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1,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河东先生集。,积累,2,写作背景,永贞元年,柳宗元积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革新集团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本文就是被贬永州时所作。,了解,3,贬谪文化:,现实原因:忤逆权贵、犯颜直谏、无辜蒙冤、遭受牵连。,自身因素:太天真、太浪漫、太执著、太清高、太狂放。,4,柳宗元:,“永贞革新”(官部员外郎)永贞事件(司马)贬逐蛮荒故交断绝贫病交迫老母病故居处遭火等等,身为朝廷重臣顷刻间却被幽囚恶地,才堪大用却被有意弃置,本性高洁却被刻意谤毁,志向远大却被强行剥夺。生命就这样如一叶孤舟,一苇断蓬,被强行驱逐到了一个令人惶惑的炎瘴之地。,5,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6,初识、初游暗示初次遭遇西山,宴饮游乐形容游览的安闲快乐,古代的一种文体,始得西山宴游记,7,施()斫()榛()踞()衽()攒()培()颢()冥()颓()遁()萦()垤()蹙()岈(),yng,y,zhu,zhn,j,rn,xi,di,cun,c,pu,ho,tu,mng,dn,字词积累:,8,古今异义:,1、到则披草而坐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古:拨开;今:覆盖或搭在肩背上,古:先前;今义:朝向,9,虚词【而】,1、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2、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3、觉而起,起而归4、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5、穷山之高而止6、攀援而登,箕踞而遨7、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8、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9、自远而至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表修饰,译为“地”、“着”,表顺承,译为“就”、“然后”,表转折,译为“却”、“但是”,表顺承,译为“就”、“然后”,表修饰,译为“地”、“着”,表转折,译为“却”、“但是”,表修饰,译为“地”、“着”,表转折,译为“却”、“但是”,10,如何理解“游于是乎始”一句?(为什么说这才是真正的“游”的开始?西山之游与此前之游有什么区别?)(提示:可从游的形式、景物特点、过程表现,留念程度、内在精神体验等角度去比较),11,未得,始得,游的形式:,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游的形式:,过缘斫焚穷,景物特点:,高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景物特点:,岈、洼、垤、穴特立,过程表现:,攀缘而登、箕踞而遨,引觞满酌,颓然就醉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体验感受:,坐醉卧梦起归,体验感受:,悠悠乎与颢气俱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过程表现:,恒惴栗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颓然于山水中,被山水所激发,反衬,之憾,之喜,12,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译文:公务之暇,就缓步行走,没有目的地出游。,13,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译文: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去丛生的草木,烧掉茂密的茅草,直到山顶为止。,14,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译文:那些(指西山周围的群山)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丘,有的像洞穴。千里之远的景物,如同在尺寸之间,(这些景物)聚集紧缩在一起,没有哪个能够隐藏。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与天际交会,四面望去,浑然一体。,15,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定语后置句)译文:我认为凡是这个州里形态奇特的山水,都为我所享有了,却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16,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黄昏时青灰的天色,来,到,还,译文:苍茫的暮色,从远处来到山头,直到什么也看不见,而我还不想回去。,17,”,渺远的样子,在一起,尽头,边沿,极限,译文:我的神思渺远,与天地自然之气相应,而不能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18,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凝结,浑然一体,译文:我心思凝结,形体仿佛已经消散忘掉了自己,和万物融合在一起。,19,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曾,从此(时),表停顿,译文:这样以后我才明白从前未曾真正游览过,真正的游览是从这次才开始的。,20,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那么,究竟西山的哪一点吸引了作者,以至于他披荆斩棘,不顾劳顿,孜孜以求呢?,再读课文,讨论:,高峻雄奇,特立不群,21,作者是如何表现西山之高峻雄奇的?,烘云托月的手法,用西山上的所见,即四周的景色来衬托西山的高峻、怪特。,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22,为什么西山的高峻雄奇和特立不群如此吸引作者?,A、原先游览的深林、回溪、幽泉怪石之景,大都幽远深僻,给人以坐井观天的拘囚压抑之感,强化了作者原有的孤独。B、西山的高峻雄奇、开阔壮美则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人的身心放松解脱。,23,C、更重要的是,西山的“不与培塿为类”、特立不群的品格正与作者身受打击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精神相互照应,两者在精神上达成契合;故而作者能忘却自我,忘却烦恼,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合一,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24,两种游览,其人和自然景物的关系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是怎样的不同?,在“始”前游中,自然是排遣苦闷的对象,自然外在于人,与人隔了一层,这样人当然就难以领悟到自然的精神,因而只能获得短暂的快乐、暂时的解脱。,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永州于楚为最南仆闷即出游,游复多恐。涉野有蝮虺(fhi)大蜂,仰空视地,寸步劳倦。近水即畏射工沙虱,含怒窃发,中人形影,动成疮痏(wi)。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不复乐。”,25,西山之游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此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山水,远不只是观赏或排遣的对象,更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此种境界,使得柳文除了慨叹不遇,还有体悟山水的幽怀。精神的契合,使得人认识了山的精神,山也引发了人的胸襟,从而达到一种超越与解脱的境界。在这里山与人、物与我、情与景、形与神达到了统一,这也正是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超出于众人的地方。,26,总结,为什么说“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西山之游是真正的游的开始)?,一方面西山之游给了作者不同于以往的新的生命体验自由、放松、超越、解脱。一方面西山之游也达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境界。,27,写作特点,比照映衬(体现在三方面)以“未得”的遗憾,反衬“始得”的惊喜。被贬后的忧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地下车库租赁及买卖合同范本
- 2025年绿色环保型商业设施运维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幼儿园保育员职责履行及家长满意度调查双协议
- 2025年度豪华邮轮建造全过程质量监控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离婚双方子女生活费及教育金支付合同约定
- 2025年环保养殖场粪便处理与生态肥料生产合同
- 2025年餐饮企业智能化节能管理系统建设合同
- 2025年绿色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贷款合同书
- 2025年专业机构中英文外教在线课程内容集成与应用合同
- 2025年LED信息显示屏智能控制系统研发与应用合作协议
- HBV感染中宿主细胞免疫应答与临床转归的关联探究
- 2025年福建省宁德市北京师范大学宁德实验学校公开招聘新任教师8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网上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锚杆工程验收标准及记录表范本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Q1起重机指挥模拟考试题及答案2025
- 2025至2030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2025年秋期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美陈施工组织方案
- 中国阅兵仪式课件
- 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必背补充教材篇目(原文+注释+翻译)
- 药剂科集采政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