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薛茂荣整体设计本节是在学习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之后,探究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上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太阳与行星间的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从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而得到的一系列科学发现,不仅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表明了自然界和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所有有质量的物体之间普遍遵循的规律,引力常量的测定不仅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使得万有引力定律能进行定量计算,显示出真正的实用价值。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对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理解,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课时安排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引力的方法。 记住引力常量并理解其内涵。过程与方法 了解并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认识卡文迪许实验的重要性,了解将直接测量转化为间接测量这一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思想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导入1666年夏末一个温暖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颗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上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索克牛顿的头上,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万有引力定律。复习导入复习旧知: 椭圆轨道定律。开普勒三大定律 面积定律 周期定律:太阳对行星的引力:F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行星对太阳的引力:F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F或FG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得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是否能说明地球对月球有引力作用?抛出的物体总要落回地面,是否说明地球对物体有引力作用?推进新课画面: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画面: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画面:人造卫星围绕地球运动。画面:地面上的人向上抛出物体,物体总落回地面。问题探究 行星为何能围绕太阳运动? 月球为什么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人造卫星为什么能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力与上述力相同吗? 根据以上四个问题的探究,你有何猜想?明确: 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得行星保持在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 月球、地球也是天体,运动情况与太阳和行星类似,因此猜想是地球对月球的吸引力使得月球保持在绕地运行的轨道上。 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与月球类似,也应是地球对人造卫星的引力使人造卫星保持在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 地面上物体之所以能落回来,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在高山上也是如此,说明重力必定延伸到很远的地方。 由以上可猜想:“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应属于同一种性质的力。讨论交流由上述问题的探究我们得出了猜想:“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相同,我们能否将其作为一个结论呢?讨论:探究上述问题时我们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得出了猜想,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进行检验,因此不能把它作为结论。幻灯片:牛顿的设想:苹果不离开地球,是否也是由于地球对苹果的引力造成的?地球对苹果的引力和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是否根本就是同一种力呢?若真是这样,物体离地面越远,其受到地球的引力就应该越小。可是地面上的物体距地面很远时,如在高山上,似乎重力没有明显地减弱,是物体离地面还不够远吗?这样的高度比起天体之间的距离来,真的不算远!再往远处设想,如果物体延伸到月球那样远,物体是否也会像月球那样围绕地球运动?地球对月球的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力、太阳对行星的力,也许真是同一种力!一、月地检验问题探究 月地检验的目的是什么? 月地检验的验证原理是怎样的? 如何进行验证?明确:、目的:验证“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原理:假定上述猜想成立,即维持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力与使得苹果下落的力是同一种力,同样遵从“平方反比”律,那么,由于月球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苹果到地心的距离)的倍,所以月球轨道上的一个物体受到的引力,比它在地面附近时受到的引力要小,前者只有后者的。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月球轨道上运行时的加速度(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也就应该是它在地面附近下落时的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验证:根据验证原理,若“天上”“人间”是同种性质的力,由“平方反比”律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可求得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根据人们观测得到的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及月地间的距离,可运用公式求得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若两次求得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结论。若两次求得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不相等,则说明“天上”与“人间”的力不是同一种性质的力。理论推导:若“天上”的力与“人间”的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则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应满足:月球受到地球的引力:因为:g,(G ) F=ma 所以又因为:r60R 所以: am/2.710 m/实际测量: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ar经天文观察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27.3天36002427.3sr60R606.410m所以:a606.410m/s2.710 m/s验证结论:两种计算结果一致,验证了地面上的重力与地球吸引月球的力是相同性质的力,即“天上”“人间”的力是相同性质的力.同学应重视牛顿的思维过程,体会牛顿当时的魄力、胆识和惊人的想象力。物理学的许多重大理论的发现,不是简单的实验结果的总结,它需要直觉和想象力、大胆的猜想和假设,再引入合理的模型,需要深刻的洞察力、严谨的数学处理和逻辑思维,常常是一个充满曲折和艰辛的过程。二、万有引力定律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太阳与行星间有引力作用,地球与月球间有引力作用,地球与地面上的物体间也有引力作用。问题:地面上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引力作用?请同学思考、大胆猜想。同学甲:不存在。原因: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使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地球对月球或卫星的引力也是如此,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使物体靠在地面上,上抛之后还要落回。若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那些引力既没使一个物体围绕另一个物体转动,也没有使两个物体紧贴在一起,故此力不存在。同学乙:此力存在。原因:太阳、行星、地球、月球、卫星、物体,均是有质量的物体,太阳与行星间,地球与月球或卫星间,地球与物体间均存在这种引力,说明这种引力是有质量的物体普遍存在的,故两个物体之间应该有引力。问题若两个物体有引力作用,为何两个物体没有在引力作用下紧靠在一起?解释:“天上”“人间”的力是相同性质的力,满足F定律,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比起天体来说太小了,这个力我们根本察觉不到。两物体之所以未吸在一起是因为两物体间的力太小,不足以克服摩擦阻力或空气阻力。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引力。问题: 用自己的话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根据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表达式,写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 表达式中的单位是怎样的?总结: 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表达式:由FG(:太阳质量,:行星的质量)得出:FG(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 由FG可知的单位:kg合作探究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1. 万有引力的普遍性.因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所以万有引力不仅存在于星球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吸引力.2. 万有引力的相互性.因为万有引力也是力的一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具有相互性,符合牛顿第三定律.3. 万有引力的宏观性.在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意义,故在分析地球表面物体受力时,不考虑地面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只考虑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引力.知识拓展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1. 公式适用于质点间引力大小的计算.2. 对于可视为质点的物体间的引力求解也可以利用万有引力公式.如两物体间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大小时,物体可看成质点.说明:均匀球体可视为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3.当研究对象不能看成质点时,可以把物体假想分割成无数个质点,求出两个物体上每个质点与另一个物体上所有质点的万有引力,然后求合力.三引力常量的测量实验介绍: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利用“扭秤”,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比较准确地得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目前推荐的标准值为6.672 5910kg,通常取6.6710kg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装置图中形框架的水平轻杆两端固定两个质量均为的小球,竖直部分装有一个小平面镜,上端用一根石英细丝将这杆扭秤悬挂起来,每个质量为的小球附近各放置一个质量均为的大球,且一束光射入平面镜。由于大、小球之间的引力作用,形框架将旋转,当引力力矩和金属丝的扭转力矩相平衡时,选用光源、平面镜、标尺测出扭转力矩,求得万有引力,再测出、和球心的距离,即可求出引力常量。大小球之间的引力非常小,这里巧妙地改测定力为测定力矩的方法。引力很小,但是加长水平杆的长度增加了力臂,使力矩增大,提高了测量精度。同时又利用了平面镜反射光光点的移动的方法,精确地测定了石英丝的扭转角,从而第一次在实验室较精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卡文迪许的测量方法非常精巧,在以后的八、九十年间竟无人能赶超他的测量精度。卡文迪许在实验室测出了引力常量,表明万有引力定律同样适用于地面的任意两个物体,用实验方法进一步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普遍性。同时,引力常量的测出,使得包括计算星体质量在内的关于万有引力的定量计算成为可能。知识拓展 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在地球表面上的物体随地球的自转而做圆周运动,物体受到指向圆周圆心(圆心位于地球的自转轴上)的向心力作用,此向心力由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提供。而万有引力的另一部分,即物体所受的重力FG,向r物体位于赤道时,向心力指向地心,三力同向,均指地心,满足F向赤即G赤当物体在地球的南北两极时,向心力为零,极即G极当物体从赤道向两极移动时,根据向r知,向心力减小,则重力增大,只有在两极时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才等于重力。从赤道向两极,重力加速度增大,而且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并不指向地心,只有在赤道和两极,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心。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物体在地球表面上所受的万有引力跟重力相同,若考虑,由于向心力很小,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即地球表面近似认为:G 地球的人造卫星。卫星所受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卫星向心加速度等于卫星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卫星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即G,向,由此可知,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例题:两个质量均为千克的人相距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多少?用弹簧秤能测出来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构建:理念、问题与启示
- 湖南省益阳市2026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 对于青少心理健康的社会影响与研究
- 出纳周工作总结范文
- 2025年中国双头烧结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市场营销策划公司合伙协议书
- 服装采购合同协议书范本极
- 家具配件厂原材料节约记录管理规定
- 家具配件厂废品处置环保实施细则
- 2025年时事政治考试题库带解析及参考答案
- 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准则
- 《社区调查报告》课件
- 2025-2025学年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 《胸腔穿刺术》课件
- 《人才选用育留》课件
- 农村土地使用权转让协议书
- 任务1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基本组成与原理
- 富血小板血浆(PRP)临床实践与病例分享课件
- 华为HCSA-Presales-IT售前认证备考试题及答案
- DB34-T 4860-2024 农贸市场建设规范
-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