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篇一: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一、母亲与自我:文化对自我参照的影响对美国人与中国人的fmri研究发现,当要求这两组被试对一系列人格形容词判断是否适合用来形容个人、母亲还是他人时,发现在判断为自我时减去判断为他人时,中国被试与美国被试在腹侧前额叶与扣带回都有显著的激活,也就是说中美被试关于自我的认知可能都定位在相同的脑区。但是对中国被试来说,自我与母亲条件的激活程度没有差异;而对美国被试来说,自我与母亲的激活程度有显著差异。可以做一个不是那么严谨的推测:在神经机制上,中国人的自我与母亲是在一起的并且与他人区别开来的,而美国人则将自我独立出来。还有其他研究发现,中国人将包括母亲、父亲、好朋友在内的关系亲近的人都纳入自我参照的系统,属于互倚型的自我结构(interdependet construal of self)而西方人则不会把这些人纳入到自我中,属于独立性的自我结构(independent construal of self)。二、整体思维(holistic)与分析思维(analytic)这个实验所用的被试是美国人和日本人,要求被试看一段20秒的动画片段,如上图,然后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是什么。被试的描述中所说的第一句话作为被试是先注意到突出的目标(salient objects)还是背景的指标。结果发现美国人最先提到目标的频率远比日本人多,而日本人更多地首先注意到背景。并且日本人也比美国人更容易注意背景与主体的关系。这也意味着两种不同的特征捆绑策略,将特征单独识别并进行序列加工,还是把不同的特征捆绑在一起识别。以日本人为代表的东亚人显然更倾向于后者,这是一种整体思维的表现,而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则倾向于独立加工,是一种分析思维的表现。东亚人的这种整体思维还体现在一些东方特有的学问上,比如周易,比如风水。参考文献:han, s., northoff, g. (2008). culture-sensitive neural substrates of humancognition: a transcultural neuroimaging approach.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9(8), 646-654.masuda, t., nisbett, r. e. (2001). attending holistically versus analytically:comparing the context sensitivity of japanese and america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81(5), 922.nisbett, r.e., masuda, t. (2003). culture and point of view.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0(19),11163-11170.出版社. 324-328.03.28 更新一下三、本族效应(own-race effect)与异族效应(other-race effect)本族效应是指个体对本族面孔总是比不熟悉的异族面孔有更好的再认。相对的,异族效应是指个体对异族面孔的再认更加困难。这两个说的是同一回事,只是角度不同。本族效应在跨文化研究中结果是稳定的。解释本族效应的理论很多,比如接触假说。该假说认为人们之所以对本族面孔的记忆成绩更好,是因为接触的比较多。基于此进一步推测可得,如果个体对于异族的面孔接触同样多,那么本族效应就消失了。kelly等人(2005)把高加索新生儿与3个月的婴儿随机分配到四个种族面孔条件下(高加索、中东、非洲、亚洲),每次看两张面孔,完成视觉偏好任务:以婴儿注视哪张面孔的时间更长为偏好指标。结果发现新生儿对各族面孔的注视时间没有差异,而3个月婴儿对本族面孔的注视时间更长。不过,居住在非洲的高加索婴儿对非洲面孔和本族面孔的识别就没有差异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对同族的表情识别也比异族表情的成绩更好。这使得同族之间的情绪理解与交流更加准确,称之为群内优势(in-group advantage)。四、面孔和表情识别的跨文化差异首先是面孔的识别:诚然对于面孔的记忆与识别东西方个体都出现本族效应,但是在识别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却有所不同。在一项对面孔进行亚洲面孔与西方面孔的学习、再认与分类的眼动实验中,东西方被试的注视点分布出现差异。西方人符合此前传统上认为的人类对面孔识别的策略:集中与双眼与嘴部,大致是一个三角形的区域;然而东方被试却把注视点集中在更加中心的地方鼻子。下图中红色的区域是西方被试的注视点集中区域;蓝色是东方被试的注视集中区域。然后是表情的表达与识别:研究认为,对于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来说,更愿意表现出明显的表情,也就是用嘴部比较多,所以他们的表情文字是这样: 快乐 : ) ,悲伤 : ( 。对于以日本人为代表的东方人来说,由于更加倾向于内敛,希望控制自己不要做出过夸张的表情,于是会更多的控制嘴巴的活动,但是由于控制眼睛活动比较难,所以会用眼部运动来表达情绪,日本人的颜文字是这样:快乐 (_) ,悲伤 (; _ ;) 。相应的,识别表情的时候,美国人更倾向与从嘴巴来判断;日本人则会从眼睛判断。实验用了表情符号(好萌好萌)作材料,要求美国被试与日本被试对给出的表情符号做一个9点(从1极度悲伤到9极度高兴)的评价。结果发现如图。参考文献:bar-haim,y., ziv, t., lamy, d., hodes, r. m. (2006). nature and nurture inown-race face processing. psychologicalscience, 17(2), 159-163.blais, c., jack, r. e., scheepers, c., fiset,d., caldara, r. (2008). culture shapes how we look at faces. plos one, 3(8), e3022.kelly, d. j., quinn, p. c., slater, a. m.,lee, k., gibson, a., smith, m., . . . pascalis, o. (2005). threemontholds, but not newborns,prefer ownrace faces. developmentalscience, 8(6), f31-f36.yuki, m., maddux, w. w., masuda, t.(2007). are the windows to the soul the same in the east and west? culturaldifferences in using the eyes and mouth as cues to recognize emotions in japanand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3(2), 303-311.韦程耀, 赵冬梅. (2012). 面部表情的跨文化表达与识别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10), 1614-1622.周国梅, 张璐然, 曾伟贤. (2009). 面孔识别的本族效应理论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17(2), 278-283.最后,考试求攒人品呢qaq首先,先介绍一下亚洲疾病问题以及框架效应:想象美国正在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预计该种疾病的发作将致死600人。现有两种与疾病作斗争的方案可供选择。假定对各方案产生后果的精确科学估算如下所示:正面框架(152):如果采用方案,200人将生还;如果采用方案,有1/3的机会600人将生还,而有2/3的机会无人将生还;负面框架(155):如果采用方案,400人将死去;如果采用方案,有1/3的机会无人将死去,而有2/3的机会600人将死去;你偏好两个方案中的哪一个?不难看出,方案a和c是相同的,而方案b和d一样。但实验结果显示,当备择方案的结果被正面地描述成拯救生命时,大部分人(72)偏好肯定备择方案;当备择的结果被负面地描述成丧失生命时,大部分人(78)则偏好风险备择方案。即人们在正面框架下更关注受益,而表现出风险规避,负面框架效应下更关注损失,而倾向于风险寻求。那么,在中国被试身上进行的重复实验结果是怎样的呢?王晓田等人聚焦危险群体大小这一变量。认为基于进化的角度,人类是生活在群体环境中的,因此人类的认知与决策的心理机制应受到其生活的群体环境的影响。语言的框架效应只会出现在为较大数量的陌生人的生命/财产进行决策时,因为此时决策者处于非典型的生态环境中,失去了可供选择的适应性策略,只能求助于言语线索。在中国被试身上,当实验材料中的人数为600人时,并未出现框架效应,但是人数扩大为6000人时,框架效应出现了。这是因为中国人群体概念中涵盖的人数更多,600人在其所适应的范围之内,所以能够不受框架的影响进行决策。对于这个发现,王晓田教授自己说,如果没有从理论出发去看待这个结果,光是看600人条件下中国人没出现框架效应,那就很可能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对框架效应进行错误性的质疑。进行跨文化的研究,不能够脱离系统的理论的指导。【1】tversky, a., kahneman, d. (1981).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and the psychology of choice. science, 211(4481), 453-458.【2】wang, x. t. (1996). domain-specific rationality in human choices: violations of utility axioms and social contexts. cognition, 60(1), 31-63.【3】王晓田. (2010). 有关行为研究方法学的六点思考. 心理学报, 42(1), 37-40.70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1 个回答被折叠()【篇二:心理学经典实验案例】心理学实验设计案例范文一: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1假设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原文地址: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一,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1假设1.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1.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2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2.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2.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2.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2.3.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2.3.1.1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2.3.1.2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2.3.1.3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3被试的选择及分组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4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4.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4.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4.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范文二:英语单词长度和被试背诵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 实验题目:人类在背诵英语单词时,英语单词的长度和被试背诵的时间是否影响背诵者的记忆效果一、假设1.选用短的英语单词背诵时,背诵者的记忆效果比选用长的英语单词好;2.背诵英语单词的时间长的比背诵时间短的记忆效果好二、变量及额外变量的操纵方法1.自变量:单词的长度,背诵时间2.因变量:背诵者的记忆效果(在分析中,选取单词默写正确个数为3.额外变量:被试的性别、智商水平,疲劳效应等(1)额外变量的操控方法:?选择性别数量上相等的被试(男10女10)?选择在同一智商水平(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被试?让被试在实验中休息三、被试的选择及分组选取男女被试各10名,每位被试接受四种水平(长单词长时间、长单词短时间、短单词长时间、短单词短时间)的实验处理四、实验实施过程及方法1.选择100个英语单词(其中,长短单词各50个)作为实验材料,20名被试把他们随机分配到四个处理水平上,每个处理水平上分配5名被试。2.让每组被试记忆单词,短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5-6个字母的单词,长单词选取cet四级词汇中含9-11个字母的单词;记忆的短时间为5分钟,长时间为10分钟。3.记忆时间到时,让被试默写自己记忆的单词;批改被试默写的单词。范文三:心理学实验设计引言:手机社交依赖的概念以及手机社交依赖的标准国内外普遍存在争议。根据相关文献将其定义在无外界成瘾物质的作用下,过度的使用移动端社交应用与外界进行人际互动,从而导致使用者的心理,社会功能受到损害,进而产生躯体,心理等一系列并发症状。针对大学生对社交类手机应用依赖现状的研究,国外(如美国)起步较早,日韩等国家也进行有关的研究,研究结果呈现跨文化一致性。对于手机依赖,前人多从个体的人格,孤独感等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展开研究。如研究发现负性情绪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成瘾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张斌;邱致燕;蒋怀滨;崔润红,2015)但是不同情绪下,对于手机依赖人群的自我控制和奖赏系统等认知机制并没有深入探究。心理幸福感较低的人会在应对消极情绪时更加倾向于使用智能手机。(王金良,2015)国内尚缺乏对依赖人群奖赏和控制系统深层次方面的分析和实证性研究,更没有该人群在情绪与两个系统交互作用相关研究。研究角度多是社会学甚至传媒学角度,没有从心理学角度深入思考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手段。信息化背景下手机是网络的主要媒介,针对依赖源“手机社交应用”这一客体国内尚缺乏从信息渴求角度对手机社交依赖深入探讨的实证性研究。那么其心理渴求是什么机制呢? 心理渴求是一种情绪动机状态,前人研究网瘾渴求可以有效预测网瘾程度。针对手机社交应用依赖人群这一主体,缺乏对其认知机制的研究,手机社交软件依赖和传统成瘾的成瘾机制是否相似?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国内外对此研究较少,而且没有更深一层探讨手机社交软件依赖的神经机制。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奖赏系统与成瘾机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曹枫林和苏林雁发现中学生互联网过度使用与其冲动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冲动特质作为激发个体产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内驱力,包含奖赏敏感/趋向和自发的冲动行为两种成分。本研究将从手机社交软件依赖人群的自我控制、奖赏系统的角度,与情绪心理学的交互作用出发,采用行为实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等方法深入探究手机社交依赖的认知机制。前人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个体的自我控制有密切关系。muraven梁三才,游旭群,2010),具体表现在成瘾者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或奖赏而不顾长远的消极结果(bechara, 2005; barry &petry, 2008) 。如何灿等人在2012年发现自我控制在网络游戏成瘾和自尊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研究还发现自我控制失败会导致大量问题行为,如药物依赖、攻击行为、网络成瘾等( 谭树华等,20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奖赏系统和成瘾,自我控制系统有密切联系。对成瘾障碍的研究发现人脑中存在与物质成瘾相关的神经通路奖赏系统。dong等发现网瘾者在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与奖赏相关的脑区参与了活动,而这些脑区的变化也是药物成瘾和病理性赌博的重要神经基础;chih-hungko发现游戏图片为线索诱导的网络游戏成瘾与物质依赖具有类似的成瘾机制。是否手机社交依赖者也存在类似的奖赏系统?手机依赖的奖赏系统与网络成瘾的区别又在何处?然而国内外并没有对于手机社交依赖的奖赏系统的研究。是否不同情绪下,人们对于手机社交的依赖和注意偏好也不尽相同?本实验共有两个实验,实验设计(1)主要通过研究正性,负性,中性情绪下,手机社交依赖人群和非依赖人群的自我控制是否有差别。实验设计(2)手机社交依赖人群和非依赖人群对于手机社交应用的渴求感对两组人群的注意资源偏好是否有差别。对手机的依赖感大多数人都有所体会,长期地沉溺于这种依赖状态中会对身心发展均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中国大学生群体情绪心理与手机社交应用依赖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交互作用,针对性提出干预手段显得尤为迫切。实验设计1 渴求感对于手机社交应用依赖人群和非依赖人群的注意资源偏好 实验设计:1(手机社交线索渴求感启动,中性线索非启动)x2(依赖人群,非依实验假设:依赖人群在手机社交线索启动下渴求感更强, 注意资源偏好更趋于手机社交应用。被试筛选:采用智能手机社交应用依赖倾向量表筛选出依赖组和非依赖组被试。因变量:反应时,眼动仪相关数据(注视时间,注视点数,注视热点分布图,扫描路径图) erp相关数据。实验技术:行为、眼动技术 、erp技术。实验流程:1. 渴求感的启动和测量两组人群随机分成启动组与非启动组(1)启动组出示手机社交应用的图片,对两组被试进行想象使用手机社交应用的场景进行唤醒。,非启动组,出示中性图片,想象使用其场景(2)接着,运用生物反馈仪和主观报告法检测被试此时对社交应用的渴求感极其生理指标。2. 测查两组人群的注意资源偏好(1)被试在安静的机房参加实验。被试佩戴眼动仪和电极帽。进行实验二的阶段一:首先,屏幕呈现3 秒 jitter 式随机注视点 “+” 。(2)然后出现图片矩阵(矩阵一:七张花朵图片,一张社交应用的图片,矩阵二:全部为花朵图片),矩阵一和矩阵二随即出现,图片停留6秒,要求被试寻找社交应用的图片,找到按a键,未找到按l键。接着屏幕呈现 3秒 jitter 式随机注视点 “+” 。(3)六个trial后进行阶段二:流程与阶段一相同,图片矩阵一变为七张社交应用相关图片和一张花朵图片矩阵二变为八张社交应用图片,被试寻找花朵数据分析:(1)通过行为数据,分析两组被试的反应时,正确率。(2)通过眼动追踪的相关数据,探索依赖与非依赖人群的奖赏加工机制和注意偏好。(3)通过脑电数据对 erp 成分的分析,探究被试奖赏加工时脑的时程加工机制。范文四:选择的问题是:计算机键盘与水平面可有三种倾斜度:0度、10度和15度,试设计一项实验来证明,哪一种倾斜度最有利于输入字符。实验设计一:单因素被试内设计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2. 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10名,每个被试依次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单因素被试内被试分配图3. 实验材料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4. 实验程序(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4)进行数据分析。实验设计二:单因素被试间设计1. 提出假设:在计算机和水平面之间的三种倾斜度中,0度,10度和15度中,打一段相同的材料(使用相同的语言),在完成任务以后,比较一下哪种任务完成的时间是最少的,假设倾斜10度所需要的时间是最少的。2. 被试筛选被试:筛选被试:在对被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在进行最后的测试之前,要对每个被试进行测试。让所有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进行,给他们500字的中文文字,在最后的结果中筛选出在3-4分钟内完成的被试,这样能够排除掉打字技术对成绩的干扰。其中选出被试45名。每个被试分别接受三个水平的实验处理(0度,10度和15度)。单因素被试间设计3. 实验材料3台配置一样的电脑,分别是:0度,10度和15度。分别给被试呈现不熟悉的材料,避免对材料有熟悉度,每段文字500字。4. 实验程序(1) 把被试统一安排在指定教室进行,事先不需要太多的交流。(3)电脑自动记录被试完成的时间。(4)进行数据分析。范文五:实验假设 假设的自变量是一个以上吗?是 否因素型设计单因素设计被试间因素和被试内因素共存吗?自变量水平是两个以上吗?是否否混合设计非混合设计多水平设计两水平设计方差分析实验处理的施测对被试有无长时间影响实 验处 理的 施测 对 被试有无长期影响实验处理的施测对被 试有无长期影响无 无 有有无有多因素单 组设计被试间设 计两水平单 组设计被试间设 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有明显的被方差分析 被试是固定的团体吗?是 否方差分析试变量影响 因变量?有明显的无关变 量吗?有无能 否无 有两独 立组 设计两因素或多因素 嵌套设计测 量非嵌套设计单因素 多水平要控制 几个无 关变量2 个 1 个该 变 量方差分析是否可测量被试变量随机设 计能否两配对 组设计两独立 组合计是 否方差 分析拉 丁 方单因 素多 水平 随机 区组 设计两相关 样本差 异显著 检验 两独立 样本差 异显著 性实验两因素或多因素随 即区组设计 两因素或多因素 完全随机设计设 计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方差分析范文六:实验心理学设计实验心理学中关于: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多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多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混合实验设计的例子鬼为什么可怕:其实就是分析鬼使人害怕的因素,比如声音、影响等等。这里简单地说一下,相信你能明白,不明白可以再问我。单因素组内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每个被试都听这两种声音。单因素组间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一半的被试听高音调的, 一半的被试听低音调的,分组要注意平衡。多因素组内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图像分为清晰和模糊两种;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每个被试都看四种鬼。多因素组间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图像分为清晰和模糊两种;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1/4的被试看高音调清晰,1/4高音调模糊,1/4低音调清晰,1/4低音调模糊。混合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图像分为清晰和模糊两种;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一半的被试看高音调的清晰模糊图形,一半的被试看低音调的清晰模糊图形。这里组间变量是音调高低。实验心理学设计实验心理学中关于: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多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多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混合实验设计的例子鬼为什么可怕:其实就是分析鬼使人害怕的因素,比如声音、影响等等。这里简单地说一下,相信你能明白,不明白可以再问我。单因素组内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每个被试都听这两种声音。单因素组间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一半的被试听高音调的, 一半的被试听低音调的,分组要注意平衡。多因素组内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图像分为清晰和模糊两种;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每个被试都看四种鬼。多因素组间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图像分为清晰和模糊两种;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1/4的被试看高音调清晰,1/4高音调模糊,1/4低音调清晰,1/4低音调模糊。混合设计:给被试呈现鬼的图像,图像分为清晰和模糊两种;同时呈现声音,音调分为高低两种。一半的被试看高音调的清晰模糊图形,一半的被试看低音调的清晰模糊图形。这里组间变量是音调高低。范文七:教育科学学院/2010级应用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跨感觉通路的启动试验教育科学学院 2010级应用心理学姓名:林强学号:201041330123听觉启动对视觉显示的影响摘要本次试验在斯特鲁普启动效应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感觉间的启动效应的测试,根据启动效应的定义 “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接触而使度这一刺激的相关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我们做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相匹配的词组的反应时比不匹配的词组的反应时要短,且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从而得出不同感觉间的启动效应存在的结论。易化:神经脉冲跨突触的传导由于前一个刺激已建立过反应而变得容易通过。关键词启动效应、易化1.引言本次实验通过听觉的启动呈现对视觉的显示的影响的测试,证明在不同感觉之间也存在启动效应。该实验在斯特鲁普启动效应实验的基础上,改变了启动项目,即由原来的视觉呈现变更为听觉呈现,当被试听到的词的意义与所呈现的词相匹配时,反应就快些;相反,则较慢。1.1.问题提出听觉的启动是否对视觉的反应是否有促进作用1.2.背景说明在斯特鲁普启动实验中,先呈现一个启动词(如“红”),马上再呈现一个色快(如绿色),要求被试迅速报告色块的颜色。如果启动词产生了斯特鲁普效应,那么与中性词相比(如“房子”),在色块和单词的意思一致的情况下报告速度会快些,在单词和色块颜色不一致时报告会慢些。这种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接触而使度这一刺激的相关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即斯特鲁普启动效应。在斯特鲁普启动效应的基础上本实验改变了不同的感觉启动,同样测试被试报告的速度。1.3.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对自变量(呈现的听觉材料和视觉材料的一致性的与否,自变量共有两个水平)的改变,测定因变量(被试视觉反应的时间)的变化,通过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能够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从而得到听觉启动对视觉显示的促进作用。2.实验方法 2.1.被试实验被试来自阜阳师范学院2010级应用心理班8位男生,被试视力正常或视力矫正正常、无听力问题,年龄在19-21岁。2.2.材料实验所用到的材料主要包括秒表,词语听力,耳机,写有词组的卡片,记录笔。2.3.程序确保被试对实验的了解后,主试说出“准备”口令被试便戴上耳机,在被试戴好耳机后,由助手1播放第一个词语,播放结束后随即在被试面前呈现一个词语,被试要求又快又准确的报告出卡片上的词语,由助手2记录从卡片呈现到被试报告所用的时间。随后,被试再戴上耳机听第二个词语,同样对第二个卡片上的词语进行报告,由助手记录下数据,每个被试做八张卡片。按照上述过程同样对剩下的7个被试进行试验,分别由助手2记录相应的数据。被试所听到的词语有四个与卡片上一致的词语,另外四个是无关词语,听力所呈现的八个词语顺序为苹果、心理、一声、鼠标、蚊子、红色、牙齿、风扇,卡片上与听力词语相对应的八个词语分别为水果、天空、护士、键盘、北京、绿色、服装、考研。3.实验结果单位:ms被试1:对4个一致性词语的反应时为:672 781 579 714 对4个无相关词语的反应时间:968 703 924 762 被试2:对4个一致性词语的反应时间:734 750 653 795对4个无相关词语的反应时为:887 1207 833 963 被试3对4个一致性词语的反应时间:762 625 688 756 对4个无相关词语的反应时为:828 875 860 812 被试4对4个一致性词语的反应时间:687 760 695 734 对4个无相关词语的反应时为:921 682 961 846 被试5对4个一致性词语的反应时间:750 718 594 692 对4个无相关词语的反应时为:813 797 875 844 被试6对4个一致性词语的反应时间:641 734 719 859 对4个无相关词语的反应时为:813 797 844 875 被试7对4个一致性词语的反应时间:828 703 890 672 对4个无相关词语的反应时为:1047 859 906 797 被试8对4个一致性词语的反应时间:782 625 609 718 对4个无相关词语的反应时为:813 844 1125 831所有被试对一致性词语反应的总时间672+781+579+714+734+750+653+795+762+625+688+756+687+760+695+734+750+718+594+692+641+734+719+859+828+703+890+672+782+ 625+ 609+ 718 =22919平均数22919/32=716.2标准差72 所有被试对无相关词语反应的总时间968+703+924+762+887+1207+833+963+828+875+860+812+921+682+961+846+813+797+875+844+813+797+844+875+1047+859+906+797+813+844+1125+831 =27912平均数27912/32=872.3 标准差107一致性反应时为xa,无相关反应时为xb,差数为d:d = xa xb , 差数平方d.则d=4993 d=1321595 d/32=156 由公式得:z=1.92 z0.05 =1.65所以被试对不同词性和相关词性的反应时存在显著性差异4.讨论4.1.结果分析: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测试与整理得出在不同的感觉通路之间也是存在启动效应的。z0.05=1.654.2.误差分析:?本实验选用的被试由于是本专业的,对实验目的的了解会产生被试期望效应?实验过程中坏境的嘈杂也会对实验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听力的模糊和注意力的分散?在实验过程中计时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反应误差,导致计时不够准确? ?实验材料知只是经过简单的处理,不具备科学实验仪器的精密性 被试的疲劳程度以及后面被试等待的焦急情绪都会导致反应时延长?不同被试的反应时不尽相同4.3.改进措施:? ? ? ?首先,在试验程序的设计上需要加强其严谨性其次,被试的选择上,应该随即选取,不应该在本专业选择 然后,实验过程中,额外变量的控制以及主被试效应的控制 最后,在数据的处理方面,由于条件的限制会在某些过程中存在误差,需要加强5.结论跨感觉通路实验通过对无相关词语和相关词语间的反应时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得出对于先呈现的听觉的刺激与视觉显示一致的反应时显著低于不一致时的反应时,从而验证了在不同感觉之间存在启动效应的假说。参考文献: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编实验心理学2008年2月第二次印刷。范文八: 年 月 第 卷 第 期合肥 师范学院学报 概 率 论 与 数理 统 计 实 验 教 学 案例 设 计 及 实 现王 宁 , 孙 晓 玲 ) ( 合肥师范学 院数学 与统 计学院 , 安徽 合肥 摘要在应 用型本科人 才培养 目标 的要 求下 , 结合 非数 学专业概率论 与数理统 计教 学实践探讨 了如 何利 用软 件辅助做好课程教 学 。利 用 为教 学辅助软件 , 对课 程教 学的设计 思路 提 出一 点建议 , 并 以实例展 示 了软件 在课程 教 学 中对提 高学生学 习知识和提 高解 决实际问题 能力方面的作 用。 关键词概 率论 与数 理统计 ; 实验教 学 ; 软件 ; 教 学案例 中图分 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引言思想 , 并将 理论 的学 习转化 成一 定 的统计 应用 能力 。概 率论 与数 理 统计是 研 究 随机现 象及 其 统计 规随着 目前统计工作所 面临的数据 日益庞 大, 传 统教学中的计算公式已经很难使用手工计算的方式 进行求解 , 因此借助于计算机及统计软件完成统计计算 , 分 析统 计结 果 、 做 出统计 推断便 成 为统计 教学 中不 可忽 视 的一个 手段 。使 用 软件辅 助 概率论 与数 理统计 的教学 能使 课程 中的数 据处理 和数 值计 算更律的一 门学科 , 是高等院校理工类 、 经管类 的重要课 程之一 。近年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相关研究和应 用 领域 快速 发展 , 其 理论 与方 法 已广 泛应 用 于经 济 、管理、 农业 、 工业 和科 学 技术 中。本科 程 与实 际生 活 联 系 紧密 , 其应 用案 例涉 及 生产 生活 的方 方 面面 , 其 基本概念和方法如 : 概率 、 独立性 、 相关 性 、 数 学 期简易 、 更精确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数学软件的发 展, 使得诸多的统计分析借助数学软件得以实现 , 如 参 数估 计 、 假 设检 验 、 方差分 析 和 回归 分 析等计 算 问题, 也 无 需担 心大 量 的统 计数 据 带 来 的计 算 量 等 问 题 。同 时 , 在 高等 教育 统计 教学 中应 用统 计软 件 , 有望、 方差、 大数定律 、 中心极限定理 、 极大似然原理和矩估 计 等都 蕴含 着独 特 的数 学思 想 。由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抽象 , 计算繁琐 , 传 统教学观念 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是一定要把公式 记住 , 然后套用公式计算解题 , 导致教学枯 燥无味。另 外传 统教 学方 法 侧 重 理 论 推 演 , 容 易 忽 视 课 程 和 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 难 以培养学生对概率知识和统计 思 想 的应用 能力 。教 学 实践 中导 致学 生 对该课 程 的思 想方 法难 以掌握 、 概念 理解 不 透彻 、 面 对实 际 问题 时 无从 下手 在 应用 性本 科教 学 的背 景下 , 改 革 概 率论 与数 理统 计 的教 学 方 法 , 增 强 课 程 的 应 用 性 和 实践 性成 为高 等 教育 面 临的一 个重 要课 题 。 实 验教 学特 征及 意 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统计 、 计算机及软件等专业课 的 兴趣 ,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的能力 , 科 学整 合统 计教 学 内容 , 促 进统 计教 学 面 向社 会需 要 , 提 升学 生 的实 践 能 力 。在 教 学 中 进 行 软件 的训 练也 能 为学 生将来 的工 作 打下初 步 的基础 , 为了更好进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的教学和实 践, 近年 来新 编教 材也 增加 了数 学软 件 的 内容 , 在 概率论 与数 理统 计课 程 教学 中使 用数学 软 件 已成 为 改 革发 展 的趋 势 。在课 堂教 学 中 , 为 了让 学 生加深 对理 论 的理解 , 实践 环节 的设 置 变 得非 常关 键 , 概 率 论 与 数 理 统计 课 程 中加 入数 学实 验 能很好 的填补学 生 在理论 和 实按照应用性 为主的教学 目的要求 , 在概率论与数 理统 计教 学过 程 中 , 应 该 以培 养 学 生 应 用 概 率 论与数理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出发点 , 使学生 掌握 概 率论 的基 本知 识 和理解 统 计方 法 的基 本践之间的空 白。数学实验的开展可以在数学教育中 收稿 日期 一 基金项 目合肥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 目( ) , 合肥师范学 院卓越设计 师、 工程师培养 计划项 目( ) 。高等数 学教学 团队项 目( ) 第一作者简介王宁( 一) , 男, 河北徐水人 , 合肥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 院讲师 , 主要研究方 向: 微分方程 , 随机过程 。 阅读详情: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 , 让学生做到边学边用 , 提高学 生学习的趣味性 、 体现数学教育的时代性。因此 , 将 数 学实 验融 入概 率 论 与数 理 统 计 教学 , 是 概 率 论 与 数理统计教学改革 中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根 据 概率 论 与数 理统 计课 程 的特 点 , 数 学 实 验 的 内容设 计 可 以和案例 教学 方法进 行有 机结 合 。案例 式教 学能 解决 概率 知 识 综 合 运用 的 问题 , 能 丰 富 课程 内容 、 加 深学 生 对 知 识 的理 解 。教 学 案 例 能将论与数理 统计 。 可 以计算 大部 分常 用理 论分 布 的概 率 密 度 函数 、 累 积 分 布 函数 以及模拟产生服从 常用概率分布 的随机数 据 。如果 能 够 正确 使 用 , 可 以成 为 非 常 强 大 的学 习工具 。选用 作 为 概 率 论 与 数 理 统 计 教 学 辅 助 软 件 的另 一 个原 因是 作 为微 软 工具之一 , 大部分学生均 了解 的使用 , 因此不用进行软件的教学 即 可 用 来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 在 学 习 过 程 中也 能 进一 步 促 进学 生 对 软 件 的使 用 增 强 他 们 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能 力 。所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 使课程 的各部分不再是孤立的, 通过对案例设置问题的求解 , 便能使学生完成 由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到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解决 问题 的转 变 。在解决 实 际 问题 的过 程 中辅 以软下 面介 绍一 个利 用 辅 助 的案 例式 实 验教 学设计 实例 。为 了使 数学 实验 背景 贴近学 生 的学 习 生活 , 以考 试 中选择题 成绩 分析 为例 。背 景分 析 : 考件进行数值计算试验 , 能最大限度发挥软件的优势 , 使学生学 以致用, 将 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起来 。在传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过程 中, 概率论 与数理统计课程计算量大一直是困扰课堂教学的难 点 问题 , 如二项 分 布 , 若试 验 次 数 较 多 , 其 中 的具 体 概率计算将变得十分复杂 。复杂的计算往往使得教 师 的教学 重点 发生偏 移 , 侧 重课 后 习题计算 的处理 , 使得课程的设计重点偏向排列组合公式的计算 。另外在 教学 过程 中 , 前 后 知 识 的联 系对 初 学 者 也是 一试是每个学生都经历的学 习过程 , 其 中选择题是经 常遇到的类型 , 选择题的设计 与概率知识之问有密切 的关 系 。通过 与学 生密 切相关 的 问题引 入概 率教 学, 能 极大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问题 设计 : 选 择题 在解答 时不 同于 填 空题 或 者 解 答题 , 因 为 在完 全 不 会 的情 况下仍 有 可 能靠 猜 测 得 到正 确 的答 案 , 那 如何来评估选择题在考试 中的效度 , 可以使用什么样 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知识予以研究? 实验教 学案例 设计个障碍, 比如条件概率等基本公式在讨论 多元 随机 变量 时还会 用 到 , 但 在教学 实践 中我 们会发 现 , 由于 缺少互 相联 系 的教 学 实例 , 学 生 一 般 都是 将 这 两 部分分 开来 学习 , 不 习惯 将 前 面 的知 识 和 随 机变 量 进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炮除锈喷漆施工合同(3篇)
- 高新技术企业担保协议
- 高校学生实习安全责任书及安全教育培训协议
- 服务业员工工伤赔偿及应急预案合作协议
- 店面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劳务协议
- 旅游资源招投标保密协议与旅游资源信息安全合同
- 2025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软件开发企业股东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公务员选调面试题及答案
- 出租车公司车辆租赁与环保责任合同
- 村干部饮水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工地安全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半年工作总结
- 文明有礼+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学堂在线 军事理论 章节测试答案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 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 财务报销流程培训PPT课件:日常费用报销
- 聆听京剧唱腔联奏
- 建筑工程资料(全套表格)资料
- 值得收藏的榫接图【木工爱好者论坛完全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