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的CT表现_第1页
尘肺的CT表现_第2页
尘肺的CT表现_第3页
尘肺的CT表现_第4页
尘肺的CT表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节,尘肺,.,概述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引起气道和肺泡的慢性损伤。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尘肺的诊断原则:由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诊断小组诊断有明确的有害粉尘接触史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肺部类似改变必要时加做CT检查,综合分析,.,尘肺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圆形小阴影不规则形阴影大阴影胸膜斑:肺门改变肺纹理的改变尘肺的X线分期(GBZ70-2002),.,一、矽肺,临床与病理肺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慢性进行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矽结节形成。临床上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重者呼吸困难、缺氧和咯血。影像学表现1、X线2、CT诊断与鉴别诊断接触史;临床;影像学表现,.,二、煤尘肺,临床与病理基本病理变化是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和煤斑主要症状是劳动后气急、咳嗽、咳痰和胸痛影像学表现1、X线2、CT诊断与鉴别诊断,.,尘肺病的X射线表现,.,.,.,国际上认为*可以用小阴影、大阴影、胸膜斑形态学名词描述尘肺主要X射线改变尘肺其它X射线改变*肺门、肺纹理、肺气肿(诊断上有重要参考价值),.,.,1、圆形小阴影主要病理改变:矽结节矽节表现:圆形、椭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的致密影、矽肺、煤工尘肺最常见,1986年标准称之为“类圆形小阴影”(roundedsmallopauty)经多方查询认为“rounded”并没有“类”之意故修改为“圆形小阴影”,.,按直径大小分为p、q、rp:最大直径1.5mmq:最大直径1.5mm3.0mmr:最大直径3.0mm10mm,*圆形小阴影分类,判定方法:对照标准片判定,.,圆形小阴影的成像原因病灶多相互重叠*单个矽结节3mm以上,摄影条件恰当胸片可以显示*直径1.5mm或以上的p、q小阴影,只有病灶多时在同一轴线上几个矽结节相互重叠*与矽结节致密度和周围肺之间对比度有关灶性气肿带,小阴影易显、弥散肺气肿则小阴影不可显示,.,*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小阴影的形态、大小、密度与SiO2含量SiO2含量低尘肺(P)水泥SiO2含量高尘肺(q、r)矽肺*粉尘浓度浓度高(即使SiO2不高)较大、密度高的圆形小阴影,影响小阴影显示的因素,.,*多出现在两肺中下区,尤以右侧为重(有10%-15%小阴影可首先在两上肺区出现)与中下肺叶体积较大,病灶相互重叠较多有关。*随着纤维化加重,小阴影两肺上中肺区聚集、融合,此时肺气肿加重,两下肺小阴影反而逐渐减少。*少数病例小阴影可发生钙化与矽结节玻璃样变中心软化形成嗜碱物,钙盐在此沉积有关,圆形小阴影显示的部位,.,2、不规则小阴影(主要病理改变弥散性肺间f),*1986年标准描述:“指一群粗细、长短、形态不一的致密阴影。它们可以互不相连,也可以杂乱无章的交织在一起。表现为网状,有时呈蜂窝状”。*2002年标准取消上述文字描述以标准片显示的形态为准。,.,按其宽度大小分为s、t、us:宽度1.5mmt:宽度1.5mm,3.0mmu:宽度3.0mm,10mm,不规则小阴影的分类,.,主要病理改变:为肺间弥散性(f)*沿细小肺血管、支气管、淋巴管、细叶向肺泡间隔周围发展*形成索条状纤维交织连接形成不规则小阴影煤工尘肺(尘斑、煤尘灶),石棉肺和煤工尘肺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小叶中心肺气肿、泡性肺气肿,周围受挤压的肺组织也参与不规则小阴影的形,不规则小阴影的病理改变,.,*开始多现于两中下肺区,向两上肺区发展密度、宽度逐渐增加、增宽,部分不规则小阴影也可变成圆形小阴影*是石棉肺主要的X射线表现。也是吸入SiO2(游离)较低粉尘所致其他尘肺表现(煤工尘肺、铸工尘肺)。,不规则小阴影的X线胸片表现,.,*定义肺野内直径和宽度10mm以上的阴影是由小阴影密集部位缓慢发展起来而形成的。,3、大阴影,.,*“混凝土的比喻”大阴影是肺间质大量弥漫性(f)将密集的结节融合在一起间质f(水泥)融合矽结节(小石子)大块纤维、大阴影(混凝土),.,*病理基础大阴影的尘肺多见于商工业生产(游离)SiO2粉尘如:石英磨粉、隧道工程等,.,大阴影的X射线表现*常见形式:二期的肺基础,小阴影逐渐增大、增多、小阴影聚集(周边肺气肿更明显时)均匀一致边界清楚的大阴影。多对称出现于两肺上中野中外带,呈“八”字形排列,.,肺内肿瘤*单发、多发圆形、椭圆形大阴影,密度较浓、边界清,需与肺内肿瘤鉴别。*有时两肺上区中外带,锁骨下出现少量斑片,索条状阴影相连融合呈条带状当靠近侧胸壁肺气肿明显边缘清楚、密度较浓、均匀一致的大阴影。,鉴别诊断,.,*大阴影中心可出现空洞:大部分结核感染后液化坏死形成:空洞壁厚内壁不整齐*有人(Theodos)研究:23%空洞形成为尘肺融合病变缺血坏死形成*部位:大阴影常见于上叶尖后、下叶背、中叶外及舌叶上段、后前位胸片较易显示。*少量大阴影位于:心影后、隔下、纵隔旁、脊柱旁。后前位胸片较难显示需做CT。,结核性肺内空洞,.,*形成:石棉粉呈长条状,极易穿破肺泡壁脏层胸膜壁层胸模导致f。*病理形态:象牙白、光滑、有结节、多位于两侧壁、心包膜和横隔面,常见到局限性胸膜斑其中可见到石棉小体。*局限性胸膜斑块:指肺尖和肋隔角外厚度大于5mm的胸膜增厚(86年标准为3mm)或局限性钙化胸膜斑块,多对称出现。*发生部位:在两侧壁层胸膜,隔肌腱部胸膜和心包膜。部分见心缘和膈面,如病变广泛,心包膜与壁层胸膜严重增厚粘连,使心缘包蓬乱“蓬发心”。,胸膜病变,.,*弥漫性胸膜增厚:也可见于严重石棉肺,但不是石棉特异性改变需与结核胸膜炎肿块,脓胸等鉴别。*测量方法:胸膜斑长度计算单侧和两侧多个胸膜斑之和;厚度测量胸膜斑阴影内侧到侧胸壁之间距离。*石棉肺诊断应用意义:O+:出现胸膜斑II+:胸斑累及部分心缘或膈面+:单个或两侧多个胸膜斑长度之和.超过单侧胸壁长度1/2或累及心缘部分显乱(蓬发心),.,*肺门改变:由于尘细胞在肺门淋巴结堆集引起淋巴结f增生坏死钙化(f增生淋巴结)钙增浓积淋巴结胞膜下状,如蛋壳肺门淋巴结钙化(es)。各期矽肺均可见(es)。表明:吸入粉尘SiO2(游离)含量高,浓度高。*肺纹理改变:尘肺病变早期肺纹理增多,增粗进一步发展扭曲、变形、移位、中断。小阴影增多可使肺纹理模糊、减少、消失。,其它X线表现,.,*肺气肿:弥散性肺气肿:两肺透明度增高,肺纹理变浅、胸部前后径、横径增加、肋间隙增宽等疤痕旁形肺气肿:大块f化(大阴影)周围环形透亮带出现,.,*泡性肺气肿:“蜂窝肺”多见于不规则小阴影为主的尘肺。多为小叶中心性肺气肿,主要累及各级呼吸细支气管。*肺大泡:多见于晚期尘肺,好发于脏层胸膜下,上、下肺部可出现,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有薄壁的透亮区,圆形或椭圆形,壁可完整与不完整等。,.,识别与判定,正确辨认和判定小阴影形态、密集度、分布范围是尘肺病诊断和X射线分期中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也是掌握应用尘肺病诊断标准的关键。,.,正确辩认尘肺小阴影的形态小阴影形态辨认包括两概念*一是:小阴影是否尘肺病的小阴影*二是:其形态属于哪一种。如何判断为尘肺小阴影*圆形小阴影与不规则小阴影需要一定的数量*圆形小阴影的大小、数目和分布与附近肺纹理的粗细、数目和位置不相符。,.,*肺纹理边界清、有分叉,由粗到细,而不规则小阴影可以相互交织呈网状,蜂窝状改变。*动态观察资料显示,尘肺小阴影的数量可由少到多,形态由小到大,甚至可融合成大阴影。*总结:判定尘肺小阴影的形态,主要从小阴影数量(密集度)、发生部位,病变发展过程,并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考虑。,.,如何判定小阴影形态是圆形或不规则形*应对肺内整体小阴影的形态作综合判定*和相应的标准片对照方能确定,.,*小阴影同一形态和大小时应记:P/P,S/S等。*出现两种以上形态和大小阴影时,较多的主要的写在斜线上面、较少的次要的写在斜线下如:p/q、s/p、q/t等。*两种小阴影的形态、大小数量基本相等,如:圆形/不规则,应记:p/s,q/t。*胸片有两种圆形小阴影或不规则小阴影,数量相近时如:较大/较小,应记:q/p、t/s等。,阅片时大小阴影记录方法,.,正确判定小阴影的密集度*密集度定义:胸片上一定范围内小阴影的数量,.,*四大级:0、1、2、3级0级:无小阴影或甚少,不足1级的下限1级:一定量的小阴影2级:多量的小阴影3级:很多量的小阴影判定:标准片为准,文字部分只起说明作用*十二小级:在四大级分级基础上再把每级分为三小级,即0/-、0/0、0/1;1/0、1/1、1/2;2/1、2/2、2/3;3/2、3/3、3/+。如下图:,小阴影密集度的分级,.,.,密集度的判定包括两方面*一是:判定每个肺区内小阴影的密集度*二是:判定全肺小阴影的总体密集度,.,首先判定每个肺区的小阴影密集度“二眼法”:诊断片与同类形态一小阴影的标准组合片比较:“第一眼”:首先判定小阴影密集是2级记为2/“第二眼”:再看认为不够多1级,也需考虑记为2/1,判定步骤,.,如2/3:首先判定小阴影密集度为2级但3级也应认真考虑。0/-:胸片完全清朗,肯定没有小阴影存在3/+:比3/3密集度还高注意:肺区的小阴影密集度,以斜线上数字为准如:2/1密集度应为2,举例,.,.,总体密集度以最高的一个肺区的密集度为准。如:,.,判断尘肺病罹患的肺区数总体密集度判定后,分布范围的判定,对尘肺病的诊断将起重要作用。如:总体2级,4个肺区,.,肺区划分*肺尖至膈顶垂直距(中线)等分二份,*用等分点的水平线把左、右两肺分上、中、下六个肺区,用方格表示如:,.,*判定一个肺区是否算有小阴影的肺区,要求达到1/0或者1/0以上*总体密集度“0级”0/1两个肺区0+总体密集度“1级”1/0一个肺区0+,.,*肺区密集度0/0级或0/-则不必记录。*引用总体密集度,解决86年标准中二期起过高问题。*86年标准中对全肺总体密集度规定:一是:“以分布范围不少于两肺的较高级别密集度为主要依据”二是:“以大多数肺区内密集度为主要判定依据”。结果表明:63年标准(超过四个区可诊断期)诊断期病人,用86年标准只有3050%可诊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