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金属形变与再结晶 (第8-10讲)_第1页
第三章金属形变与再结晶 (第8-10讲)_第2页
第三章金属形变与再结晶 (第8-10讲)_第3页
第三章金属形变与再结晶 (第8-10讲)_第4页
第三章金属形变与再结晶 (第8-10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金属形变与再结晶,2,.,课堂练习,试分析在FCC晶体中,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并指出其中3个位错的性质和类型?反应后生成的新位错能否在滑移面上运动?,3,.,答案,几何条件:能量条件:因此位错反应能进行。对照汤普森四面体,此位错反应相当于全位错+肖克莱不全位错弗兰克不全位错,4,.,答案,弗兰克位错线的方向为两个滑移面的叉积(),该方向与其伯氏矢量垂直,故为刃位错。它的滑移面为其伯氏矢量与位错线方向的叉积,即面,该面不是密排面,故位错不能运动,系固定位错。,.,材料的塑性变形Theplasticdeformationofmaterials,材料不同,其弹、塑性性能差异很大塑性变形,对锻、轧、拉、挤有重要作用,对铸造、热处理则要尽量避免,弹性变形(elasticdeformation),塑性变形(plasticdeformation),外力材料,.,1.弹性(Elasticity),弹性变形(ElasticDeformation)低碳钢的拉伸试验弹性变形:可逆性外力去处后可完全恢复,.,r=r0原子处于平衡位置位能U为Umin最稳定F=0rr0即偏离其平衡位置F引力斥力力图使原子恢复其原来的平衡位置变形消失,本质:可从原子间结合力的角度来了解之,.,应力-应变关系(Stress-Strainbehavior)虎克定律(Hookeslaw)s=Eet=Gg广义虎克定律矩阵表达式二弹性模量E(Elasticmodulus)表征晶体中原子间结合力强弱的物理量,反映原子间的结合力,是组织结构不敏感参数。对晶体而言,系各向异性沿原子最密排的晶向Emax沿原子最疏的晶向Emin工程上E系材料刚度的度量弹性变形量随材料不同而异,E-modulusofelasticity(Youngsmodulus)G-shearmodulus-poissonsratio,G=E/2(1+),.,2.单晶体的塑性变形PlasticDeformationofSingleCrystal,.,一滑移(Slip),1.现象,.,2.滑移的晶体学特征滑移面和滑移方向晶体中原子密度最大的面和方向Slipplane&Slipdirection为什么?fcc:滑移面111滑移方向hcp:0001c/a1.6330001,1010,1011c/a1.633bcc:0.8Tm123,(Slipsystem),.,晶体结构不同,滑移系的数目不同(Numberofslipsystems)fcc:111有四组,而每个(111)面上共有三个110,故共有4312个滑移系hcp:1个(0001)面3个,133个滑移系,bcc:110面共有6组,每个110上有2个方向12组1121个24组1231个故共有6212124148个滑移系一般滑移系愈多,滑移过程中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也就愈多,这种材料的塑性就愈好。,.,3.滑移所需临界分切应力Critical(resolved)shearstress,滑移,圆柱形试样单向拉伸时作用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其中,为作用在试样横断面上的拉伸应力,为取向因子(Schmid),.,晶体滑移必须使ttc,(临界分切应力),tc取决晶体中原子间的结合力,即与晶体类型、纯度(杂质)、温度以及变形速度有关,与外力无关。一切影响位错滑移难易程度的因素均影响tc,当90或90时,s晶体不能产生滑移只有当45时,smin(2tc)首先发生滑移取向因子小的称为硬取向,取向因子大的称为软取向。,.,快速确定具有最大取向因子coscos的滑移系方法,映象规则:利用投影图中心部分的八个取向三角形,.,4.晶体在滑移时的转动(rotation),晶体滑移,在拉伸时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逐渐转到与应力轴平行,在压缩时使滑移面和滑移方向逐渐转到与应力轴垂直,.,转动的原因,两对力偶:,为上下两滑移面的法向分应力在该力偶作用下,使滑移面转至轴向平行,垂直于滑移方向的分切应力在该力偶作用下,使滑移方向转到最大分切应力方向,是/滑移方向的真正引起滑移的有效分切应力,在两对力偶的作用下,滑移方向力图趋向拉伸轴方向!,.,晶体滑移晶体转动位向变化取向因子变化分切应力值变化,5.多系滑移Multipleslip,外力下,滑移首先发生在分切应力最大的滑移系原始滑移系(primaryslipsystem)上。但由于伴随晶体转动空间位向变化另一组原取向不利(硬取向)滑移系逐渐转向比较有利的取向(软取向),从而开始滑移,形成两组(或多组)滑移系同时进行或交替进行,称为多系滑移。,.,双滑移的产生,滑移方向力图趋向拉伸轴方向,.,综上所述,滑移变形的基本特点:)滑移变形系不均匀的切变,它只集中在某些晶面上;)滑移结果两部分晶体产生相对移动,移动的距离nb,仍保持晶体学的一致性;)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滑移系较多的材料为(fcc)一般具有较好塑性;)在切应力作用下,且ttc;)滑移同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将发生转动;)实质位错沿滑移面的运动过程,.,二孪生(Twin),滑移系较少的hcp,或在低温下或者当滑移受阻时晶体会以另一种变形方式孪生变形进行Deformationbytwinning,.,不同晶体结构往往有不同孪生面和孪生方向:fcc:111hcp:1012bcc:112,2.孪晶的形成,.,孪生临界切应力比滑移的大得多,只有在滑移很难进行的条件下才会发生。例如,Mg孪生所需tc=4.934.3MPa,而滑移时tc仅为0.49MPa。但孪晶的长大速度极快(与冲击波的速度相当)有相当数量的能量被释放出来,故常可听见明显可闻“咔、嚓”声,也称孪生吼叫。,通过单纯孪生达到的变形量是极为有限的,如Zn单晶,孪生只能获得7.27.4伸长率,远小于滑移所作的贡献。但是孪生变形改变了晶体的位向,从而可使晶体处于更有利于发生滑移的位置,激发进一步的滑移,获得很大变形量,故间接贡献却很大。,孪生的机制:借助位错增殖的极轴机制来实现的。,3.孪生形变的意义,铜单晶在4.2K的拉伸曲线,.,孪生的主要特点:)孪生是均匀切变,)相对移动距离不是孪生方向的原子间距的整数倍,孪生面两边晶体位向不同成镜面对称;)切变区内与孪生面平行的每一层原子面均相对其邻面沿孪生方向位移了一定距离,且每一层原子相对于孪生面的切变量和它与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孪生改变了晶体取向,因此出现孪晶的试样经重新抛光,腐蚀后仍能显现出来。)在切应力作用下,且ttc但tc(孪生)tc(滑移))实质借助一个不全位错运动而成,存在形核与长大过程。,.,孪生产生的条件,通常对称性低,滑移系少的HCP晶体易产生孪生;对称性高,滑移系多的FCC晶体不易产生孪生,只有在低温滑移困难时,才可能产生孪生。BCC晶体在低温并需极快的形变速度下才能发生孪生。为什么?FCC晶体能否在室温发生孪生?目前所有的教课书中均没有解释这两个问题。,.,孪生产生的条件,本人认为,孪生产生的条件:1.位错滑移受阻是产生孪生的必要条件;2.在形变温度时的足够低层错能(孪晶能)是充分条件。这就可解释FCC在低温形变产生孪生,BCC必须在低温高速形变下产生孪生,TWIP钢在室温产生孪生。,.,课堂练习,1.利用映象规则确定图所示的力F,其为215位向时所启动的滑移系。2.计算该滑移系的Schmid因子,并与进行比较。,.,课堂练习,3.当力F在011和111的圆弧上,在011上,在111上或在001上各有几个滑移系可同时启动?,.,解答,1.由映象规则确定滑移系为,.,解答,映象规则确定的滑移系,其取向因子大于后者。,2.滑移系的取向因子:,.,解答,3.当力F在011和111的圆弧上为2个滑移系,在011上为4个滑移系,在111上为6个,在001上有8个滑移系可同时启动.,.,三扭折Kink,hcp的Cd压缩时,外力与(0001)面平行,故在(0001)面的t0,若此时孪生过程的阻力也很大,不能进行。为了使晶体的形状与外力相适应,当外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晶体将会产生局部弯曲,即出现扭折现象。扭折区晶体的取向发生了不对称变化。,扭折是为适应外力而发生的不均匀局部塑性变形方式,对变形起一定的协调作用,使应力得到松弛,使晶体不致发生断裂。另外由于扭折引起晶体的再取向,即有可能使扭折带区域中的滑移系处于有利取向,促使晶体形变能力进一步发挥。,造成扭折的原因是滑移面的位错在局部地区集中,从而引起的晶格弯曲。,.,四塑变的位错机制,1.滑移的位错机制根据刚性滑移模型推导出的理论切变强度,(G一般为104105MPa),即使采用修正值,与实测值(约为110MPa)之间相差34个数量级。位错概念引入解决这一矛盾。因为位错运动时只要求其中心附近少数原子移动很小的距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因此所需的应力要比晶体作整体刚性滑移时小得多。这样借助于位错的运动就可实现晶体逐步滑移。,.,位错运动首先遇到点阵阻力派纳力:,.,晶体的滑移过程不仅没有降低位错数量,反而大大增加,这意味着,在变形过程中位错以某种机制增殖了。(1)FrankRead位错源(FrankReadSource)由弗兰克瑞德源提出的一种位错增殖机制,F-R源动作过程,.,刃位错AB的两端A和B被位错用结点钉扎住位错线各段均受到滑移力ftb且与位错线相垂直(法线方向)位错线各点移动的线速度一样,但角速度不同。位错线发生弯曲,甚至两端分别绕AB发生回转。位错线上各处位错性质也随之变。m,n两处同属纯螺型位错,但位错性质恰好相反,相吸!相迁时,彼此便会抵消,这使原来整根位错线断开成两部分,外面为封闭的位错环,里面为一段连接A和B的位错线,在线张力作用下变直恢复到原始状态。在外力的继续作用下,它将重复上述过程,每重复一次就产生一个位错环,从而造成位错的增殖,并使晶体产生可观的滑移量。FR源发生作用所需的临界切应力为,只有ttc时才能使FR源开动,并源源不断地产生位错环。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位错不断地生成,位错间的交截越来越频繁。可动位错线段也越短Ltc(加工硬化)。FR位错增殖机制已为实验所证实。,.,(2)双交滑移位错增殖机制螺位错的滑移面不是唯一的若螺型位错经交滑移后再转回到与原滑移面相平行的晶面上继续扩展时,则称双交滑移。螺位错经双交滑移后可形成一对刃型位错的割阶。由于这对割阶与原位错线不在同一滑移面上,这就使原位错在平行于原滑移面的滑移面上滑移时产生了一个FR源。于是,在双交滑移情况下,可使位错不断得到增殖和发展。B.扩展位错的束集与交滑移扩展位错系由两个不全位错和中间夹的一片层错所构成。若层错面上存在杂质原子或其它障碍时,可使该处的能量增高或降低扩展位错宽度将会缩小或不易收缩(如铃木效应)。,.,扩展位错束集时,不仅两不全位错的间距减小,层错宽窄,而且位错线变长、弯曲、形成弧线。因此,形成束集需要能量,称为束集能,束集能越大,越难束集。束集对面心立方晶体的交叉滑移过程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扩展位错只能在原滑移面上滑移,若要进行交滑移,扩展位错必须首先束集为全位错,然后再由该全位错交滑移到另一滑移面上并重新分解为扩展位错,继续进行滑移。扩展位错的束集与交滑移的过程可因温度热激活而得到促进。C.位错的交割(Crossingsofdislocations)晶体中存在大量的具有不同柏氏矢量的位错。因此,当一个位错沿其滑移面滑动时,往往会迁到不在此滑移面上的其它位错(通常将穿过此滑移面的其它位错称为林位错)的阻碍(即切过林位错)而继续前进。通常把位错线彼此切割(即彼此交叉通过)的过程叫做位错的交割。位错的交割对于晶体的硬化,以及空位和间隙原子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位错在晶界上产生塞积,D位错的塞积pile-upofdislocation,.,D位错的塞积由同一位错源产生的,具有相同b的位错在滑移面上运动,若遇到障碍(如晶界、孪晶界、固定位错、杂质原子等)受阻,而外力又不足以克服障碍的阻力时,位错便被迫堆积在障碍物前形成塞积群。,塞积群中的位错所受的作用力:(1)外加切应力t0所产生的滑移力Fdt0b(2)位错间的相互排斥力(3)障碍物的阻力仅作用在领先位错上,.,由此可见在塞积群中位错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越靠近障碍物,位错间距越小。位错塞积群的一个重要效应就是在它的前端会引起应力集中,其数值等于外加切应力n倍:,平衡时位错数:,根据每个位错的受力情况,可导出每个位错的位置,以xi表示从障碍物开始计到第i个位错距离:,塞积群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场与一个具有nb的大位错所产生应力场相当。显然此应力场反作用于位错源,并有可能使其停止开动加工硬化,t0:无外加硬化时所需切应力a:与材料有关常数0.30.5,.,3.多晶体的塑性变形PlasticDeformationofpolycrystallineMaterials,多晶体变形要受到晶界和相邻不同位向晶粒的约束。周围晶粒同时发生相适应的变形来配合。一般多晶体为多系滑移,高的加工硬化率,变形抗力增大,强度显著提高,应力-应变曲线无只出现、阶段。,晶粒取向的影响,为保持连续性,周围晶粒变形必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多晶体塑性变形时要求至少有5个独立的滑移系进行滑移。任意变形均可用exxeyyezznxynyznxzfcc,bcc滑移系多塑性好hcp滑移系少塑性差,二.晶界的阻滞效应多晶体塑性变形的另一个特点是晶界对变形过程的阻碍作用。对只有23个晶粒的试样拉伸后呈竹结状。,因晶界(尤其是大角晶界)处原子排列不规则,点阵畸变严重,再加上晶界两侧的晶粒取向不同,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彼此不一致之缘故。,晶内发生较大变形,晶界处变形量较少,塑变抗力大,可观察到位错的塞积,.,注意晶界本身的强度对多晶体的加工硬化贡献不大,而多晶体加工硬化的主要原因来自晶界两侧晶粒的位向差晶界阻滞效应只在变形早期影响较大,因早期位错较小晶界阻滞效应的大小还与晶体的结构类型有关hcp结构的晶界阻滞效应要比fcc,bcc类型的晶体明显滑移系较小三晶粒大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1.对室温机械性能的影响晶粒愈细、晶界愈多强化效应细晶强化sssbHVStrengtheningbyGrainSizeRe-duction较好塑性,因细晶的晶内和晶界附近应变差较小,变形较均匀,有可能断裂前承受大量的变形细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Hall-Petch公式:,屈服强度,相当于单晶体的屈服强度,晶粒平均直径,常数,相邻晶粒位向差对位错运动的影响关系与晶界结构有关,系普遍的关系式,金属材料如此,亚晶的尺寸与ss的关系,塑性材料流变应力和晶粒尺寸,脆性材料的脆断应力与晶粒大小关系以及金属的疲劳强度与晶粒大小间的关系也可用霍尔-佩奇公式来表达2.对高温强度的影响低温时:晶界强度晶内强度加上晶界两侧晶粒位向差影响晶界对滑移有阻滞作用,等强温度Tk:ss晶界ss晶内,.,高温时则不同,有两种不同的变形机制:(1)晶粒沿晶界滑动(晶界滑动机制)当TTm/2时,以晶粒沿晶界的相对滑移方式进行T扩散能力,且原子沿晶界扩散速率沿晶内的。故高温时晶界似流体一样,呈现粘滞性变形抗力沿晶界滑移(2)扩散性蠕变机制蠕变:在一定tC(300C)下,当应力大于某一值时,即使外力不再增加,而塑性变形随时间延长而会缓慢地增加现象。,.,四.多晶体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单晶相比,一般不出现硬化第一阶段,易滑移阶段。只有、线性硬化和抛物性硬化阶段,呈现明显的晶界阻滞效应和很高的硬化系数。,.,4.合金的塑性变形PlasticDeformationofAlloys,一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塑性变形PlasticDeformationofSinglePhasealloy1.屈服现象yieldphenomenon拉伸曲线,没有明显屈服点Yieldpoints0.2,.,应力平台的应力点称为下屈服点,在几乎是恒定的应力下发生的延长称为屈服伸长。应力平台上每一个波动对应于一个新的形变带,即新Ldersbond,当Ldersbond扩展至试样整个长度后,屈服伸长阶段就告结束,应力又随应变单调增加,开始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拉伸曲线应力突然下降的点称上屈服点:试样开始屈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在试样表面观察到与纵轴(拉伸轴)约呈45的应变痕迹吕德斯带(Ldersbond)它与试样的未变形部分有明显的界线。它与滑移带不同,Ldersbond穿过了试样横截面上的各个晶粒。它是一种宏观可见皱纹,也称表面桔皮,在冲压产品中需避免。,.,屈服现象机理溶质原子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Cottrell气团)来解释位错的钉扎作用。位错运动必须挣脱这气团,因而所需应力较高上屈服点;一旦挣脱气团的钉扎后便能在较低应力下运动下屈服点。可动位错密度很低之缘故材料塑性变形的应变速率与可动位错密度之间关系:,由于塑性变形前rm较低,维持一定势必要求v,即需要较大的应力上屈服点,一旦变形开始后,位错迅速增殖rm,为维持一定,则必然vt下屈服点,位错的柏氏矢量,位错运动的平均速度,由试验机夹头的运动速度决定,接近于恒值,应力敏感系数,位错作单位速度运动所需应力,位错受到有效切应力,.,2.应变时效Strainageing,对具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而言,sss屈服塑变卸载拉伸无屈服现象室温停留几天或150C时效拉伸屈服现象而且上屈服点比原来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时效,.,不难想象,此时屈服现象的重新产生是由于在室温停留或时效时溶质原子(C、N)通过扩散重新聚集到位错附近,重新形成柯垂气团之故。在生产中为避免Ldersbond的产生,(致使工件表面失去平整与光滑)尽量降低材料中杂质元素的含量加入少量能与溶质元素形成稳定化合物,如Al、V、Ti、Nb在板材深冲变形前进行超过屈服伸长范围的预变形,.,3.固溶强化SolidSolutionStrengthening溶质原子点阵畸变溶质含量固溶体合金的强度、硬度而塑性、韧性,溶质原子的浓度固溶强化因素rx/rm相差愈大固溶强化间隙原子强化效果比置换原子的强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价电子数相差愈大,固溶强化效果愈显著,固溶强化影响因素,.,二.多相合金的塑性变形PlasticDeformationofmultiphasealloy,多相合金除基体相外,存在第二相1.聚合型合金的塑性变形a)两相晶粒尺寸属同一数量级且均为塑性相,合金的变形决定于两相的体积分数若两相应变相等时,合金的平均流变应力为,f1、f2为两相的体积分数,两相应力相等时,则合金的平均应变为:,这类合金在发生形变时,滑移往往首先发生在较软的相中,当较强相数量小时,则塑性变形基本上在较弱相中;只有当第二相较强时,且占有一定体积分数(如f20.3)才能起明显的强化作用。,(),b)一相为塑性相,另一相为脆性相时,则合金的机械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脆相的存在数量及其形状、大小和分布情况。钢中Fe3C存在数量和形貌就是明显一例,.,2.弥散分布型合金的变形当第二相以细小弥散的微粒均匀分布于基体相中时,将会产生显著的强化作用。a)不可变形粒子的强化作用当运动位错与其相遇时,将受到粒子阻挡,位错线绕着它发生弯曲,随着外加应力,位错线弯曲更剧,最后形成包围着粒子的位错环留下,而位错线的其余部分则越过粒子继续运动。根据位错理论可知,为使位错弯曲所需的切应力为:,位错弯曲曲率半径,粒子间距,当第二相微粒愈弥散即粒子间距l强化作用,沉淀硬化PrecipitationHardening,.,b)可变形微粒的强化作用位错可切过微粒,使之随同基体一起变形。强化机制:位错切过粒子产生新的表面积总界面能当粒子为有序结构时,位错切过会打乱滑移面上下的有序排列,产生反相畴界总能量第二相粒子与基体的晶体点阵不同,位错切过粒子后在其滑移面上引起原子的错排,需额外做功,给位错运动带来困难粒子周围的弹性应力场与位错会产生交互作用,对位错运动产生阻碍基体与质点滑移面取向并不一致,故切过后,必然产生一割阶阻力基体与质点层错能不同,当扩展位错切过后,其宽度会发生变化,引起能量升高,.,5.塑性变形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一.显微组织变化1.晶粒形状变化纤维状组织强烈冷变形的特征各向异性2.亚结构变化胞状亚结构:变形晶粒是由许多“胞”所组成,各个胞之间有着微小的取向差,高密度缠结位错主要集中在胞的周围地带构成“胞壁”,而胞内位错密度很低。且随变形量,胞数量,尺寸变形材料中胞状亚结构形成不仅与变形量有关,还决定于材料类型:对于层错能较高晶体,易形成胞状亚结构对于层错能较低晶体,位错通常分解为较宽的扩展位错交滑移困难,位错可移动性,一般此类材料冷变形后胞状亚结构不明显,.,铜材经过不同程度冷轧后的光学显微组织及薄膜透射电镜像,.,二.性能变化1.加工硬化WorkHardening塑性变形后在性能上最为突出的是强度(硬度)显著提高,塑性迅速下降,这就是加工硬化现象加工硬化是材料强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采取热处理手段来强化的材料,同时由于材料具有加工硬化特性,形变才得以传递和扩展使整个零件在宏观上能够均匀变形。加工硬化现象与位错间的交互作用有关钉扎(割阶、林位错、面角位错、位错缠结)继续变形发生困难,必须加大应力才能继续变形加工硬化,定量关系式,.,影响加工硬化的因素:晶体结构:fcc,bcc滑移系较多,易于产生多系滑移,位错常易于发生交截,加工硬化率较大,而hcp滑移系较少,加工硬化率小;另外多晶体的加工硬化率比单晶体高变形速率和变形温度的影响,.,溶质原子的影响:一般溶质原子(常指置换原子)加入可增大加工硬化率,因为a)某些溶质原子可降低层错能扩展位错变宽不易交滑移;b)溶质原子周围的弹性应力场可使位错线成为波浪形,而不再为纯螺型位错,难发生交滑移;c)溶质原子阻碍回复现象晶粒大小的影响:一般细晶粒材料加工硬化率要大于粗晶粒材料加工硬化除了有利一面外还有不利一面,如对必须进行大变形量的零件,要使零件成型势必增大设备的功率,增加动力消耗,加工硬化会使材料塑性大为下降开裂现象;加工过程不得不中间增加退火来消除加工硬化,以利于进一步变形。,.,三.内应力ResidualStress,残余应力不均匀变形而致,储存能在变形金属中的具体表现即为内应力内应力在变形材料内部处于自我平衡状态,即作用于变形材料任一截面上的内应力之和应为零。,.,根据内应力平衡范围分为:1.第一类内应力宏观内应力它为各部分形变量不同,去除外力后,应变恢复不均所致轧材(表层形变变量内部的)表层残留压应力,内部拉应力拉拔材(外圆形变量139125T1T2T3T4T5,.,再结晶是一热激活过程,和G均符合Arrhenius方程,因此等温温度T对再结晶速率V的影响可用表示之而再结晶速率V和产生某一体积分数jR所需要的时间t成反比,(V1/t),(2.3lgx=lnx),.,作1/T-lgt图即可求得Q(再结晶的激活能)在两个不同的恒定温度T1、T2产生同样程度的再结晶时可得,.,三、再结晶温度Recrystallizationtemperature,冷变形材料开始进行再结晶的最低温度称为再结晶温度,它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测定。1)金相法: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第一个新晶粒或者晶界因凸起形核而出现锯齿状边缘的退火温度为TR。2)硬度法:以硬度退火温度曲线上硬度开始显著降低的温度定为TR,有时也将该曲线上软化50的退火温度定为TR。,.,应指出,TR并不是一个物理常数,它随变形程度,纯度,及退火时间而变工业生产中,通常以经过大变形量(70%)的冷变形金属,经一小时退火能完全再结晶或再结晶体积分数95的最低退火温度定为TR。TR,VR,达到一定再结晶体积分数所需时间必愈短,.,根据Johnson和Mehl方程式,令R0.95,则可求出完成95再结晶所需时间为由于、G随t而即为温度的函数,故可根据各t下的、G值建立t与t0.95关系,于是,一小时内能完成再结晶的温度TR即可确定。对工业纯金属经大变形后,若完成再结晶的为0.5-1小时则TR(0.35-0.4)Tm,.,四、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凡是影响和的因素均将反映再结晶动力学曲线变化1.在给定温度下发生再结晶需要一个最小变形量,这就是临界变形度(Criticaldeformationdegree)。低于此变形度,不能再结晶。2.变形度,开始TR,3.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主要取决于变形度:,再结晶的晶粒。,.,4.微量杂质元素可明显地升高TR或推迟再结晶过程的进行。5.第二相的影响:当第二相尺寸较大(1mm)且间距较宽时,再结晶核心能在其表面产生;当第二相尺寸很小又较密集时,则会阻碍再结晶的进行。6.原始晶粒愈细或者退火时间增加都会TR。,.,五、再结晶晶粒长大,经再结晶后形成的晶粒,通常呈等轴状,其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变形度:临界变形度,晶粒退火温度:t晶粒临界变形度化学成分和杂质:凡延缓再结晶及阻碍晶粒长大的合金元素、杂质,有利于得到细晶原始晶粒度:原始晶粒度晶界总面积再结晶晶粒加热速度:V加可获得细小再结晶晶粒,.,再结晶后晶粒的平均直径d与、存在以下关系:故愈小,则再结晶后晶粒愈细小。,k为常数,.,4、再结晶后晶粒的长大GraingrowthafterRecrystallization,冷变形材料在完成再结晶后继续加热时会发生晶粒长大再结晶晶粒长大正常长大异常长大二次再结晶Secondaryrecrystallizaton,.,一、晶粒的正常长大NormalGrainGrowth,1.晶界移动的驱动力再结晶完成后,晶粒长大是一自发过程,因为它总是力图使界面自由能变小,所以晶粒长大的驱动力是来自晶界移动后体系总的自由能的降低。就个别晶粒长大的微观过程而言,晶粒界面的不同曲率是造成晶界迁移的直接原因,实际上,晶粒长大时,晶界总是向着曲率中心的方向移动。,.,2.晶粒的稳定形状,为了降低界面能晶粒长大晶粒不断平直化向其曲率中心方向迁移晶粒趋向稳定形状第三章晶界一节曾指出三晶粒交合处各晶界的表面张力与晶界角存在下述平衡关系:,.,由于再结晶后的晶界属于大角度晶界,其界面张力与两侧晶粒位向无关,因此二维晶粒稳定形状的平衡条件:晶界为平直线晶界夹角为120的六边形,该形状晶粒若继续加热时,不再发生晶界迁移而处于稳定状态,因三晶界交会点的任何移动都会增加晶界的总长度总晶界能,.,课堂练习,铁的回复激活能为88.9kJ/mol,如果将经冷变形的铁在400下进行回复处理,使其残留加工硬化为60%需160min,问在450下回复处理至同样效果需要多少时间?2.已知纯铁经冷轧后,在527加热产生50%的再结晶所需的时间为104s,而在727加热产生50%再结晶所需的时间仅为0.1s,试计算在105s时间内产生50%的再结晶的最低温度为多少摄氏度?,.,1.,.,2.,.,3.晶粒长大速度,正常晶粒长大时,晶界的平均移动速度为,:晶界平均迁移率,:晶界平均驱动力,:晶界平均曲率半径,:晶粒平均直径的增大速度,.,对于大致均匀晶粒而言,m和s在一定温度下均可看作常数,因此积分为常数若则有或这表明恒温下发生正常晶粒长大时,平均晶粒直径随保温时间的平方根而增大更常见的情况下,n1/2因存在晶界移动和阻碍晶粒长大诸因素,.,归纳晶界迁移的规律性有如下几点:1.为降低表面能,弯曲的晶界总是趋向于平直化,即晶界向曲率中心移动以减小表面积;2.当三个晶粒的晶界夹角不等于120时,晶界总是向角度较锐的晶粒方向移动,力图使其夹角趋向于120;3.晶界迁移速度将随晶界曲率半径增大而减小,且随时间而改变,.,4.影响晶粒长大的因素Severalimportantfactorsongraingrowth,温度温度高,晶粒尺寸大;2)可溶解的杂质或合金元素溶解原子都能阻碍晶界移动,特别是晶界偏聚现象显著的元素,其作用更大。一般认为被吸附在晶界上的溶质原子会降低晶界的界面能,能拖住晶界使之不易移动;3)不溶解的第二相弥散的第二相质点对于阻碍晶界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4)晶粒间的位向差晶界的界面能决定于相邻晶粒间的位相差。小角度晶界的界面能小于大角度晶界的,而驱使界面移动的力又与界面能成正比。因此,前者的迁移速度要小于后者。5)热蚀沟金属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晶界与金属表面相交处会产生热蚀沟(为了达到表面张力互相平衡,通过表面扩散而产生)它存在也影响晶粒长大。,.,MonteCarloSimulation,Grainstructureevolutionina10010020lattice,agrainedsize-thicknessdependentfactorisintroducedinBurkeskineticequationwithBastheweightcoefficient,MonteCarloSimulation,ModifiedEquation,integratedas,Burkesequationcanbedescribedas,.,.,二、晶粒的异常长大二次再结晶SecondaryRecrastallization,晶粒的异常长大又称不连续晶粒长大或二次再结晶,是一种特殊的晶粒长大现象,通常发生于一次再结晶后经正常晶粒长大的基体中。其特点为少数晶粒迅速长大,使晶粒之间的尺寸差别显著增大,直到这些迅速长大的晶粒完全接触为止。,.,二次再结晶过程有以下特征:,1.二次再结晶的驱动力是来自界面能或表面能的降低,而不是来自应变能,所以它比一次再结晶的驱动力要小的多。2.二次再结晶并不需要重新形核,它是以一次再结晶后的某些特殊晶粒作为基础而长大的,因此,严格说它是特殊条件下的晶粒长大过程,而非再结晶。3.只有正常晶粒长大受阻的情况才产生二次再结晶,阻碍正常晶粒长大的主要因素有a)含有适量夹杂物b)具有强烈的一次再结晶织构。,.,4.二次再结晶的动力学类似于一次再结晶的动力学,也有一孕育期5.二次再结晶完成时也产生明显的织构,但它与一次的不同6.必须超过一最低温度进行退火时才会发生二次再结晶。通常最大的晶粒是在加热温度刚刚超过这一温度时得到的,当加热温度更高时,得到的二次再结晶晶粒的尺寸反而较小。,.,二次再结晶机制,二次再结晶形成的大晶粒在长大到某一临界尺寸后便迅速长大,这一点不难解释,因为在初次再结晶的各晶粒中,达到临界晶体尺寸的晶粒必超过它周围的晶粒,由于大晶粒的晶界总是凹向外侧的,因而晶界总是向外迁移而扩大,结果它就愈长愈大。形成二次再结晶。至于大晶粒是怎样长到临界尺寸的,一般认为,初次再结晶后,大多数晶粒具有明显的织构,但也有一些晶粒具有与这个织构不同位向,其中更有少数具有特殊的位向,使其晶界的迁移率较高,因而能够长大到临界直径,另一方面,要发生二次再结晶,还必须有某种阻碍晶粒正常长大的因素存在,如第二相质点,一次再结晶织构,热蚀沟等,只有正常晶粒长大进行得很慢时,二次再结晶才能发生。,.,5.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一、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粒大小GrainSize取决于预先变形程度:退火后晶粒退火温度:t晶粒,若将变形量,退火温度和再结晶的晶粒大小三者综合于三维图上,即得静态再结晶图在临界变形量下和二次再结晶阶段出现两个粗大晶粒,Itmaybeusedforthepreparationforperfectstrain-freesinglecrystals。,工业纯铝再结晶,.,二、再结晶织构RecrystallizationTextures,冷变形金属在再结晶过程中形成的织构称再结晶织构。它与变形织构不同。再结晶织构与原变形织构之间的关系存在以下情况:a)晶粒取向保持与原有织构一致b)原有织构消失而代之以新的织构c)原有织构消失不再形成新的织构。,.,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1)定向形核理论OrientedNucleationTheory当变形量较大并产生变形织构时,因各亚晶的位向相近,而使再结晶形核具有择优取向,长大后形成再结晶织构(与原变形织构位向一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