航的,系行政不能,不构成行政不作为。2007年10月19日太仓市法院一审判决:驳回杨娴要求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太仓海事处不履行保护人身权的行为违法的诉讼请求。,XXX诉海事局不履行船舶登记职责案,一、案情介绍2008年10月31日XXX当事人向江阴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称,她系江阴海事局登记的“新捷达”干货船所有人刘XX之妻,2007年12月,刘XX在未告知她的情况下向江阴海事局申请了船舶登记,江阴海事局未对船舶共有人情况进行审查,遗漏了她为“新捷达”共有人之一主要信息,并向刘XX颁发了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她在得知上述情况后,向江阴海事局提出申请,要求载明其为船舶共有人,但遭拒绝,故提起诉讼,要求江阴海事局履行船舶登记义务,在船舶登记簿中载明其为“新捷达”干货船的船舶共有人。,一审情况江阴海事局于2009年11月19日向江阴市人民法院提交了答辩状,辩称:1、江阴海事局对“新捷达”干货船的所有权登记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程序合法。作为船舶登记管理机关,江阴海事局依据刘XX的申请及其提供的相关法律文件,已经切实履行了登记审查义务;2、XXX当事人并非法律法规规定的变更船舶登记的申请主体;3、江阴海事局不存在侵害XXX当事人合法财产权益的情形;4、“新捷达”船舶所有权证书所载内容尚不能被确认存在与船舶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因此,不存在江阴海事局应责令船舶所有人限期重新申请办理船舶登记证书的情形。法院于2008年12月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该案,经庭审后,法院认为:根据船舶登记条例的规定,被告江阴海事局具有船舶登记的法定职责,被告在刘XX对船舶提出转移申请登记时根据其提交的申请材料履行形式审查并无不当;同时根据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其他人无权提出变更登记,因刘XX未提出申请,江阴海事局不予变更登记有法律依据;XXX当事人作为刘XX的妻子,在他们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对刘XX所取得的财产是否必然享有共有权,在夫妻二人间产生分歧的情况下应通过其他途径予以解决。综上,江阴市人民法院认为,原告以对“新捷达”轮有共有权为由要求江阴海事局履行登记手续缺乏事实依据。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之规定,于2009年8月10日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二审无锡中院于2009年9月28日立案受理并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9年10月28日对该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庭审中第三人刘XX也出庭并述称,“新捷达”轮为其一人所有,XXX当事人并不享有共有权;其申请船舶登记所提供的材料完全符合法律规定,江阴海事局所作船舶登记行为合法。经庭审后法院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结论正确,应予维持。上诉人XXX当事人的上诉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对其上诉请求法院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XX轮申请撤销污染事故处罚决定的行政复议案,一、案情介绍XX轮从俄罗斯重载木材驶往镇江,2007年11月11日抵达镇江港,11月13日1600靠泊镇江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大港码头(下称大港码头)#9泊位(左舷系靠码头,船首向上游方)卸货,11月15日离大港码头到镇江大新圩锚地抛锚。2007年11月13日20时,停泊在大港码头#7泊位(#9泊位的上游方,大港码头泊位从上游向下游编序依次为#1至#9)的A轮船长向镇江海事局大港海事处举报,该轮周围有较大面积的油污溯江而上,大港海事处随即报告镇江市水上搜救中心,该中心接报后立即指派海巡艇到事故现场进行警戒监护,组织清污单位对污染水域采取控清措施,同时镇江海事局组成事故调查组赶赴现场开展污染事故的调查工作。,经过调查,镇江海事局作出事故调查结论认定:2007年11月13日风向为东南风,风力3至4级。江面实际风力稍大。沿通航分道行驶的上行船舶(XX轮靠泊码头的对开),与大港码头相距1000米以上,即使造成污染,根据当时的风向风力,油污带也不可能逆风漂流至大港码头(事故水域航道走向基本成东西走向),因此可以排相除上行船舶污染的可能性。镇江VTS中心11月13日实时录入的VTS中心记录表明,当日1730至2000下行船舶除D轮为海轮外,其余均为江轮(均使用轻质柴油),而对D轮调查显示,该轮系长江内支线集装箱船,主机为高速柴油机,船用燃油为轻质柴油,因此也可排除下行船舶污染的可能性。对污染水域附近陆域调查结果(当地环保部门协助调查)排除了来自陆域污染的可能性。大港码头及附近码头停泊船舶调查结果也排除了其他船舶污染的可能性。最终根据对污染现场、停泊船舶、航行船舶、陆域污染源、水文和气象等情况的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并依据中国海事局烟台油污应急技术中心的鉴定结论(认定送鉴的江面油类污染物与XX轮日用油柜油品(重油)的“油指纹”特征基本一致),认定本次污染事故系XX轮所为。经上海大洋保险公估有限公司评估,本起污染事故的直接损失为人民币912059.94元。根据本起污染事故产生的直接损失,考虑到XX轮部分船员及该轮代理人的积极配合,依照有关法规规定,对XX轮处以人民币90000元罚款的处罚。,复议情况2008年2月19日江苏海事局收到XX轮的行政复议申请书,请求撤销处罚决定、返还申请人缴纳的90000元人民币罚款并赔偿利息损,同时返还申请人提供的现金担保与信用担保。申请人申请复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及被申请人主要答复意见如下:1、申请人认为:被申请人未向申请人提供或告知污染事实的相关情况,处罚程序违法。被申请人答复:污染事故初步调查结束后,被申请人即上船向XX轮船员及其代理人告知有关情况(事实),中国海事局烟台油污应急技术中心鉴定结论及相关材料及时提交给了XX轮船长等三名船员查阅,XX轮船东指定的公估人及委托的上海华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被申请人办公场所查阅并摘录了鉴定结论及相关材料,被申请人向申请人送达违法行为通知书时也附送了证据清单。申请人所述不能成立。,申请人认为:当日天气多云,夜间光线很弱,目击者无法看清油污,目击者报告等证据无效。被申请人答复:当日夜间视线良好,大港码头及停泊船舶均有灯光照明,且船舶周围油污较为集中,能够清晰的看清江面油污情况,且有多人予以证明,申请人所述与事实不符。申请人认为:长江航道过往船舶川流不息,排污嫌疑对象较多,不能简单的确定码头船舶排放油污,鉴定结论不具唯一性,不能证明该油污系XX轮所排放。被申请人答复:根据对污染现场、停泊船舶、航行船舶、陆域污染源、水文和气象等情况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事故当时及相近时间段内未有海轮通过,即未有使用重油的船舶通过,未发现有陆域污染源,鉴定结论鉴定方法科学,结论可靠,且其它直接或间接证据均可助证污染系XX轮所为。,申请人认为:XX轮船员拍摄的照片没有明显的排污现象(11月14日拍摄),而位于XX轮上游的E轮左右两舷都有油污,其排污的可能性更大。被申请人答复:受当时风(东南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