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doc_第1页
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doc_第2页
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doc_第3页
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doc_第4页
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Y 1211863分类号: U D C:密级: 编号: 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教师)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硕士研究生 措导教师 学位级别 学科、专业 所在单位 本论文提交曰期 本论文答辩曰期 学位授予单位高 尚孙德梅教授 管理学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黑龙江工程学院 2007年5月 2007年6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摘要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的朝阳产业,全国很多地区将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或 主导产业发展,加入世贸后将使旅游竞争进一步加剧的现实是本文的写作背 景。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竞争的主体,城市在国家和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作用和 地位不断增强,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是一种地理、文化、社会、经济 现象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北方的省份,在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冰雪资源是这个省份最大的特色,在东北三省中,最具优势。其旅游竞争力的 研究,对于研究黑龙江省旅游的开发及规划、发展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 义。本文首先阐述了论文研究背景和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理论, 分析了黑龙江省旅游业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成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 出对策和建议。以竞争力、旅游系统及旅游系统竞争力理论为基础,总结提 出了影咱旅游系统竞争力的因素,包括旅游业生产要素、旅游客源市场需求、 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旅游企业及旅游环境等。结合这些因素对黑龙江省旅 游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综合出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的优势、劣势、机遇、威 胁。最后,趋利避害,重点就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对策建议, 以促使黑龙江省旅游在竞争中尽可能取得优势,加速发展。关键词:旅游业;竞争力;旅游竞争力AbstractTourism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global newly-rise industry. It is treated as the leading industry in many regions in china .TTie increase of tourism competition after entering into WTO i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Tour destination is the essence of the tourism competition. With the strength of the role or status of cities in the national and local development, they have been the important tour destination, tourism is the presentation of geography, culture, society and economy.Heilongjiang province as the north province of our country, has the unique advantageous condition to develop tourism industry. The study on competitive pow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urism system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province tourism and porvince economy of Heilongjiang.The thesis elaborated a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purpose, research present condition and related theories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existent outstand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ourism industry of Heilongjiang. Besides it put forward solution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se problems.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elements which influence the competitive pow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petition and tourism including tourism productive elements,market demand of tourists, tourism industry and supplementary industry, tourism enterprises or tourism environment. The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urism system are analyzed combining the effects on them. Primarily the strategi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urism to make it gain th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ourism and make it develop quickly.Keywords: tourism industry; competitive power; competitive power of tourism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论文的所有工作,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的引 用已在文中指出,并与参考文献相对应。除文中已注明引用 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 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 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字):日期:年b月丨日第1章绪论1.1论文的写作背景、目的和意义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的朝阳产业,全国很多地区将旅游业当作支柱产业或 主导产业发展,加入世贸后将使旅游竞争进一步加剧的现实使我们必须了解 这一行业。旅游目的地是旅游竞争的主体,各个省份在国家和区域旅游发展 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增强,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是一种地理、文化、 社会、经济现象。区域旅游业产生、发展之时,即是区域旅游运行开始的时 候。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0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6.98亿人次,总收 入477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达到16亿人次,国际旅游业 的总消费将达到2万亿美元。国际旅游收入以6.7%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同 期世界财富每年增长速度,旅游业将成为世界最大产业之一和全球服务业中 增长最快的行业。旅游业连同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已被预测为21世纪推动全 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003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9200万人次,过夜旅游者人数3297.05万人 次,居世界第五位。2003年国内游人数达8.70亿人次,国内旅游总花费3442.27 亿元人民币。今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将更加兴旺,国内旅游需求将呈现阶 段式跳跃的趋势,这主要因为:第一,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裕,1999年幵始实 施“五一” “十一”、“春节”七天长假制,形成一年内的三大旅游黄金周, 为城镇居民的远程旅游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总量上看,每年休息曰估 计在134天以上,占全年的1/3强,因而,城镇居民将有足够的可支配时间 用于出游与其他活动。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旅游是高层次活动, 因而对居民收入有一定要求。我国人均GDP1999年为790美元,2004年为 1273美元,年平均增长率12.6%。据有关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 美元时,人们即产生近距离的旅游需求。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人 们产生中远距离的旅游需求;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时,人们产生 远距离的国际旅游需求。可见,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生活条 件改善,人们对于休闲、娱乐、观光、游览、度假等旅游需求日益增长,从 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市场需求。黑龙江省作为我国最北方的省份,在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冰 雪资源是这个省份最大的特色,在东北三省中,最具优势。2005年黑龙江省 旅游业平稳增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5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6%, 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80.3亿元,比2004年增长12%。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 数4465.5万人次,增长11.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52亿元,增长11.9%; 接待国际旅游人数82.2万人次,增长12.1%,创造旅游外汇收入3.4亿美元, 增长12.7%。旅游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北部地区的一个大省,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得天独厚的 优势和条件。其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于研究黑龙江省旅游的幵发及规划、 发展地区经济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KWober等通过旅游需求,过夜旅游增长率,游客季节分布及旅游地承 载力等五项指标对20世纪80年代欧洲39个首都城市进行比较研究,勾画出 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空间分布。JAMazance进一步发现,旅游目的地之间相 似性大的城市具有很强的替代性,差异大的城市具有互补性;与此同时, 旅游竞争研究的思考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不止单一研究进入旅游目的地的旅 游者行为,即目的地行为模式,而且也站在旅游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如CL Morley认为,旅游只是休闲形式之一,普通居民要根据个人的休闲时间、收 入水平及休闲偏好等决定何种休闲形式,最终使个人行为效用最大化。显然 这是一个基于旅游消费者决策的旅游需求模式21。S G Britton对第三世界国家旅游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在国际旅游市场中, 都市旅游公司处于主导地位,它通过控制发达国家国内的旅行社来达到控制 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目的,而发展中国家的旅游目的地管理者虽然众多但相 互独立,因此二者面对面谈判时发达国家居于有利地位,如何冲破包围,成 为旅游竞争研究的一个热点显然,发展中国家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具有 共同体性质的旅游集团公司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R W Butler等在对旅游地 研究中引入生命周期概念,认为旅游地的发展一般经过几个阶段,即探测、 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复苏,后来又有许多学者对之进行修正。一般的, 旅游地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可以跳过某些发展阶段超常发展。 由于影响旅游地发展的阶段因素复杂,对于一个旅游区域来说,医内旅游景 点不一定都处于同一阶段,因此可以针对不同旅游景点可能处于不同阶段这 一事实,在微观上和宏观上努力发展,特别是旅游地规划和能力建设,扩大 并保持旅游竞争力和效益4】。旅游竞争研究在逐步完善理论的同时,出现了如下新的变化趋势-(1) 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旅游发展在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 度上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H R Clark and NgYKwang认为, 因为存在外部的不经济性,所以旅游流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旅游目的地商贸机 会的增加、帕累托效率促进,所以应对旅游目的地产品重新定价。相对应的 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不仅体现为暂时的旅游流的增加,而是一个地区 旅游业长远发展的能力。(2) 关注信息流对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指导作用LMoutinho曾指出,网络信息对旅游产品便销活动十分有益。随后,RWMcintosh and CRcocldncr提出了旅游产品竞争的信息指向概念,对应于旅游布局的资源指向、交通指向、市场指向及聚集指向,未来旅游者将在网络中寻找自己理想的旅游目的地,信息将成为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主要依据 51.2.2国内研究现状有关旅游竞争的研究基本上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学者认为旅 游的发展主要靠旅游资源,于是形成了以旅游资源为中心的旅游发展观点。 到了 90年代末,城市旅游形象研究是我国城市旅游竞争研究中的热点。随着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技术、信息和人才影响着各行各业,旅游业同 样受到影响。彭滋林、曹东辉论述了信息革命带来了新的竞争方式I化郭来 喜、刘峰认为髙新技术已成为旅游业优胜劣汰的关键,成为强化旅游市场竞 争的重要手段【力。魏小安指出增强中国旅游业自身竞争能力,必须走知识化 管理之路,今后文化竞争是竞争的主流丨!。谢礼珊指出今后旅游业竞争的根 本是人才的竞争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是目前世界经济国际化市场化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管 理创新的重点。郭阳旭提出了重庆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概念,论述了提升重庆 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和措施【11。张明清、刘超借鉴了比较优势理论对 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旅游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 旅游产品竞争力、旅游企业竞争力和旅游业竞争力,最后分析我国旅游业面 临的竞争态势丨11】。王涛分析了洛阳市发展旅游业面临的竞争问题,提出了洛 阳、开封、郑州和西安几个城市合作发展的竞争战略121。楼嘉军指出资源优 化配置是上海市旅游发展成功的关键,是增强上海市旅游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气汪宇明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广西防港城竞争的优劣势化马勇等认为, 城市必须选择大旅游圈模式才能得以持续发展,不能就城市论城市,要有区 域观汪宇明等在分析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时指出,上海要进一步提升都市 旅游的竞争力必须确保都市旅游的战略高地,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旅游 一体化行动,主动参与亚太和全球旅游一体化进程,在区域一体化中受益16】。 彭华对城市旅游发展的运行驱动机制、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 结果具有创造性11。由以上的回顾得知,总体上国外旅游竞争的研究比国内要深入。国内在 研究层面上多从某一个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综合探讨一个区域的旅游竞争力 的竞争优势来源及影响因素的比较少;研究范围上,我国学者和研究人员的 研究往往集中于宏观的国家和微观的旅游企业,对中观区域旅游竞争的研究 比较少。1.3论文写作思路、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文对目前黑龙江省旅游业现状入手,同时,分析与黑龙江省条件类似 的其他东北省份,如吉林,辽宁。分析这几个省份间的相同点及不同点,然 后从黑龙江省的各个层面入手论证了如何来提升黑龙江省的旅游竞争力。通 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得出最后的结论。本文主要以竞争力、旅游业及旅游竞争力理论为基础,总结提出了影响 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包括旅游业生产要素、旅游客源市场需求、旅游相关及 辅助产业、旅游企业及旅游环境等。结合这些因素对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进 行了分析并综合出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最后, 趋利避害,重点就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促使黑龙 江省旅游在竞争中尽可能取得优势,加速发展。在研究方法上论文运用了资源比较优势理论和SWOT分析方法研究旅 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同时,也提出了应该重视旅游发展的系统思想。1.4论文创新之处1. 本文提出以优化旅游生产要素,发挥地区特色来解决目前我省旅游业 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2. 在提升黑龙江省旅游竞争力方面提出利用电子商务来有效的提升竞争 力。提出了充分发挥地区特点来努力幵拓客源市场,在发挥政府职能方面也 提出了相应建议第2章相关理论综述2.1竞争力理论2.1.1竞争力的含义作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名词,对竞争力的内涵的界定是本文研究的 基础。WEF(World Economic Forum,世界经济论坛)强调竞争力是一国经济增 长对提高国民財富的能力,即各国未来的能力118。IMD(Intematioii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cvdopment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则注重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实力,即各国目前创造財富的能力1191。美国哈 佛管理学院教授认为竞争力是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所 反映出来的生产率,产业在一国竞争力强弱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国家经济 实力的比较往往太笼统而难于进行,有可能找不到导致际竞争力强弱的关键 环节,如果把竞争力放在企业环节,由于企业太多太繁国家不可能去寻找 每个企业竞争力弱小的原因1。竞争力作为专门的经济研究领域,其研究的 根本意义在于为国家、区域等处于竞争环境中的主体提供战略政策框架。要 考虑当前、又要考虑未来,当前竞争力是未来竞争力发展的基础,未来竞争 力是当前竞争力持续发展的延续。2.1.2竞争力的内容本文认为:竞争力是经济活动中,各竞争主体当前拥有的资源以及将这 些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环境等利益的综合,表现为主体当前发展目标的 实现程度和整体实力,以及这种目标和实力的可持续性,并通过主体的战略 得以实现。2.2旅游竞争力理论 2.2.1旅游竞争力的含义和内容旅游业的竞争主要是以旅游目的地为核心的相关旅游企业构成的旅游产 业参与旅游业的竞争。它们都受到一系列相关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波特认为 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地区六个因素的组合与动态作用过程,即生产 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企业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 方式:机迪与政府行为。其中前四个因素是决定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该 六要素决定了产业竞争力的来源、实力和持久性等。由此,单个旅游资源或旅游企业难以在旅游产业竞争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必然是以整体的形式参与,旅游 竞争力来源于众多方面,即旅游系统形成的合力,其合力指向旅游客源市场, 当一个区域的竞争合力大于另一个E域的竞争合力时,则它在客源市场上的 竞争力就强。因而如何协调加强旅游系统的整体竞争优势,就成为提高区域 旅游竞争力的关键。如在旅游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上海、深圳、香港的旅游 业在旅游业竞争中取得的成功就说明了这一点。综上,本文认为旅游竞争力是主要由旅游生产要素、旅游需求状况、旅 游企业、旅游环境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发展综合实力的体 现。2.2.2旅游的竞争优势 2.2.2.1旅游的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1.旅游的竞争优势依托与比较优势。利用旅游中要素察賦比较优势如旅 游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作为区域旅游业竞争的基础以获得区域旅游竞争力, 称为比较优势。在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区域旅游竞争力来源于不同的区域 优势。在发展初期,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医域优势以自身优势的形式出现。处 于这一阶段的旅游开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当地有什么资源和吸引物就开发 什么,是一种自然的幵发状态。第二种开发模式是模仿式开发。这种情况一 般是当地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和吸引物比较少,而又想通过旅游的开发来促进 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造成的损失比第一种开发模式要大的多。例如全国各 地曾出现的同一主题的主题公园的开发失败的例子。在第二个阶段,区域旅游竞争力以比较优势的形式出现,比较优势表现 为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特别是资源优势在旅游竞争的第三阶段,从区域旅游发展的比较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 是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但是,区域旅游的比较优势和动态优势 都是动态的互动过程。其中,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条件,竞争优势 的形成需要依托区域旅游业各方面的比较优势。2.旅游竞争的核心是竞争优势。区域旅游竞争的核心是竞争优势,涉及 各区域间旅游业的关系。区域旅游的竞争优势的受益者是区域旅游相关产业, 或者说是区域旅游企业或企业集团。因此,区域旅游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 或企业集团的区域竞争力上。微观上看,由于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购买了一 地旅游产品的旅游者,就不可能同时购买另一地的旅游产品,因此同类或 不同类的旅游产品之间存在市场份额争夺和可替代竞争关系。所以,区域旅 游业竞争力又应以区域旅游产品、区域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为基础,所以区域 旅游的竞争力就是通过区域旅游企业在旅游客源市场上销售的旅游产品而反 映出来的生产力,表现为旅游产品所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以此获得 盈利的能力。区域旅游想拥有较强的区域旅游竞争力,必须先拥有一批有一 定竞争优势的旅游企业集团或优势集中的名牌旅游产品。而旅游产品所具有 的开拓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各区域旅游企业之间的较量。2.2.2.2旅游竞争优势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旅游业被誉为无烟工业,同时又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产业,是最需要贯 彻也是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业121。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大多数是不 可再生的,一旦遭到破坏,就失去它原本的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科学价 值,旅游业发展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对旅游业发展给各类景观 带来的污染和破坏,如何使旅游业与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成为全世界普遍关 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旅游业经过了十几年发展,在加入WTO旅游市场也在逐步放开的 大背景下,旅游的竞争优势的确立前提是可持续性发展,应时刻关注环境的 变化,以环境为动力,其发展过程具有长远性、竞争性、对抗性等鲜明特征。 应该从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确立旅游竞争优势丨=1。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等国际机构为此发布了关 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阐明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念和实现可持续旅游发 展的具体行动方案。一定意义上,从旅游业产生幵始就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 关,因为它既是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者,又是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因此也 是可持续发展的实施主体。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充分考虑旅游与自然资源、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 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前提下,把旅游开发建立在生态环境承受能力之上,努力 谋求旅游业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协调发展,并福及子孙后代的一种 经济发展模式,其目的在于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感受和体验,提高旅游目 的地人民的生活质量,并切实维护旅游者和旅游地人民共同依赖的环境质量。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是:2. 满足人类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3. 通过旅游开发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在现实和长远目标中提高旅 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4. 维护作为旅游发展之基本吸引力要素的环境资源质量(包括自然、人 文和文化环境要素)。5. 保护或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并在发展中维护“公平”的经 营环境。6.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一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的 社会状态和发展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追求的目标会随之而变。因此,旅游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特定时段和特定社会群体的意义。2.2.3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2.2.3.1旅游业生产要素状况旅游业生产要素是指发展旅游业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其中包括:自然旅 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现实的或潜在的)、社会旅游资源、旅游业从业人员 所代表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发展旅游业的资金、与旅游相 关的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市场知识)、技术等要素。要素需辨别初级要素和 高级要素,专门要素和一般要素。初级生产要素一般是先天形成的,来源广 泛。高级生产要素的形成是经过长期人力、物力的投资、发展而积累起来, 高级要素无疑是稀缺的。一般要素是一些适用范围广泛的要素而专门要素 是适应于旅游业的专业人才、特殊的基础设施、旅游业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等。 建立在高级旅游要素和专门要素基础之上的竞争优势更持久、不易模仿和不 可转移。而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基础和前提,是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是 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设计旅游产品、规划旅游项目、安排城市旅游 路线的重要前提。旅游活动具有地域性,它以人们的地域移动为主要特征 而诱发人们来此地旅游的主要动力是旅游资源。可以说,没有旅游资源的存 在,旅游活动不可能实现。吸引力的载体是旅游资源,即所谓吸引物。旅游 资源的引力大小决定了旅游市场规模、旅游收入高低。旅游业最重要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人才。有好的人才,只需一定的 竞争过程,资金和技术自然会有。在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业业今后的竞争是 知识、技术、信息的竞争,其中人才的竞争是根本。这里的“人才”不是专 指旅游人才,因为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系统性非常高的产业,它需要更多 方面的人才来为它服务。城市中人才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对该市的旅游 业的竞争能力有决定性的影响。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推动 质变的发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高技术化6丨。现代旅游业的迅猛 发展正是借助于现代化交通工具、计算机、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当今发达国家的髙新技术已在旅游开发、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交通、 旅游服务及教育培训等方面得到推广和应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工作效 率、艰务质量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轰动效应的 旅游产品都有高新技术的投入。如网络技术、光电技术、语音处理技术、全 球定位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己成为强化旅游市场竟争、提髙市 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2.3.2旅游客源市场霑求11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旅游业的客源市场需求角度看,有国内市场需求和国际市场需求。尽 管区域旅游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其竞争力却来源于国内旅游业的发达情 况和国内旅游市场的发育、成熟状况,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是通过国 内买主的结构和买主的性质实现的。国内市场需求状况、国内市场的大小不 但影响生产规模,更重要的是影响本国、本区域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或服务 更新改造的速度及范围,这一状况对于超前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国家和地区是 不利的。发展中国家或地E旅游处于发育阶段,需求简单,难以在产品种类、 质量、服务等方面对本国旅游企业产生创新压力,无法起到剌激和提升本国 或本区域旅游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对于旅游产业而言,需求规模、需求特征、 需求国际化同样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旅游规模是指旅游市场大小、增 长速度以及饱和度。若需求规模过小,进入旅游市场的竞争主体少,缺乏竞 争意识,旅游竞争力难以提高。只有旅游需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使竞争 主体感到有利可图时,它们才积极主动的参与竞争,培养自己的竞争能力。 旅游需求增长率和多样化也很重要,当城市的旅游需求增长快,会给旅游创 造更好的创新条件。相反,如果旅游需求简单,只喜欢一种旅游产品或服务 形式,那就不容易激发旅游企业的创新动力。旅游市场的快速饱和也是产生 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市场的快速饱和迫使旅游企业继续创新并改造自 己。2.2.3.3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主要指为旅游业提供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 的上游企业、辅助产业,也包括与旅游业共用某些技术、共享某些营销渠道 或服务而联系到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旅游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 的行业,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行业及辅助产业很多,如民航、铁路、水运等 交通部门、餐饮业、住宿业、娱乐业、农业、轻工业、文物、通讯、零售业 等。具有优势的相关及辅助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信息、技 术、资本、人力的双向融通,使旅游业的供给能力大大加强,从而形成一个 优势产业群。当然,产业间的作用机制是互助的双向的,由于旅游业的强大 连带功能,也必然带动其它行业的发展。竞争优势在国际旅游业与相关、辅 助产业间必然有一个传导、扩散机制。2.2.3.4旅游企业旅游企业是旅游产业的主体,旅游竞争优势的最终形成需依靠旅游地的 旅游企业来完成。旅游企业是促进各地旅游业不断发展的行为主体,旅游目 的地的旅游企业的规模、经营策略、自我积累和发展等对旅游竞争力的形成 无疑起着更为积极、主动的作用,尤其是旅游企业间的竞争是否合理、公平、 有效,大、中、小旅游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竞争机制是否有效等都对旅 游竞争力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2.2.3.5旅游环塊这里的旅游环境包括所在的区域环境及城市自身的内部环境。医域环境 主要指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人口规模大小。因为对一些旅游资源垄断性不 强且经济不太发达的中小城市来说,其旅游客源市场主要来源于本区域或周 边省区,本区域的人口规模、游客可支配的经济收入和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该12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城市的旅游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内部的环境包括城市的硬环境和软 环境两方面。硬环境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的供给上。一般来 说,城市经济发达,其交通便捷,旅游服务设施完备,旅游产品丰富,对游 客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软环境来看,有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 政策环境和竞争环境。城市大多是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其活跃的经济环境能吸引客商前来进 行商务、会议等旅游活动。经济越发达,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城市越容易吸 引更多的游客。首先,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城市的基础设施,如深圳、上海两 市发达的经济、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使两市旅游业的发 展如曰中天,旅游设施的吸引半径逐渐增大,旅游市场的占有份额处于上升 的趋势。其次,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旅游投资能力、开发规模和水平,即使该 城市没有质佳量丰的旅游资源,也可通过人造景观来弥补。如深圳经济发达, 它通过大量投资建设“锦绣中华”、“民俗村”等大型主题公园来吸引大量 游客。相反,在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生态 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难以吸引大量游客。社会环境首先表现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带给人们安全感和归属感。 旅游业是一个敏感性很强的产业,社会稳定、自然环境尤其重要。如美国 9.11恐怖事件的发生,中国2003年“SARS”疫病的流行,2004年12 月印度洋海陳都对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1。其次,城市文化,市 民友好好客也都是旅游资源,它能让游客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使游客 对该城市产生一种亲和力文化竞争是旅游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旅游地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相当于拥有了竞争优 势。城市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除了蕴涵于景观与旅游活动项目之中的文化外, 还包含了服务、社会、环境和娱乐文化等,都可形成直接的旅游吸引。西安、 北京、上海旅游业之所以如此发达,最根本的是独特的旅游文化环境。西安 是中国近两千年发展的缩影,北京体现了中国近一千年的文化,而上海则体 现了中国近一百年的文化。城市生态环境是反映城市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否强劲的一个重要 方面。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吸引旅 游者的一项旅游资源。政策环境主要体现在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可表现为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多少、旅游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旅游的宣 传力度和旅游市场的规范程度。2.3 SWOT分析理论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 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 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 SWOT分析 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 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 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 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 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 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 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进行SWOT分析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环境因素运用各种调査研究方法,分析出公司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即外部环境 因素和内部能力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它们是外部 环境对公司的发展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一般归属 为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人口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的、市场的、竞 争的等不同范畴;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弱点因素,它们是公司在其 发展中自身存在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属主动因素,一般归类为管理的、组织 的经营的、财务的、销售的、人力资源的等不同范畴。在调查分折这些因素时,不久要考虑到公司的历史与现状,而且更要考虑公司的未来发展。(1) 构造SWOT矩阵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根据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等排序方式,构造 SWOT矩阵。在此过程中,将那些对公司发展有直接的、重要的、大量的、 迫切的、久远的影响因素优先排列出来,而将那些间接的、次要的、少许的、 不急的、短暂的影响因素排列在后面。(2) 制定行动计划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SWOT矩阵的构造后,便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行动 计划。制定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 素,化解威胁因素;考虑过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 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得出一系 列公司未来发展的可选择对策。2.4本章小结本章阐述了竞争力理论及旅游竞争力理论的详细概念,并指出了竞争优 势与比较优势的关系,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竞争力的影 响因素,如旅游业各生产要素状况,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旅游企业以及各 相关及辅助产业及旅游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稳定的社会环 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发展旅游业的影响第3章黑龙江省旅游业现状分析3.1黑龙江省旅游业生产要素现状分析 3.1.1旅游资源 1.旅游自然资源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这里拥有世界最长的界江黑龙江、 亚洲最大的界湖兴凯湖、全国最大的髙山堪塞湖镜泊湖、全国最大面积的森 林、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的扎龙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 的五大连池和极其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我省的生态旅游主要是以自然生态 资源为条件,进行观光、度假,并结合一定保护生态资源活动的旅游。黑龙 江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有国际公认的森林、海洋、冰雪三大旅 游资源中的两项。冰雪、森林、湿地、草原、江河湖泊、珍奇动植物、界江 界湖等极具特色,特殊的地理地貌、人文历史和气候条件构成了我省古朴、 原始、神奇的资源特征。黑龙江省拥有19万多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有国家 级森林公园50余个,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既不同于南方灵秀的自然风光, 也不同于中原历史文化古迹,它展现在游客面前的是自然、古朴、粗矿和神 奇的景观。(1) 气候旅游资源。在东北几个省份(黑龙江、吉林、辽宁)中,黑龙 江省冰雪旅游资源丰富,黑龙江省处于我国最高的结度带,是我国平均温度 最低的地区,冬季漫长达6个月,冰雪覆盖时间超过100天,林海雪原、雪 雕冰塑、滑雪溜冰,是开展冰雪旅游的理想之地,可谓得天独厚。每年11 月至翌年2月,龙江大地银妆素裹,成为冰的世界,雪的海洋。雪质好,冰 质洁净,适合于冰雪旅游幵发。在夏季三个月(6-8月)中,气候凉爽,也 是夏季避暑度假胜地iq。(2) 山林生态旅游资源。黑龙江省内的丘陵和山地覆盖有茂密的原始森 林、大面积的次生林和人工林。黑龙江省全省林地面积2333.98万公顷,森 林覆盖率约43%,位居全国前列。全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37个、省级森 林公园30个。这些林地与江河湖泊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开展生态旅游、 避暑旅游奠定了基础。(3) 火山旅游资源。黑龙江省的两个国家级旅游风景区都属于火山山水 地貌景观,五大连池号称“世界火山博物馆”,丰富的火山类型,千姿百态 的火山地貌景观,壮丽的火山山水画卷是我国乃至世界所罕见的。(4) 野生动植物资源。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动 物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珍贵兽类有东北虎、梅花鹿、黑熊等,鸟类有国家一 类保护的白鹤、黑鹤和白尾雕等。黑龙江省的自然条件为开展旅游业提供了 良好的基础。2.旅游历史文化资源黑龙江省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北方省份。是中国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 以黑龙江省的省会哈尔滨为例,早在九百年前,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先后 伐辽灭北宋,以哈尔滨境内的阿城为都建立了大金帝国,经38年后迁都北京, 开创了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在哈尔滨地区留下了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五国 头城遗址(坐井观天地)、金太祖陵、亚沟金代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上个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哈尔滨成为接受现代文明比较早的 城市,成为了国际商贸城市。当时,有16个国家在哈东滨设立了领事馆并 建有30多家国际商社,外国移民大量涌入,最多时达17万人。随后,曰本 帝国主义又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作用下,形成了 哈尔滨市独特的、充满时代烙印的城市风貌,带来了浓郁的欧洲文化和迷人 的异国情调。作为近代形成的年轻城市,重要历史依存主要由各级文物保护 单位和优秀近代建筑构成。哈尔滨市区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9处,其中 革命旧址6处,纪念性建筑6处,近代建筑6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证遗 址1处;近代优秀建筑是哈尔滨市独特城市风貌的典型载体,是构成国家历 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尔滨市现存近代优秀建筑174栋,新艺术运 动、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巴洛克式等各种建筑风格兼收并蓄,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相互依托,风格各异。在哈尔滨市的中央大街近1500米路段内,有 代表世界各类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近百栋,是建筑艺术精品的集中区。 3.社会旅游资源(1) 冰雪文化。黑龙江省是中国,特别是中国北方冰雪文化发祥地之一。 冰雪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包含了冰雕雪塑艺术、冰雪节庆文化、冰雪 建筑文化、冰雪交通文化、冰雪服饰文化、冰雪饮食文化、冰雪娱乐休闲文 化以及冰雪科技等。哈尔滨冰雪节从1985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 22届,成为了中外瞩目 的盛大冰雪节日,哈尔滨市冰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点。太阳岛、兆 麟公园、松花江段与江心岛、欧亚之窗、亚不力、二龙山等地成为冰雪节庆 和冰雪游乐的主要接待地。位于黑龙江省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施业区与山河屯林业局接壤处的雪 乡,更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地方。有句话说:如果没有见过雪,那你便不曾有 过冬天,如果你没有去过雪乡,那你便不曾见过雪。雪乡其实不是一个正式 的称呼,它的大名叫双峰林场,这是海林林业局下属的一个林场,位于黑龙 江省海林市长汀镇秀顶子山西南侧,距长汀镇102公里。这里是西伯利亚寒 流和日本暖流交汇的地方,受山区小气候影11,每年秋冬开始,风雪涌山, 积雪深达2米,雪期也长达7个月,号称全国降雪量最大的地区。到了这里, 你会体会到真正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里居民很少,只有几十户人 家,主要是以前的林业工人及家属,但这里却有典型东北民居,是东北冬季 观雪景之佳处。在这里,住农家,睡火坑,别有一番滋味。(2) 旅游节庆与经贸活动。黑龙江现有的主要节庆活动有哈尔滨国际冰 雪节;中国黒龙江国际滑雪节;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以及阿城金源文化节。3.1.2人力资源黑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11万人。截止2006年,仅哈尔滨市就有普通高等院校32所,成人髙校21所,在校高等院校学生25.7万人。旅游教 育方面,哈尔滨有旅游培训中心1家。共有8所大专院校设置了旅游专业, 12所旅游职业学校,每年共培养毕业生4000人左右fW。目前,哈尔滨主要 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大致是,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极少,具有大专以 上学历的人员以管理部门和旅行社居多。其他如饭店、景区(点)及旅游定 点商店等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不足总人数的1/2,有高中、中专学历的饭 店比例较高,旅游景点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今后,到哈尔滨市旅游的 外国游客数量将大幅度增长,因而对外语人才的数量和水平的要求将显得更 加迫切,目前哈尔滨市旅行社掌握一门初级外语的仅占30%左右,很难满足 旅游业发展要求。可以看出哈尔滨市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与优秀旅 游城市的地位很不相称。表3.1哈尔滨旅游4k从业人员文化构成比例表 单位:%项目分类研究生大专以上髙、中专初中以下管理部门 饭店 旅行社 旅游景点6.0183 *66.6 41.5 66.0 19.010 40.0 14J29J1819.5 51.5资料来源: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哈尔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数逐年增加,按照目前的培养能力将很难满 足旅游发展的要求。目前,旅游业缺乏高水平的、具有相应专业水平的中、 高层管理人员、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旅游网络信息管理 人员、外语人员以及高素质导游人员,尤其缺乏熟悉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掌 握现代科技手段、懂经营会管理的旅游高级人才。3.1.3资金资源黑龙江省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4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比全国快1.2个百分点,2003年人均GDP1.1万23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元,吸引外资2.71亿美元,财政收入135.3亿元,都有比较大的增幅【在 市场需求的引力作用下,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多主体,政 府投资、专向国债、企业投资多渠道的融资局面。但近几年来,黑龙江省旅 游局从国家和省政府争取到的资金只是扶持性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极其匮乏,这些引导性的资金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改善了一些景区的 进入条件。但这些资金用于诸多的项目上是远远不够的,同南方甚至东北的 沈阳、大连、长春比起来仍有很大差距,政府在旅游开发方面的投入无法适 应旅游发展的需要。2003年哈尔滨市旅游主管部门旅游发展金只有200多万 元,而同样的城市沈阳1000多万元,长春1500多万元,杭州4000多万元, 乌鲁木齐2000多万元,如果旅游业要想快速发展,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3.1.4旅游信息网络建设黑龙江省在东北地区率先建立了旅游网站,目前的主要功能是发布全省 的主要景点、旅行社、星级饭店等信息,介绍主要旅游线路。哈尔滨市旅游 局已与国家旅游局金旅工程商务网签定了合作协议。有些骨干旅游企业也开 始通过网络推介旅游产品,部分旅游管理部门和企业、景点开始使用电子信 箱。但在全行业中,所占比例很小,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窄、程度浅,与旅 游业的先导产业地位很不相称,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